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無尾◎還我尾巴◎

【瓦解共產極權從破除謊言開始 】共產政體有兩大支柱,一個是暴力,一個是謊言,就是槍杆子和筆杆子,謊言的作用遠比暴力要大數倍
個人資料
正文

【視頻】忘記過去憶味背叛--他們的鮮血撒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關於真正抗戰的史實影片與電影八百壯士

(2007-06-21 01:59:41) 下一個

【我提供共35個影片供大家觀看希望大家每一部都要看喔!

我做這些影片花了很多時間呢!】




忘記過去憶味背叛,正麵戰場350多萬國軍戰死的浴血抗戰事跡,可中國人現在知多少?

宣傳部門搞的無非是八路、新四軍的小規模抗日題材。

八路、新四軍對日有多大作用?

內戰中被消滅的數百萬國軍將士,都是剛剛從抗日戰場上血戰而歸的曆盡九死一生的抗日英雄啊。。

抗戰結束後,大量日本戰犯被無罪釋放回國,

很多抗日的國民黨將領卻因為內戰而被關押.............

解放後,我黨仁慈地把所有日本戰犯釋放回國,

卻在一次次運動中把參加過抗戰的國軍將士整死整殘整得家破人亡,還累及子女!

抗日的都是英雄,

為何不能一視同仁.是不是要告訴人們,

不要忠於什麽祖國,不要忠於人民,而是要忠於最後的勝利者.

政治不會淹沒曆史真相,曆史將記住這些民族忠魂,記住這些優秀的中華兒女!

為中國人在國際上爭得尊嚴的是抗日戰爭中陣亡的一百多位將軍(含陸,海,空,上將,中將,少將),

三佰五十萬士兵的國民黨反動派,在萬惡的蔣介石的領導下,國軍將士經過八年堅苦卓絕的抗戰,

他們的鮮血撒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


中國國民黨遠征軍十五萬大軍壯烈殉國在異國他鄉,至今屍骨未還,

他們以屍山血海之精神一舉奠定了二戰後中國在聯合國內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的席位,

所有試圖忘記他們的中國人都不能稱其為中國人,抗戰勝利的中國版圖包括外蒙,台灣。

中國政府向全世界宣布廢除滿清簽定的一切不平等條約。


中國人民從此昂首屹立於世界五大強國之林。

而我黨我軍的元帥,將軍們的赫赫戰功大多來自內戰,

許多在抗日戰場上立下卓越戰功的國軍將領,沒有死在抗日的戰場上,

卻死在了內戰的屠刀下,中國內戰永遠徹底的改變了中國的版圖,

這也是我們現在與周邊國家鬧邊界糾紛的基本原因。


江蘇省睢寧縣張圩鄉,有李姓弟倆,在抗日戰爭時期和日寇戰鬥中都犧牲,

當時政府給修了墓碑,墓碑上刻有“一門雙烈”字樣而49年以後子孫被劃為階級敵人,

受盡百般苦難,文革期間墓碑拉倒,烈士根本不承認,

謝晉元的墓也在文革時搗毀,現在的墓是新建的,謝團長的忠骨是否還在!

值的懷疑?。這樣的事多麽令人痛心。

是他們的也是我們的



直接線上觀看關於八百壯士與上海鬆滬戰役影音、照片、文獻


所有的影音資料圖片皆可外部直接連結,

歡迎大家引用或直接複製copy本貼即可轉貼,所有圖片影音資料會自動連結

您隻要:點選目標→按右鍵→選擇"內容"→即可看見網址

或直接到影音網站選取也可以。網址為
http://www.youtube.com/profile?user=grievousbear 

A.本主題為大家準備的曆史文件相關資料有

關於上海鬆滬會戰與八百壯士的背景資料、真實紀錄影片、照片、紀念電影

本主題內容大概有:

1.將命令手諭親自交給謝晉元團長的孫元良將軍的訪問(線上直接觀看真實紀錄影片)

2.當時在火線上拚命的戰士,熱淚盈眶的描述(線上直接觀看真實紀錄影片)

3.四行倉庫的戰鬥與八百壯士悲慘的結局(線上直接觀看真實紀錄影片)

4.揚名中外冒死遊過蘇州河的女童軍楊惠敏(線上直接觀看真實紀錄影片)

5.鳳凰衛視2005年報導八百壯士生還老兵(線上直接觀看真實紀錄影片)

6.電影八百壯士線上直接觀賞(剪輯片段約將近全片百分之90以上)

