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蟲語冰

讀書影視,詩書畫,生活見聞雜感隨筆,胡言亂語之類吧。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農民詩人程堅甫

(2009-04-04 11:07:20) 下一個


幾天前寫了段【韓愈的牙齒】, 朋友在留言裏提到程堅甫的“一笑唇開有剩牙。”我不知程為何人,然而一句詩就很見功力, 於是去找程的詩集, 一口氣輕車快馬的讀了百餘首。說是輕車快馬, 並非我走馬觀花,讀得馬虎,而是說詩好,讀來不滯重,令人賞心悅目。他是個農民, 為人家稱肥料,即屎尿之類。 他又是詩人, 守著他那一小塊天地,凡人俗事, 由他說出來就成了詩。而老農本色, 隨處流露。 作品杜絕陳言, 頗多新句,不怨不怒,得詩家之正。 詩以五七言律為多,五律時有老杜情韻, 七律多放翁氣息。

選錄幾首, 以見一斑:


春日寫意二首

其一

東風良不惡,吹綠到蓬茅。
老諱言春恨;貧將絕舊交。
山圍城似鬥;樹繞宅如巢。
早識文章賤,無心賦解嘲。

其二
 
及時且行樂,春色滿郊圩。
桃李花爭發;江山畫不如。
未因窮變節;那恨出無車!
擱卻吟哦事,臨淵暫羨魚。


送侄女歸陽春二首

其一

後會知何日?淒淒送遠行。
相看俱欲淚;話別不成聲。
拱木將吾待;移根祝你榮。
陽春路修阻,且莫誤歸程。

其二

是處多魚雁,毋慳別後書!
殘年猶見你;歧路最愁予。
雲淡重山遠;花開二月初。
叮嚀惟一語:貧莫厭耕鋤。


   寄懷二首

其一

桑榆暮矣複何求?與世將如風馬牛。
驚夢恰嫌今夜雨;畏寒猶似去年秋。
謄詩有稿存箱底,買酒無錢掛杖頭。
幾日入城心意懶,閑尋野渡看橫舟。

其二
   
願同山水結芳鄰,清福能消亦夙因。
尋醉欲瞞黃臉婦;遊春忘是白頭人。
食無兼味那雲飽?詩有微名未當真。
但得一壺春茗在,世間猶有葛天民。

 
早春寄懷

桃符換映幾人家,滿眼芳菲競歲華。
正好炰羔陪柏酒;未妨偕鶴守梅花。
廿年事往難回首;一笑唇開有剩牙。
六十七年林下叟,詩情猶在盡堪誇。


 有寄

半世奔馳覓鬥升,年來心似玉壺冰。
得魚至竟歸誰有?乞解鸕鷥頸上繩。


夢見鄺熙甫先生

金風玉露微,七月夜初五。倚枕方入夢,忽聞人敲戶。
起問客誰來?雲是鄺熙甫。驚聞是先生,眉色俱飛舞。
久欲登龍門,惟恨雲山阻!今夕複何夕,高軒見枉顧。
天或假之緣,吹來黃叔度。先生不多言,一聲謂久慕。
攜手入室坐,坐無咫尺距。端詳先生貌,須眉蒼然古。
麵頰略清臒,衣冠殊樸素。老未至龍鍾,年約六十許。
笑談至歡洽,有如水投乳。所愧倉卒間,雞黍無從具。
清夜靜沉沉,清談正縷縷。時有數鄰人,環立窗如堵。
謂兩老人家,即今之李杜。相逢不說詩,定是論典故。
吾曹宜靜聽,勝讀十年苦。我笑謝鄰人,君等來意誤。
我輩初相逢,說不盡情愫。胸中雖有書,守口未遑吐。
君等盍歸休,勿勞久延佇!回頭見譚享,木立如傀儡。
龐然披大褸,俯首無一語。方向問何來,倏已遽然寤。
一豆燈猶明,四更聞譙鼓。情景皆曆曆,閉目猶可睹。
竊惟公與我,詩來唱酬互。神交六七年,古道照肺腑。
惟慳一麵緣,惆悵朝複暮。夢中一相見,缺憾差可補。
但與公生平,未嚐一把晤。既非坐上客,那識孔文舉。
何況隔黃泉,公來焉識路。可信古人言,幻境由心做。
聊複剔殘燈,紀之以詩句。

據說程為人口吃, 口齒不清, 然而內涵豐富,有一肚子好詩在翻滾。他樂此不疲, 直到臨終。詩人沒有子女,詩伴他終生, 且傳之後世。

程堅甫(1899 - 1988)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罷了 回複 悄悄話 說到麗江,和我還真有點淵源。第一次是和網友/朋友一起去的,為大雪的事結識了藏醫雲登等加措大師,後結成兄弟朋友,常有聯係。第二次是專程為見雲登大師與他的活佛師傅而去,那時他們正在青海創建佛學院,也轉程趕到麗江與我和秀才兄見麵。與他們同來的印尼讚助商帶來一箱陳年五糧液,那個酒真是好喝,我們喝得真叫那個過癮!活佛通常不喝酒,拗不過我,隻能取下佛珠小酌了一、二口。青海的佛學院建得差不多了,邀請我去參觀,趕明兒抽空去看看。

