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半進口石油途徑波斯灣 被迫緊盯美伊較量
2012年01月 |
資料圖:兩伊戰爭期間,美國海軍護衛油輪通過霍爾木茲海峽
新年鍾聲剛剛敲過,世界就不得不麵對日益緊張動蕩的中東局勢。連日來,伊朗與美國的對抗再度升級,外界關於2012年海灣地區再度開戰的猜想也隨之升溫。麵對美國出台的異常嚴厲的石油製裁措施,伊朗不惜亮出“王牌”,威脅將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作為報複,而美國方麵則表示,伊朗封鎖海峽將是“不能容忍”的做法,美國絕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人稱“中東油庫閥門”的霍爾木茲海峽,是世界能源的供給要道,從這裏向世界出口的原油80%以上運往亞洲,其中就包括伊朗原油出口的主要市場——中國。有石油專家對《世界新聞報》指出,這條狹窄的海灣一旦被封鎖,國際油價勢必高漲,會帶來中國經濟發展成本上升等一係列嚴重後果。
美製裁擊中伊朗痛處
2011年12月31日,美伊關係在壓製與對抗中完成了跨年。
當天,正在夏威夷度假的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了6620億美元的國防預算法案,其中一項是製裁伊朗的新措施:對那些與伊朗中央銀行有交易的金融機構實施製裁,受製裁的金融機構將在美國金融市場被凍結。路透社報道說,由於伊朗中央銀行負責德黑蘭絕大多數的石油出口貿易,如果嚴格執行這項製裁的話,大部分煉油廠都將不可能再從伊朗那裏購買原油,“這等於是擊中了伊朗的痛處”。
外界注意到,這份看似嚴厲的法案實則給伊朗預留了緩衝。譬如,法案強調避免國際原油市場的波動和價格飆升的重要性,對涉嫌與伊朗央行有往來的商業或其他國家央行將給出2至6個月的警告期。法案還規定,如果總統認為相關製裁舉措對美國國家安全有害,可以在通知國會後放棄執行這些製裁。
此前,伊朗方麵已經發出警告,如果遭受石油出口的製裁,“後果會很嚴重”,伊朗將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作為對西方的報複,“不讓一滴油通過海峽”。為了展示決心,伊朗從去年12月24日起,在霍爾木茲海峽舉行了為期10天的代號為“守衛90”的海上軍事演習。演習區域從霍爾木茲海峽以東開始,跨越阿曼海,東至北印度洋公海,西到亞丁灣,覆蓋大約2000平方公裏的海域,創下了伊朗海軍演習規模的紀錄。
不過,看似火藥味濃烈的霍爾木茲海峽,目前還沒有任何動靜。據悉,伊朗海軍原計劃在12月31日進行遠程導彈試射,但伊朗海軍副司令穆罕默德·穆薩維當天卻向媒體透露,導彈試射將改在未來幾天內進行。就在同一天,伊朗首席核談判代表賈利利表示,伊朗已向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和德國發出正式邀請,呼籲重啟伊核問題談判。而之前令人揪心的美國航母“闖入”伊朗軍演海域事件,也以有驚無險告終。
伊朗不會自封“命門”
盡管中東局勢還在小火中煎熬,但國際社會的神經絲毫沒有放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12月2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回答有關提問時表示,希望霍爾木茲海峽地區保持和平穩定。12月28日至29日,中國外交部副外長翟雋赴伊朗進行例行政治磋商。路透社分析說,中國外交部在不尋常時刻作出的反應,表明了中國與伊朗商業關係的敏感性。
霍爾木茲海峽位於阿拉伯半島和伊朗南部之間,其最狹窄處僅48.3公裏,是沙特等重要產油國海上輸出石油的必經之地,也被視為西方國家經濟的“戰略咽喉”。據統計,世界上近40%的石油以及數量可觀的天然氣由此輸往全球各地,2011年每天通過這裏運往世界各地的原油達到1700萬桶,其中80%以上運往亞洲。
