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奇怪的人鑽進民主帳篷便開始打架......

海外民運 中國民主運動 民運人士 異議人士 海外民運團體 民主政黨 人權組織 中國反對派 維權運動 維權人士 持不同政見者 獨立知識分子 中國問題專家 海外學者 民運領袖 學生領袖 工運領袖 勞工團體 獨立工會 宗教活動家 宗教團體 自由撰稿人 作家 訪問
正文

“六四”動亂精英嚴家其為台獨造輿論 要氣死十三億中國人

(2008-01-26 22:38:04) 下一個

請看“政治學家”是如何為台獨製造輿論的
---- 評嚴家祺的“台灣九論”

【編者按:《北京之春》主編胡平先生近來非常熱情地向大家推薦政治學家嚴家祺先生的《台灣九論》。文章大意是:曆史上朝代更替是常有的事,中國不必太在意台灣獨立,因為“一個中國”隻是美國的政策而已。即使台灣宣布獨立,中國也決不可以動用武力,反正將來還是有可能再次統一的。此外,中國也不該阻止台灣加入聯合國,因為台灣事實上已經獨立,現在隻剩下國際是否承認的問題,那其實也不重要。中國不妨把台灣、西藏、內蒙、新疆等看作“特別成員邦”,任它們都擁有軍隊(軍事割據)。目前最重要的是推翻“王朝時代的中國”,這樣中國才不會“在突變中陷入混亂和衰敗”。】


(“六四”動亂精英、“民主中國陣線”首屆主席嚴家其)

台 灣 九 論

(作者)嚴家祺

一論:國家和王朝都有生命

國家與王朝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同一個國家,可以經曆若幹不同王朝,如中國曆史上的唐、宋、元、明、清,都是不同的王朝,法國曆史上經過加佩王朝、瓦羅亞王朝、波旁王朝、拿破侖王朝、複辟的波旁王朝、七月王朝。王朝有生命,一九一二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有二百六十多年曆史的清王朝滅亡了,但中國沒有滅亡,從此在名義上結束了王朝時代。

王朝會滅亡,國家也會滅亡。曆史上數以千計的大大小小國家,如公元前的米底帝國、迦太基王國,公元後的汪達爾王國、拜占庭帝國、塞爾柱帝國,伽色尼王國,都已滅亡了。波蘭曾遭三次瓜分,滅亡了一百二十多年,因為波蘭民族始終存在,終於獲得再生。公元前十世紀,猶太國王大衛統一南北巴勒斯坦,建立了以色列--猶太王國。所羅門國王一死,王國就一分為二,成了以色列王國和猶太國。這兩個國家活了二、三百年後,先後滅亡了。猶太人在世界各地流亡了二千年又返回巴勒斯坦,一九四八年,以色列國重新複活。國家會滅亡,但隻要這個國家的民族沒有消失,就有可能再生複活。但許許多多國家滅亡了,再也沒有得到重生。所以,國家與王朝一樣,都有產生、興盛、衰弱、滅亡的時期,他們都是"生命體","共和"消除了"王朝",隻要國家存在,共和政府就無須像王朝那樣擔心自己的滅亡。

國家壽命長短不一,迦太基帝國活了近七百年,拜占廷帝國活了一千一百多年,神聖羅馬帝國活了八百多年,都已壽終正寢。在世界各國中,隻有埃及、印度、中國,不多幾個國家長命數千年。偉大的中華民族沒有任何力量使它滅亡。隻有到人類進行大規模"外星殖民"的一天,地球上國家與民族的劃分才會失去意義。

【評注:嚴家祺先生的言外之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既然遲早會滅亡,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必執著於實現兩岸統一。】

