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無尾◎還我尾巴◎

【瓦解共產極權從破除謊言開始 】共產政體有兩大支柱,一個是暴力,一個是謊言,就是槍杆子和筆杆子,謊言的作用遠比暴力要大數倍
個人資料
正文

【漫談中共黨史】孔夫子成了強盜不如的人,抗日民族英雄蔣中正為匪類

(2007-08-10 01:08:19) 下一個


漫談中共黨史
 

作者:漫不經心 

薩特作為存在主義哲學家倡導存在便是合理的思想,共產黨卻祟尚成王敗寇思想,他們說:你既然失敗了便說明你不得民心,不然你怎會失敗?共產黨勝利了,便說明了共產黨得民心,不然怎會勝利?以這樣的理論來證實曆史上的一切事件,還被稱為曆史唯物主義。真是令人一頭霧水。 

姑且不論曆史上的諸多反證,因為在他們理論之下,這些曆史早己被扭曲的不成樣子,令人無法辨別真偽而致於無法辯駁,連兩千多年前的孔夫子和那個叫柳下趾的強盜,都被巔倒了過來,在他們刀筆之下,孔夫子競成了強盜不如的人,而那個強盜反而變的如此英雄氣慨,大義凜然的樣子。

在那個繪聲繪色的描述之下,“孔老二”(他們這樣虐稱孔子)
就如當年抗日民族大英雄的蔣中正一樣,反被斥為匪類
一個振振之說詞便是:他們都一樣,屬於剝削階級!
都是要被“打倒在地,再踏上一隻腳,
叫他們永世不得翻身!!!”(“文革”原語) 

共產黨自建黨以來,每一時期必當樹立一個敵人。

49年以前的主要敵人是蔣先生為首的國民黨(幸好孫中山先生病逝的早,否則他那三民主義與他們要搞的蘇維埃斯大林主義是如此地衝突,定要被列為首先要打倒的),打垮了國民黨,取消了中華民國,埋沒了三民主義、五權憲政之後,便又開始了諸如鎮反、土改、肅反、公私合營、農村合作化、反右、大躍進、三年人禍、四清運動、反修正主義、文革、反擊右傾翻案風、粉碎四人幫、兩個凡是、改開搞、西丹牆事件、六四鎮壓學潮、反分裂、反維權、反上訪、反網絡開放、反新聞自由、反遊行、罷工、集會、反拆遷釘子戶、反醫療、教育、房屋等公營、反物權、反巔覆獨黨專製的鬥爭……!!!反一切大家想要卻永遠無法得到的東西。什幺東西呢?

自由、平等、民主、均富啊!國內的東西反完了,國際上蘇聯解體了,那幺反美、反日、反台獨的李登輝、陳水扁,而陳水扁貪贖看來快倒台了,那幺,馬英九可否一反?因為馬堅持的那一套所謂的民主言論,據說比陳水扁更危險,特別是他高舉的那個三民主義、五權憲法,與獨黨政治何等矛盾!簡直水火難容!這不是更危險嗎?那幺預反一下吧!最近反馬言論頗多矣! 

假設台灣被武統了,共產黨會取消國民黨、民進黨、台聯黨等黨的合法地位嗎?因為他們都沒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那兒登記注冊呀!假如不取消,是限製在一台一地、限製在一定數量、不許未經共產黨的批準而隨便發展,否則會漫延全中國。那怎幺得了?而且全國業己統一,不給予上述黨派一個平等的政治地位也說不過去呀!但此心操大了,共產黨權謀治黨治國治民出了名的。

在他們的思辮中,既然我武統必會迫你反統,你既然反統你便己經是“中華民族的罪人”了,你既然是“中華民族的罪人”我殺你、判你、取消了你便是有理。就象當年反蔣一樣,我先打垮了你叫你無從申辯,更不給你申辯的機會。

而國民黨所謂的獨裁統製下居然還留有諸如《新華日報》、《解放日報》等等的宣傳降地,按共產黨的“智能”來看,這不是弱智或假民主嗎?在動不動就把孫子兵法和大黨智能而致於大國智能常掛口頭的共產黨那裏,是絕對不允許這樣的事發生的。

因為他們要的是“革命的自由而不是反革命的自由”,要的是人民的權力而不是反人民的權力。你稀裏糊塗地便成了“反人民”的“反革命份子”了,在一係列同樣稀裏糊塗的“證據”麵前,你該無話可說了吧?!…… 

假如連國民黨也反完了,這一回就要直接麵對美帝國霸權主義了吧?

有人認為這下子恐難反的過美國了吧?瞎說,你沒見共產黨是如何運用其“大國智能”與美國進行所謂的“搏奕”的嗎?賭上二百座沿海城市變成瓦礫你美國也不會好過,這場“搏奕”我黨敢幹你美國敢嗎?美國人民是不會支持這樣一場豪賭的,我很納悶美國政府何以如此聽美國人民話的?

而我黨則不用去問人民同不同意,因為我們的黨爸戴著三塊表,便始終代表著人民利益了,包括以前幹的那些事,都是代表人民幹的,這便是“我黨”為什幺始終是“偉大、光榮、正確”的原因所在!

當然,這不是說我黨沒有錯,這不符合馬列主義唯物辯證法原理,我黨當然“也有錯”,請注意一個“也”字,便是我黨區別於其它政黨之根本,因為我是始終“代表”人民的,所以原罪不在我這裏。那幺在哪呢?可不可以說在人民那裏?不許胡說,人民無罪,誓死捍衛人民利益!

那幺,弄糊塗了,究競誰之罪?!你也太低估我黨的政治智能了,你就是罪人呀!別故作驚訝,那個問題是你提出的嗎?不是你在挑撥黨和人民的關係嗎?而俗話說得好,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你活罪難饒,死罪難逃!看來還是早早的逃比較好,逃不了的就別在那兒嘮叨!不死活的東西! 

聽話古人用南山生長的竹子來寫曆史,因為曆史往往綿長,造成竹荒的可能性極大。於是古人便發明了罄竹難書這個成語。但看過司馬遷《史記》之後,有一重大發現,那老老先生惜字如金,幾片竹子便搞拈一個故事。

因此,我想古人發明“罄竹難書”這個成語,一是出於誇張的原因,因為古人大多比較浪漫,如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句;另一原因是古人一般比較節儉和環保,其中惜字如金,可見節儉到苛刻的程度,而萬物生惜命則是佛道皆循之義,是最早的環保理念;還有就是古人的誠實,不用去瞎編什幺。

而很擔心的是,那一部黨史,倘若用竹子去編纂,再你幾十幾百座南山的茂竹,也恐難書寫。

因為那是編纂而非書寫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