B.關於八百壯士的文獻與照片




「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在台僅剩厲鼎新一人

如今高齡近90歲的壯士厲鼎新,在花蓮榮民之家贍養天年,

他一生為國奮戰的事跡,

讓日本電視台專程前來采訪,捕捉這曆史鏡頭。

對厲鼎新來說最光榮的,莫過於曾經掩護楊惠敏,順利將國旗遞交給謝晉元。

不過厲鼎新感概表示,在倉庫頂上飄揚的國旗其實是無數弟兄用生命換來的。

厲鼎新說,在他接了國旗後,謝晉元團長立刻下令升旗,

他率領著弟兄到頂樓,卻在日軍的機槍掃射下,

升旗的弟兄一個接一個倒下,屍體愈堆愈高,

國旗才得以升起飄揚。


【台灣東森電視台 ET today/2006/08/21/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在花蓮榮民之家,有一位86歲的老榮民名叫厲鼎新,他是當年「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中,唯一在台灣還在世的壯士,當年楊惠敏遊泳渡江把國旗交到厲鼎新手上,厲鼎新才把這麵國旗交給謝晉元團長,日本電視台日前也專程前來花蓮采訪厲鼎新。

厲鼎新說:「四行倉庫裏都是黃豆,黃豆我們又不能吃,就把黃豆整個倒出來,倒出來日本人進來就會滑倒,我們就趁機瞄準,一槍一個,一槍一個。」

回首70年前10月28日,四行倉庫那場血淚交織的戰役,厲鼎新仍然曆曆在目,戰火四射的時刻,四行倉庫六層高的水泥牆,被日軍掃射千瘡百孔,這一刻厲鼎新就在裏頭,因為他是團長謝晉元的部屬。

厲鼎新出生江蘇,16歲就投筆從戎,因為表現優異,很快就升任「八百壯士」的班長,是台灣目前唯一一位四行倉庫孤軍。

花蓮榮家厲鼎新憶述上海戰事─在四行倉庫接楊惠敏所送國旗

民國二十六年七七盧溝橋抗戰發起,八月十三日展開中日第一場大規模的「鬆滬會戰」,血戰到十月下旬,最高統帥蔣委員長認為已達「以時間換取空間」目的,也粉碎了日本「三月亡華」迷夢,便於十月二十十六日下令五十萬國軍撤出上海戰場。謝晉元團長就在這當口,臨危受命,留守閘北繼續作戰,負起掩護大軍轉進的任務。目前住在花蓮榮家的榮民厲鼎新,當年就曾追隨謝團長,參與了聞名中外的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

厲鼎新,民國十年生於江蘇省江都縣。抗戰軍興,他正就讀楊州陽明中學初中部,受到學校老師鼓勵,決心從軍報國,並在學校報名,投身駐守上海的國軍七十一軍八十八師謝晉元團長所率部隊。謝團長見他年輕活潑,便留他在團本部,後擔任傳令班中士班長。在死守四行倉庫的四天四夜激戰中,他和傳令班十二名弟兄,堅守團本部謝團長身旁,忙著各項勤務。

厲鼎新回憶當時戰況:「盧溝橋事變後,日軍一路打到上海。上淪陷時,我們團沒有撤退;日軍起初以為我們四行倉庫小小單位,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殲滅,結果卻打了一段時間,很是吃驚。他們采取人戰術,因為上海是租界地,不嗬用炮擊和飛機轟炸,隻能用步兵進攻;孤軍起初還有抵抗力量,也打到「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地步,甚至把黃豆倒在柏油地麵,讓腳穿大皮鞋的日軍滑倒不前,再予掃射。」

厲鼎新說:「戰況激烈時,全上海滿天都是日本旗幟,沒有中華民國國旗。當時有位高中女童軍楊惠敏,拿國旗英勇遊過黃埔江上遊的蘇州河,潛水避過日軍掃射,送給我們,當時那麵國旗就是交到我手上的,我就立刻報告團長:團長得此好消息,就命令我這個班,不管生死存亡,也要把國旗豎立起來!但日軍一見國旗就掃射,本班人力不足,團長又另外調來別班增援,才把國旗堅起。一時之間上海士氣昂揚,終於可以看到中華民國國旗了。但豎立國旗時,我軍傷亡很慘重,等於人迭人,才豎起來的。」

厲鼎新表示,戰事一起,謝團長即勉大家「同生死,共存亡;隻有犧牲,隻有成仁」。最後隻剩土造手榴彈,戰士綁在身上,趁日軍衝鋒,跳樓引爆,當時就犧牲好多人....。後來政府知悉孤軍境況,且已達成任務,即命令撤退。那時四行倉庫有條橋接連英國租界,便在英人調解下於十月三十一日淩晨撤往租界。但謝晉元團長卻於民國三十年四月二十四日在孤軍營遭漢奸暗殺。

