望月小築

小小地方,貼著海姑娘我喜歡的文章和帖子 此博客為海姑娘的個人好貼轉摘博客
正文

江南古鎮尋“年味”

(2005-03-03 00:21:52) 下一個
這個城市的年味正在慢慢淡去,對於忙碌了一年的人來說,7天長假的意義似乎已經超過了過年本身。於是,在每天都可以穿新衣服,每天都可以吃大魚大肉的今天,我們開始懷念起小時候穿新衣和放鞭炮時的那份迫切之情。身邊的年味既然已淡,我們不妨把注意力轉移到周邊的小鄉鎮,因為那裏的民俗更容易保存和恢複。比如在與上海僅兩小時車程的烏鎮,我們就可以尋回祭灶神、打年糕、拜財神這些傳統的年俗。 在這個江南古鎮,想祈求財運的人可以在財神灣的文財神比幹像前許下心願,請一位財神回家;喜歡互動節目的遊客可以在東柵老街的年糕鋪裏,拿起木錘親手打出一塊旮猓?逖橐幌倫災頗旮獾睦秩ぃ換褂芯夢サ募澇釕褚鞘劍?鬩歡ɑ崠幽嵌撈氐墓┢分蟹⑾紙?廈袼子腥さ囊幻媯?比灰部梢猿⑹院偷鋇厝艘謊?錳欠庾≡鍆躋?淖歟弧笆晨汀泵強梢栽諦拚婀酃慍≌業轎謖虻鋇靨厴?男麓盒〕裕?幽旮狻⑺篩狻⑻澇駁講嗽滄印⒐鴰ㄔ滄櫻?呔捉辣噠液貌釋罰〈永霸露???家恢鋇秸?率?澹?謖蛐履昝袼滋焯煊鋅賜罰?韻碌惱廡┟?媚閌欠窬醯盟圃?嗍賭兀?p>⊙第一味:民俗館裏祭灶神,糖水封住灶王嘴 地點:民俗館 時間:臘月二十三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這天是民間祭灶的日子,家家戶戶都鄭重其事地舉行祭灶儀式。所謂“民以食為天”,灶神在傳統的中國百姓家享有很高的地位,因為這位神仙掌管著一家人的“食”。到現在,當地人說小孩子頑皮就說他:“這個小孩作天作地,除了灶王數他最大,”灶王神的地位可見一斑。 (“金雞”報曉迎新春 紅紅火火過大年) 在江南民俗館,人們可以見識到最傳統最地道的祭灶神儀式。據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一年的善惡,供玉皇據以賞罰。送灶時,人們在灶君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瓜、清水、料豆和秣草。祭灶時,用火將糖融化然後塗在灶王爺嘴上,因為人們相信這樣用糖封住灶王爺的嘴,他就不能在玉皇那裏講自家的壞話了。 百姓們祈望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二十三把灶王爺送上天,傳說七天之後大年三十晚上,他還要與諸神同來人間過年,屆時各家則舉行“接神”、“接灶”儀式。“祭灶”的供品中不能缺少以下物品:一盆繭圓(糯米加黃南瓜製成,形狀有蠶繭形狀、元寶狀和聚寶盆狀),一盆麥芽糖和四樣新鮮水果,還有香燭等物。 ⊙第二味:年糕鋪裏打年糕,捶出好運年年高 地點:“財神灣”畔 時間:臘月二十-正月十五 因為年糕的諧音“年高”寓示著人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高,所以過年吃年糕的習俗在中國很多地方都有。據《周官》記載:“餌謂之糕,或謂之(上次下食),糕,搗黍為之。”如此算來,打年糕已有二千多年曆史。 每年歲末,烏鎮及周邊農村有打年糕的風俗,自家打出來的年糕既好吃又顯手藝。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著黃金、白銀,也有條狀的年糕,造型模仿銀條,都是以形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還要將年糕做成元寶、如意、十二生肖等形狀,作為請年菩薩供祭的禮饃。 烏鎮的作坊如今還保留非常精湛的打年糕的手藝,這可是一件既花力氣又需要手藝的活兒。首先要有足夠的力氣打年糕,每一錘子下去都要把年糕打穿,這樣才能使年糕有柔韌性。當地人認為能夠連續打十次年糕的人算是大力士,所以通常打年糕的人都是身強力壯的壯勞力。還要有人同時翻年糕,每一錘子打下去都要有人把年糕翻過來,這樣年糕才能打得均勻。如果時間掌握得不好,就會一錘子砸在手上,滋味可想而知。 ⊙第三味:財神灣畔財神堂,香燭祭拜文財神 地點:東柵財神堂 時間:正月初一-初三(可以香燭祭拜) 財神灣畔是東路文財神的財神堂,每年正月初四子時後到初五一大清晨,接財神的人絡繹不決,每個農曆月的初一和十五也會有善男信女前去禮拜。因為有太多的人往財神身上扔錢,為了避免麻煩,財神爺已經被一道木門隔離,透過木門可以清楚看見財神的腳被人們摸得十分光滑。 ⊙第四味:兵分五路接財神,百子炮中送財神 地點:民俗館“歲俗廳” 時間:正月初五 “接財神”對於上海人並不陌生,但是在烏鎮卻是真正的接五路財神。每年正月初四晚上一過子時,準備接財神的儀式就正式開始了:先是擺案桌,最講究的是三張桌子,外加半張,俗稱三張半。 頭桌是果品廣橘和甘蔗,寓意財路廣闊,生活甜美;二桌是糕餅,寓意高升、常青;三桌是正席,半桌是主食,一碗路頭飯中插一根大蔥,蔥管內插一株千年紅,寓意興衝衝、年年紅。然後主人帶上香燭分別到東西南北中五個方向的財神堂去請接,每接一路財神,就在門前燃放一串百子炮。全部接完後,主人和夥計依次向財神禮拜,拜後將原供桌上的馬幛火化,表示恭送財神。 (解放日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