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美兒是冒牌虎媽?根據悟空自己最後下的標準 :“鑒別虎媽的最終標準不是“虎威”,而是她能否培養出在“叢林”中獨立生存發展的虎子”,所以悟空現在就得出結論說她冒牌,為時尚早!
蔡美兒的女兒今後能否獨立生存發展,我們正拭目以待。但一個結果已經出來,她的大女兒今年被哈佛和耶魯同時錄取,從眾多出類拔萃的優秀生“叢林”中殺出來了!不要和我說,哈佛耶魯算什麽?誰讓人們一談名校就哈佛耶魯常春藤的,一談名人就奧巴馬的!那我們隻能以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作參考。
我們還是先來看看為什麽美國也有虎媽吧!不要追根溯源,從中國幾千年前的文化開始講起,這樣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立足現實,看看周圍的朋友孩子是怎麽被名牌大學錄取的吧!GPA4.0,SAT滿分,這是起碼條件,拿B的基本沒戲;鋼琴、小提琴都會也不稀奇了,還都十級以上,考過相當於大學2年級水平,最好還去過卡內基演出;網球或遊泳打到州第幾名了;有的還拿到物理數學競賽獎;加上社區服務多少多少小時,更有為了孩子,每年出國作義工的。。。等等,各顯神通,使盡渾身解數。所以,悟空,你在花果山,是真的不知道,美國競爭有多激烈!而且,更加不公的是,如果分數相同,西裔非裔更優待,父母不是大學畢業、家裏沒有大學生的也優先考慮。這樣一看,華人是否要更出色才能讓錄取辦公室的官員多看你一眼?有錄取辦這麽說,我相信申請我校的學生都有資格被錄取,但名額有限,隻能憑運氣了!殘酷的現實擺在麵前,虎媽們沒有辦法呀。
悟空要說了,難道他們不用虎媽方式,孩子們就考不上大學?看電視、sleep over、學其他樂器和考大學不矛盾吧?是,不矛盾!去社區大學絕對沒問題!就算你從小玩到大,也有可能進好大學。記得在飛機上看過一個電影,一個體型高大的黑人男孩成績很差,結果他的橄欖球技術被伯克萊大學看中,要錄取他,然後才請人補課,把成績提高到B,最終如願以償。這種個例生活中也肯定有,但絕對不是大多數!,而且那就是說明一個問題:要有特長,要有伯樂!否則的話,請你按部就班來!那我們為什麽樂器中首選鋼琴小(大)提琴?因為有考試有標準呀!體育中為什麽選遊泳網球的?因為我們體型小,籃球棒球橄欖球沒有優勢呀!這也是因材施教吧。
蔡美兒其實根本不用提出“十不準”,時間對每個人都一樣,如果你在課業上花的時間多了,在娛樂上自然就少了。孩子要把學業管好,把拉琴彈琴學好,再去做做義工,哪有時間再去碰第三種樂器了再去看電視玩遊戲了?蔡美兒自己也說,她是把一些極端的例子寫出來了。但從他們的合影中的燦爛笑容,一家四口和兩條大狗,以及整齊的家具擺設來看,人家的家庭氛圍不會比你我差!不要談“虎”色變,每家都有每家的家規,隻要家庭成員達成一致共識即可。
我們說奧巴馬的家規吧,改成“不準”倆字後:
1. 不準糾纏不休,不準抱怨發牢騷(whining),不準惡意嘲弄他人。
2. 不準不蓋床單。
3. 不準幫助上好鬧鍾、起床、穿衣。
4. 不準弄髒弄亂遊藝室的櫥櫃。
5. 不準得到多餘1美元的家務報酬。
6. 不準有生日禮物、聖誕禮物。
7. 不準9點以後亮燈、讀書。
這樣一改,語氣變化後,是不是“虎爸”形象就出來了?多嚴苛呀!床單就一定要蓋好嗎?那是我的空間呀!每周就拿一元報酬?還不如不做!晚上9點以後睡覺不可以?那作業怎麽辦?連生日聖誕禮物都取消了,那麽重要的節日,多不近人情!咳,人家孩子有意見嗎?我們不知道。我隻聽子女壇的人說,奧巴馬家裏也是不準看電視的。“據《紐約時報》稱,美國越來越多家長引導孩子「更功利地學習」,比如學中文的熱潮開始蓋過學西班牙語,連奧巴馬的小女兒也 不例外。”這難道會是他女兒自己的選擇?還不是奧巴馬的影響?中國越來越強大,不學點中文將來吃不開呀!典型的美國式功利主義、實用主義!