厲鼎新扼腕地表示,謝團長不被暗殺,孤軍還能持久;謝團長成仁,孤軍失去領導中心,士氣一落千丈。接著,厲鼎新調往陳誠將軍的第六軍三三九師二0三團第二營第六連任四0迫炮班班長,三十八年隨軍來台灣,駐北投複興崗現址整訓,一度隸屬孫立人將軍麾下,後改編為劉玉章將軍的五十二軍,曾調往金門,接替在古寧頭大勝共軍,由胡璉將軍率領的部隊,而經曆四十三年的「九三炮戰」。

四十四年厲鼎新因傷病退伍,響應政府建設台灣政策,先後參與了石門水庫、曾文水庫和東西橫貫公路建設工程。民國六十七年住進花蓮榮家贍養迄今。


謝晉元團長帶領八百名英勇孤軍死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
掩護五十萬名中國軍隊撤退,上海保衛戰一役,
徹底粉碎了日本「三月亡華」的迷夢。


率領八百壯士堅守上海四行倉庫的
謝晉元團長


繼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蘆溝橋戰起,八月十三日即展開了中日首場大型會戰--「淞滬會戰」。 當時 的上海是東亞最大港埠,又是我國經濟文化交通第一要地,租界林立,華洋雜處,因此中國最高統帥蔣介石委員長決定在上海向國際顯示中國抗戰的決心。

淞滬會戰的主戰場方圓不過幾十公裏,日軍先段增援三十萬兵力,雙方三個月的血戰,死傷超過五十萬人,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慘烈程度,被國際媒體形容為「血肉磨坊」。由於中國部隊戰誌高昂、見死不退,著實出乎日軍意料之外,僅此一役,就已經打破了日本「三月亡華」的迷夢。

戰爭相持至十月底,日軍登陸杭州灣,大上海全部陷於敵火包圍之中,中國統帥部以拖延時間戰略目的已達,為長遠計作戰略上之轉移。廿六日下命五十萬國軍退出上海戰場。謝晉元團長奉命留守閘北繼續作戰,負起掩護大軍撤退的艱巨任務。

謝晉元,廣東蕉嶺縣人,黃埔軍校四期學生,他臨危受命,率兵轉守蘇州河北岸,並選定四行倉庫為據點,單線作戰,帶領八百名官兵誓死奮守,孤軍為了表明決心,大家都預立遺囑,交人帶出,以明心誌。四行倉庫實際是金城、鹽業、中南、大陸等四個銀行的聯合棧庫,位於蘇州河北岸,倉庫樓高六層,建築堅固,為閘北一帶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築物。

十月廿七日清晨,日軍發覺我軍全線撤退,立即跟蹤追擊,日軍在閘北正向前搜索之際,不料忽被四行倉庫屋頂之彈雨掃射,日軍一時人仰馬翻,亂成一片,此時日軍尚不知彈雨從何而來。之後發現四行倉庫內留有國軍,於是對倉庫實行三麵夾攻,雙方衝鋒肉搏,戰況激烈。謝晉元團長親率下屬於四行倉庫外布陣迎戰,痛殲日軍,殺敵無數。

一時全閘北各地之敵軍,分路向四行倉庫集中圍攻,其中有敵軍二十餘人,在蘇州河畔來攻,這時有一位在六樓守望的壯士看見,立刻全身縛滿手榴彈,突由六樓平台對準敵人躍下,一個大炸彈自天而降轟然爆炸,煙屑飛揚中,二十餘敵兵化為泥灰肉醬,而我壯士亦血肉橫飛,忠勇殉國。隔岸民眾看到這一幕,一方麵固然鼓掌稱快,但也為這個英勇壯士痛哭流涕。

上海女童子軍楊惠敏在蘇州河畔眼見對岸日旗遍布,獨四行倉庫屋頂未豎國旗,便決心要將青天白日旗幟送進四行倉庫去。雙方激戰至半夜,女童軍楊惠敏冒險穿越槍林彈雨,護送一麵長十二尺的國旗至四行倉庫,二十九日天未破曉,謝晉元團長率領所部肅立天台升旗,上海市民於一片煙塵火海中,爭睹巨幅青天白日國旗,迎風招展,無不喜極而泣,感奮萬狀。

當天全世界各大都市之午晚報,都報導四行孤軍奮鬥和女童子軍楊惠敏代表全體市民,冒險潛入倉庫向孤軍獻旗種種細節。

自四行倉庫屋頂懸掛國旗後,全國人心振奮,並且轟動世界,日軍當局見全球輿論讚揚國軍,痛憤之極,所以向公共租界當局,提出嚴重威嚇,要求迫令孤軍投降,或撤入租界繳械。一方麵向孤軍發動猛攻,自早到晚,連續四次進攻,但均遭孤軍擊退,敵人傷亡甚重。

