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民族的脊梁

(2005-01-19 20:57:30) 下一個

勤奮、智慧、艱苦、誠實的中華民族,千秋萬代,出現過很多平凡而又卓越的人物.他們是我們民族的脊梁. 在中國, 於誌安是成果豐碩的全國首界優秀企業家、國務院授予的對國家工程技術事業做出突出貢獻專家、全國勞動模範、中國長江動力集團公司創始人、總經理、董事長: 這是文化大革命後,他九死一生、殘而不廢,沒有要任何投資,用十四年的心血,依靠科技發明和商務創新,使一個連年虧損、負債累累的破敗工廠迅速扭虧為盈;利潤逐年成倍增長, 年贏利達數億元人民幣. 正當他的事業如日中天之時, 竟然放棄一切輝煌成就和所有權益, 悄然離國出走, 來到舉目無親的美國.乍看起來, 的確匪夷所思, 給人留下難解的謎團. 是的 , 他確實是一位"有所為、又有所不為" 的錚錚漢子; 也是個充滿傳奇色彩、被中國和海外一些文章讚頌為民族脊梁的頂天立地人物. 現在, 謹就筆者所撿拾的一鱗半爪, 抽絲剝蛹, 草撰此文. 或者有助賢明的讀者了解一些梗概. 坎坷童年,幾被餓斃 一九三二年八月十二日, 於誌安出生於山東煙台附近一個沿海漁村. 家境清寒, 三歲母親去世. 由外祖母養到十歲, 父親帶他到東北謀生. 不久, 父親又病故. 他成了一個無依無靠、可憐的孤兒, 孑然一身流浪關外, 過著沿門乞食, 常以野菜、樹皮果腹的悲慘生活. 月冷星稀, 他蜷伏在農家的草堆裏尋夢. 有時也以山洞做家, 洞口則以大石屏障, 聊充門扉.遇到餓狼深夜對洞口虎視眈眈嚎叫時, 他隻好用蠃弱的小手、困倦的軀體,緊緊的抵住石塊,以躲避餓狼的垂誕. 如果實在找不到藏身之所, 隻好仿效猿猴, 攀登樹顛,腰際以破繩緊係枝幹, 擁樹而眠.北地苦寒 ,入冬冰雪遍地, 朔風凜冽, 他的腳髁、腳趾被凍得皮開肉綻,血肉模糊, 傷痕斑斑 . 實在是掙紮在死亡邊緣,絕非局外人所想象得到. 幼齡從戎,初露鋒芒 一九四五年仲夏, 正當於誌安繼續沿途乞討之際, 百姓們深知八路軍仁愛為懷,指引他到軍營去討點好的食物充饑. 年輕的官兵們, 見他狀至可憐,就決定收留他. 由於他病弱無力, 吹不響軍號, 當不了號兵,就讓他當一名小通信兵. 這下可好了,他生性靈巧, 戰鬥中能連滾帶爬, 順利出入山穀、坑道陣地, 冒著槍林彈雨,乘坡蹈隙圓滿達成任務. 深受領導喜愛. 平時, 他勤奮學習文化知識, 不久晉升為文書, 後又被選送至幹校深造. 稍長, 於十四歲入團、十六歲入黨, 隨軍轉戰大江南北. 因勤奮努力, 成績卓著, 為上級領導賞識, 十八歲時, 被破格擢升為當時解放軍全軍最年輕的營級幹部, 是其嶄露頭角之始. 轉業工廠, 大展長才 戰爭結束伊始, 於誌安讀了大學後, 被派到武漢通用機器廠任代理廠長 . 一上任就住在辦公室, 帶領職工日夜拚搏, 使工廠麵貌煥然一新. 他自幼在務農的外祖母家長大,在流浪時, 亦目睹農民人力耕作之艱苦; 童稚的腦海裏,時常有一個憧憬: 如何減輕農民的辛勞. 機會終於來了, 他不僅到製造農機的工廠當廠長,而且在五六年九月, 參觀日本在上海的工業展覽會時, 見到了他魂牽夢係的農用手扶拖拉機. 他每天都如癡如醉的繞著那部使他著迷的小拖拉機琢磨研究...... 回到工廠, 他奮力衝破計劃經濟的牢籠, 冒著被撤職查辦的風險, 帶領員工試製出中國第一部手扶拖拉機. 真是一鳴驚人. 當時新華社社長兼人民日報社社長鄧拓帶領一批記者采訪他, 全國所有媒體都大量報導他和員工研製手扶拖拉機的事跡. 特別是五八年春, 毛澤東主席親臨視察並稱讚表揚. 25歲的於誌安成了轟動全國的英雄, 被推上光榮的頂峰. 在中國農村所普遍采用的手扶拖拉機,就是他開拓起來的, 其嘉惠農村、造福農民的業績,是人所稱讚的. 