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寫成的小說, 1958年出版。這以前被禁。美、英、法都禁。書一出就轟動,1962年電影就出來了, 黑白片。三十五年以後的97年, 再度改編拍攝,當然是彩色的。97年的電影拍出來卻不能公開放映,隻好出錄象帶出租。這就是《Lolita》。小說作者:Vladimir Nabokov 俄裔美國作家。62年版電影導演:Stanley Kubrick。97年版導演: Adrian Lyne。網上可以查到詳細資料。
《Lolita》的遭禁是自取的。 因為作品挑戰禁區, 寫了亂倫,父親和女兒的戀愛。雖然是繼父和繼女, 也是不能被世俗接受, 哪怕是在美英法這樣的國家。但是《Lolita》絕對不是色情片, 而是正經八百的文學作品, 深入揭示了人的感情世界的隱蔽層麵。所以才禁而不止。導演小心翼翼, 擦邊兒過禁區,要把她推向世界, 推獻給觀眾。
我最先看到的是97年的新版, 初看的感覺是震驚, 很有點譴責: 怎麽可以這樣!看完以後細想, 不得不承認其真實性, 情節發展的必然性: 隻能是這樣。這就是藝術的力量。
後來偶爾和朋友說起, 她卻隻看過62年的舊版黑白片, 說哪是有名的導演某某的大作,後來再怎麽拍也超不過的。那口氣, 新版不值一顧。我將信將疑。在將信將疑中覓得62年版的《Lolita》。看完了, 我不得不驚歎強中更有強中手。藝術的天空如同宇宙, 你沒有看到不等於不存在。我不得不歎息科技在進步, 藝術卻在退步。 雖然電影技術大大發展了, 35年前的舊片站在那裏, 還是使我們不得不抬起頭來瞻仰。
兩番改編拍攝,兩套演員的人馬可以說各有千秋, 高下在編劇和導演。劇本為菜譜,導演是掌勺大廚, 半點含糊不得。新片集中表現男女主人公的戲, 把枝葉都刪繁就簡了。結果給人看到的是特寫式的色彩鮮豔的平麵圖。舊片則是立體地挖來一塊有血有肉的生活,社會環境, 各色小人物栩栩如生,比如Lolita 的一對鄰居夫婦, 舞會場景等等,都 叫人回味不盡。這些在新片中都被刪節。
新片最大的失敗, 也就是舊片相比之下最成功之處在於對Quilty 的處理。62年的黑白片中,Quilty 是個迷人的形像,從少女到作了母親的女人都為他瘋狂。 當Quilty 在舞會上出現, 其輪廓的漫畫線條, 優雅風度, 女伴的高雅不群, 立刻鶴立雞群,壓倒當場。他是一名劇作家, 後來正是他密謀把Lolita 拐帶走了。Lolita 終於未能在好萊塢放光而被拋棄。但是在曆盡滄桑之後, Lolita 最後還說, 這輩子最使她癡迷的還是Quilty 。而影片的男主人公, 竟是不值一提。
但是在新拍的《Lolita》中, 對 Quilty 作了極庸俗, 簡單, 魯莽的處理。陰暗而凶狠, 如同黑社會首腦。最後被殺時沒有必要的 讓一個大塊頭赤身裸體滿場亂跑,就是打不死,搞得血肉模糊。 隻好說是可笑。似乎是為了體現愛憎分明,硬是扒去了所謂反麵人物的迷人外衣,讓他出醜。其實, 真正的人物, 是很難用“好”“壞”一言以蔽之的。舊片以Quilty 之死開頭, 然後倒敘。死到臨頭,他依然保持著藝術家的風度, 打乒乓球, 喝酒,彈鋼琴, 麵對槍彈,倉促退入冷的壁爐, 子彈射穿了牆上的名畫。
新拍《Lolita》中最經典的鏡頭是Lolita的亮相:趴在綠茵茵的草地上無聊賴地看書, 光腿散漫的朝天翹著。任自動澆花的蓮蓬頭的雨簾籠罩了她,單薄的衣裙全部濕裹著身體。小說中的 Lolita 12歲, 電影中好像改到15 歲左右。
新版的汗伯實在太頹廢了,讓人喘不過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