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抗日傳奇:抗戰英雄將領和他們指揮的經典戰例 9 粟裕(組圖)

(2010-09-01 15:00:19) 下一個

抗日傳奇:抗戰英雄將領和他們指揮的經典戰例
2010年09月   來源:新華軍事

粟裕與車橋戰役

抗日戰爭時期的粟裕。

    1984年1月25日,粟裕在中顧委舉行的春節茶話會的書麵發言中堅定地說:“共產黨人的氣概,從來都是知難而進的。”“我對於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偉大真理,對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光輝前途,對於共產主義事業的美好未來,是滿懷必勝的信念的。”

    粟裕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卓越的軍事家。1907年生,湖南會同人。侗族。1926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6月轉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曾任中國工農紅軍連長、營長、團長、師長、軍參謀長、軍團參謀長等職。參加井岡山鬥爭,轉戰贛南、閩西和中央蘇區曆次反“圍剿”,被朱德讚譽為“青年軍事家”。1934年7月任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參謀長,轉戰閩浙贛皖邊。1935年1月任挺進師師長、閩浙軍區司令員,在國民黨統治的腹心地區開辟浙南遊擊根據地。在與上級黨組織失去聯係的情況下,獨立領導部隊開展遊擊戰爭。

    抗日戰爭爆發後,於1938年4月任新四軍第2支隊副司令員、先遣支隊司令員,率部挺進江南敵後,首戰韋崗告捷。接著率領第2支隊在南京、蕪湖、潥水地區抗擊日軍。1939年8月任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副指揮,同陳毅一起,率部開辟了蘇南抗日根據地。1940年7月率部挺進蘇北,任新四軍蘇北指揮部副指揮兼參謀長。10月參與指揮黃橋戰役,粉碎了4倍於己的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的進攻,鞏固發展了蘇北抗日根據地,開創了華中敵後抗戰的新局麵。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第1師師長(後兼政治委員)、蘇中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蘇中區委員會書記。在臨江瀕海、交通發達的平原水網地區開展遊擊戰爭,挫敗日偽軍頻繁“掃蕩”、“清剿”和“清鄉”,建成了鞏固的蘇中抗日根據地。1944年3月開始對日軍發動局部反攻,組織指揮車橋戰役,創華中敵後殲滅戰的範例。同年12月率第1師主力南渡長江,任蘇浙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後又兼中共蘇浙區委員會書記,鞏固和發展了蘇南、浙東抗日根據地,開辟了浙西抗日根據地。1945年指揮所部在天目山區對國民黨頑固派軍隊進行3次自衛反擊戰,率先實現了從遊擊戰向運動戰的轉變。

    解放戰爭時期,擔任華中、華東和第三野戰軍主要指揮員,組織指揮並取得了一係列重要戰役的勝利,積累了大兵團作戰的豐富經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軍事科學院第一政治委員、中央軍委常委等職,為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1984年2月5日病逝於北京。

 

車橋戰役略圖。

車橋戰役是華中抗戰以來殲滅日軍最多的一次,是"蘇中六年抗戰以來的創舉",解放了淮安、寶應以東縱橫二百裏地區.使蘇中、蘇北、淮南、淮北根據地聯成一片,鞏固和擴大了蘇中根據地,打亂了日偽"清鄉""屯墾"計劃,實現了蘇中形勢根本轉變,揭開了蘇中戰略反攻的序幕。

    1944年春,日軍為打通中國大陸交通線,陸續從華中地區抽調部隊南下參加作戰。駐蘇中、蘇北地區的日軍為彌補兵力不足,遂收縮防區,強化偽軍,並加強對沿海地區的控製。新四軍第1師兼蘇中軍區,遵照中共中央關於集中力量打擊日偽軍、鞏固與擴大抗日根據地的指示,為改善蘇中地區的鬥爭局麵,溝通蘇中與蘇北、淮南、淮北地區的戰略聯係,並為整風、整訓工作創造比較安定的環境,決定於3月上旬發起以奪取車橋為主要目標的攻勢作戰。

    組織發起車橋戰役,粟裕有一個較長的醞釀和形成過程。 日偽對第四分區“清鄉”後,除師直屬隊和第二分區的機關、部隊要在東台南北地區活動外,第三、第四分區的主力團有時也需要轉移到第二分區休整,或待機配合第四分區作戰,因此,很覺得地區狹窄,部隊擁擠,而大批幹部亟待整風,缺少一個較為安定的環境。

    一九四三年六月二十三日,粟裕奉命去軍部駐地(黃花塘)參加整風會議和匯報工作,便帶少數參謀、測繪人員和一個連,有意識地選擇路線,對沿途地形,敵情進行實地調查。

    到了一九四四年二月蘇中區黨委召開第五屆擴大會議時,粟裕在全麵分析了形勢後,認為日軍已是窮途末路,在我發起攻勢作戰後,難以對我進行大規模報複“掃湯”,即使有些小動作,在我有所準備的情況下,影響也不會大。粟裕便向與會的幾位領導同誌提出發起車橋戰役的建議,得到了他們的一致同意,隨即召開團以上幹部會議,具體研究製定作戰方案。

    當時提出三個作戰方案分析比較:一是由東向西,先攻涇口後攻車橋;二是車橋、涇口同時攻擊;三是先攻車橋,後取涇口。經過分析比較,擇優選取了第三方案。

 

