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的“51區”(組圖)

(2013-08-19 16:20:05) 下一個


2013年08月   來源:新華軍事

 

蘇-30MK齊聚中國“51區”

 

當記者乘坐的聯航班機飛過巴丹吉林沙漠的上空,漫漫的黃沙瀚海宛如一個個凝固的巨浪,在訴說著自然威力和曾經的滄海桑田。而我們乘坐的這架飛機,目的地就是這沙漠中的一個機場。這個機場,你永遠無法從官方地圖上找得到,更無法從公開場合中得到它的確切名字。而這個機場,隻不過是一個更加龐大的國防軍事基地的一小部分。對於這個神秘的軍事設施,那些"局內人"戲稱之為中國的"51區"……(新華網)


基地一瞥

從地窩子到先進國防試驗基地

"基地"是經中央軍委批準,於2003年12月正式組建的。這是空軍試驗、訓練體製改革的結果。基地幾個試驗區的組建,都要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1958年1月18日,遵照彭德懷的指示,陳錫聯、王尚榮以及蘇聯專家蓋杜柯夫等人赴酒泉考察。同年3月3日,毛澤東主席親筆簽署命令,我國唯一的一座綜合性導彈試驗靶場正式組建。其中空空導彈試驗部為第二試驗部,地空導彈試驗部為第三試驗部,這分別是基地二個試驗區的前身。1959年4月,受軍委副主席彭德懷指示,組建了空軍第三訓練基地(三區前身)。

組建僅僅是個開始,想在不毛之地建立起現代化的武器試驗基地,我們的先輩們憑借的除了實幹,就是堅信祖國強大、民族複興的信念。1958年4月11日,陳士榘將軍率工程兵部隊進駐巴丹吉林沙漠,開始在"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荒蕪絕人煙,風吹石頭跑"的嚴苛環境下,開始了中國航空、防空武器實驗基地的建設征程。在基地的博物館中,記者有幸看到了當年建設者的"地窩子"。這是一種半地下的房屋,牆體都是土坯,房頂為了應付大風做了特別的加固。走進"地窩子",除了牆上掛著的一些生活用具,就是極端簡陋的土炕。這些原始、落後的"地窩子"完全和先進、精密的國防試驗基地不搭界。然而中國軍人就是憑著那股子"精氣神"在沙漠戈壁中開辟出了一片綠洲。(新華網)


 

鐵翼雄風競風流——擊毀目標 空政宣傳部供圖

 

簽發戰機導彈“準生證”

 

2003年12月25日,殲10最後一次打靶試驗在大漠進行。殲10升空,導彈直撲百餘裏外的目標,與靶機遭遇時,那一團火光如同慶祝勝利的禮花,在戈壁上空綻放。基地指揮控製大廳裏一片歡呼。殲10飛機靶試圓滿成功,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能夠獨立研製和生產第三代戰機的國家。

 

2005年1月9日,殲10再次在大漠上空擊落靶機。隻不過,這次試驗的對象是國產最新型空空導彈。從殲10到與之相配的新型空空導彈,標誌著中國空軍完全自主研製的新一代航空武器裝備正式形成戰鬥力。

 

殲10的試驗,僅是基地完成我國航空防空武器裝備試驗任務的一個縮影。基地擔負的靶場試驗,是武器裝備研製生產過程中的關鍵環節。隻有在這裏取得“準生證”,新型武器才能生產並裝備部隊。

 

半個世紀以來,空軍所有國產第一、二、三代航空、防空導彈,都是經這個基地試驗定型後裝備部隊;我軍首架第三代多功能作戰飛機和多型特種武器等高新裝備的試驗任務都在基地完成;“長空一號”無人駕駛靶機、超音速無人機等也都是這裏完成的。(京華時報)

 

夜鷹行動 空政宣傳部供圖

 

中國軍隊的"信息化戰爭實驗場"和"戰鬥精神礪練場"

 

何謂信息化戰爭實驗場?對於中國軍隊正在從機械化向信息化轉變的特殊時期,基地的信息化建設早已經領先全軍,而絕不是僅僅電腦聯網或一兩件信息化裝備。標誌之一:擁有了光測、雷測、遙測等信息源豐富的立體化測控體係;標誌之二:擁有全軍第一個電子戰綜合訓練場,使"複雜電磁環境"成為現實;標誌之三:建成全軍第一個光纖通訊網,聯通基地上千台套設備;標誌之四:擁有全國最先進的計算機處理係統,可以對複雜電磁環境下的多兵種高強度對抗實現實時、定量評估;標誌之五:高度信息化的指揮係統。

 

而何謂戰鬥精神礪練場?人民空軍的戰鬥精神可以用"忠誠、勇敢、善戰"來囊括。而培養這種戰鬥精神,離不開科學化、係統化和盡可能貼近實戰的強化訓練。依靠基地的幅員廣闊的信息化實驗場,基地可以設置複雜的電磁環境背景,並組織導調大規模、多軍種的紅藍對抗性訓練。可以說,在基地完全可以組織類似於美軍的"紅旗演習"。沒有高度信息化的指揮導調係統,提供這樣一個演兵場就是一句空話。美軍舉行"紅旗演習"的內利斯空軍基地也是依托於內華達空軍靶場,這絕不僅僅是巧合。(新華網)

