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衛星調軌避太空碎片顯戰力

(2009-11-13 11:52:53) 下一個

鳳凰衛視2009年11月4日《軍情觀察室》節目

董嘉耀:說到解放軍的空軍,最近中國的空軍司令許其亮說,中國要發展未來是空天一體戰,引起了西方的強烈關注,就在這個時候,中國的衛星實現了在空中首度的變軌,來避開碎片,而且美國說這是中國的軍事衛星,看一個片斷。

美:中國軍方衛星首次調軌避碎片顯太空戰力

解說:據中國航太科技集團消息,中國的衛星日前首次成功地完成了規避太空廢棄物的變軌軌控任務,顯示中國軍方了具備精確測控調整衛星軌道的實操和應變的軍事能力。這次中國操控的變軌衛星的任務完成的質量良好,軌道的高度誤差小於4米,偏心力誤差少於十萬分之三,為形成中國規避碰撞的衛星反應體製,提供了首個成功的軍事案例。

據中國大陸的軍事專家介紹,在一個月前中國軍方的監測網通報,一個空間的廢棄物在兩天之後可能會接近中國大陸某個敏感用途的禁地拍攝的衛星,在軌運行的軌道,碰撞率發生概率非常大。而一旦太空的可疑物碰撞了中國的衛星,對於中國的軍事和相關科研影響相當巨大。中國目前有能力追蹤太空可疑物的軌跡,同時也有能力實現自我衛星的變軌。

而中國軍方的空間科研機構,特別製訂了衛星軌控變軌操作步驟,然後種入數據包,使到中國的衛星升高,衛星噴氣若幹秒之後,最終實現了變換軌道,中國的衛星變軌之後,安全地越過可能與太空廢棄物發生碰撞的警戒區。西方的軍事界推測,這次中國大陸成功變軌的衛星,應該屬於解放軍低軌道運行的軍事偵查攝像衛星。而中國軍方的太空研究機構測算出這片太空的可疑碎片,可能會碰撞到中國大陸的軍用衛星之後,緊急調整了中國衛星軌道,這也顯示中國軍方在太空上的太空戰能力方麵,具備了規避敵方有意攻擊的一定軍事實力。

香港有軍事評論員指出,美國和蘇俄在軌衛星包括軍事衛星,比中國要多得多,而且美俄已經有了多次應對緊急危機之後,變軌和調軌的技術,相當的成熟,而中國才是第一次。而中國這次低軌道運行的軍用衛星,成功地避開了太空的碎片,在未來太空戰的時候,敵方可能會用更加精確的攻擊武器,來撞擊中國的衛星,就不太容易躲避了。

而且美國在軍事上攻擊敵方衛星,已經發展到了電磁波武器無形的軟殺傷力的水平,據說美軍也曾經對中國的衛星實施過電磁幹擾和電磁偵測,而中國衛星這次首次調控變軌成功,具有明顯的軍事意義,這也顯示中國解放軍太空戰的實力,在不斷地提升。不過解放軍與美軍的太空控製力比起來,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董嘉耀:本周關注焦點是中國軍方宣布首度成功地進行了衛星變軌,躲開了太空碎片,美國高度關注事件說中國的太空戰鬥力有了新的提升,相關話題請到香港的馬鼎盛和在北京的軍事觀察員宋曉軍,共同來分析一下。先問一下馬先生,這次事件凸顯中國什麽樣的太空戰的能力?

焦點連線 中國衛星變軌 爭奪製太空權

馬鼎盛:這個衛星調軌顯示出一種高科技含量非常高,我們知道衛星離地麵少則是一千幾百公裏,多則是一萬幾千公裏,那麽這一次詳細的資料還不知道,但是隻知道衛星在和太空垃圾相遇48小時之前,就已經準確地測到,它就可能是落入了200米到160米危險的區,這個測試是怎麽測試的呢?如果這個衛星是同步衛星,那麽它是在一萬多公裏的高空,如果它是圍著地球轉的衛星,那麽它的軌道有一部分可能是地球擋著,那麽在中國大陸路基的雷達,它是怎樣能夠準確地判斷這兩者每秒鍾七、八公裏高速的宇宙速度,碰撞的可能性測試是非常重要的。

再有一個,就是測試完了以後,地麵指揮部怎樣指揮這個衛星利用什麽技術來進行調軌,這個調軌隻是微調,微調幾十米就可以避過太空垃圾的碰撞。所以這如果是運用在軍事上麵,可以進行反封鎖,甚至是封鎖對方的衛星,那就作為衛星殺手武器了,嘉耀。

董嘉耀:好,問一下北京的宋曉軍,這次中國成功地進行避開碎片,未來在太空上有沒有可能也避開對方別國,敵國的攻擊呢?同時在太空上能不能用衛星攻擊別人的衛星?