但是, 於誌安勤奮敬業,不說假話的品格, 使他在一場突然發生的運動中 , 又被打入穀底. 五九年,以打倒當時的國防部長彭德懷元帥為起因的"反右傾機會主義運動" 因為於誌安反對大辦鋼鐵,就把他做為"右傾機會主義分子", 批判鬥爭. 幸運的是, 在決定要給他帶帽子的省委會議上,當時的第一書記以他"搞手扶拖拉機 , 受到主席表揚", 把他保護下來. 這時, 由共產黨教育培養起來的於誌安, 真的糊塗了. 他怎麽也想不明白: 自己會反黨、反毛主席的革命路線?! 在責備自己的痛苦反省中, 他悟出一個原因:" 自己的馬列主義, 毛澤東思想理論水平太低, 所以理解不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線." 為了提高理論水平, 他再次參加高校統考, 慕著時任武漢大學校長兼哲學係主任、著名的馬列主義理論家李達的盛名, 考取武大哲學係. 畢業後他堅持不走仕途, 又回到原來的工廠. 離開五年的工廠, 已經跨了. 國家把拖拉機計劃到別的工廠生產, 讓這家廠專門生產柴油發動機. 但是, 又因為沒要到國家的大量投資, 工廠掛了幾年柴油機廠的招牌, 卻生產不出柴油機. 於誌安回來後 , 立即和在破敗中掙紮的職工一起, 根據柴油機主要機件製造的關鍵工序需要, 利用被丟棄的廢舊機器和零件, 用創新發明, 化腐朽為神奇的奇妙方法,設計製造出170多台專用機床和五條流水生產線、1千多套工藝裝備. 不到一年的時間, 就奇跡般的沒要任何資金,建成中國第一家年產萬台柴油發動機的現代化工廠. 國家農機部和有關部門聯合驗收, 證明自製的專用機床、生產線和工藝裝備, 質量好、效能高; 所生產的柴油機都是優等產品. 實事有力證明: 這種沒花投資,利用廢舊機器和其它破銅爛鐵, 根據工藝技術的需要, 進行創新改造, 建成年產萬台柴油發動機製造能力的工廠建設模式, 不僅在中國, 就是在世界任何國家;不僅在當時, 就是在三十多年後的今天, 也是沒有先例的創舉. 同時, 六五年於誌安還發明成功錕鍛技術;並與華中工學院劉穎教授合作, 研究發明成功" 油膜燃燒室" 兩項全球創新發明成果. 於誌安的業績, 為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薄一波高度重視, 親自組織總結推廣其艱苦奮鬥、科技創新的經驗; 周恩來總理亦讚揚為"自力更生的樣板". 六五年底, 於誌安被國家評選為與大慶鐵人王進喜並列的全國六大標兵(後被誣為彭德懷翻案, 取消標兵稱號); 武漢柴油機廠, 亦被樹為全國紅旗企業. 正當於誌安又要大展宏圖時, 文化大革命開始了. 橫遭迫害, 死裏逃生 於誌安的事業, 雖出奇製勝、 令人感動, 卻又充滿坎坷、讓人痛心; 童年淒苦惡夢般的遭遇已如前述. 他幼小參軍, 遼沈戰役時加入共產黨, 在中國, 稱得上是根正苗紅. 可是, 文化大革命開始, 他卻被以莫須有的"走資派", "三反分子 " 等罪名, 橫遭迫害, 長達十四年之久. 除隨時的批判鬥爭, 還被關進造反派的私牢, 不分日夜的殘酷毒打,肆意淩辱; 在其遍體鱗傷、奄奄一息之際, 凶手們竟策劃要在深夜把他裝入麻袋,丟到江中; 他在驚悉這一陰謀後, 一屢求生的意誌使他掙紮到窗口, 喊著"救命"! 從關押他的三樓跳下,導致脊骨粉碎性折傷, 已瀕臨死亡. 所幸, 極為愛戴他的職工們, 聞救命呼喊聲馳赴救援. 經醫生的搶救, 脫離生命危險 , 躺在石膏床上, 在夜色的掩護下, 又十萬火急的把他送上東去的江輪. 後又幸運地獲得國家級跌打損傷名醫魏技薪教授精心救治, 始化險為夷, 但終因創傷過重, 尚須策拐而行. 身殘誌堅, 再創奇跡 十年浩劫, 因為他不屈不撓, 不向邪惡勢力低頭. 