伊朗海軍司令薩亞裏日前曾表示,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輸油路線“比喝杯水還容易”。然而,這在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馬小軍看來,似乎是不太可能的。他在接受《世界新聞報》采訪時表示:“從技術上來說,伊朗是沒有能力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況且,伊朗封鎖海峽,最大的受害者其實是自己。”
有分析指出,伊朗沒有整編艦隊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能力,因其艦船噸位較小,無法協同編隊在開闊水麵停留數日。不過,若伊朗真想製造麻煩,倒是可以用導彈或魚雷攻擊油輪和西方戰艦,或用小船製造自殺性襲擊。但伊朗真要下手也不容易,因為駐紮巴林的美國第五艦隊就在附近。“美國勢必會不遺餘力地保衛海灣國家石油進出的安全,最近幾天,美國加緊向海灣國家出售軍火,就是一個例證。”馬小軍說。
馬小軍告訴記者,霍爾木茲海峽的最大客戶其實是伊朗自身。石油是伊朗經濟的命門,目前,伊朗是歐盟第五大原油供應國,也是中國、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的主要原油出口國。一旦伊朗真的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首先會把伊朗的石油出口之路堵死。
“海峽危機”對中國威脅大
馬小軍認為,即便伊朗不能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可一旦真打起來,必然會對國際原油市場產生巨大衝擊。實際上,從2011年10月開始,隨著伊朗局勢吃緊,國際油價已經再度上揚,一度升至每桶100美元左右的水平。11月西方國家決定對伊朗發起新一輪製裁,導致國際原油價格從75.67美元/桶一路震蕩上行。
中國石油大學教授徐斌告訴《世界新聞報》記者,根據相關機構發布的數據,一旦霍爾木茲海峽被封鎖,原油價格飆升到每桶200美元以上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當前,歐洲正被債務危機搞得焦頭爛額,美國也處於經濟周期的下降運行中,中國2012年的經濟形勢同樣不容樂觀,一旦中東油路被切斷,全球經濟無疑會麵臨雪上加霜的威脅。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評論員雷思海認為,不管伊朗是否會去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隻要該地區保持“亂而不戰”的態勢,市場的心理預期就會推升油價至高位。而油價一旦飆升,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就會立刻顯現。目前,中國70%甚至80%以上的石油都要從海外進口,伊朗的局勢會牽動整個世界的油價走勢。以目前原油價格為90美元/桶為例,如果油價升至150美元/桶,中國的工業原料成本就會上升一倍。
雷思海認為,中國目前正努力將通貨膨脹率壓低至4%左右,一旦世界油價大幅上升,很可能會加大中國輸入型通脹的壓力。這樣一來,中國經濟以及貨幣政策的難度也會加大。
中國急需加大戰略油儲
市場分析師認為,鑒於工業生產的增長和較大的汽車保有量,中國2012年的原油需求將維持穩定增長。而作為中國第三大原油供應國的伊朗,對中國保持穩定原油供應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已經取代歐盟成為伊朗最大的石油貿易夥伴。截至2011年前6個月,伊朗每天向中國運送54萬桶石油,超過中國每日石油進口總量的10%。中國有近50%的石油進口要經過霍爾木茲海峽。
徐斌表示,擴大石油儲備既是中國必要的“防身術”,也是中國提升在國際能源市場話語權的戰略手段。目前,美國已將石油儲備作為爭奪石油定價權的機製,油價走高時就會釋放儲備,以達到平抑油價的目的。國際能源署(IEA)也有釋放石油儲備的機製。IEA要求每一個成員國具備90天的儲備量,在原油生產國推高油價的時候,消費國就釋放一定的儲備石油來平抑價格。“加入IEA的成員國還可以享受聯動機製,即一旦油供出現停滯,成員國就能共享彼此的儲備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