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伊朗核專家'失蹤'事件折射美伊全方位較量 真相遠未揭曉(圖)

(2010-07-15 13:56:56) 下一個

專家:伊朗核專家"失蹤"事件折射美伊全方位較量
2010年07月   來源:北京日報

伊朗新聞電視台在6月8日播放的沙赫拉姆·阿米裏的視頻片段畫麵截圖。新華社/法新

    朗外交部14日說,失蹤一年多的伊朗核科學家沙赫拉姆·阿米裏已經離開美國,回到了伊朗首都德黑蘭。

    據悉,阿米裏在“報失”一年後,於當地時間12日晚突然闖入巴基斯坦駐美國大使館要求避難。他說,美國特工在一次“可恥行動”中將自己綁架。

    而美國方麵則說,阿米裏“自願前往美國,並可自行離去”,同時反問,倘使美國違背其意願將他扣留,怎會容他進入巴基斯坦使館“尋求避難”?

    雙方各執一詞,真相迷霧濃重。

    ■ 深夜現身巴使館

    據伊朗媒體報道,當地時間12日晚10時左右,阿米裏闖入位於華盛頓的巴基斯坦駐美國大使館內的伊朗利益代表處尋求避難,並要求馬上返回伊朗。

    在巴基斯坦大使館內經由電話接受伊朗國家電視台采訪時,阿米裏說:“綁架我的行為是美國人實施的可恥行動,在過去14個月中,我承受巨大心理壓力,遭受武裝特工的監管。”

    正在西班牙馬德裏訪問的伊朗外交部長馬努切赫爾·穆塔基13日召開緊急新聞發布會,呼籲阿米裏“必須被準許立即無障礙回國”。

    伊朗媒體說,由於伊朗政府通過情報和媒體機構持續進行努力,美國政府被迫把已經抓到手的阿米裏放走,並認為伊朗情報機構在這場情報戰中取得了勝利。

    此前美國官方一直否認自己與阿米裏被綁架有關,此次阿米裏突然現身伊朗駐美辦事處,將令美國情報機構處境尷尬。

  ■ 美國誘拐伊科學家?

    阿米裏是一名32歲的物理學家,供職於德黑蘭的莫萊克·奧什塔爾大學。對於伊朗來說,阿米裏是個難得的核專家。聯合國原子能機構一直懷疑阿米裏所供職的莫萊克·奧什塔爾大學參與了伊朗核計劃研究。有西方媒體猜測,阿米裏可能受聘於伊朗原子能組織,並參與建造了位於庫姆附近的鈾濃縮工廠。

    路透社說,阿米裏失蹤前供職的大學還被認為與伊朗精銳的伊斯蘭革命衛隊有關聯。

    按路透社說法,2009年6月,阿米裏前往沙特阿拉伯麥加朝覲,在沙特境內失蹤。

    2009年6月3日,他在麥地那與仍在伊朗的妻子通了一次電話,抱怨自己在機場受到的盤查“比其他任何一個乘客都要多”。6月4日,他離開下榻的賓館後不知去向。

    阿米裏失蹤半年後,伊朗當局反複指責美國中央情報局綁架了這位供職於伊朗原子能組織的科學家,並多次說,現年32歲的阿米裏並未參與伊朗任何核項目。

    2010年3月30日,美國廣播公司爆料稱,阿米裏已定居美國,被美國中情局成功策反,正在協助中情局破壞伊朗的核計劃。據悉,某消息人士向美國廣播公司透露了阿米裏“投誠”的經過:經過長期和精心的預謀,中情局找到了一家為伊朗人辦理移民美國服務的中介機構,並通過這家機構聯絡到阿米裏,勸說他在美國重新安家。

    華盛頓方麵一直否認美國為了伊朗核機密而“誘拐”阿米裏的傳聞。對此消息,美國中情局拒絕發表評論。同日,美國總統奧巴馬表示,希望國際社會能在數周內對伊朗進行製裁,迫使其停止核項目。

■ 美伊打起錄像戰

    過去幾個月內,互聯網上還不斷出現有關阿米裏的視頻畫麵,且互有矛盾。

    6月8日,伊朗國家電視台播放了一段錄像,一名自稱阿米裏的男子稱自己在2009年到沙特阿拉伯朝聖時被美國中央情報局綁架。這名男子在錄像中說:“他們把我帶到一個不知道具體方位的房屋裏,給我打了麻醉針。”他說美國情報部門對他實施了8個月的心理和生理折磨。他在錄像中稱自己是伊朗大學的“專家和研究者”,但美國威逼他承認偷竊核技術。

    但當天Youtube上也出現一段顯然由同一人錄製的錄像,此人在這個短片中所說的內容和伊朗播放的內容完全相反。他在這段錄像中說,他在美國是為了完成學業,稱自己是“自由的,並向每個人保證自己很安全”。

    6月29日,伊朗國家電視台又播放一段錄像,同樣是一名男子自稱阿米裏,說他正在美國,剛逃脫美國特工控製,正四處躲藏。

    伊朗國家電視台本月7日又播出一則視頻,阿米裏在視頻裏以波斯語說,這則視頻攝製時間是今年4月5日,攝製地點是美國亞利桑那州圖森市。

    阿米裏自稱遭美國情報機構與沙特阿拉伯情報部門聯手綁架。“我遭人注射麻醉劑,醒來發現自己正在飛往美國途中。我在美國受困期間,遭美國多家情報機構殘酷折磨和心理施壓。”

    本月早些時候,伊朗外交部照會瑞士駐伊朗大使,向瑞士大使移交關於美國情報人員綁架阿米裏的“證據”。

    阿米裏13日說,自己確實上傳了一些視頻文件。“正因為我在互聯網上的評論,美國不得不采用秘密將我遣送回國的方式,以此掩蓋綁架我的故事。他們是這一事件的失敗方。”

  ■ 阿米裏來去自由?

