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856)
2009 (2525)
2010 (1684)
2011 (517)
2012 (336)
2014 (4)
正在央視熱播的電視劇《滄海》中,人民解放軍海軍官兵為建立長波電台進行了極其艱苦的工作,不少人提出疑問:建立長波電台到底對人民海軍有什麽意義呢?要了解這一問題,就要了解水下通訊及長波電台工作原理。
潛艇在深水中潛航時是不能用短波通信的,必須使用甚長波或超長波通信。
電磁波在水中傳播,海水對電磁波能量的吸收作用很強,但對於不同波長的電磁波吸收作用不同。波長越短,在海水中的衰減就越厲害,因此短波幾乎無法穿過海水傳播。而波長更長的長波、甚長波、超長波在海水中的衰減程度就要小得多,能夠進入幾十米至幾百米的水中。
潛艇要和指揮部聯係用的是長波、甚長波、超長波。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潛艇的“狼群戰術”,在太平洋給盟軍艦船很大打擊。德國潛艇就好像有千裏眼、順風耳一樣,遊弋在大洋中攻擊盟軍艦船,前蘇聯被擊沉的軍艦有40%是死於德國潛艇。德國海軍怎麽會有這麽大的戰果?前蘇聯占領了德國東部後,發現了大功率(超)長波發信台,原來德國是使用大功率(超)長波發信指揮潛艇。有了長波台就能指揮潛艇有目的作戰,而不是潛艇自己去盲目尋找戰機。前蘇聯把德國的大功率(超)長波發信機拆下來,搬回了蘇聯,美國也開始建(超)長波台。
新中國建立後,隨著海軍的建設與發展,艦艇需要遠離基岸,特別是潛艇,遠離祖國海岸潛航在大洋深處,必須依靠無線電通信與指揮機關保持聯係。正是基於此,新中國海軍司令員蕭勁光在查閱了大量資料後,得出了一個結論:現今條件下,沒有(超)長波電台,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潛艇部隊,就沒有真正的海軍。
所以,從第一支潛艇部隊組建開始,人民海軍於1955年前後建起了3個小型甚長波電台。1957年秋,人民海軍提出建設大功率甚長波電台的問題。1965年11月28日,新中國第一座大功率甚長波電台投入使用。
甚長波通信是波長10萬~1萬米(頻率為3~30千赫)的無線電通信。甚長波在海水中入水深度可達20米,主要用於對潛艇單向發信。
甚長波通信傳輸衰減小,穩定可靠,但是通信的頻帶較窄,隻能傳輸低速電報,不能通話。此外,發信機及天線龐大,效率低,投資大,運行費用高。
由於甚長波的入海深度不能滿足潛艇作戰行動的要求,人們又積極開發超長波通信。超長波通信是波長為100萬~10萬米(頻率為30~300赫)的無線電通信。超長波在海水中入水深度超過100米。
超長波發信台可用於對深潛潛艇發信。1958年,美國為解決“北極星”彈道導彈核潛艇的大深度通信問題,首先提出用超長波進行通信的設想,並進行了長期的研究試驗。美國的超長波電台於1986年建成並投入使用。
超長波通信的速率較低,目前,科學家們又在研究既有較大入水深度,又有極高通信速度的藍綠激光對潛通信係統。1963年, S.A.Sullian 及S.Q.Dimtley 等人在研究光波在海洋中的的傳播特性時,發現海水對0.45~0.55微米波段內的藍綠光的衰減比對其他光波段的衰減要小很多,證實在海洋中亦存在一個類似於大氣中存在的透光窗口。依據上述物理現象, 利用工作在藍綠光波段的激光器, 可研製出基於新的物理機理的水下目標探測、控製、通信等新型裝備。美國、前蘇聯、澳大利亞等國投入了大批人力、物力, 在藍綠激光對潛通信、探測/ 探雷、測深、水下傳感裝置、海基光控武器係統等方麵進行了試驗研究與概念研製, 並在一些重點應用方向上取得了突破。
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