周總理視察西北綜合導彈試驗基地

 

周恩來總理觀看地空導彈實彈打靶(左1為栗在山,右1為李福澤)

 

基地的標語主題就隻有一個:保密

 

隨著汽車進入基地第一試驗區,可以赫然發現這裏的標語不同於其他的軍營,其主題就隻有一個:保密。基地的領導者就是通過無所不在的標語,通過冰冷、強硬、命令般的語氣,讓基地每個人都對維護國家安全保持高度的警惕。

 

保密,這似乎是所有接觸過中國軍隊的人都會記住的一個詞。在所有的中國公開媒體中,中國軍隊除了某些開放部隊,所有部隊都籠罩在"某部""某艦""某型"的煙霧中。然而隨著過去緊張的戰時狀態逐漸離我們遠去,保密,似乎現在卻麵臨著尷尬的境地。一邊是保密審查製度依然存在,而另一方麵卻是失密、泄密、竊密的事件時有發生。有人說過去的保密製度已經不適應現在的時代要求,而有人反駁是網絡時代使保密更難以開展。然而從基地的標語文化上,我卻感受到了一種久違的戰場緊張和肅殺。(新華網)

 
基地女兵戈壁奉獻青春

基地具有全麵的保障體係

 

基地的政工幹部,並不僅僅是政治工作上的骨幹,同時也必須通曉相關的業務技術知識,而且要求水平更高。為了建設與現代化靶場相適應的保障體係,基地部隊曆屆黨委按照著眼長遠、立足現有、分步建設、布局合理的建設思路,團結帶領廣大官兵先後建起了指控樓、科技樓、綜合試驗樓;修建了專家樓、生活服務中心、集貿市場;在戈壁荒漠上實現了"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菜"。(新華網)


 

試訓基地擔任試飛科研任務的殲-7戰機

 

基地故事精選

 

地麵監控救殲10

 

殲10是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三代戰鬥機,作為空軍未來戰爭奪取空中優勢、實施戰役突擊的戰略性武器。為更好測試殲10性能,基地的專家研發了殲10試飛監控係統,飛機各狀態在地麵均能實時反映出來,這個係統挽救過殲10戰機和試飛員的生命。

 

在一次試飛中,“試飛英雄”李中華要駕機完成顫振等科目。飛機快速滑跑,起飛進入預定空域,一切正常。就在試飛進度過半時,係統告警器突然響起,“主油箱剩餘油量接近極限,副油箱因故障無法供油。”對此,李中華並未察覺,因為飛機儀表顯示的是總油量。

 

李中華接到地麵命令,立即返航。事後查明,如再晚2秒著陸,飛機油料就耗盡,後果不堪設想。


 

導彈直刺蒼穹。

 

新型導彈卡殼驚魂

 

基地擔負著新型導彈試驗重任。新型導彈存在不穩定性和可能存在的隱患,試彈兵就站在要發射的導彈旁,一旦導彈出現故障,很可能危及生命。

 

朱傳濤是便攜式導彈發射班班長,是基地“王牌試彈兵”。在一次試驗某新型導彈時,朱傳濤扣動扳機,但導彈並未發射,而是在原地怪叫,繼而發出一聲悶響。轉眼間,部分彈體衝了出去,而戰鬥部還停留在發射筒內。朱傳濤驚呆了,在場的數十位專家也驚呆了。

 

這種情形會產生可怕的後果:導彈發動機可能突然點火,發射架周邊都處於爆炸範圍內。靶場空氣瞬間凝固,整個發射靶場中的呼吸似乎全都停止。

 

朱傳濤冷靜下來,立即將導彈發射方向對準應急發射區,緊緊鎖定發射架。鎖死發射架,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化解了險情。據介紹,如果不鎖死發射架,導彈可能朝任何方向發射,靶場內上百名技術人員的生命和裝備車輛將受到嚴重威脅。

雷達搜索

 

戰機遇“搗蛋”空中停車

測試新型武器,常常出現意外。有一次,基地飛行試驗團受命檢驗某新型空空導彈。在空中發射導彈後的一瞬間,一股濃煙把飛機包裹了起來,發動機停車了,飛機立即下降。飛行員丁建思沒有慌,檢查飛機狀態後打開點火電門,飛機在空中再次啟動。幾天後,丁建思又遇到同樣險情,同樣化險為夷。


    經過分析,大量導彈廢氣進入發動機是導致空中停車的原因,但是如何防止停車,沒有現成的經驗,也沒有資料,需要冒著風險去探索。丁建思反複研究飛行記錄,發現導彈點火到飛機發動機進煙隻有半秒時間,飛行員必須在這半秒內快速脫離才能避免廢氣進入發動機導致停車。一個月後,丁建思再上藍天。在萬米高空,他再次發射導彈。在導彈射出瞬間,他迅速操縱飛機飛離,濃煙被壓在了機身下。這套發射動作在以後的試驗中次次成功,隨後被部隊推廣,成為打該型導彈的經典動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