十月三十日,敵軍又大舉進攻,用小鋼炮及機關槍向四行倉庫密集射擊,並有敵機數架在上空助戰。孤軍沉著應戰,逐一殲滅。

上海公共租界英軍司令少將,因見我軍英勇作戰,深受感動,除了購贈糧食送給八百壯士充饑外,他更親自進入四行倉庫拜會謝晉元,建議孤軍自租界撤出,英國駐上海領事願給予最大的協助,但謝團長答道:「我們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即使撤走,也得要有我們蔣委員長的命令,否則我們寧願戰死。」

後來,各國使節團透過外交關係,正式提出照會,要求我政府下令撤離孤軍,以免日軍重炮射入公共租界,危及各國僑民。中國最高當局再三考慮,以八百壯士已完成掩護國軍主力撤退的任務,決定電令倉庫守軍撤出並轉進租界,四行倉庫守軍隻得服從命令,揮淚撤離。

三十一日淩晨,謝晉元率部冒死突圍,日軍水陸射擊,八百壯士且戰且走,英軍司令在橋頭接應,數萬市民隔岸聲援,情緒沸騰,幸而謝團長沉著應變,於密集炮火中迅速搶越橋頭,雖有傷亡,但安抵英租界者尚有三百七十多人。孤軍們成功奮守四行倉庫,完成了掩護五十萬國軍撤退的任務。

一九四一年四月二十四日,謝晉元在上海租界軍營內,突遭四名漢奸持刀刺殺,當場倒地殉國,一代民族英雄與世長辭,但他與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光榮戰績,震爍中外,名垂不朽。


在四行倉庫奮戰的謝晉元團的800壯士


戰鬥中的800壯士
 

戰鬥中的800壯士 


八百壯士孤軍抗擊日寇的英雄壯舉,震撼了全國人心,引起了國內國際的關注和尊敬。
孤軍奮戰與租界一河之隔,各國軍事家前往觀戰


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高高飄揚在四行倉庫口頂




攻打四行倉庫戰鬥中的日軍傷兵


謝晉元在孤軍營


八百壯士以彈丸之地、血肉之軀,激戰四晝夜,抗擊日軍數萬人,以傷亡40餘人的代價,斃敵200餘人。
謝晉元的一句:‘我是一名軍人,身可死但槍不可離,沒有命令雖死不退!’盡顯中國軍人風采。

謝晉元殉難後,上海十萬市民前往吊唁,圖片為上海學生瞻仰謝晉元遺容後之悲痛萬分



C.女童軍冒死送國旗振奮全國人心

女童子軍17歲的楊惠敏向四行孤軍獻國旗前的留影


一位十七歲中國女童子軍泅水遊過蘇州河,勇敢護送國旗獻給八百壯士的壯舉,振奮了整個上海戰區和租界民氣軍心。

中日淞滬大戰中,上海四行倉庫八百壯士的英勇事跡,震驚中外,為我全國軍民豎起一座不屈不撓的精神堡壘。

原來,當時八百壯士為了掩護數十萬國軍撤退,在四行倉庫獨力對抗日軍,除了租界外,上海基本上都被日軍所占領。這時候,女童子軍楊惠敏,正在租界難民收容所服務,眼見對岸日軍旗幟遍布,獨四行倉庫屋頂未豎國旗,於是立下決心,為英勇孤軍作出獻旗的壯舉。

她隨即奔赴上海市總商會,接過國旗,激動地說:「我┅┅太興奮了,我有榮幸來做這一件事!我願意盡我的力量達成這個任務,即使犧牲!」授旗者接著說:「好!去吧,萬一你有什麽┅┅我們會轉告你的家裏,我們將永遠紀念你。」說完,楊惠敏將外衣脫去,把國旗緊緊的纏在腰間,再穿童子軍裝束,入夜以後,到茶葉大樓的俱樂部,這時英國衛兵與俱樂部的人大部份都認識她,沒有遇到什麽麻煩,夜半以後,便趁機溜出大樓。

夜空是黝黑的,遠處有英軍走動的影子,馬路對麵,她感覺四行倉庫大樓像一個巨人,凜然的俯視著她,為了不讓英軍發現,隻有沿著樓下鐵絲網,爬到另一缺口,從窗子爬進去。爬過馬路,她急劇跳動的心剛穩定下來,忽然聽到槍聲,她以為被敵軍或英軍發現,連忙倒在戰壕裏不敢動,紅綠的火舌在她頭上飛舞,原來是白天的廣播引起敵人的妒意,向四行倉庫發動進攻。