虎媽也不是中國的特產。“德國柏林青少年教育專家提姆.特裡格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曆史上美歐國家處於上升期時,「虎媽」的做法其實是許多中上層家庭的典型做法,當年歐美很多孩 子被送到寄宿製精英學校,在那裡完全沒有人身自由,一切都是強製的。”蔡美兒的丈夫則說“他並不認為書中提到的虎媽育兒方法局限於華裔,隻是代表了一種傳統老式(OldFashioned)的方法。”
那麽西方媽媽怎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呢?從出生就開始啦!有些美國媽媽把剛出生的孩子獨自放在另一個房間過夜,不顧嬰兒天生的恐懼, 並稱為「培養孩子的獨立」。這種做法你認可嗎?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覺得可以接受嗎?就像小孩子兩歲多了還在吮橡膠奶頭、還在用一次性尿布,或者五六歲了還在喂飯,這些沒什麽正確與否,隻有接受與否的差別!每個孩子都不一樣,身體、心智成熟速度不一樣,表現出來的行為自然就不一樣,我們不能套用虎媽方式或完全否定她的方式,隻有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才是合理的。
母親節前,我問一個美國孩子,你送給媽媽什麽?他說,他畫了一張賀卡,畫了一隻大老虎!我愕然!難道美國孩子要媽媽做虎媽?他回答,媽媽就像老虎,很厲害,很自信,老虎的叫聲是“Grrrrrrrrrr…”,他要加上eat,讚揚媽媽Grrrrrrrrrrreat!
蔡美兒以“虎媽”的姿態拿出一套嚴厲的育兒寶典,不但讓全世界的家長和一切關心教育的人士齊刷刷的側目關注,就連好萊塢也蠢蠢欲動,在她身上壓了一塊寶;亞洲、歐洲的出版商們正在夜以繼日地把“戰歌”用各種不同的文字唱給不喑“虎語”的人們……
不得不佩服蔡美兒,如此一夜成名,堪稱一次成功的商業運作。不過,她出名我沒意見,如何出名,也不用我來評論,至少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看到有分量的從理論上支持她的文章。
我所不同意的是,蔡美兒不配“虎媽”稱號。
虎媽不應該是一個貶義詞,虎媽把孩子培養成虎虎有生氣的虎仔有什麽不好呢?可是蔡美兒是虎媽嗎?
你 會和我理論:蔡美兒不讓孩子去同學家sleep over, 不讓看電影、不讓出演校園劇、不讓看電視或玩電腦遊戲 、不讓選擇自己的業餘活動、不允許考試成績達不到A、不允許除了體育和戲劇外其他學科沒有得第一名、不允許學習除了鋼琴和小提琴外其他樂器……。還不夠 “虎威”嗎?
看來蔡美兒深得傳統文化真傳??“我教子,惟一經。勤有功,戲無益”(三字經)。如此看來,蔡美兒身後有千萬個“虎媽”。
“虎媽”們這不許,那不許,為的是什麽呢?說白了,一切都以功利為目標: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中國式”虎媽們的孩子以後可能會“有出息”、“好職業”“高地位”,他們對父母孝順、聽媽媽話、當然也聽領導話、聽黨的話。
但是他們有獨立的人(虎)格、有創新精神、有在“叢林”中拚搏的精神嗎?
在西方,如果我們細心觀察就不難發現,這個社會也有虎媽。
洋人在孩子尚沒有建立獨立人格意識的時候(學齡前),對於孩子的管教是異常嚴格的,有時甚至不近人情。
斷奶之後沒人會追在屁股後麵喂飯,會拿勺子了就自己吃,不想吃或挑食就沒得吃,等下頓。
無理苦鬧或犯了錯誤,有坐冷板凳、關小房間(time out)伺候。
走路摔倒了,自己爬起來,家長卻在一旁“袖手旁觀”。
到了15、6歲,要零花錢,自己去打工!滿18歲,搬出去也不會有人攔著你。
看看奧巴馬的“家規”:
1. 不得糾纏不休,抱怨發牢騷(whining)或惡意嘲弄他人。
2. 自己整理床鋪,不一定要弄得好看,蓋上床單就行。
3. 自己上好鬧鍾,自己起床、穿衣。
4. 保持遊藝室的櫥櫃整潔。
5. 每周從父親處領取做家務報酬一美元。
6. 不再有生日或聖誕節禮物,因為父母已經在孩子們的生日聚會上花費了好幾百元
買禮物了,孩子們必須懂得什麽事都是有限度的。
7. 晚上八點半關燈,孩子們可以有額外的半小時自己讀書。
西方人教育的嚴格不帶任何功利,也不在乎什麽“出息”,卻注重孩子按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發展,作一個合格的“社會人”,這樣整個社會才有各種“人才”,而“天才”就能脫穎而出,開拓創新。
一個真正的老虎怎麽可能像盤旋在頭頂上的直升機(helicopter mom)時時刻刻虎視眈眈地盯著自己的孩子,吃什麽,怎麽走路,怎麽玩,說什麽,看什麽,做什麽事,甚至交什麽朋友,嫁誰娶誰都要“虎媽”說了算呢?
其實,這種違反教育基本原則,違背兒童生長發育規律的“虎媽”式的專製威嚴,本質上也是一種溺愛。
所以,鑒別虎媽的最終標準不是“虎威”,而是她能否培養出在“叢林”中獨立生存發展的虎子。
都是愛子之心,,,
每個人的價值觀不一樣,想法和做法也就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