直到80年, 才由胡耀邦總書記親自派人查明事實真相, 為他徹底平反. 他仍堅持不走仕途, 擺脫優厚待遇, 於八一年底到一個連年虧損、職工的工資都無錢發放的衰敗工廠當廠長.這是個全國同行業虧損最多、又混亂不堪的老、大、難企業. 人們形容說:"五千多人的工廠,上班時間進廠的人很少, 進了廠的人,空著手出來的也很少!"偷竊公物成風, 職工中流傳著一個順口溜:" 國外有個加拿大, 中國有個大家拿, 你拿我也拿, 大家一起拿, 不拿白不拿, 不拿是傻瓜!"...... 這個工廠, 是於誌安自己要來的. 上任後, 他以身作則, 從領導班子抓起,大刀闊斧的"治亂治邪", 很快杜絕了偷、竊、怠、惰等歪風,半個月恢複了生產. 他拄著拐杖, 拖著傷殘的身體, 同職工一起日夜拚搏的行動 , 感動了員工群眾; 於是, 群策群力, 在整邪治亂、反腐倡廉的同時, 順應市場經濟的規律, 一麵研製開發市場急需的"母子型熱電聯供" 汽輪發電機組和特種汽車係列等新產品. 一麵依靠科技創新, 利用金屬黏結、錕壓、精整和電腦程控等新科技 , 改造老舊機器. 使那些要做報廢處理的破舊機床, 反老還童, 成為效能高的多坐標程控機床、組合機床. 因而, 又是未要國家和政府任何投資, 很快使整個工廠脫胎換骨、扭虧為盈, 被工業界和經濟理論界讚為奇跡. 此後, 贏利連年成倍增長. 六年後, 成為全國同行業贏利冠軍; 十年後, 年贏利數億元. 於誌安常說:" 隻有沒辦好的企業, 沒有辦不好的企業." 事實上, 也確實如此: 許許多多瀕臨倒閉的破敗企業, 包括武漢市政府一個全局虧損的工業局和其所屬的二十多家工廠; 以及湖北省政府所屬有三千多員工的建築工程公司, 被於誌安兼並後員工不但按時領到工資、企業迅速振興贏利,而且工資和福利逐年增加. 熟悉於誌安的人都知道, 他在潛心辦企業的同時,還擔負繁重的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和教學任務: 兼任華中理工大學、武漢大學、國家培訓中心等六所著名大學教授和研究生導師. 每年講課時間超過二百多課時. 比得上一個專職教師的課業負擔. 此外, 他還擔任全國電動汽車學會副理事長、全國應用數學學會常務理事、全國工商聯常委、省工商聯主任委員、省總商會會長、省電機工程學會會長等社會職務. 那麽, 於誌安是怎樣生活和工作的呢? 可以說, 從五十年代的第一部手扶拖拉機, 到六十年代的六大標兵、文革中的苦難,再到八、九十年代的奮搏創業......, 人民日報、經濟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和"工交戰線"、"國內外動態清樣"等內部刊物, 均有很多的報導. 這裏, 筆者僅從八、九十年代有關於誌安業績介紹中列出幾篇, 供讀者參閱: 1、<負重取勝> 作者為長江日報總編輯林子, 發表在86年"長江日報"和"新觀察". 2、<零的極致> 作者為湖北作家協會副主席祖慰, 發表在中國作家協會出版發行的 "報告文學" 八九年第一期. 3、<為黨旗增輝---記十四大代表中先進模範人物事跡> 作者陳堂明, 此書由江澤民總書記題 書名, 原政治局常委、中組部部長宋平作序. 中組部九二年十二月編輯出版, 於誌安事跡為該書首篇. 4、<中國國有企業的前途> 作者紐約時報駐北京首席記者伍潔芳. 發表在九三年五月二日" 紐約時報"經濟版(一半版麵為於的全身照片). 5、<搞好國有企業,必須造就大批於誌安式的企業家隊伍> 作者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孫起孟, 全文發表在九三年"經濟日報". 