不久,槍聲沉寂下去,她又開始慢慢爬,終於爬到倉庫東側的樓下,一根繩子自樓上垂下,由於早已通知守軍,楊惠敏知道這根繩子是迎接她,她拉動繩子,樓上的人迅速的吊進窗子。謝晉元團長和幾位高級軍官早已在窗口迎接,楊惠敏脫下外衣,將浸透了汗水的國旗呈獻在他們麵前時,朦朧的燈光雨下,這一群捍衛祖國的英雄,都激動得流下淚來了!謝團長緊擁著楊惠敏,大顆大顆的熱淚滴在她的臉上,這位百戰英雄,在敵人的炮火下沒有哼過半聲,這時卻泣不成聲的說:「勇敢的孩子,你送來給我們的豈僅僅是一麵崇高的國旗,而是我中華民族誓死不屈的堅毅精神!」

清晨,謝團長立刻吩咐部下準備升旗,因為屋頂沒有旗杆,臨時用兩根竹竿紮成旗杆。這時東方已現魚肚白,曙色曦微中,平台上稀落的站了一二十個人,都莊重的舉手向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敬禮,沒有音樂,沒有排場,但是那神聖而肅穆的氣氛,單調而悲壯的感人場麵,叫人永遠也忘記不了。

四行倉庫的軍心大振,弟兄們臉上掠過幾個月來沒有的笑容,當謝團長帶領楊惠敏參觀倉庫時,許多弟兄躺在血泊中呻吟,楊惠敏問他們:「你們打算守到什麽時候?」「死守!」簡短有力的語調,令她感動得哭了,再說:「我求求你們,把你們的名字抄給我,萬一以後,全國的老百姓也好知道你們的名字!」

將士們抄了一張名單給她,這時槍聲又起了,謝團長立刻送她走,此時,楊惠敏不肯離開,說:「讓我留下為你們服務!」謝團長堅持地說:「為了你的安全,為了你更可以為國家服務┅┅」這時空中槍炮聲四起,謝團長立刻開了近蘇州河的邊門把她推了出去,說:「我們永遠記得你,感激你,去吧!衝過去,跳下河!」

她一個猛衝,躍下蘇州河,頭上的槍聲便響過不停,她知道自己已被日軍發現,幸好懂遊泳技術的她可以深潛入水,遊至對河公共租界登岸,抬頭看時,蘇州河畔已站滿了人,紛紛向四行倉庫屋頂迎著朝陽招展的美麗國旗歡呼招手!有人高呼:「中華民國萬歲,國軍勝利萬歲!」四周人群一齊歡呼高叫起來,響徹雲霄,個個淚眼模糊。日本軍機在四行倉庫屋頂盤旋,企圖將國旗擊倒,可是始終失敗,兩岸的市民高聲歡呼。

英國路透社記者先後將八百壯士和女童子軍的英勇事跡,傳遍海內外。當八百壯士完成堅守四行倉庫的使命後,中央同意撤軍到租界去,沒有多久,楊惠敏也走到租界去為八百壯士服務。

楊惠敏不僅是中國女童軍的光榮,也是中國女青年的榜樣,保家衛國不是一定要持刀持槍,一麵小小國旗,足以振奮戰場上的軍心民氣。而童子軍精神,就是不居功、不怕死,完全是服務人群的仁愛犧牲精神。

D.關於抗戰名曲:『中國一定強』

原歌名歌詞為: 『中國不會亡』

作詞:桂濤聲 作曲:夏之秋 原唱:張明麗

這首歌是為當時名震國際中外媒體的四行倉庫孤軍而寫
其實這首歌原本的曲名是:中國不會亡,歌詞中的中國一定強,

原文都是中國不會亡


後來在全中國傳唱時才被改為中國一定強

中國一定強歌曲欣賞





歌曲欣賞:


4.在烽火中我們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八百壯士)


5.中華民國萬歲!永遠打不倒(八百壯士)


E. 2004年的狀況:

在抗戰初期,在上海在全中國乃至於國際媒體上

名震中外,象征中國人抗戰的精神:

寧戰死不屈服的悲壯史詩般的地標—四行倉庫

竟落的如此下場,出租給人當工作室,原本還要把它給拆除了呢!
現在四行倉庫如何呢?我不知道!歡迎補充!



現在四行倉庫如何呢?我不知道!歡迎補充!

F. 現在就先來看八百壯士的電影!

直接點擊有編號的照片線上直接觀看影

非完整版!影音皆有!

剪輯片段已約將近全片百分之90以上

完整版到我的影音視頻分類中下載!

