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果生活是棵樹

(2007-07-29 20:45:48) 下一個
寫自己的想法很容易就迷失了,寫出來的過後一讀不是自己真實的認識,而是自己下意識裏想自己應該如此的樣子,這是很好笑的,看來老美的一句俗話‘Everybody Hinding Something’,是很有道理的。我以前總告訴自己對朋友很好的,最近在想真是這樣嗎?我對自己是誠實的嗎?

這討厭的想法是起於兩周前去公司培訓,講課的Senior是公司裏的一個老美,地道的美國人,講著講著冒出來一句‘A Monkey On The Tree’,我當時詫異了一下,這句話7,8年前我在國內就耳熟能詳了,不想老美也這麽說,文化在這點上差異看來有限,這是個冷幽默,讓人笑也笑得有兩分無奈。SINBAD 有一句‘Ever hear it, ever read it, but not actually see it’,對這個冷幽默,不湊巧的是我聽到,也具體看到它是怎麽形成的一個故事。

把這個具體寫在這兒,原因之一是我相信我確實理解我的這個朋友的變化的原因,另外他也不會介意我寫出來他對生活的理解。

我這位兄弟在我高中時期考試從來不出前一二名的,遇到事情反應也快,理所當然,對自己期望也高,很善意的一個年輕人。大學專業選擇按自己理想,去學所好學校的飛機製造專業,畢業去了一所研究所。不走運的是,那時沒任務,效益更談不上了,就一個人去了惠州闖了兩年,覺得沒結果,又回來複習考了金融的研究生。當時考得也很辛苦,記得當時我正在郊縣,下午兩三點時接到他的電話被錄取了,當時的快樂我是不會忘記的。經曆風雨而見彩虹,我想這一刻是的。

但後麵接著的學習的艱苦,金融專業行業效益下滑,在加上生活中的失落,生活並沒有展開優雅迷人的一麵,他心態有些變了,對善良重新認識,對‘MONKEY ON THE TREE’的遊戲規則也認同了。。。

因為我們關係很近,我那時對他的變化是很感慨的,聊過很多次,也逐步理解他的選擇,雖然我不是很認同,但我理解了他的無奈。作為老朋友,我仍然很相信他,但他的生活已經不再是用善良兩個字就可以解釋的了。

 

我把他做了自己的一個參照物,來美國後我也遇到不少難的情況,對有些朋友,我心態也有過變化,這時想到這個冷笑話,我心就會靜許多,生活確實不是用善良來解釋的,

問題是:哪一天,如果我不能等到我心中的生活,我會是那樹上爬著的一個紅屁股的猴嗎?他會快樂嗎?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