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黨」沒有靈魂,「台灣國民黨」沒有軀殼!
●作者曹鈞皓,北市,淡江大學陸研所研究生
更新日期:2007/05/31 00:10
國民黨中央最近研擬修改黨章,在黨章中淡化「統一」的色彩,並增加有關「愛台灣」的表述文字,企圖增加黨的「本土」色彩,此舉引發了黨內不同意見的爭論,並可能在未來演變成路線之爭。姑且不論國民黨修改黨章的動機,首先必須厘清一個根本的問題,那就是,「中國國民黨」到底是什麽?
「中國國民黨」顧名思義,與「中國」脫不了關係。根據國民黨定義中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以及中華民國憲法(或謝長廷的「憲法一中」)而言,「中國」指的是「中華民國」,反過來說,「中華民國」當然就是「中國」。既然如此,一向標榜「捍衛中華民國」的「中國國民黨」,何來「去統」與「本土化」的問題?但是,在台灣近二十年來政治發展的過程中,國民黨的路線矛盾始終存在。在內部矛盾與外部矛盾的交互作用下,國民黨始終處在左支右絀、進退失據的危局之中,以致落入對手的圈套卻無法突破重圍。
李登輝時期,每次攤牌都導致黨的分裂,最終無可避免地導致失去執政權的後果。而國民黨在野後,雖然李登輝與國民黨分道揚鑣、自立門戶,但李登輝的影響力並沒有被徹底清除,黨內的親李勢力仍然存在,遂使國民黨的路線矛盾無法得到完全的解決。在2005年黨主席選舉「馬王之爭」時,這種矛盾達到最高峰,其所造成的後遺症一直延續到現在。國民黨內馬(馬團隊)、王(本土派)兩大勢力的整合問題至今無解,即便未來整合成功恐也是貌合神離、同床異夢。
在李登輝主掌黨權的十二年裏,國民黨的體質,從量變到質變,事實上已產生了根本的轉化。這種質變和轉化集中表現在三個方麵,亦即,在意識型態上,從「中國黨」轉變成「台灣黨」;在政治理想上,從「主義黨」淪喪為「黑金黨」;在組織成分上,從「精英黨」淪落至「樁腳黨」。除了「忠黨愛國」、「深藍」色彩濃厚的黃複興黨部,如果說今天的國民黨裏有多少人還尊崇孫中山與蔣介石,信仰三民主義、「總理遺教」、「總裁遺訓」,那不但不切實際,更不現實,尤其對新加入的年輕黨員而言更是如此。馬英九每次行經黨部大廳孫中山坐像時的鞠躬禮,隻能說是聊備一格;日前那些在攝影機前慷慨激昂、群情激憤地捍衛「蔣公」的藍軍民意代表們,其實心中有「總裁」者少,真正想爭取曝光者多。
過去從孫中山到兩蔣那段與「中國」連結而密不可分的「光榮曆史」,對今天的國民黨而言確實已非常遙遠,也隻有在黨史館裏才能找到,保管「神主牌」不過是黨史館的工作罷了。甚至對國民黨而言,「光榮曆史」隻是過去威權統治所留下的包袱與原罪,如今已成為國民黨爭取「本土」認同、重掌執政的最大阻礙,所以亟欲擺脫過去的陰影。民進黨大肆進行「去蔣化」運動的此時,馬英九表示中正紀念堂不是不能改名的說法,充分地反映了這種駝鳥心態。
國民黨對自己過去的曆史產生自卑心理、沒有自信,因此喪失自尊與自我,進而否定自我,遂有目前修改黨章之議。「中國國民黨」的黨魂早已失落,已是不爭的事實。遂導致在黨內,沒有共同理想,無法精誠團結,為了個人利益,隨時可以割袍斷義,導致分崩離析;對黨外,沒有中心思想,無力號召群眾,麵對敵人攻擊,時時刻刻陷於被動,對手處處摯肘。
隨著台灣內部政治情勢的演變,主要是李登輝與陳水扁兩位總統前後近二十年來「本土政治社會化」的影響下,「本土化」與「去中國化」之意識型態和教育方針大行其道,不可諱言地,「台灣意識」不斷高漲,人們的國族認同已逐漸從「中國人」向「台灣人」轉移,而統獨民調也呈現統消獨漲的形勢。在台獨建國現實上不可能,亦即陳水扁所言「自欺欺人」、「做不到就是做不到」的情形下,這種認同的轉移,成功地與執政者的「中華民國台灣化」運動相互結合而又互為表裏。國民黨口口聲聲「反台獨」,但卻不敢反對陳水扁「中華民國是台灣」這種「事實台獨」的主張,等於默認民進黨「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現在的名字叫中華民國」的論述。那請問國民黨,你們到底反的是什麽台獨呢?
在實際政治操作上,台獨將「台灣意識」與「台獨意識」畫上等號,並以此做為「本土」的定義以及「愛台灣」的唯一標準,完全掌握了「本土」的詮釋權。任何人凡是違背他們所定義的「本土」,即是「不愛台灣」、「不夠本土」,就絲毫沒有政治正當性可言,當然也就沒有資格領導台灣。再上綱到血緣與出身的層次,就變成了「少數族群不得統治多數族群」之謬論。換言之,隻要非我族類,無論你多麽努力地想變得夠「本土」,甚至是用「媚俗而失去自我」的身段想爭取「本土」的認同,一切終究隻是徒勞的,你的血緣和出身注定了你永遠不是「本土」!
正因為上述種種內外交逼的因素,使國民黨無力、無能更無意願去突破「本土魔咒」這個敵人所設下的陷阱,並且愈陷愈深,終究無法自拔。因此隻能「洗心革麵」,立誌向「本土」靠攏。當媒體記者問台中市長胡誌強對於國民黨修改黨章的看法時,胡市長表示非常讚成,並說:「民意要的,我們不能不要」,不啻承認了「本土」是「主流民意」,如此更賦予了「本土」的正當性,也更證明了國民黨從前的確不「本土」,是需要自我反省、檢討、懺悔與自新的。從此,黨內到黨外的「本土」獲得了空前的勝利。但無論國民黨再如何修黨章,再怎麽「愛台灣」,隻要你叫做「中國國民黨」一天,你永遠無法取代民進黨,不會比民進黨更「本土」、更「愛台灣」。
現在的「中國國民黨」招牌還在,但隻是虛有其名;一如「中華民國」,同樣是隻剩下招牌而已。「中華民國」的軀體裏附著「台灣國」的魂魄;而「中國國民黨」的軀殼裏,實際上寄生著「台灣國民黨」的靈魂。建議「中國國民黨」,既然要順從「主流民意」,隻修改黨章是不能如「總理」所言畢其功於一役的--何不幹脆直接改黨名為「台灣國民黨」,或幹脆把「中國」二字拿掉?如此名實相符,更符合「主流民意」!不用擔心「中國國民黨」的香火斷送在你們這一代手裏,反正原本也隻剩下招牌而已;如果憂心招牌從此消失,其實也大可不必;大陸八大「民主黨派」中,不是有個「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嗎?這塊招牌總會有人背下去的!
●東森論壇征稿區→http://www.ettoday.com/write/●來稿或參與討論的文章也可寄至public@ettoday.com
(●作者曹鈞皓,北市,淡江大學陸研所研究生。本文為ETtoday.com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