    在華盛頓,一名不願公開姓名的高級官員告訴路透社記者,“阿米裏留居美國出於他自己的意願,他也可以自由地離去”。

    這名官員說,現在隻差一份第三國的簽證,而後他便可以經由這個簽證發放國自行返回伊朗。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菲利普·克勞利說:“阿米裏已經在美國留居了一段時間,我們沒有聽說他在美期間遭到虐待。他後來自己決定返回伊朗。”

    克勞利反問媒體提問,倘使美方“綁架”阿米裏,他又怎會出現在巴基斯坦大使館。

    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說:“事實上,他原本昨天(12日)返回伊朗,但無法湊齊轉經第三國的相關必要文件。”

    但伊朗國家電視台報道說,12日夜,在武裝人員押解下,阿米裏被護送至巴基斯坦大使館。

    眼下美國和伊朗之間仍處於斷交狀態,雙方在對方首都互設利益代表處,分別位於德黑蘭的瑞士大使館和華盛頓的巴基斯坦大使館。

    設在巴基斯坦使館內的伊朗利益代表處由伊朗人負責運作,主要提供領事保護、簽證發放、旅行谘詢等服務。

■ 美伊互換間諜?

    由於雙方各執一詞,說法互有矛盾,事實真相遠未清晰。

    美國和俄羅斯前不久剛剛互換間諜。由此,伊朗半官方的法爾斯通訊社13日播發一則報道暗示說,美國人“釋放”阿米裏是伊朗“情報部門積極活動的勝果”。

    “由於伊朗媒體和情報活動(對美國施加的壓力),美國政府不得不放低姿態,在12日夜間向(巴基斯坦)大使館移交阿米裏,”報道說。

    法爾斯通訊社說,本月早些時候,伊朗照會瑞士大使,向瑞士大使提供了一些證明阿米裏遭美國綁架的文件。

    一些伊朗媒體13日還將“阿米裏現身”一事與去年遭伊朗逮捕的3名美國青年一事掛鉤。美國方麵稱這3名美國青年為“普通遠足登山客”,而伊朗則堅稱3人“係間諜無疑”。

    但克勞利在13日的新聞發布會上間接否認了這一論斷。克勞利說,阿米裏可以自由來去,“不像3名美國遠足青年,在未受任何指控的情況下被伊朗拘禁,他們才是真正地被違背意願地留在了伊朗,我們將持續關注他們的消息。”

    ■ 回國吐露“劫持”細節

    據伊朗新聞電視台14日報道,沙赫拉姆·阿米裏目前已經離開美國,動身返回伊朗首都德黑蘭。伊朗外交部發言人稱,“數小時前,在伊朗政府與巴基斯坦駐美大使館的合作下,沙赫拉姆·阿米裏離開華盛頓。”

    報道稱,阿米裏將首先前往“第三國”,然後再前往伊朗。

    離開華盛頓正返回德黑蘭的伊朗核專家沙赫拉姆·阿米裏14日稱,他計劃向伊朗媒體透露他被美國情報人員“劫持”的全部細節。

    阿米裏對伊朗一家英文電視台稱,他被劫持的過程簡直是一個複雜的故事。“當我回到親愛的祖國伊朗,我將對媒體和人民說出過去14個月來我遭受到的磨難,以及很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阿米裏還稱,在回到伊朗後將對西方媒體和美國政府之前的報道和聲明作出澄清。

專家觀點

  事件折射

    美伊展開全方位較量

    通過伊美之間圍繞伊朗核科學家失蹤事件展開的暗戰,我們能看出些什麽問題?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長高祖貴。

    展現兩方麵博弈

    高祖貴說,這件事最終真相大白的機會可能很少了,謎底恐怕隻有當事人自己清楚。他說,在這種互相孤立的狀態下,在外交強硬的路子下,這種事情時有發生,表現了美國和伊朗兩個方麵的較量和博弈。

    一個方麵就是情報,因為阿米裏是個核科學家。伊朗核問題進展到現在為止,美國和以色列最想知道伊朗核開發進程到底到什麽程度,伊朗核技術到底發展到什麽水平。

    另一方麵,是心理或者是公共宣傳和輿論的較量。美國方麵放出話來說科學家是投靠美國去的,顯然是想用這樣的報道來展開政治宣傳。從伊朗方麵來看,如何處理這樣的事情,涉及到以後核開發的問題以及在國際形象上的對外宣傳。

    不排除外交途徑解決

    “就是有了這樣的外交途徑解決的空間,所以阿米裏這樣的事情才可以上演,通過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雙方還是想通過各種手段進一步影響對方政策的走向,而且為這個問題謀求有利於自己的結果。”

    高祖貴認為,這也顯示出美國和伊朗在外交上還是在繼續打牌,政治和外交的窗口都沒有堵死。他說,現在的希望之窗就是,伊朗、土耳其和巴西通過了一個關於核材料交換的協議,也許會為政治和外交途徑解決伊核問題創造條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