楚雄和麗江不一樣,比較原汁原味。那裏的人很幹淨,風景也格外清麗,因為助學一事結識了一批邊城秀才朋友,第一次去那裏,一下子就愛上那裏的人與景,很有些一發不可收拾的樣子。小城人才濟濟,別有洞天,很有些藏龍臥虎。曾在河邊古色古香的茶坊一邊抽著水煙筒一邊聽朋友拉二胡古曲,一曲“還鄉曲”聽得我潮起潮落。。。在桌上鋪滿鬆針的風味館裏,邊城秀才們當場作詩,當場吟唱,第二天由邊城書法家以詩做扇麵,專門作了一把折扇為禮物送給我。還去了邊城朋友的農場,吃得是自己養的豬、雞、魚、菜等,飯後在老槐樹下麵一邊喝著茶一邊聽朋友拉古曲,韻味無窮。那裏的紫溪山也很美,山上有宋代銀杏,還有滿山遍野的野茶花,地上各種菌菇與靈芝到處可見。秀才他叔叔水墨畫的功底也甚為了得,我這裏就有他的幾幅大作。

總之,楚雄是我極喜歡的一個地方,與邊城朋友們在一起的時候我覺得自己也格外幹淨起來,還有那麽點真正讀書人的樣子。那裏真是一個文人逸士的好去處,因為清新,因為幹淨,更因為平和。
文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罷了的評論:
大作均拜讀。多謝分享。 03年去過麗江, 旅遊點都太旅遊化了。 茶花節應該在早春吧。12年還早呢, 到時再定如何? 去年冬天冷, 花期都晚了。我家的茶花這幾日開得正盛。
罷了 回複 悄悄話 我的哥們邊城秀才做過農民,自稱山裏人,對中國曆史與文化頗有興趣,我向他介紹了這位農民詩人,秀才讀了他的詩後讚不絕口,覺得很有些特色。最近秀才寫了篇《板橋人家四時歌》,覺得蠻有點意思,搬到仁兄這裏來湊湊熱鬧。

================================================================================================

邊城東北五六裏,有村曰板橋。龍川江繞村而過,桑麻遍野,景色宜人。其村中一男兒,楊姓,自幼吃苦耐勞,善解人意。稍長,就學州衛生學校,畢業,先後就業於州克山病研究所、州衛生防疫站。既而於其村南嶺崗建一樓,四合院,古色古香,既為其養老之所,亦為農家樂,常備山毛野菜、邊地小灶酒,招待四方遊客。楊君雅好詩書畫,常約好友數人,聚其新居,詩酒共樂。於是朋輩稱其居曰“板橋人家”,題詩繪畫,張掛其門牆屋壁,亦樂焉,遊人日夥。近日,楊君詩興大發,作數首邀餘修改。餘爽性作《板橋人家四時歌》以獻。既獻焉,又掛念文學城網友,遂帖於此,願與諸君共樂。邊城秀才。

板橋人家四時歌

豆麥青青菜花黃,柳絲競翠染龍江。
嶺上桃花深濃處,板橋人家待客忙。
酒樓坐望蓮雨碧,紫壺正溫說陸羽。
蓑衣農家送貨到,檻外荷葉包河鯉。
月照山莊柿子黃,蘆花白處稻穀香。
蛾眉已忘身是客,棋聲未歇酒令張。
山茶吐豔江水平,鬆毛鋪地滿樓青。
酒旗招展客滿座,表妹山歌醉裏聽。

邊城秀才二〇〇九年四月三日
================================================================================================
我把在秀才這篇文章後的跟貼也搬過來,與仁兄分享。

好一首《板橋人家四時歌》,頓時一幅田園沉香,鬆下詩心,月前采風,流溪霧裏,閑雲野鶴,悠然自得,桃源中人的田園生活鮮活生動地展現在我們麵前,讓我們不羨慕都不行!人活著求得不就是這樣的生活嘛,秀才有福啊,得來全不費功夫!也算是托秀才兄的福,兩次赴楚雄,有機會與秀才和他的朋友們“西窗剪燭”,當時的“吟情狂態”至今記憶猶新。小灶酒當然是美不可言,“表妹山歌”更是時常縈繞在耳畔,好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

我一直自詡自己是半個楚雄人,所以,足可以拿我們“農民詩人”程堅甫的詩來描繪我“返鄉”見老友時快樂的心與景:

香滿湖濱酒宴開,仁風吹我上樓來。
喜逢席上豐腴饌;且鬥樽前瀲灩杯。
世味飽嚐狂士老;鄉音無改故人回。
異鄉筮得宜家室,桂馥蘭芳次第栽。
音塵久矣隔芳馨,何幸飛觴共一庭!
頃刻之歡須要盡;百年如夢不難醒。
羨君大有兒孫樂;愧我徒增犬馬齡!
海外親朋若相問,西山老屋抱殘經。

非常懷念與留戀那些淡泊寧靜、超然物外的日子,雖然不長,但足可以使我“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到天明!”

雖然不知何時才能舊夢重溫,但“采將吟料壓行囊”的邊城秀才們風流、瀟灑、豁達、飄逸的身影,意深深地刻在我心靈的底片上;小灶酒的餘香,“表妹三哥”的餘韻,將會陪伴著我從“知天命”走向“耳順”;所謂“染得詩書味,青山一路香”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了。

**2012年楚雄將舉辦國際茶花節,仁兄要是有興致可以與我們結隊同行。他們那兒的小灶酒真的很好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