反腐倡廉, 無力回天 幾十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中創辦長動集團的14年,於誌安帶領職工一麵使破敗企業,在沒有資金的危困中興起; 一麵更要同日益嚴重的貪汙腐敗進行頑強搏鬥. 他越來越體會到: 辦好國有企業, 必須反腐倡廉, 兩者是因果關連、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 因為"兵隨將轉、事在人為", 關鍵是擁有權力的領導者要帶領群眾曆精圖活, 企業才能興旺發達; 否則, 邪亂橫生、必然衰敗! 因此,於誌安從實踐和理論結合的高度,提出掌權、用權的核心是廉: 廉則明、明則能、能則成、則無往不勝. 反之, 領導者如若以權謀私, 哪怕隻用其擁有權力的十分之一去謀私, 他的效率、能力、號召力、影響力、經濟效益就會近於或等於零. 這就是他歸納的:"10 -1=0"的反腐倡廉公式. 因此,他用這個公式反腐倡廉治理長動集團, 使其和依托的武漢汽輪發電機廠,及兼並的幾十家破敗企業連續興旺發達. 因此,名作家祖慰, 在於誌安使企業由全國同行業虧損首戶成為盈利冠軍後, 用題為" 零的極致"的報告文學描寫到: "寫於誌安幹了多少事的報導、特寫、報告文學已連篇累牘. 以結構感, 關係感來感知這位山東大漢, 可能是第一回. 10 -1=0 的結構感這是於誌安提出的一個讓小學生笑話的反數學的等式. 別以為他是‘土八路’, 沒文化, 他可是雙學位, 飽學之士. 可他偏偏說10 -1=0. ‘ 一位掌握十分權力的企業領導人, 隻要他拿出1/10的權力去以權謀私, 這個企業的效益就近於或等於零.’ 於誌安用他那男高音的明亮而共鳴位置較高的聲調解釋公式, 穿透力很強. 哦, 新鮮,10 -1=0 壓根兒不是算術題. 哦, 也不是我們多少年來把廠長的廉潔奉公當作一個倫理品質, 這也不是倫理學公式. 於誌安獨出心裁, 把‘以權謀私’問題引進了管理學, 這是一個沒有在管理學教程上出現過的管理學公式! 泰勒的管理理論, xy 管理理論, 四H的人性管理理論,都沒有把企業家是否以權謀私同企業效益聯係起來. 因為, 日本的鬆下、東芝、三菱、德國的西門子、美國的福特.......這些世界第一流效益的大企業, 其企業主是天經地義以權(所有權、經營權)為自己謀私的. 在私有製下, 10 -1≠0. 那麽, 於誌安的這個倫理與管理邊緣化的10-1=0 是針對公有製? 6年前, 於誌安來到全國電站行業虧損冠軍的武漢汽輪發電機廠當廠長. 上班第一天就趕上全廠發工資的日子. 財務科長向新廠長匯報, 因虧損太大, 銀行再不肯貸款了, 因此, 今天沒法發工資了, 怎麽辦? ...... 奇特的武漢汽輪機廠的‘ 人文景觀’-------- 圍牆角有四個崗樓, 就像於誌安當年打日本鬼子的‘炮樓’.有人告訴他 ,偷拿公物成風, 很多人把器材物資拿回去搞‘家政建設’, 就造了‘崗樓’防竊. 結果是‘炮樓’ 根本對付不了神出鬼沒的‘遊擊隊’, 越看越多.黑色幽默. 於誌安學過法律, 知道有個‘法不責眾’的概念: 一件壞事到了眾人都幹的時候, 法律也不管用了, 可是他下決心‘法要責眾’ 別無出路. 不是靠‘炮樓’ 去責, 要靠廉、愛、賞、罰四個程序, 主導程序是廉. 由10-1=0 導出另一個等式10+0=100. 他堅信-----甚至迷信, 當權者的以權謀私是‘0’時, 那麽‘10’分權力就會產生 ‘100’的管理效益. 他有證據證實一位工人拿了廠裏的鋼材. 他讓人通知這位竊鋼者來廠長辦公室. 傳了幾次這位竊鋼者才大搖大擺地來見廠長. ‘是你把廠裏的鋼材拿回家去了?’ 於誌安問. ‘是的,拿了又怎麽樣?’供認不諱而又理直氣壯, 那‘東風壓倒西風’的神氣,讓人覺得偷鋼者不是他,而是於誌安. ‘拿了就得送回去, 還要根據廠規受罰.’ 