[八百壯士]
1976拍攝
導演:丁善璽
演員:柯俊雄 、徐楓
劇情簡介:
1937年8月在上海中日(813)之役,我88師524團謝晉元團長率領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英勇殺敵的故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鳳凰衛視報導

民族魂—八百壯士健在老兵楊養正

擊點照片觀看

17.



這是當年拍攝八百壯士電影時
飾演楊惠敏的女星林青霞與真正的楊惠敏女士的合照


看完電影讓我們進入殘酷的真實曆史紀錄片:

關於八百壯士與上海鬆滬戰役真實記錄影片

擊點照片觀看

本紀錄片全片綜述(內有珍貴抗戰時的紀錄片)

1.




2.



3.



4.



有關於上海鬆滬會戰的紀錄影片

與八百壯士的紀錄影片

擊點照片觀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那個巨大的悲憤,戰死的被挖墳毀墓沒戰死的被淩虐到死禍及子孫,

國民革命軍的遠征軍十五萬大軍壯烈殉國在異國他鄉,

至今屍骨未還,


三佰五十萬士兵的國民黨反動派,

在萬惡的蔣介石的領導下,

國軍將士經過14年堅苦卓絕的抗戰,

他們的鮮血撒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


而中國軍隊一掌握新式武器,就立刻可以成為日軍的勁敵,

能打還能勝之,說明抗日戰場初期國軍的節節敗退,非戰之罪,

實在是力所不逮.

中國軍人以血肉之軀抵抗日軍的飛機大炮坦克,

除了一死報國,還能要求他們什麽?


我發現雖然八百壯士是悲慘悲壯的,

但是因為在上海各國媒體都在,所以當時舉世皆知,


其實還有無數無數與八百壯士一樣的國軍將士,

因為內戰的失敗與國民黨的台灣化與民進黨的台獨,

無可避免的在中國抗戰的曆史上飛灰湮滅!

在中國人的記憶中消失
 

在所有二次大戰中各國的參戰戰士

不管死活或被俘虜都是那個國家的英雄,

連日本人都尊敬他們戰死的戰士


這樣的下場,中國 難道永遠隻有勝利者而沒有公理正義嗎?

滿滿的曆史文獻資料照片都是鮮血與淚水 

從何下手?

22次大型會戰

1117次大型戰鬥(平型關屬於這1117次當中的一次)

206位國民黨將軍殉國

陸軍陣亡321萬1941人

空軍陣亡4321人

海軍全軍覆沒

轉貼文章--作者:飛翔

轉眼,抗日戰爭勝利已經近60周年了。60多年前,在這片神州熱土上,無數的中華兒女為了抵禦侵略,保衛祖國,長眠於這片古老的土地。每當回想至此,仿佛那隆隆的槍炮聲就回響在耳邊,那一幕幕奮勇的搏殺就呈於眼前。

八年抗戰中,國民革命軍的確是正麵戰場抵抗的主流力量之一,在抗日戰爭中犧牲殉國的無數國民革命軍將士是永遠值得緬懷的,他們的功績將永為後世子孫所銘記!

國民革命軍抗戰八年犧牲380萬人,8位上將,41位中將,71位少將,17,000位校尉。

以下是一些抗日戰爭,在日軍最為強盛和囂張之時,國民革命軍斃傷日軍最多的幾次戰役:

淞滬戰役:

37年8月-11月,麵對擁有海空絕對控製的日軍,在蘇州河兩岸,中國軍人以血肉之軀抵擋日軍坦克火炮的瘋狂攻擊,堅守淞滬戰線長達三個月,以傷亡25萬人的代價,斃傷日軍6萬餘人,比蘇德戰場初期,在基輔的蘇聯紅軍的表現,英勇的多。

忻口會戰:

37年10月,國軍第二戰區副司令官衛立煌指揮第6集團軍,抗擊日軍對晉北的進犯,以傷亡10萬人的代價,斃傷日軍2萬人。

國軍第9軍軍長郝夢齡陣亡於忻口陣地,留下給妻兒的遺書中,有言曰:“此次抗戰,乃民族、國家生存之最後關頭,抱定犧牲決心,不成功便成仁。為爭取最後勝利,使中華民族永存世界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犧牲。我既犧牲後,隻要國家存在,諸子女教育當然不成問題┅┅餘犧牲亦有榮。為軍人者,為國家戰亡,死可謂得其所矣!”