二論:中國曆史上有過多次分合

中國曆史上出現過多次分合,是中國這個國家所在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造成的。許多國家沒有"分分合合"的經曆。一些國家鼎盛強大數十年、上百年,衰亡後就消失了。那個奧斯曼帝國,十五世紀滅亡了拜占廷、十六世紀征服了埃及,到十六世紀中葉,東起中東兩河流域,西至北非今摩洛哥東界,北起東歐中部,南達今蘇丹北部,橫跨歐亞非三大洲,後來就一塊一塊國土丟失了。許多國家沒有分分合合的曆史,鼎盛一時後竟是死亡,連"日不落"的查理五世的帝國和大英帝國都是如此,過去的輝煌永不再來。中國卻不是如此,中國有分裂、有衰弱、有受人欺淩的時期,也有統一、強大、輝煌和再輝煌的時期。

中國曆史上有多次分合。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三國時期,東晉南北朝時期,五代十國時期,都是"大分裂"時期。魏、蜀、吳"三國並立",三個國家都是"中國的一部份"。公元九四○年前後,一個中國分裂為後晉、後蜀、南平、楚、南漢、南唐、吳越、閩多個國家,哪一個國家不是"中國的一部份"?在十三世紀初南宋與西夏、金國並立時,在我看來,在雲南的大理國、吐蕃國和伸及中亞的西遼國都是"中國"的一部份。在這裏談"中國一部份"時,"中國"兩字首先是指一個"地域",而不是"國家"。

人類幾千年曆史上不同地域的國界變動可以說千變萬化。埃及、印度、伊朗、中國、日本不多國家,由於其地理位置特殊性,當出現國界變動或國家分裂時,這些地區的人還會說,那分裂的一部份還是"我國的一部份"。但對中亞、中東、歐洲許多地方來說,國界的頻繁變動而使這些國家處於分裂狀態時,根本說不清那一塊土地是哪一個國家的"一部份"。拿巴勒斯坦的土地來說吧,在公元前十世紀所羅門國王統治時代,巴勒斯坦是以色列的土地,從公元一三五年至一八八二年的一千七百多年中,猶太人都離開了巴勒斯坦,後來阿拉伯人一直居住在巴勒斯坦這塊土地上。一八八二年因俄國掀起反猶運動,第一批俄國猶太人才移居巴勒斯坦。中亞的費爾幹納盆地(Ferganskaya),今日是烏茲別克斯坦的"一部份",但在曆史上曾歸附過中國,一八七六年被俄國吞並,後來又成了"蘇聯的一部份"。

如果我們把視野從台灣海峽轉向世界各國,看一看巴勒斯坦,看一看費爾幹納,看一看人類幾千年曆史上錯綜複雜的疆域變化,我們在麵對台灣問題時,首先要正視現實,正視從一九四九年後,台海兩岸處於分裂狀態的現實。

【評注:嚴家祺先生的言外之意是,曆史上國家的分分合合是平常事,多見不怪,所以,台灣現在要獨立,就讓它獨立好了,反正以後還是有可能再次統一的。】

三論:"一個中國"是美國的"中國政策"

在中國處於魏、蜀、吳三國並立時代,除魏蜀吳三國外,羅馬帝國和安息(後為薩珊波斯)是世界兩大強國。這時,曾在中亞和北印度有遼闊疆域的大國貴霜帝國也走向分裂而衰敗下去。當時,無論是魏國的曹操、蜀國的劉備、吳國的孫權,都沒有"國際承認"觀念,沒有誰想到要求外國是否承認自己"代表中國",當時中國的"現實"就是三國鼎立,魏、蜀、吳每一方想的就是武力統一中國。