於誌安的男高音音色不是抒情婉約的, 而是運著一股子凜厲正氣. ‘哈, 這麽厲害! 我們當工人的想要鋼,還得花力氣去扛, 你們那些有權的, 想要鋼隻用丟個眼色或吭一聲, 就有人乖乖送上門去了, 誰說誰呀!’ 於誌安心裏觸發了一次強震, 像地震. 他的感覺是複雜的: 一方麵為對方的理直氣壯而惱怒, 一方麵又好感於這位工人點破了一個公有製下的管理學玄機 . 他用既惱怒又好感的複合語調說:‘ 不錯, 拿公物的不是你一個, 但是 , 我來廠抓到的第一個就是你, 我得先從你這治起, 總得要有個開頭. 你如果能夠揭發出其他偷盜公物者,隻要證據確鑿, 不管是誰, 哪怕是廠領導, 一律都治. 從現在開始, 從你開始, 有偷必治!’ 從那時開始, 他就悟出了‘10-1=0’的公式. 於誌安進行了一番哲學思辯,覺得這個工人說的精辟. 試想一下, 在西方的工廠裏, 老板抓了個偷廠裏東西的工人是問, 工人絕不會頂撞說‘ 你們有權的要什麽連力氣也不花自有人送上門’ 雲雲, 因為在私有製下的工人心裏有個契約規則: 老板拿什麽都該, 我拿什麽都不該, 因為這個廠是老板的. 公有製工廠裏的工人心裏也有個契約規則: 工廠是公有的, 廠長是公職人員, 必需廉潔奉公, 不然就一定有這樣的連鎖反應------上梁不正下梁歪, 二梁齊歪垮下來! 於誌安思接千載, 理貫萬裏. 古今中外, 不管什麽社會, 隻要是官吏等公職人員, 都應該廉潔, 做的如何大有不同, 但價值取向是一樣的. 社會主義的根本特徵是公有製, 廠長就成了和政府官員一樣的公職人員, 被管理者當然要求你是廉潔奉公,......而且要求很高. 因此,‘10-1=0’!-----於誌安公式在這樣的社會結構關係中被創立出來.......於誌安用這個簡潔的公式第一個把公有製的廠長的克己奉公品質, 納入管理學, 把倫理價值轉換成管理效益! 隻要搞公有製, 隻要當廠長, 必須廉潔. 它所表現出來的力量, 不是一般意義的道德力量,而是一種公有製條件下的管理力量...... 六年前用‘崗樓’防偷,如今, 這個廠連續三年被武漢市評為市安全保衛先進集體. 今年武漢市犯罪率急劇上升, 有意思的是10個月過去了, 這兒的犯罪率還是‘0’.國家正在下大決心治理全國性的嚴峻的經濟環境. 可這兒開放改革沒有導致經濟環境汙染, 幹部職工, 至今未發現有任何‘官倒’、‘私倒’之事. 於誌安用他的‘0’級以權謀私變成個大圓, 把這數萬員工的長動集團屏蔽起來, 外麵的腐敗之風, 就是吹進這裏也會很快被消除. 這不又是一個奇特的‘ 結構語義’嗎?" 因此,於誌安在管理長動集團的同時,還企盼著能對消除全國性的腐敗,產生作用; 在他的各種演講、報告、和一切適合的場合大講反腐倡廉的重要性. 並以" 10-1=0" 為題, 寫成文章.在87年的"天津日報"發表,接著很多媒體轉載. 他期望長動集團反腐倡廉辦好企業的感召力, 能如星星之火燎燃開來...... 因此, 在中共十四屆代表大會上, 他在強調市場經濟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高速公路, 中國要實行市場經濟. 同時, 又特別強調:貪汙腐敗是市場經濟的殺手, 是高速公路上的地雷, 必須堅決、深入、廣泛持久地清除貪汙腐敗! 因此,他還在全國總工會十一屆代表大會上, 作為特邀代表, 發出把國有企業辦成反腐倡廉、繁榮昌盛的利益共同體的神聖倡議....... 因此,貪腐日益嚴重的現實, 使他認識到: 貪汙腐敗等邪惡勢力凶狠猖獗,不是自己的願望和弱小的力量所能解決的,他回天乏術...... 貪腐猖獗, 憤怒離國 於誌安離國出走本來因由簡單、清楚明白;但原湖北省副省長孟慶平(在於誌安離國三年後的九九年被法辦判刑)等貪汙腐敗分子為掩蓋自己的罪行, 極力用擁有的權勢,顛倒黑白, 給於誌安抹黑. 