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 簡 曆
王丹 (Wang Dan) ,1969年2月26日生於北京,祖籍山東,原北京大學曆史係一年級留級生,1989年因參與學潮,被公安部列入通緝名單,1991年被北京法院以“反革命宣傳煽動罪”判刑4年,1996年以“陰謀顛覆政府罪”判刑11年。其家屬對外國機構宣稱,王丹在獄中可能罹患腦瘤並導致失明,危及生命,而中國監獄毫無人道,不予妥善醫治。為此,美國向中國不斷施加壓力,要求立即釋放王丹。1998年4月王丹獲準赴美“保外就醫”,但是經美國醫療機構檢查,發現王丹健康良好,無需治療。此後,王丹擔任美國“自由亞洲電台”評論員和隸屬台灣軍情局的《北京之春》雜誌社長。王丹經常在美國和台灣說,中國五年後將崩潰,或者兩年後將陷於危機,然而這種情況始終沒有出現。王丹呼籲歐盟不要解除對華武器禁運,並支持陳水扁廢除《國家統一綱領》,還向台灣民進黨說“中國不敢犯台”。盡管王丹一再否認接受台灣資助,但是,陳水扁在台北檢察機關偵辦其貪腐案件的過程中,宣稱曾給過王丹數十萬美元。另據台灣《TVBS》周刊披露,王丹是男同性戀者,他在美國的學曆也是假的。
王丹平時遠離民運圈 在私生活中盡顯“同誌”柔弱一麵
王丹 ---- 一個最有爭議性的民運人物
一九九八年王丹剛出國時在“中國人權”理事會為他舉行的記者會上當眾表示,他不會參加海外的民運團體,而要做“獨立知識分子”,以示自己潔身自好,不趟民運這潭渾水。此舉讓所有的海外民運團體深感失望。你有權不參加民運,但何必在記者會上說這般貶低海外民運的話呢?後來,王丹又在“多維新聞網”的專欄裏撰文稱自己“三年來未交一個大陸朋友”,以示自己已經與“大陸人”劃清界線,是一個能夠完全融入台灣社會的“新台灣人”。不久,王丹便受邀到台北接受了陳水扁總統的接見,緊接著,台灣“軍情局”也決定設立“二王專案”,資助王丹策劃成立“中國憲政協進會”,並委派王丹出任“軍情局”所轄的《北京之春》月刊的“社長”,以此作為“北美地區民運的活動平台”。當然,除了徐斯儉、陳小平、王軍濤等少數幾個人參與其中之外,絕大多數民運人士均對此嗤之以鼻,避之唯恐不及。然而,兩年前王丹又突然到台北向記者宣稱“海外民運已經徹底失敗”,此舉又讓所有的海外民運團體由失望而變為憤怒,紛紛拍案痛斥。既然“已經徹底失敗”,你為何還要盜用“海外民運”之名爭奪經費資源?
如今王丹與曹長青、阮銘等人頻頻成為台獨勢力的座上賓,以“大陸民運人士”的身份到台北大放厥詞,並“列席”民進黨的“中常會”,卻與海外民運漸行漸遠,甚至彼此水火不容。隨著台海兩岸的軍備競賽和軍事演習日益加劇,最近陳水扁當局又再次安排王丹、曹長青到台北活動,由王丹以“大陸民運人士”名義與台灣“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林正義、台灣“經濟研究院”院士吳榮義和研究員洪才隆、台灣“國際研究學會”副秘書長紀舜傑、台灣“國策研究院”執行長羅致政等人發表“聯合聲明”,呼籲歐盟“不要解除對中國的武器禁運”。由此可見,王丹隻是被台獨勢力所利用的一顆棋子,充其量是走狗一條,而不再是那些推動中國民主的“民運人士”了----盡管他二十歲那年確曾在方勵之、李淑賢夫婦的指導下一度參加過北京學潮,並蹲過監獄,難道就可以因此一本萬利了嗎?
王丹自稱“獨立知識分子”,而實際上,他既非“知識分子”,且毫無“獨立”見解可言。在“六四”那批北京學生中,王丹是唯一靠著父母的關係,以“北大教工子弟”的特殊待遇,經“北大附中”評為“市優秀團幹部”,而保送進入“北大”國際經濟係,而才讀了一學期便讀不下去了,然後又走後門轉到了曆史係,混了幾個月便卷入“六四”,接著遭判刑四年,實際上沒有正而八經地讀過什麽書。奇怪的是,他到了美國之後,卻由台灣當局出巨資把他送進哈佛大學,直接讀“碩士”、“博士”,卻同樣不經考試,也幾乎不在哈佛大學上課,而是四處參加由台灣資助或主辦的各種會議以及“民運活動”,並定期在反華的美國“自由亞洲電台”發表“時事評論”,為台灣搞“主權公投”及反對“一國兩製”造輿論。俗話說“吃了人家的口軟,拿了人家的手短”,不勞而獲的王丹何來“獨立”的人格?更令人作嘔的是,王丹還經常去台灣的男同性戀場所搞色情活動,直至被《TVBS周刊》曝光而成為醜聞。雖然王丹本人從未否認自己是同性戀者,但是他總是以“屬於私人問題”為由刻意回避電台聽眾的質問,甚至詭辯說“對我的私生活說三道四”的人是“中共特務”,從這一點來看,他還缺乏起碼的做人誠實品德。
既然王丹那麽熱衷於拋頭露麵搞政治,那麽,社會公眾就有權知道他的學曆背景、收入狀況以及私生活內幕。如果王丹感到這些問題都難於啟齒,別人都議論不得,那麽,他幹脆就別玩政治,因為在任何一個民主國家裏,所有從事政治活動的人都會被人問及這些問題。除非實行專製----在專製國家裏,隻有那些被打倒的政治人物才會被抖出醜聞來。
陳破空
2004年9月17日
http://intermargins.net/intermargins/TwanNews/twnews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