近代以來,國際關係中產生了一個國際法上承認的問題。當一個新國家產生後,存在一個"國家承認"問題。蘇聯解體,一國變成十五國,存在對十五個國家的承認問題。承認了新國家,也就承認了新國家的政府。但當一個國家發生革命、政變、推翻了舊政府,這就存在一個對新政府的"政府承認"問題。在國際法中,承擔國際權利與義務的實體,並不是當時掌握國家權力的政府,而是國家本身,當政府發生變動後,這些權利與義務仍然存在。日本在上世紀的侵華戰爭中遺留下來大量毒氣武器,僅中國東北的哈爾巴嶺,日本方麵用金屬探測器就探到六十多萬枚。日本對遺棄毒氣武器就負有國際責任,上世紀日本政府對中國犯下的戰爭罪行的遺留毒武問題,今日日本政府就不能置之不理。當中國共產黨通過革命和戰爭,奪取了中國大陸政權,而國民黨仍掌握著中國一部份土地(台灣)政權時,外國就麵臨一個對台海兩岸政權的承認問題。外國政府可以同時承認兩個政權,也可以在兩個政權中選擇一個加以承認。"一個中國"是美國的"中國政策"。一九四九年,毛澤東宣布成立了一個"新中國",中國建國已數千年,毛澤東去世前最後一個"國慶",還認為他建立的新國家僅僅"建國"二十六周年。直到毛澤東去世,美國還是沒有承認毛澤東建立的新國家。所以,"一個中國"政策,從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起,就是美國的"中國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明明存在,美國就是不承認。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中美建交,《中美建交公報》中宣布∶"美利堅合眾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範圍內,美國人民將同台灣人民保持文化、商務和非官方關係。"美國的"德國政策",在東西德統一前,是"兩個德國政策",這同美國的"中國政策"十分不同。

【評注:嚴家祺先生的言外之意是,“一個中國”隻是美國的一項外交政策而已,中國和台灣不必拿它來約束自己,所以“兩個中國”不算違背法理。】

四論:"獨立"有三種不同形式

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台灣海峽兩岸事實上就有了兩個國家。到一九五六年底,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隻有二十八個,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承認中華民國。半個世紀過去了,現在承認中華民國的國家隻有二十六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已有一百六十四個。今天,北京批判"兩國論",否認中華民國的存在,那麽,在半個世紀前,蔣介石能不能批判"兩國論",否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存在呢?應當說,在兩種情況下,都不能否定對方在事實上的存在。

在世界曆史上,獨立有多種形式,其中較常見的有三大類∶

一是"分離獨立",希臘、埃及曾被奧斯曼帝國統治了數百年,拿破侖入侵埃及後幾年,埃及建立了"阿裏王朝",名義上還是奧斯曼帝國的一部份,在事實上,埃及已從奧斯曼帝國中得到"分離獨立"。一九七一年東巴基斯坦獨立,一九九三年厄立特裏亞從埃塞俄比亞中分離,都是"分離獨立"。

二是"解體獨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解體,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國的獨立,上世紀末蘇聯解體,成立十五個獨立國家,捷克斯洛伐克解體為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國,都是"解體獨立"。

三是"對峙獨立",原來統一的國家由於內戰而分裂為兩個和多個國家,在軍事上互相對峙,這樣形成獨立國家,稱為"對峙獨立"。公元七至十二世紀,印度戒日王帝國的分裂,中世紀法國加佩王朝時代的割據分裂,中國三國、東晉南北朝、五代十國時期,一九四九年後台海兩岸的對峙,所形成的獨立狀態,都屬於"對峙獨立"。

上述三類獨立形式,相互間並無絕對的界限,由於人類事務變化多端,有些獨立形式在一時期具有"解體獨立"因素,在接著的時期又成為"分離獨立"。如果說蘇聯解體形成獨立國家的過程是典型的"解體獨立",那麽,可以說,南斯拉夫一分為五的過程,既包含著"解體獨立"過程,也包含著"分離獨立"因素。

【評注:嚴家祺先生的言外之意是,台灣可以借鑒三種獨立的模式----“分離獨立”、“解體獨立”、“對峙獨立”。】

五論:不要混淆"獨立後行為"與"獨立"本身

魁北克現今是加拿大的一部份,魁北克要走"分離獨立"道路,獨立建國,但魁北克與東巴基斯坦、厄立特裏亞不同,不走暴力、戰爭的道路,企圖通過和平的、公民投票的方式從加拿大中分離出來。因為魁北克現在並未獨立,它進行公民投票,隻有在加拿大聯邦政府認可或不公開反對的情況下才能進行,如果得不到認可,分離獨立就會走暴力或戰爭的道路。