為使讀者明了事實真相, 這裏全文引用於誌安到美國後, 立即給江澤民總書記等中國領導人的信, 用事實揭破謊言, 以正視聽. 江總書記, 李總理,朱副總理: 我曾有幸分別向你們報告長動集團及本人的情況, 從研製全國第一台手扶拖拉機起, 至今辦工廠已經三十多年了. 改革開放後, 我創辦的長動集團, 從隻有幾千萬資產的一個連年虧損的企業起家, 至今已有四十多個工廠, 幾十億元資產, 利潤增長近200倍, 為少有的十多年利稅長期保持成倍增長的國企 (見湖北省委決策參考及有關報告). 我堅持廉潔辦企業的業績是全國著名的, 今年中紀委五次全會向全國推薦的唯一的一個廉潔辦企業的典型, 就是長動集團和我本人的事跡(中紀委印發的全會文件). 但是, 企業的發展, 事業的成功不僅沒有使我心情輕鬆和愉快, 反而更加憤怒和痛恨, 像惡狼, 毒蛇般的腐敗, 日益瘋狂向我撲來 . 近兩年, 我無時不同惡勢力在憤恨中拚搏,也在拚搏中憤恨, 先舉出幾點作為說明 : 一、湖北省工業建築公司(原國家建委二局)連年虧損被康華兼並後, 又因康華撤銷退回湖北省. 89年在原管建設的副省長徐鵬航的要求和協調下, 長動兼並了該公司已資不抵債, 發不出工資的二公司. 兼並後經國家工商局核準更名為長江動力集團工程公司. 我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工程項目、人力物力,很快使其轉虧為盈. 職工年均收入也從一千多元, 增加到五千多元, 年盈利達五百多萬, 93年底, 查實該公司經理薛小根有嚴重的經濟犯罪, 決定對其免職審查, 並於94年元月, 由檢察院立案偵察, 薛為了逃脫法紀的懲處, 勾結串通現任管建設的副省長孟慶平, 要把我們已成功兼並四年多的"長建"公司, 回歸省政府. 孟的這一企圖遭至我的嚴詞批評拒絕後, 竟惱羞成怒, 一麵支持縱使薛小根及其同夥到省政府以示威請願為名,阻擋交通, 封閉經理室及書記辦公室,砸搶機要室的文件, 毆打領導及反對他們的職工; 一麵又批示公安機關不要介入"企業內部糾紛", 使公安局對薛及其同夥的打、砸、搶等犯罪行為的依法懲處被迫停止. 經我找省委領導一再交涉後, 94年組成了一個聯合調查組, 但調查組的報告一直沒見, 卻又策劃以資產糾紛(兼並的所有法規文件均確認為資不抵債), 由法院判我們的"長建公司"回歸省政府. 這樣不講事實, 無法無理的行徑, 我不僅多次找過省委, 省政府的主要領導, 而且向中紀委, 國務院寫報告反映, 我本人也在中南海與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副秘書長曾培炎談了二個多小時,我還向國家監察部副部長馮梯雲反映,要求盡快依法懲處孟慶平, 他們都表示會很快向中央主要領導反映. 馮梯雲一再講: 我了解你, 同情你, 支持你, 已經給省的主要領導講過; 但孟慶平這個人很會走路子、找後台, 他在海南我就查過他的案子, 後來實在查不下去了, 被他溜到湖北來害你! 請想一想我一個辦企業的人, 麵對著企業被破壞和嚴重的損失(長建公司正承建與香港新鴻基合資的長州電廠等重要工程, 已損失幾千萬),以及經濟犯罪分子猖狂橫行(薛小根在檢察院立案一年多,其同案詐騙犯也被追捕投牢一年多, 卻一直不辦), 我也找過法院和檢察院的主要領導, 他們也為難, 表示要省領導發話. 我除了已經做的和憤恨, 又能何為? 二、我以為辦好國有企業的根本是廉潔. 目前國企的虧損危困的大多數 , 是因為有些當權者的貪汙腐敗! 我十多年能使企業超常規的發展, 能使一批被兼並接收的虧損企業振興發展, 不是學術界、理論界的專家們所說:"於誌安有理論." 