車橋戰役曆史照片。

    第三方案的優點是明顯的,首先,打下車橋後,敵人可能放棄一大片地區,可以得到最有利的戰役效果,其次,車橋處敵中心地區,是敵人的心髒,工事堅固又有日軍駐守,敵人自以為安全,而敵人認為安全的地方,正是最容易得手的地方,這是戰爭的辯證法,可以采取掏心戰術,隱蔽接敵,突然進攻,必能收出奇製勝之效;再則車橋周圍的地形也較有利於我。為此決定選擇第三方案。

    車橋座落在澗河(又名菊花溝)兩岸,東西二華裏)南北一華裏半,河道上有五座橋梁,俯瞰全鎮,形如“車”字,是以得名。敵偽占領後,駐紮日軍一個小隊,約四十餘人,偽軍一個大隊,約五百餘人。他們加高圍牆,拓寬外壕,架設鐵絲網,修建了五十三座碉堡,構成了綿密的交叉火力網。以車橋為中心,在外圍還有十幾個堅固據點相拱衛。車橋地處中心,來援方向較多,但敵兩個師團部的駐地徐州、揚州,距車橋都比較遠,估計不一定來援,其主要增援方向可能來自淮安。為此,粟裕他們決定調集主力第一、第七、第五十二團和蘇中軍區教導團及第四分區特務團等共五個多團的兵力,采取攻堅打援並舉的方針,決心不惜犧牲,堅決攻占車橋;同時殲滅敵人的增援部隊,各阻擊部隊堅決保障兩天兩晚之戰鬥警戒任務。順便說一句,有的同誌把這次的作戰方針表述為“攻堅打援並舉,以打援為主”,這不太確切。打援的部隊雖多一些,但我們的目的是攻取車橋,解放這一片地區。

    在此以前,新四軍一師對日寇打的都是遊擊戰,這次集中五個團的兵力,還有地方武裝和民兵配合,以遊擊戰和運動戰相結合,對日寇舉行這樣規模的攻勢作戰,在蘇中抗日遊擊戰爭中是沒有前例的。所以一師狠抓了戰役前的準備,特別重視協同作戰的準備。第一,對敵情的判斷,對可能出現的各種複雜情況,作了審慎周密的預案和計劃,對我方部隊集中時間、地點、開進路線、攻擊時間作了精密的計算和要求,以減少戰時協同的困難。第二,統一了彈藥、器材、糧秣、野戰醫療、運輸等後方勤務工作,還根據我們所擬采用的戰術手段,特製了一批攻堅器材,如連環雲梯、單梯三角鉤、爬城鉤、麻繩、煤油、棉花、竹竿、土坦克、炸藥、煙幕彈、沙包,還準備了火箭、燈籠、電話等通訊聯絡工具。第三,動員群眾支援前線,征集了大批船工和船隻,組織群眾及時配合戰時勤務,戰後平毀敵人據點工事。第四,戰前對部隊進行編組,將互相較為了解、戰鬥作風特長相仿的部隊,臨時編成一個建製,共編為三個縱隊、一個總預備隊,適當調整了組織與幹部。第五,在戰役發起前十餘天,即由師部和各主攻部隊派出得力幹部,進入車橋和蘆家灘伏擊陣地作實地偵察,並依據實地情況,進行戰前訓練。 政治動員工作做得很充分,召開了各種形式的動員會,頒布了戰時獎懲條例,組織了突擊隊、突擊組,互相提出戰鬥競賽。 在組織指揮上,一師前方司令部與一分區司令部暫時合並,組成野戰司令部。粟裕和副師長葉飛也作了分工,葉飛負責戰場指揮,粟裕掌握全局。

車橋戰役曆史照片。

    車橋被攻,附近據點的日偽軍紛紛出援。由寶應縣城東北塔兒頭、曹甸鎮出動的日偽軍100餘人,進至大施河時,觸發地雷並遭第52團等警戒部隊阻擊,被迫退回。駐淮陰、淮安等地的日軍第65師第72旅山澤大隊等部,共700餘人,分4批乘汽車馳援車橋。其第1批增援日軍240餘人駛至蘆家灘附近時,即遭第1團堵擊,並進入預設雷區,傷60餘人,阻擊部隊乘勢奮勇出擊,又殺傷一部。接著,第1團以正麵防禦結合側後突擊,又給逐次增援的日軍以打擊,迫其蝟集於韓莊固守。5日晚,第1團等部對韓莊日軍發起攻擊,經白刃格鬥,將其大部殲滅,其殘部向西逃竄。其間,日偽軍200餘人乘夜暗繞開正麵防禦陣地,從右翼蘆葦蕩偷涉迂回,企圖繼續增援車橋。第1團發覺後予以堵擊,殲其一部,其殘部竄入小馬莊後亦被殲。7日,困守車橋小土圍內負隅頑抗的日軍乘隙逃往淮安。第1師兼蘇中軍區所屬各部乘勝擴張戰果,至13日相繼收複涇口、曹甸鎮等據點10餘處,戰役勝利結束。在戰役過程中,日本人反戰同盟蘇中支部盟員,勇敢地參加火線政治攻勢,其中鬆野覺光榮犧牲。

   此役,經一天兩夜的戰鬥,共殲日軍大佐以下465人(生俘24人)、偽軍483人(生俘168人),打通了蘇中與蘇北、淮南、淮北地區的戰略聯係,鞏固和擴大了蘇中抗日根據地,實現了蘇中抗戰形勢的根本好轉。車橋戰役後,新華社向全國播發了‘車橋大捷’的消息,延安《解放日報》發表社論祝賀勝利,總指揮粟裕也作為抗戰名將聞名遐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