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蟲語冰

讀書影視,詩書畫,生活見聞雜感隨筆,胡言亂語之類吧。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讀書雜記(張恨水及其他)

(2007-05-29 20:36:37) 下一個

無書可讀。偶爾撞上了張恨水,以前沒讀過,一下就讀了三部:《紙醉金迷》,《春明新史》, 《美人恩》。讀完想了想, 四個字而已: 凡人俗世。
 
魯迅曾經買了張恨水的小說寄給母親,他自己並沒有讀過。想也是慕名,慕其通俗淺顯可讀,適合母親的文化程度和口味吧。我竟為魯迅沒有讀張恨水遺憾。對雙方都是。中國小說史少不了張恨水這一節, 有儒林外史的風味。象好酒,溫和而有後勁。

本以為張有點古老, 其實不, 1967年才去世。寫過幾千萬字的小說家後來就不下蛋了。社會主義好, 誠然,可是。。。。。。 怎麽母雞都不下蛋了呢?
 
說起來慚愧, 直到最近才讀餘華的《活著》.電影倒是很早就看了. 對電影的感覺不甚好, 那一陣流行拉洋片編年史式的結構, 很讓我煩. 從滿清北洋抗日解放文革一路拉下來, 好累. 所以就沒去找書讀. 最近看了, 覺得餘華挺會敘述. 看了幾頁, 就想起了契訶夫的我的一生, 把平凡的人生說得有滋有味. 從總體說,小說還是不很實在.

看了阿城的《遍地風流》。 如果不是阿城的大名, 我想是不會有哪家出版社肯出這本書的. 書中都是極短篇, 多寫人物. 有點類似閱微堂那樣的誌怪筆記. 文字簡樸, 比較用力. 讀後我想到一個成名作和成名之後作的問題. 阿城成名後寫得較少, 他很愛惜自己的成名, 不願以劣作玷汙自己的名聲.

有一本某年中國小說排行榜的選本, 我沒有看作品, 隻翻了前言和書中的作者介紹. 前言是馮驥才寫的, 非常爛的官樣文章. 叫人想吐. 對馮我一直沒有好感, 架子大而才疏而不自愛. 所幸我喜歡的作家如王安憶沒被他們選上, 真正舒了口氣. 從書中我也學到了一點東西, 比如作家的種種頭銜. 教人歎為觀止. “國家一級作家”, 這種頭銜古今中外罕有, 今日見之. 我覺得不是光榮,而是恥辱。

看了幾本人物傳記或回憶錄, 比較失望. 台灣有個錢複, 說是才子, 辦外交的.身曆
四代, 從老蔣到阿扁. 也許官做久了,行文如同例行公事, 無趣無神. 唯一引我注意
的是後麵的大事記, 阿扁任期, 錢先生竟無一事可以記載. 也難怪, 阿扁實在也沒
有外交. 書中提到外交少了, 駐外使節紛紛卷鋪蓋回來, 外交部人就多得無法安置。

有位雷震, 據說名氣曾經很大. 原是老蔣的親信, 後來辦雜誌, 想搞民主, 老蔣把
他關了十年. 一天不多一天不少. 蔣是講究言必行行必果的人, 這一點很讓我佩服. 關張學良也是一關到底, 不管張如何上書陳情述誌, 老蔣決不回心轉意. 我讀到的是雷震的家書,獄中寫的. 每封信中都有很長一段, 叫家裏下周給他做什麽菜. 從選料到烹調都有要求. 有一回買了現成的送去, 他就嫌不好, 說要自己醃的才好.這樣一個要吃的人決不會自殺的, 我想。他當然沒有自殺。

從前讀過沈君山的一本《浮生?記》, 寫他的橋牌圍棋生涯的, 非常好看。經曆不凡, 寫得也好. 最近看了他的一本浮生後記. 多為政壇內容, 當然不如寫棋牌的好看. 書中有他和我們核心的幾次對談. 話也都不錯, 但是想起從前偉大領袖高屋建瓴天馬行空的風采, 不能不生時無英雄, 使豎子成名的感慨. 核心同誌還老愛顯擺自己的外語, 背幾句詩詞, 隻能說是可愛了。

在新浪看到古某人和餘秋雨打官司的書, 書名叫庭外審訊餘秋雨什麽的。我沒有從頭到尾看, 隻是象吃魚那樣, 中間挑了幾筷子。這事情我覺得很無聊, 兩個讀書人在出洋相。雖說餘教授如今口碑不佳, 但是這件事情上我還是站在他的一邊。他是個正經做事的人. 旅行, 寫書, 出書。 你愛看就看, 不愛看就別看. 沒有礙著誰。至於他以前寫了什麽, 如果犯法了, 有法來管. 如果沒有犯法, 還是那句話: 你愛看就看, 不愛看就別看。 你正經幹自己的營生去。書的作者古某人說, 他的朋友對他說, 官司贏了你就寫我如何打敗了餘秋雨, 輸了就寫我如何輸給了餘秋雨, 打平了就寫成我如何和餘秋雨打了平手,都能暢銷。沾沾自喜。顯然他們熬不得的不是餘秋雨從前做了什麽, 而是餘今日之名聲。 因而也想借餘的名聲分一杯羹。名為何物? 真不明白, 怎麽讀書人如今就墮落到了這步田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雨打梧桐 回複 悄悄話 讀書人如今就是墮落到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