中國具備反衛星及衛星自我防護戰力

宋曉軍(《艦船雜誌》主編):我覺得首先這一次的調軌,在軍事上的作用最大的意義就是在於它對太空碎片的探測、捕捉,這個是非常關鍵的,我們知道在太空當中的這些碎片,並不是你自己能知道的,你要有很好的地麵大型雷達,包括你的激光係統。中國在2005年在紫金山天文台已經成立了太空碎片的實時監測係統,同時中國在整個陸地上有5個激光測距係統。那麽這些係統能夠實時對太空垃圾碎片的監測、捕捉,最後通過地麵迅速的計算,說明中國在太空目標探測和捕捉上,具備了很強的能力。同時這個轉移到軍事上來說,比如說我們建立我們自己的彈道導彈防禦係統,在外太空對敵方襲來的導彈目標進行捕捉,當然在太空當中也防止敵人對我的衛星進行攻擊,甚至可能對別人發起攻擊。

當然這個比避開碎片要難得多,它的計算速度要更加快,這就需要我們的航天工業,在信息處理上,還要更上一層樓。

美軍具摘星技術 太空戰威脅中國衛星

馬鼎盛:曉軍請問你,美國和前蘇聯今天的俄羅斯在航天技術上麵,在衛星太空技術上麵,比中國都要進一步,聽說已經有能夠捕捉敵方衛星,或者是用激光等等微波來軟殺傷了。中國在軍事上麵,太空利用方麵怎樣迎頭趕上呢?曉軍。

宋曉軍:美國正在實驗所謂的摘星技術,就是把你的衛星摘下來,它既然能夠給它自己的衛星換零配件,同樣它也可以把你的衛星拿走俘獲。那麽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確實又大規模的要開始利用自己的太空技術,把它轉移到民用或者軍用上麵來的時候,我們要增加自己衛星的防護能力,這是一方麵。同時我們也要對對方的衛星,要具備很強的攻擊能力。

董嘉耀:好的,在北京的分析提到,在衛星方麵我們具體的差距還是很大的,問一下馬先生最近中國空軍司令許其亮也說,中國未來發展是空天一體戰,引起西方強烈的關注,這次美國說中國的軍事衛星成功調軌,看到中國的實力,您怎麽分析中國未來太空發展的方向?

補空天一體戰產差距 中國以攻為守

馬鼎盛:所謂空天一體戰這是必然的趨勢了,各個有太空技術的國家都要把空軍和天軍,融合到一起,把十幾公裏的低空到幾百公裏上千公裏的太空聯為一體,這一次許其亮將軍所講的引起西方一片中國威脅論,誣蔑中國說以前你一直都說太空不能軍事化,現在你的空軍司令都講了,空軍要伸展到太空,豈不是太空軍事化了嗎?我覺得這些不值一駁,因為軍用和民用,向來都是一體的,什麽時候隨時都可以轉用,不能說因為怕你說中國威脅論,中國的太空技術就不能搞軍事上的防禦。而剛才曉軍在硬件上麵已經講的很清楚了,在軟件上麵,確實和西方有明顯的差距,甚至和俄羅斯有明顯的差距。這些差距就是,這些西方的先進大國,很可能用軟殺傷的方法,通過衛星來侵入中國整個係統,這個是很值得防禦的。所以空天一體也是包括在以後的信息戰上麵,充分地利用技術,怎樣利用太空技術,而不讓敵人反利用這才是更重要的。

董嘉耀:好,謝謝兩位的分析,提到現在太空上,要搶建先機,要占有自己一席之地,同時也可以主動攻擊化被動為主動,主動攻擊以攻為守,好謝謝兩位提到中國空軍首度實現中國軍方衛星的調軌,引申出來太空戰的話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