也不是香港大企業家所說:"你有豐厚的營運理念, 又有可貴的實踐經驗," 我能取得一點成就, 除了我花費的勞動量比別人大一倍以上, 最重要的是堅持廉潔反腐敗辦企業! 辦好國企, 如不真正解決好這個問題, 再多的改革方案和政策,都是無益的. 因此, 中央國務院每次有關反腐敗的決定都使我鼓舞和激動過; 但嚴酷的現實又使我感到, 廉潔辦企業越來越難了, 非但難得令人寸步難行,而且,簡直讓你碰得頭破血流. 除了前麵所講述的外, 此再舉兩個小例: 1、前兩年為查處派往四川采購大鍛件者的貪汙受賄並給企業造成上百萬元損失的案件, 有關辦案人員會同檢察院曾五上四川. 為了一筆證據確實的受賄貪汙案不僅花費兩萬元, 而且無法進行下去. 為了取到四川的旁證材料, 需查一下對方的帳目; 對方同案人串通各方, 包括該市檢察院的有關領導極力阻擾, 不準查帳. 無奈我隻好給老熟人、中央最高檢察長張思卿打電話, 經張給四川省高檢院檢察長講, 要該市檢察院允許查帳取回旁證, 此案犯才被判刑. 但是此案的罪行遠不是此數, 四川的同案犯更未被查處. 2、今年初,為調查一個被兼並企業的嚴重虧損問題, 我派集團紀委書記帶工作組查究, 很快發現該廠廠長、書記均有嚴重的貪汙受賄問題. 直接作案, 金額幾十萬元的是該廠勞動服務公司經理. 我們依法向檢察院起訴. 但從立案到拘捕, 一再拖延, 迫使我們到處反映, 四處請求. 最後在市紀委領導的幹予下, 才將案犯拘捕在檢察院的看守所裏審查, 但很快此人卻"不見了", 看守嚴密的重犯竟輕易"跑了",聯想所說的其它事例, 不難看出沒有強大的法紀正氣, 反腐怎能真正進行下去?! 這樣的現實, 使堅持法紀原則廉潔辦企業者阻難重重, 而靠貪汙盜竊大量占有國家錢財者,卻能用錢來構築他們的保護網, 處處得到保護, 怎能不大膽妄為,為所欲為? 相反, 堅持倡廉者, 隻能赤膀上陣, 得不到應得的法律保護和支持. 這樣下去,能有幾個人敢堅持下去, 又有幾個人能堅持下去?! 在任何企業裏, 貪汙腐敗都是極少數,但他們的貪汙腐敗, 暴發豪富, 絕大多數職工雖怕其權勢而不敢言, 卻必然產生普遍的怨恨. 因此, 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和他們的聰明才智, 是難以調動起來的. 企業的生機與活力之源泉, 是廣大職工的積極性. 不除腐敗, 怎能辦好企業 ? 每念及此, 憂憤之情, 難以言表. 三、綜上所述,使我憤怒和苦惱, 又無法同這些惡勢力抗爭. 我分別向你們寫過信, 但均未見效果. 今年4月, 我曾想通過薄老向你們反映( 91年薄老在中南海辦公室會見我, 含淚回顧往事,說:" 當年你仗義執言,為彭老總鳴不平是很可貴的." 我才說明:"我確實沒有為彭老總翻案......"薄老說:"總之你是個好同誌......" 他鼓勵我繼續努力辦好企業). 薄老秘書通知我星期天上午十時趕到, 但武漢買不到機票, 未能與薄老相見. 我在憤怒中思考, 上述那些腐敗事情, 決非偶然的、局部的.盡管我日夜拚搏, 但絕大部分精力不是用來辦企業, 而是被那些腐敗的東西耗盡, 一個薛小根罪行的查處, 搞了一、二年,竟然是非顛倒, 被孟慶平把一個三千多職工的建築公司搞亂. 而且, 孟慶平之類, 更可搞得我幾年、甚至一生都難以辨別是非. 這會使我更氣、更恨. 所以, 我才懷著憤恨的心情離開了我心愛的國家與企業. 不能繼續為理想而獻身, 無法為事業而奮鬥, 是痛苦的. 如果能看完這封信, 我會感到寬愉. 我是清白的,不管什麽時候能夠拿出我任何犯罪的真憑實據, 我都會回去認罪服法. 如果沒有, 請您們想想, 像我這樣的人都被迫出走, 中國何以容不下不腐敗而反腐敗的人呢?腐敗, 如惡性腫瘤, 正在嚴重的毒害著我們的祖國, 還不值得重視,不應該猛省嗎?! 否則祖宗的基業, 先輩血染的江山難保! 