巴基斯坦在建國後分為東西兩大部分,中間被印度領土隔開。東巴基斯坦孟加拉人長期要求獨立,他們獨立道路是走"分離獨立"道路。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印巴分治後的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印度軍隊大舉入侵東巴基斯坦。十二月十六日,印軍占領達卡,巴基斯坦軍隊向印軍投降。在這一過程中,東巴基斯坦從巴基斯坦中分離開來,獲得獨立。一九七二年一月七日,獨立後的東巴基斯坦"正名",國號稱為"孟加拉人民共和國"。東巴基斯坦的獨立和孟加拉國的誕生連在一起,但嚴格地說,東巴基斯坦"正名"為孟加拉國是"獨立後行為",而不是"獨立"本身。南斯拉夫解體後,又經過一九九九年的科索沃戰爭,南斯拉夫在二○○二年三月改名為"塞爾維亞與蒙特尼哥羅"(SerbiaandMontenegro)。如果說南斯拉夫一分為五後剩下的南斯拉夫是"解體獨立"與"分離獨立"的結果,那麽,可以說二○○二年三月"塞爾維亞--蒙特尼哥羅國"的產生不是"獨立",而是南斯拉夫在"解體獨立"和"分離獨立"後出現的行為。

現在台灣問題的複雜在於,把三件有聯係但不同的事混淆在一起了。

第一件混淆是,把"對峙獨立"與"分離獨立"相混淆。台灣的獨立,與希臘從奧斯曼帝國,東巴從巴基斯坦、厄立特裏亞從埃塞俄比亞中"分離獨立"不同,台灣獨立現狀是中國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國共內戰形成的"對峙獨立"。

第二件混淆是,把"中華民國"改國號為"台灣國"這樣一種行為,與"獨立"本身相混淆。這就如同把二○○二年三月解體後剩下的"小南斯拉夫"改"國號"視為"獨立",把孟加拉國定"國名"本身看作"獨立"本身一樣。由於這種混淆,很多人把"台獨"、"魁獨"等混為一談,在這種混淆下,這些人沒有看到"魁北克至今仍在加拿大控製下"和"台灣早已不在北京控製下"的重大區別。

第三件混淆是,把"國際承認"問題與"兩岸自己的問題"看作是同一件事,把外國對兩岸的"國際承認"政策拿來當解決兩岸關係的政策。

【評注:嚴家祺先生的言外之意是,台灣獨立已經是事實,剩下的問題隻是國際承認與否。】

六論:不要混淆"國際承認"問題與兩岸問題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澤東在北京舉行"開國大典",認為自己建立了一個"新國家"。在"開國大典"上,毛澤東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公告》"向各國政府宣布,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這句話表明,當時毛澤東並沒有想讓"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去代表"台灣人民",否則,《公告》應說∶"本政府為代表中國全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當時,北京與外國的建交文件中,有的國家承認北京建立了一個"新政府",有的國家承認建立了一個"新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外國建交談判中,都要求過去與中華民國有外交關係的國家撤銷對國民黨政府的承認。北京與外國建交時逐步明白,不是要求外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不同於"中華民國"的"新國家",而是要求外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但這樣一句極其重要的話,並沒有寫進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開國大典"的"公告"中。

"一個中國"是美國的"中國政策",也是中國在與外國建交時,要求外國政府承認在台海兩岸隻有一個中國的政策。現在的問題是,北京政權長期以來混淆了兩個不同性質的問題∶
一是外國對中國兩岸兩個政府選擇哪一個政府承認的問題;
二是中國自己的問題,即台海兩岸關係問題。

在處理中國自己問題,不是要把外國政府看兩岸哪一方更重要放在首位,而是首先要正視兩岸關係的現實。兩岸的現實是,從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以來,台海兩岸任何一方的法律以及政府行政權力無法施行到對方。台灣在一九四九年後與大陸形成的"對峙獨立",早就是事實,如果台灣今日像魁北克那樣正在爭取獨立和"公民投票",那就有一個"支持獨立"或"反對獨立"的問題,在魏蜀吳三國已經鼎立的情況下,已不是什麽"反魁獨"、"反魏獨"、"反蜀獨"、"反吳獨"的問題,而是正視"台海兩岸任何一方的法律與政府行政權力無法施行到對方"這一基本現實,尋求統一之路。

如果不正視"台海兩岸任何一方的法律與政府行政權力無法施行到對方"這一現實,如果在這一現實下還把"台獨"看做是"魁獨"那樣的勢力,如果在這一現實下,中國還要把功夫放在南斯拉夫"正名"為"塞━蒙"這樣的問題上,中國能走向統一嗎?

