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陳慶華,中國軍事運籌學科創建與應用研究的領軍人物

(2009-11-28 18:34:49) 下一個

運籌之路——記解放軍裝備指揮技術學院教授陳慶華
2009年11月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1月27日電題:運籌之路——記解放軍裝備指揮技術學院教授陳慶華

    李清華、張汨汨、林浩

    《孫子兵法·始計第一》:“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題記

    2500年前,中國已經有了軍事運籌思想。兵聖孫武提出的“廟算”說,堪稱運兵籌謀的領銜主旨。進入20世紀,西方學者們將數學工具和現代計算機技術應用於軍事決策,“軍事運籌學”由此形成一門新興的現代學科。

    作為中國軍事運籌學科創建與應用研究的領軍人物,解放軍裝備指揮技術學院教授陳慶華畢生致力於使運籌學的“種子”,他的研究成果應用到軍事領域的各個方麵,他培養的學生已撒向各地部隊。

    社稷堪倚重,安危在運籌。陳慶華的運籌之路,在腳下,且無垠。

    功成每運籌——擺在他麵前的,是未經耕犁的土地

    陳慶華人生的關鍵兩步,“都沒按照最初的想法來”。

    大學裏,他夢想向哥德巴赫猜想進軍——這位“從沒考過第二”的山東大學數學係學生,一心要去摘取數學皇冠上那顆最耀眼的明珠。然而,“文革”十年,他被遣去養豬、放鴨、燒鍋爐。“隨處可見的資源浪費、效率低下”,讓他改立誌向:研究“追求管理決策最優化”的運籌學。

    “文革”結束,他以專業課第一的成績考取了山東大學運籌學研究生,1981年,又以第一名的成績順利畢業,學校準備安排他出國繼續深造。而就在這時,中科院院士、中國係統工程學會理事長許國誌教授專程來找他:“不要出國了,參軍吧!軍隊正在搞運籌學研究,急需你這樣的人才。”

    那年,國防科技大學招收了全軍第一批運籌學研究生,任國防科大係統工程與數學係兼職副主任的許國誌看中了陳慶華的才華,力推由他來擔任導師工作。沒有多少猶豫,陳慶華放棄了出國機會,參軍入伍,36歲的他成為全校最年輕的碩士生導師。

    擺在陳慶華麵前的,是一片未曾耕犁的土地。

    一切都是空白,學生們上課,甚至沒有一套適用的課本。陳慶華利用假期和教學之餘,自己編寫教材。他以驚人的速度和質量,在1年時間裏編寫了1套6本教材,涵蓋了運籌學全部基礎理論和實際應用中的所有基本方法,為我國軍事運籌研究和拓展鋪下了第一道基石。

    路還很長。其時,“運籌學”隻是一級學科“數學”之下的一個專業,與軍事領域離得很遠。陳慶華認為,軍隊院校培養運籌學研究生,應該麵向軍隊實際,研究軍事問題,為軍隊現代化建設服務。這個年輕人的心裏萌發出一個大膽的念頭:創建一門軍事運籌學學科,培養專門的軍事運籌學研究生!

    在當時的中國,連“運籌學”尚且起步不久,“軍事運籌學”更隻是一個模糊而空渺的概念存在。陳慶華從“搭架子”做起,到總部和基層部隊調研,征求各路專家意見……逐漸地,一套完整的軍事運籌學理論框架,在他心中一點點搭架起來。隨即,陳慶華與同事們製訂了一套完備的軍事運籌學研究生培養方案,並在此基礎上,撰寫了中國第一部《軍事運籌學》教材。

    1987年,陳慶華向軍委總部書麵建議在軍隊研究生培養目錄中增列軍事運籌學專業,獲得軍委和國務院的批準,1990年,軍事運籌學專業正式列入國家研究生招生目錄。全國第一個軍事運籌學碩士授權點也在國防科技大學建立起來。

    腳下的路還在延伸。1993年,陳慶華調到解放軍裝備指揮技術學院工作。麵對全新的軍事裝備學領域,陳慶華又開始了新的衝鋒。他率先運用運籌學理論對武器裝備全係統、全壽命管理進行研究探索,提出了裝備決策優化理論,並撰寫了總計40萬字的《裝備運籌學》教材和25萬字的裝備運籌學術專著,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的空白。

    從運籌學,到軍事運籌學,再到裝備運籌學,陳慶華在這片“深海”裏一“潛”就是30多年,綺麗與奇幻至今不斷。

    決勝在運籌——能不能提高戰鬥力,是第一個問題

    “搞這個,對部隊建設有什麽用?”

    “能不能提高戰鬥力?”

    “能跟部隊建設結合起來嗎?”