忠言難聽應愛聽, 此乃曆代興盛之要. 於誌安 1995年12月24日 北京上海, 兩刊對局 於誌安離國出走,引起中國輿論一片嘩然是很自然的. 因為他的業績影響長久而廣泛; 讓人們意想不到的是:在媒體議論紛紛中,兩個很有影響的政治、新聞刊物對於誌安離國出走竟先後刊登完全對立的重要文章. 這在新中國的曆史上, 是前所沒有的:於誌安離國半年,95年12月4日, 北京的"遼望"周刊, 在其"熱點觀察"專欄上,以"‘英雄’為何這樣讓人失望"為題, 對於誌安極盡貶低和毫無根據的指責. 熟悉中國的人都知道一個常識: 新華總社"遼望"周刊對於誌安這樣的人物出走到美國,在文章的標題上就把"英雄"打上引號, 是屬於"定性"文章,全國對他隻能是聲討、批判;可是,曾在中國開創過全國第一台手扶拖拉機; 全國第一個年產超萬台柴油機製造廠;全國唯一的沒要任何投資給國家建成年盈利達數億元人民幣的大企業;全國第一個經中央國務院批準依法經營(沒有上級婆婆)的企業集團; 全國第一個兼並政府數萬人的工業局(包括局機關)等的於誌安,這次在他離開中國後,又創出了另一個第一: 他是第一個出走到美國,在"遼望"批判文章發表三個多月後,96年4月2日上海的"海上文壇"在"寫實風格"專欄,以"企業家於誌安‘出逃’啟示錄"為題,刊登與"遼望"完全相反的對於誌安有根有據、就事論理、大加讚揚的長篇文章. 文章不僅以實事批駁了"遼望"的謊言, 而且高度評價於誌安改革理論和業績對國家的貢獻. 這篇近萬字的文章以強有力的兩個質問結尾: "於誌安的‘出逃’是不是對舊體製的報複性的懲罰呢? 誰來保護企業家和改革家?" 還值得一提的是, 在人所共知的中國媒體和輿論環境中, 這篇聲張正義的文章,竟然有很多報刊轉載. 足見正義的力量是多麽強大有力! 捏造謊言, 不擇手段 在此,我們要看看於誌安究竟有什麽問題."遼望"引用湖北省副檢察長徐漢明的話說"於誌安現象是一種新的犯罪形式......於誌安用偷梁換柱的手法, 一夜之間成為暴發戶. 因為‘長動’在菲律賓的注冊資金 50萬美元, 年電費收入 一千萬美元的電廠早在建造之初就是以於誌安個人名義注冊的, 從法律上說, 這家電廠是於誌安的私人企業. "講的似乎振振有詞, 可惜這種斷言在法律常識上十分無知:任何企業在政府注冊都要登記其法人代表的名字, 中國的"企業法"就有明文規定; 長江動力集團成立時在湖北工商局、88年改到國家工商局,都是以於誌安個人名字注冊的,按"遼望"的法規邏輯, "從法律上說‘中國長江動力集團’也是於誌安的私人企業"了.那麽長動菲律賓公司 50萬美金的資產如何因以其名字注冊,就被於誌安據為己有呢? 96年3月11日,湖北日報和人民日報以"於誌安沒拿走菲律賓長動的國有資產 "報導說:50萬美元和經理、秘書兩人的身份押金各7.5萬,共65萬美金分文不少全部拿回. 那麽,於誌安何以"用偷梁換柱手法,一夜之間成為暴發戶, 把長動菲律賓公司 50萬美元和電廠變成私人的呢? " 事實上, 菲律賓長動公司是由於誌安主持並以他的創新科技通過國際招標, 用‘ROL’ 方式租賃菲政府60年代初投資上億美元建的水電站.長動組建的是租賃公司;電廠永遠是菲律賓國家所有.不然50萬美元,能建"年電費收入一千萬美元的電廠"嗎?! 在不到兩年時間,於誌安給長動和中國賺回一千多萬美元.他辛勤而卓越的貢獻, 反被誣貪汙腐敗, 天理何容?! 造謠者為掩蓋真相和他們自己的罪行總是不擇手段的. 還編造出荒唐的謠言說:"於誌安並不總是廉潔的, 他到國外出差沒有500美元一間的客房不住, 有時住總統套間, 坐專用直升機......生活上相當腐敗、奢侈, 很多人被他的假像給迷惑了." 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