【評注:嚴家祺先生的言外之意是,國際上不承認台灣已經獨立,這一點對於中國和台灣並不重要。】

七論:"台灣製憲"不礙統一

台海兩岸統一後,需要有一部"統一憲法"。十分明顯,中華民國憲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不相容的,而一部台灣憲法卻可以與聯邦製中國的"統一憲法"相容。在聯邦製下,台灣、西藏、新疆、內蒙都可以組成"特別成員邦",台灣可以有"台灣憲法"。德國現行憲法稱做"基本法",叫"憲法"與"基本法"都無關大局,不過是一個名稱問題,重要的是,聯邦中國任一成員邦的"憲法"、"基本法"都不能與聯邦中國憲法相抵觸。

香港、澳門在"一國兩製"下回歸中國,由於台灣情況不同於港、澳,用和平的方式很難在"一國兩製"的框架下實現,即使兩岸在"一國兩製"下統一,一部在台灣具"可行性"的憲法可以容易地轉換成一部"台灣基本法"。把"公投製憲"看得太嚴重,這是"五論"中"三大混淆"的產物。在一定意義上,連宋捍衛"中華民國",捍衛"憲法總綱",是真正的台灣"維持現狀派"。在台灣選舉問題上,我支持"維持現狀",支持"族群和解",支持"台海和平"。我同樣主張中國和平統一,但和平統一條件尚未成熟,要在大陸民主化基礎上進行。

在台海兩岸"對峙"如同公元三世紀"三國鼎立"都成現實的情況下,政治家尋求統一或"自保"的路隻有兩條,一條依靠武力,另一條就是和平之路。如果我們站在蜀國的立場上看曹操、曹丕的作為,眼睛盯著他們是否要廢漢朝皇帝,是否要改國號"正名",是否要"製憲",而動員輿論來製止曹操、曹丕的作為,是無濟於事的。"反魏獨"無助於"促統一"。因為"魏獨"並不像"魁獨",魁北克尚未獨立,而魏國獨立於蜀吳之外。

【評注:嚴家祺先生的言外之意是,陳水扁搞“台灣製憲”不礙中國統一,因為未來台灣、西藏、新疆、內蒙依然可以作為中國的“特別成員邦”。即使現在西藏、新疆、內蒙都沒有自己的軍隊也無妨,可以設法讓他們先擁有(武裝割據)。】

八論:當代中國統一隻能走"和平統一"之路

一個國家的統一有兩條路,一條是戰爭的道路,另一條是和平的道路。在歐洲,意大利統一,德國統一,走的都是戰爭道路,而西班牙的統一,二十世紀末東西德的統一,走的是和平道路。在西班牙統一前,比利牛斯半島上有三個基督教國家,即卡斯提、阿拉岡、葡萄牙,在半島南端,格拉那大是一個伊斯蘭教國家。在十五世紀,阿拉岡的王子和卡斯提王位的女繼承人結婚,當兩人先後登上王位後,兩國合並,西班牙在大部分土地上實現和平統一。幾年後,西班牙又用武力向格拉那大的伊斯蘭教國家進攻,實現西班牙的完全統一。在二十一世紀後半期,一個歐洲聯邦國家將會出現,這將是二十一世紀人類走"和平統一"之路的典範。

