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無尾◎還我尾巴◎

【瓦解共產極權從破除謊言開始 】共產政體有兩大支柱,一個是暴力,一個是謊言,就是槍杆子和筆杆子,謊言的作用遠比暴力要大數倍
個人資料
正文

◎不要命的打仗,不要臉的竊功

(2007-06-09 02:32:34) 下一個

不要命的打仗,不要臉的竊功
 

作者:春秋子

民諺雲:不要命的怕不要臉的。國民黨抗戰是不要命地打,結果把自己的命也打沒了。

對於抗戰,中共的曆史教科書從小給灌輸的印象是:

其實就那兩場戰鬥(平型關大捷和百團大戰),

還有偉大的天才的遊擊戰就把抗戰打完了,

全麵抗戰的八年就這樣過來了。

其實這裏麵還有很多可議的,咱就不妨議議吧。

先說平型關,這是場由比較多戰鬥組成的較大規模的戰役。僅平型關正麵陣地,向東就延長四十裏,向西至北樓口八十裏。八路軍第一一五師隻是參與了其中而已,打了其中的一次伏擊戰。

八路軍於1937年9月25日在平型關外東北山地蔡家峪附近,主要在小寨村山溝進行的戰鬥,時間隻有一天。被伏擊的日軍部隊是一個共有400來人,多數徒手,少數步槍的運輸部隊,其中部分是中國的民。

至少平型關戰役中的攻堅戰沒有八路軍的份,參戰的國軍是孫楚、楊澄源、傅作義、陳長捷、高桂滋、劉茂恩等6個軍十數個師共16萬官兵,在最靠近平型關地區他們苦戰8天,官兵傷亡近4萬人,是戰役的主力。該次戰役的總指揮是閻錫山,閻錫山總不是GCD員吧?如從9月12日大同失守後廣靈、靈邱作戰算起,至9月底國軍從平型關地區撤退,則前後總計可達20天左右。

再說那個百團大戰。1940年8月20日夜八路軍是出動了番號高達一百零五個團,而且是八路軍先發起的。但並不是場大型的戰役或會戰,而基本上是一場“遊擊戰中的運動戰,防禦戰中的進攻戰。”,是同時由規模不是很大但出動次數很多的戰鬥組成的所謂的大戰,也不是像武漢會戰之類的大型的攻堅戰和陣地戰,而是場大規模的破襲戰。

所以雖然“戰果輝煌”,但至今沒有傷亡數字,更沒有一個中、高級軍官傷亡。

而且隨後蔣委員長下令在華北敵後的遊擊軍(國軍部隊的正規軍)也隨之參戰,共有數十萬(八路軍出動共計十五萬兵力)。主要是以呂梁山為根據地的閻錫山部隊,以中條山為根據地的衛立煌部隊,以及以太行山為根據地的龐炳勳部隊,和全盛時號稱十萬民軍的張蔭梧的河北民軍等國民黨黨政軍在鄉人員拉的遊擊部隊。

所以百團大戰的南部戰場其實並不是八路軍打的,而且先從北部戰場撤出的倒是八路軍。

還有,隻要一提起遊擊戰就條件反射以為是中共打的,其實國民黨的遊擊戰規模大多了。1938年在南嶽軍事會議上,蔣委員長確定了調整以後二期抗戰的軍事戰略方針,以正規軍的1/3配置在敵後進行遊擊戰。所以國民黨正規軍的敵後部隊是遊擊軍,而不是遊擊隊。

往往人數以萬計,甚至10萬計。還不包括國民黨黨政軍在鄉人員自己拉的武裝(這個規模是相當大的),還有各地民間自發的武裝,及全麵抗戰後調轉槍口的原本土匪武裝。還包括軍統的敵後武裝力量,如華東一帶的忠義救國軍發展到頂峰時號稱十萬大軍。

就以1941年初而論,國軍遊擊隊人數是中共軍隊連同遊擊隊總數的2.63倍,槍支是共軍的4倍,作戰統計是中共全部軍隊作戰總數的402倍。國民黨的敵後遊擊區,除翼察、魯蘇戰區到抗戰後期不複存在外,山西遊擊區、豫鄂皖遊擊區、浙西遊擊區、海南遊擊區等,一直堅持到抗戰勝利。

至於918起東北自發的抗日敵後武裝往往是聚眾10萬計,而且經常接受張學良委任、聯絡。除了趙尚誌、馬占山、楊靖宇,和他們規模差不多的還有的是,隻是沒那麽聞名而已。如蘇炳文、李杜、唐聚五、王鳳閣、宋國榮、馮占海等等。當時舉的也都是青天白日滿地紅。

有人不要命地去抗日,有人卻不要臉地占他人功績為已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