    ……

    這都是陳慶華最常掛在口頭上的問題,做課題、寫論文,總要先把這幾個問題過一遍。他帶的學生也都知道,陳教授最反對關在屋子裏搞空對空的研究,論文選題如果不能結合部隊實際,那趁早自己撤下來。

    用陳慶華的話講,他是個“實用主義者”。

    一年365天,陳慶華幾乎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泡”在各地的軍營裏;執教28年,僅大型的基層調研就做了36次,足跡遍布陸、海、空、二炮、武警部隊和各個軍事院校。

    有一次,他到某摩步師調研,正遇上部隊搞拉練,陳慶華跟著戰士們一起行軍、露營,其間聽到有官兵抱怨:“年年拉,年年練,繞著老路走一遍。”

    怎樣有效提高部隊的機動速度和訓練質量?陳慶華帶著學生們,對沿途上萬公裏的路況進行實地勘察,記錄和整理了近百個數據,然後運用軍事運籌學原理,“優化”出最佳路線和拉練方案。結果一“算賬”,機動速度和訓練效益提高了3倍多。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部隊組織訓練,訓練項目受場地限製而經常發生衝突,他通過優化安排調整了訓練計劃,效果立竿見影;部隊機動演習,剛拉動半小時計劃執行就遇到困難,在他幫助下很快找到了原因……

    官兵們興奮地拉著陳慶華的手:“陳教授,你要是能常留在我們部隊就好了!”

    這句話,又引發了陳慶華的思索,他帶著學生,深入到各地坦克師、步兵師、陸軍學院進行調研,經過夜以繼日的技術攻關,終於製作成功了一套《軍事運籌學通用工具軟件》。

    這套軟件涵蓋了部隊施訓中經常遇到的12類問題,並且操作簡單,隻要輸入相關數據,就能生成關於戰鬥開進、戰備等級轉換、進攻戰鬥突破口的選擇、戰術級地形量化模型等各種課題的最優化建議,具有中學文化水平的官兵就能使用。經過比對性測試,軟件運算速度比當時美國最新提出的CMMS(運籌管理軟件)快了5倍以上。這項成果獲得了軍隊科技成果一等獎,運用於部隊後受到熱烈歡迎,十幾年來已升級到第三代,至今還發揮著巨大威力。

    與部隊訓練相比,航天發射準備周期長,參研參試單位多,係統更加複雜。陳慶華調入裝備技術指揮學院後,上級賦予他“優化航天發射工作程序”的研究課題。為完成任務,陳慶華帶領13位同誌組成課題組,深入到測試發射第一線,分析航天發射的整個程序的每一個節點,曆時兩年,終於開發出一套《計算機自動生成航天發射試驗計劃網絡圖》軟件,建成了“航天發射試驗組織指揮網絡優化係統”,過去需要幾個星期才能繪製完成的計劃網絡圖,現在隻需要幾個小時就可以完成了。

    這套係統在發射神舟飛船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經總部組織的專家委員會鑒定,它的軟件算法思想和相關數學模型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能不能和部隊建設結合起來?”陳慶華又想到了這個問題。他在《計算機自動生成計劃網絡圖》軟件的基礎上,針對演習部隊裝備保障需求和保障能力的情況,又研製出了一套“計劃網絡管理係統”,應用部隊後,裝備供應和裝備配置得到有效優化,大幅縮短了戰鬥力生成周期。

    山川入運籌——不出國門,但要走向世界

    “讓運籌學在部隊紮根,就要經常深入基層,但讓運籌學在部隊抽枝散葉,僅靠幾個專家一次次地跑基層是遠遠不夠的。”陳慶華說。

    已是博士生導師、肩佩少將軍銜的陳慶華至今還在給中級培訓班甚至基層部隊參謀培訓班的學員們上課,不管在什麽專業、哪一類型的班級,他都要講講運籌學。“不求他們能夠熟練掌握,隻要腦海中有了運籌學的意識和概念,管理部隊時能夠時常想到運籌學,我的目的就達到了。”陳慶華說。

    這導致他的課程量始終是全校新老教員中最高的,有時甚至在幾個教室輪轉,64歲的老人在講台上一站就是一整天。

    教學實踐中,他越來越感到,隨著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一線部隊對高層次應用型裝備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得到總部支持後,陳慶華從2001年開始,對“裝備指揮領域應用型高素質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提出了“對學術科研型的軍事裝備學研究生也要加強決策優化能力培養”的理念,申請增加“裝備指揮領域軍事碩士專業學位”。2003年,“軍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這一新的培養模式,在全軍14所院校啟動,至今已招生7期,畢業5期,一批高層次應用型的裝備人才脫穎而出。

    “美國的軍事運籌學之所以一度遠超我們,一是它數學基礎和計算機水平高超——這一點,如今我們已逐步趕上來了;二是它各研究機構間的交流協作十分密切——這一點,我們也應該能夠做到。”從上世紀80年代起,陳慶華就致力於軍事運籌學會的籌建和發展。

    為此,他多方奔走,反複論證調研,在他的推動下,1984年,全軍軍事運籌學會在湖南長沙成立,陳慶華被選為學會理事,負責起草了大會紀要,後來又擔當起軍事運籌學會秘書長的職務。軍事運籌學會把全軍一大批有誌於軍事運籌學研究的人才聚集到了一起,全國甚至世界各地的軍事運籌學的發展方向、思路和現狀,得以及時地向全軍研究者發散、交流,成為學科發展的力量倍增器。

    自從28年前放棄了出國留學的機會,陳慶華至今再未踏出國門,然而,世界軍事運籌學的發展,他始終密切關注並且緊緊追趕。他的多項科研成果已被鑒定為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有些甚至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個人可以不出國門,但軍事運籌學科一定要緊盯世界,走向世界。”陳慶華說,“中國軍事有此需要,中國的研究者也有這個能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