台兒莊大捷:

38年4月,李宗仁指揮孫連仲第2集團軍重創日軍精銳磯穀師團,殺傷敵軍一萬二千人,俘敵700餘名。國軍傷亡2萬餘人。

江西萬家嶺大捷:

38年10月,第9戰區第一兵團司令長官薛嶽,指揮第一兵團主力,幾乎全殲了日本精銳106師團主力1萬餘人,俘敵300。

廣西昆侖關戰役:
 
40年2月,杜聿明指揮第5軍在昆侖關打敗了有“鋼軍”稱號的日軍第5師團第21旅團,擊斃敵旅團長中村正雄.日軍傷亡4000餘人,國軍傷亡17000人。

中條山戰役:

這場戰役是大敗仗,但還是要拿來說說.1941年5月,日軍7個師團逐次進擊晉南,國軍第2戰區司令衛立煌指揮三個集團軍18萬人奮力抵抗,國軍堅守每一個山頭,大部編製戰鬥到了最後一人,傷亡竟超過10萬人.

第3軍軍長上將唐淮源及所部第三軍全部主力,堅守山西縣山山頂整整6天,全軍彈盡糧絕, 國軍將士拒絕投降,在沒有彈藥的情況下,用大刀砍攻山的日軍來守衛陣地, 陣地失守時, 將士戰死殆盡,唐淮源將軍開槍自戕,衛士從死!

棗宜會戰:

這場戰役也是大敗仗,但國軍將士麵對瘋狂日軍的犧牲精神依然值得一提. 40年5月,第5戰區以21個軍56個師的兵力,對抗日軍11集團軍的進犯,國軍33集團軍和77集團軍遭到重創,但中國軍隊,在沒有製空權,沒有大型山炮,裝備極差的情況下,大部分部隊,英勇抗戰,舍身為國.33集團軍司令,陸軍2級上將張自忠將軍及其特務營和第74軍主力全體官兵,在與日軍血戰中為國壯烈捐軀.

74軍此後重組,吸取了張自忠落後裝備的教訓,采用全部美式裝備,參加了此後幾乎所有的對日重大戰役, 德安、上高、常德三次戰役中表現最為突出,以其英勇頑強的戰鬥意誌,重創日軍, 被譽為抗日鐵軍.年輕的張靈甫,就是在德安戰役中一舉成名,成為著名的抗日英雄.

第三次長沙會戰:
 
41年12月, 第9戰區司令薛嶽,指揮13個軍30餘萬人的兵力, 重創日軍阿南惟己11軍團12萬人,殲滅第六師團大部, 斃傷日軍5萬6千餘人.

是役,湖南民眾以“焦土抗戰”、“與日俱亡”的悲壯氣概,自毀家園,一夜之間便使日軍無法在戰區內獲得一粒米一根草,所有大小公路也被中國軍民挖得溝壑縱橫,使日軍重武器和機械化部隊無法展開。

常德保衛戰:
 
43年11月國民黨第74軍57師8000餘名官兵在師長餘萬程的指揮下,在日軍4個師團十幾萬大軍的瘋狂進攻下堅守15天。57 師傷亡達7800餘人,殺傷日軍近萬人(整個常德會戰日軍傷亡2萬3千餘人,其中陣亡1萬餘人,含大佐級高級官員9名,5名聯隊長)。

74軍57師在抗戰中被圍常德的最後一封電報稱:“彈盡.援絕.人無.城已破。職率副師長、指揮官、師附、政治部主任、參謀部主任死守中央銀行,各團長劃分區域,扼守一屋,作最後抵抗,誓死為止,並祝勝利。七十四軍萬歲,蔣委員長萬歲,中華民國萬歲!”

該保衛戰被一些國際友人稱為“斯大林格勒第二”。後蔣介石敗退台灣後親自將總統府旁的一條街命名為常德路,對常德會戰中犧牲的數萬將士而言,常德路是黨國對他們的肯定。

衡陽保衛戰:

44年6月到8月,日軍發起大規模的豫湘桂會戰. 國軍第10軍軍長方先覺將軍率國民黨第10軍外加暫編第54師1個團1.7萬人,孤軍守城47天,抵抗日軍第11集團軍數十萬人的進攻。共斃傷日軍4.8萬餘人,其中擊斃高、中級軍官390餘人,傷520餘人,日軍68師師團長佐久間為被擊斃,日116師團和68師團遭毀滅性打擊.而國軍全軍傷亡17000人,可稱真正是戰鬥到了最後一人。衡陽百姓組織運輸隊、擔架隊、救護隊日夜活動於戰場,支持守城官兵,為國捐軀的市民達3000多人。

斯瓦河阻擊戰:

42年3月,中國第一支全副美式裝備的中國遠征軍新22師,在第5軍軍長杜聿明指揮下,為了掩護戴安瀾的200師撤退,在緬甸同古地區的斯瓦河兩岸展開阻擊戰,以新22師不足萬人的兵力,抗擊日軍2個師團近5萬人的兵力半月之久, 斃傷日軍4500人,而自己隻傷亡1500人.

