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全球變暖帶來意外結局 印孟爭搶30年的小島沒了(圖)

(2010-04-01 08:30:24) 下一個

全球變暖帶來意外結局 印孟爭搶30年的小島沒了
2010年03月      來源:中青網

 

羅哈恰拉島被淹沒在水中的樹木

葛拉馬拉島已被淹沒了一半

    近日,全球媒體紛紛報道一條讓人瞠目結舌的新聞:在孟加拉灣,印度和孟加拉國爭奪得不可開交的一座小島“消失”了——追根溯源,竟然是上升的海平麵將這座島嶼沒於水下。有印度專家稱,這提醒人們,全球變暖真的後果嚴重。

  “小島不見了”

    3月24日,美聯社發自印度首都新德裏的報道稱:印度賈達沃普爾大學海洋研究學院院長、海洋學教授蘇加塔·哈茲拉22日宣布,衛星照片和海防巡邏隊員證實,位於孟加拉灣桑德班斯三角洲的新摩爾島(New Moore Island,孟加拉國稱之為南達爾帕蒂島,South Talpatti)因海平麵上升完全被海水淹沒。

    哈茲拉說,他最近一段時間頻頻觀察衛星圖像,發現該島已經不見了。由於圖像本身無法提供更準確的信息,於是他向當地漁民打聽詳細情況,得知該島確實已被海水吞沒,證明衛星圖像準確,並沒“撒謊”。在哈茲拉看來,每年全球氣溫上升0.04攝氏度,這導致海平麵上升,從而使得該小島被淹沒。他感慨地說,這兩個國家30年來未曾解決的紛爭,竟被全球變暖解決了。

    賈達沃普爾大學海洋研究學院的科學家們注意到,過去10年,孟加拉灣海平麵上升速度之快令人擔憂。在2000年之前,這一地區海平麵每年上升約3毫米。但過去10年,每年上升約5毫米。哈茲拉說,海平麵迅速上升淹沒島嶼,可能迫使孟加拉灣其他島嶼上的居民被迫遷居大陸。桑德班斯三角洲原有105個島,過去25年中已有4個島被淹沒。羅哈恰拉島(Lohachara,屬於印度)於1996年被淹沒,迫使島上居民移居到大島,而葛拉馬拉島(Ghoramara,屬於印度)也有48%的土地淹在海水裏。另外至少還有10個島有被淹沒的危險。這些海島被淹在海水裏,導致大規模的移民潮,這也就是經常見諸媒體的“氣候變化難民”。

  印度曾出動軍隊奪島

    美國《西雅圖時報》3月26日發自新德裏的報道說,1970年,強熱帶風暴“博拉”曾導致孟加拉國50多萬人喪生。而“博拉”也催生了新摩爾島(不過,也有專家表示,該島實際上已有50年的曆史了)。1974年,美國衛星首先拍攝到了該島。印度與孟加拉國隨即都宣稱對該島擁有主權,它們都懷疑該島的沙灘下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    

    當時的數據顯示,新摩爾島有3.5公裏長、3公裏寬,麵積約10.5平方公裏,島上無常住民,也沒有任何建築物。但就是這個小島卻差點引爆兩國之間的武裝衝突。印度在1981年出動炮艇,並派若幹海岸警衛隊員登陸該島,建立了一個臨時的基地。印方還在島上插了一麵國旗宣示主權。由於該島距離海平麵隻有2米,地質構造不穩定,印度無法永久駐軍,最終不得不罷兵。孟加拉國則當仁不讓,在印度人員撤離該島後旋即登上去,將印度國旗拔掉。

    據《西雅圖時報》報道,哈茲拉介紹說,桑德班斯整個地區已從1969年的6569.799平方公裏,縮小至2009年的6359.552公裏,40年來損失了約210平方公裏,而自2001年至2009年,就消失了84.20平方公裏,可見消失速度呈遞增趨勢。至於新摩爾島,直到1987年,該島在衛星圖像上還清晰可辨;但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該島開始慢慢變小,以至消失。

    哈茲拉教授不無調侃地說:“這向我們展示氣候變化如何影響我們的地理邊界,印度政府以前是派炮艇前去保衛該島,現在他們得考慮派潛艇去警戒了。”

  兩國紛爭不會就此消弭

    島沒了,但兩國間的爭論並不會就此結束,因為領海劃分問題仍然存在。位於德黑蘭的印度智庫“國防研究與分析研究所”研究員斯利拉德哈·達塔說:“兩國就島嶼問題的紛爭無果而終,但是,我們仍希望利用中間線來解決兩國之間的海岸線問題,該問題已成為熱點問題。”

    擁有1.5億人口的孟加拉國是受全球變暖影響最大的國家之一。聯合國有關部門的專家預測,到2050年,海平麵若上升1米,孟加拉國17%的國土將被海水淹沒,2000萬人將被迫流離失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