在中國曆史上,秦王朝、西晉王朝、隋王朝、北宋和元王朝的統一,都是武力統一,走的是"戰爭統一"的道路。在二十一世紀的今日,由於中國不能孤立於國際社會外,以戰爭的道路走向統一是走不通了。由於中國缺乏和平統一的先例,缺乏和平統一的經驗,台海兩岸在尋找和平統一之路時更需要學習與探索。

在台灣通過公投法之後,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彭光謙少將接受《了望》周刊訪問時說,隻要台灣借公投搞"變相台獨"或"實質台獨",大陸就絕不容忍。如果為反台獨而戰,代價無非以下六條,即二○○八年停辦奧運、投資減少、與某些國家關係倒退、中國東南沿海受到戰火影響、經濟停頓倒退,解放軍作出必要犧牲。彭光謙卻沒有指出,即使一些台獨主張者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台海戰爭"在任何情況下都是"中國人打中國人",是骨肉同胞的自相殘殺。彭光謙也沒有指出,"台獨"如何不同於"魁獨",沒有指出台海兩岸的現狀是"任何一方的法律和政府行政權力無法施行到對方",這種狀況並不會因"公投"而發生變化。彭光謙更沒有指出,武力統一將給兩岸人民帶來沉重災難,不僅會造成兩岸人民之間更大距離,而且會引發中國大陸政治上的突變。

武力統一的道路走不通,不能走,和平統一的道路則需要依靠兩岸中國人的智慧去探索。事實上,二十年來中國大陸經濟的市場化和高速增長已使台灣作為"四小龍"之一的"經濟優勢"相形見絀,台灣的民主化雖有成就,但仍屬"民主初步",隻要中國大陸在發展市場經濟的同時,邁開民主化的步伐,水到渠成,和平統一就會成為無法阻擋的曆史潮流。

【評注:嚴家祺先生的言外之意是,即使台灣要獨立,中國也不能使用武力。美國可以打南北戰爭,但中國絕不可以打台海戰爭。】

九論:兩岸在"聯邦製"下可實行"協同外交"

自願、對等、和平是兩岸統一的"三大原則"。在這"三大原則"下,中國統一,我認為最為可行的結構是"帶有邦聯特征的聯邦"。這種聯邦製,不同於現今美國的、加拿大的、德國的、澳大利亞的聯邦製,就是對若幹"成員邦"規定"特殊條款",作為"特別成員邦",他們與聯邦的關係比較鬆散。台灣作為特別成員邦,按"聯邦中國"憲法規定,可以在聯合國和一些國際組織中有台灣的席位。台灣不同於中國大陸一般的"普通成員邦"(可稱自治省、自治市),享有聯邦憲法明文規定的某些外交權與外事權,在一些重大國際問題上,台灣可按"協同外交"的原則表達自己不同於聯邦中國中央政府的立場。兩岸不僅有"協同外交",而且可以建立"協同國防"。多年來美國和歐洲對台的軍售就成為統一的聯邦中國在"協同國防"下的軍力。

現在,中國正在崛起,台海戰爭將會打斷這一崛起的進程,甚至使中國大陸在突變中陷入混亂和衰敗。台海戰爭,不可能由外國挑起,兩岸的中國人完全可以依靠智慧加以避免。避免台海戰爭,在和平、兩岸民主的基礎上統一中國,是兩岸絕大多數人的要求與願望。民主的統一的中國,將是最終結束王朝時代的中國。盡管國共兩黨的統治都帶有王朝的特征,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還是可以把辛亥革命後建立的兩個"共和國"稱做"第一共和"、"第二共和"。民主的,統一的中國是"第三共和"的中國,這樣一個中國,必將集中台海兩岸人民的智慧、才能和力量,使中國走入再輝煌的時期。

【評注:嚴家祺先生的言外之意是,中國不必阻止台灣加入聯合國,也不必阻止台灣同其它國家建立外交關係,因為台灣可以被看作是“特別成員邦”。台海戰爭不可能由外國挑起,責任不在日本或美國。現在最重要的是推翻“王朝時代的中國”,這樣中國才不會“在突變中陷入混亂和衰敗”。】

(原載香港《前哨》月刊2004年1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