這是抗日戰爭戰場上,極為罕見的中國軍隊以少勝多的戰例. 而中國軍隊一掌握新式武器,就立刻可以成為日軍的勁敵,能打還能勝之,說明抗日戰場初期國軍的節節敗退,非戰之罪,實在是力所不逮. 中國軍人以血肉之軀抵抗日軍的飛機大炮坦克,除了一死報國,還能要求他們什麽?

政治不會淹沒曆史真相,曆史將記住這些民族忠魂,記住這些優秀的中華兒女!

為中國人在國際上爭得尊嚴的是抗日戰爭中陣亡的一百多位將軍(含陸,海,空,上將,中將,少將),三佰五十萬士兵的國民黨反動派,在萬惡的蔣介石的領導下,國軍將士經過八年堅苦卓絕的抗戰,他們的鮮血撒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

中國國民黨遠征軍十五萬大軍壯烈殉國在異國他鄉,至今屍骨未還,他們以屍山血海之精神一舉奠定了二戰後中國在聯合國內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的席位,所有試圖忘記他們的中國人都不能稱其為中國人,抗戰勝利的中國版圖包括外蒙,台灣。中國政府向全世界宣布廢除滿清簽定的一切不平等條約。

中國人民從此昂首屹立於世界五大強國之林。而我黨我軍的元帥,將軍們的赫赫戰功大多來自內戰,許多在抗日戰場上立下卓越戰功的國軍將領,沒有死在抗日的戰場上,卻死在了內戰的屠刀下,中國內戰永遠徹底的改變了中國的版圖,這也是我們現在與周邊國家鬧邊界糾紛的基本原因。

為國而逝的英魂啊,請你要常常回到慈母的夢中。 願我中華大地早日建立起中國的抗日忠魂英烈祠,以安置為抗日而犧牲的英靈們。一個不敢正視自己曆史的民族,一個試圖刻意忘記自己民族英烈的民族是一個永遠沒有希望的民族。

忘記過去憶味背叛,正麵戰場300萬國軍浴血抗戰,可中國人現在知多少?宣傳部門搞的無非是八路、新四軍的小規模抗日題材。八路、新四軍對日有多大作用?

內戰中被消滅的數百萬國軍將士,都是剛剛從抗日戰場上血戰而歸的曆盡九死一生的抗日英雄啊。。我從來不看反映內戰題材的影片。因為我痛心啊。。中國再也不能打內戰了,太傷感了。內戰不但不能夠解決任何問題,反而會使我們的民族走向令人心碎的撕裂。。。前車之鑒曆曆在目啊。。。現在惟有真誠的交流與和解才能夠撫平兩岸人民在心中那已經撕裂的流血的心。

抗戰結束後,大量日本戰犯被無罪釋放回國,很多抗日的國民黨將領卻因為內戰而被關押.............

解放後,我黨仁慈地把所有日本戰犯釋放回國,卻在一次次運動中把參加過抗戰的國軍將士整死整殘整得家破人亡,還累及子女!抗日的都是英雄,為何不能一視同仁.是不是要告訴人們,不要忠於什麽祖國,不要忠於人民,而是要忠於最後的勝利者.

江蘇省睢寧縣張圩鄉,有李姓弟倆,在抗日戰爭時期和日寇戰鬥中都犧牲,當時政府給修了墓碑,墓碑上刻有“一門雙烈”字樣而49年以後子孫被劃為階級敵人,受盡百般苦難,文革期間墓碑拉倒,烈士根本不承認,謝晉元的墓也在文革時搗毀,現在的墓是新建的,謝團長的忠骨是否還在!值的懷疑?。這樣的事多麽令人痛心。


想收看清楚版,但是畫麵比較小的影片到這裏看

http://www.youtube.com/profile?user=grievousbear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nimAbTb5n8


解放後,GCD仁慈地把所有日本戰犯釋放回國,卻在一次次運動中把參加過抗戰的國軍將士整死整殘整得家破人亡,還累及子女!

抗日的都是英雄,為何不能一視同仁.是不是要告訴人們,

不要忠於什麽祖國,不要忠於人民,

而是要忠於最後的勝利者.


江蘇省睢寧縣張圩鄉,有李姓弟倆,在抗日戰爭時期和日寇戰鬥中都犧牲,當時政府給修了墓碑,墓碑上刻有“一門雙烈”字樣而49年以後子孫被劃為階級敵人,受盡百般苦難,文革期間墓碑拉倒,烈士根本不承認,

謝晉元的墓也在文革時搗毀,現在的墓是新建的,謝團長的忠骨是否還在!值的懷疑?。這樣的事多麽令人痛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