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78)
2021 (119)
2022 (123)
2024 (74)
有人說北美是好山好水好寂寞。世界上誰都害怕寂寞,好山好水都不管用。國內即使是髒亂差,但似乎用不缺乏寂寞,親朋好友一大堆,加上過去的同學,尤其是有特權的,非常熱鬧。
來美幾十年了,我並沒有發現這片美麗的土地好寂寞,反而忙得很,時間不夠用。但為什麽有人會得出好寂寞的結論,大概有幾種原因吧。
首先,出國的時候,可能在國內混得不錯,能呼風喚雨的,出國未必是完全誌願的。這樣的人出國後,往往對國外的文化習俗很不習慣,加上年紀大了,學什麽都難。國內的七大姑八大姨,老同學,老部下,他們都十萬八千裏遠,也幫不上忙。年紀加上心態,這樣的人出國簡直就是坐監獄,你說能不寂寞嗎?
有的在國內被侍候慣了。上班的時候,有車接送,有部下,助理,自己啥也不做。回家後,有保姆端上熱茶熱飯。來到北美之後,啥都需要自己動手,很不習慣,容易產生消極心態。如果待在大城市,華人比較聚集的地方,吃飯消費還比較容易。如果住在大鄉下,這種生活上的變化跟被流放在西伯利亞沒啥區別。
有的來北美是因為子女在美國生活紮根,過來照顧孩子,離孩子近一些。這些人往往文化水平不高,尤其是來自農村,或者在文革生活長大的老三屆之類的,更是難以接受美國的文化習慣。還有認為祖國日益強大,遠比美國要好,比如支付寶,高鐵,地鐵等等。來美後,心理不平衡,他們怎麽能接受新的環境?
部分因為經濟原因來美留學的老一代留學生也很難融入美國文化。在美國居住工作隻是暫時的,一旦有更好的工作經濟機會,他們就會毫不猶豫跳槽而去,甚至放棄美籍都願意,實現人生價值的最大化。
真正不寂寞的是一群願意踏踏實實把美國當成自己的家,願意學習,願意改變自己的。尤其是有孩子的。想想看,孩子從小就要跟其他美國孩子一樣做事,做課外活動。作為家長的也趁機給自己補課。孩子從小到大,家長也應該對美國文化有所了解了。
家長如果在美國讀過書,那麽也更容易接觸美國文化,尤其是美國的體育活動。我就是在這段時間內喜歡上了美式橄欖球。過去喜歡的足球也變得不好看了,節奏太慢,進球太少,隻有世界杯還有意思。俄州大雖然在美國大學橄欖球非常有名,但作為粉絲也同樣經曆了過山車似的感情波動。好在俄州大並不像國足那樣永遠扶不上牆,更換教練後就有新的生機。其實經濟跟體育是一回事。如果經濟不好就需要換人,讓能幹的去試試,否則就忍下去吧。
俄州大去年在首次決賽製度改革實施的第一年,在決賽中連贏了好幾個強勁的橄欖球隊,贏得的全國冠軍。這可是響當當的冠軍,是在場上打出來的,不是過去靠投票投出來的。最近這些年,校際橄欖球也商業化,允許運動員有合理收入,這樣轉隊更加容易。可以預測,俄州大將會拿到更多的全國冠軍,因為靠轉隊能及時夠補充新鮮血液,而在改革前是非常難的。不過老是拿冠軍對競爭不利。
除了校際橄欖球,還有職業的,還有其它球類,比如剛剛結束的美國網球公開賽。一般比賽都在周末,但周一,周四都有職業比賽,棒球是更加頻繁。我兒子自從參加了棒球比賽,我自己也成了棒球迷。
我要是回國住一個月,肯定會感覺寂寞的。不過現在回去大多數是有事情,整天去跑腿,沒時間寂寞。跟國內的親朋好友最多談的是房子,車,孩子,退休,股票投資,要不就互相攀比,有啥意思?國內的電視電影我沒法看。音樂會還可以,但合胃口的不多。我甚至連電視都不打開。國外的網很多上不去,否則是可以打發時間。我在國內打發時間的辦法是去鍛煉身體,晚上吃飯完飯稍微休息一下就上床入睡,是過去農民典型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低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