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1981年十萬大軍華北軍演 動用模擬'核武器'

(2009-11-02 11:05:47) 下一個

1981年十萬大軍華北軍演 動用模擬"核武器"
2009年11月   來源:解放軍報

 1981年的我軍華北軍事演習實際為801會議、802會議和華北某地軍事演習三個重大事件的曆史性標識。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軍隊建設在根本方向上撥亂反正並取得以華北軍事演習為標識的全局性重大成果。整條戰線高屋建瓴、點麵結合的成功推進,首當其衝地顯示了典型示範與強力牽引效應。因而就根本和全局而言,大演習是中國改革開放偉大序幕中威武雄壯的真實戰役。

    一、倒計時

    28年前那一天我有幸參演的802演習第四課題,當屬此次重大曆史事件的大高潮。當時難以超前認識到始於當日9時30分的波瀾壯闊的一幕,對中國軍隊叩擊新世紀大門的深遠影響。可作為10萬零5千名參演官兵的基層一員,我十分清楚,這不是一生中能多次恭逢的非尋常時刻。

    金秋的塞北高原,在靜候曆史性的9時30分。

    倒計時:嚓,嚓,嚓,嚓。

    7時過後,我們這些演習官兵先成了參觀者。山地急造軍路上的車隊蜿蜒進入視野。700多輛來賓保障車,通過各路口調整哨的時間精準到秒。到了參觀台,再次分流入場。所謂參觀台,那是一座不小的山。通過劈山削嶺的巨大土方工程,可供這一天3.2萬人的觀看和近千台車輛的進出道路及停車位。

    9時過後,中央首長車隊出現。在內部沒什麽特別神秘的,這次號稱“中南海大搬家”。豈止北京,省、市、自治區,及至地級的黨政軍領導,應到的大體都到了。軍隊係統,隻留一名副總長在京值班。說這是百年難見的高層集會,一點不誇張。難怪時任北京軍區司令員秦基偉一再強調演習的“政治意義高於軍事意義”。

    北方重鎮張家口,見證了演習規模的共和國之最。在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大變局風高浪險的啟動階段,大演習作為鄧小平就任中央軍委主席的第一個重大決策,又如此興師大閱,著實意味深長。

    地方誌詩雲:

    野狐勝跡古今傳,

    路險天高雲漢邊;

    莫怪軍家爭此地,

    長驅直搗控幽燕。

    此後,我總在回望那一天的刻骨銘心——1981年9月18日。我們第四課題這台壓軸戲,恰逢“九·一八”50周年紀念日。由我起草並由我於9時25分向炮兵群官兵宣讀的群黨委戰鬥動員令,特別強調了半個世紀前的民族曆史巨創。群前指政工組隻有兩人,我這名宣傳幹事必須主動而靈活,添彩不添亂。

    大演習搞過4次預演。9月4日最後一次預演,總長楊得誌來檢查。前麵的預演,總參謀部已組織一部分全軍幹部參觀,同時北京軍區安排參演部隊領導上參觀台。炮兵群領導前幾次去過了,本次名額就照顧了我。

    參觀台形同陣地,集群坦克與裝甲車就從身邊冒出來,如同火山爆發,熔岩滾滾噴出,集團軍排山倒海攻擊向前。那陣勢已經先聲奪人,更有二梯隊後威猛加。鄧小平這年3月10日批準演習第一方案時,當麵指示楊得誌、張震:“要搞得好一點兒,要把軍隊的氣鼓一下。”現場感受,確實豪氣蕩胸。足量的實彈之外,第四課題用炸藥110噸,相當於滿載30台卡車。煙波火浪中參觀台成為孤島。兩軍“紅藍”爆煙遍地開花,遠處爆響不斷,聲光效果強烈,極具震撼力。楊得誌觀看後指示正式演習減為90噸炸藥。少了20噸,仍不失身臨戰境的轟然威勢。

    關於曆史性的9時30分,我這樣回述:

    演習的開始時間,是全部準備工作的終點時間。據此,統帥與龐大軍陣由萬千個起點分別進入倒計時。而後,如同一個大扇麵,由寬闊而窄仄,向一個精準之點匯聚。

    當然,鄧小平他老人家既無須戴表,也無須時時接受提示。他幾乎沒覺得時間的存在。如果存在,那也是時間跟著他走。自北京到張家口,起居之外,他隻管上下汽車,上下火車,再上下汽車,幾百公裏與秒針的吻合,就大功告成。甚而到了參觀台走向中央座席時,鄧小平還停下來與李先念等人握手寒暄。而這些,盡在秦基偉的預計之中。

    倒計時:嚓,嚓。

    曆史將在那一時刻輝煌激蕩。

    倒計時:嚓。

    鄧小平落座的同一瞬間——上午9時30分0秒——“戰爭”開始。

    二、100分鍾

    3發紅色信號彈躥上湛藍的晴空。

    我炮兵群實施強大火力突擊。這時,天上是電子幹擾機、轟炸機群、殲擊機編隊、強擊機編隊、直升機群。地麵煙塵滾滾處,千百台坦克與裝甲車迅猛開進與展開。“紅軍”決心以優勢兵力對突入防禦地帶之敵實施戰役反突擊。

    代號“802會議”、總題目為戰爭初期方麵軍防禦戰役的大演習,由此進入最高潮:集團軍反突擊作戰。已進行完畢的3個課題分別為:一,“藍軍”坦克師進攻;二,空降反空降;三,“紅軍”堅固陣地防禦。801會議,802會議,均為在京西賓館舉辦的軍隊高級幹部集訓。801會議為戰略問題研究班,討論戰略問題及軍事戰略方針調整,由各軍兵種、總參有關部門領導講了15課。802會議為戰役集訓,根據新的軍事戰略方針研究戰爭初期防禦戰役的組織與實施,北京軍區撰寫了14個理論學習材料,安排4位領導同誌講課,而後分別完成想定作業。防禦戰役想定作業,每個人的身份都是華北方麵軍司令員。想定作業由自己打分——統一思想不統一答案,沒人規定戰爭隻能一個打法,參照大演習反思總結,自行提高。大規模實兵演習實為北京軍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答卷,共研究了7個課題,實際演示4個,導演部統稱4出折子戲。4個課題其實已構成相互關聯又相對獨立的4個大演習,再鏈接成規模浩大氣勢磅礴的係列演習。總安排上,演習“包”在802會議中,為其中第三階段。參觀演習後,全軍戰役集訓的高級幹部返回京西賓館轉入總結階段。9月24日召開總結大會,黨政軍最高領導全部出席。9月26日見報,使最大演習兼有首次公開報道的佳譽。

    本課題整整100分鍾。特定戰略背景下的戰役和戰術展示,壯觀、精彩而嚴密。大演習以積極防禦戰略方針為指導思想,確鑿地全麵覆蓋,垂直滲透,極其充分地實現演促練,練為戰。

    不排除個別作假現象。典型的一例,大坑裏密密實實填了10多噸TNT炸藥,上麵置一大鍋,大鍋灌進上千公斤汽油柴油的混合液,用以替代“藍軍”的“戰術核武器”。100分鍾尾聲,“藍軍”負隅頑抗,使用戰術核武器——“紅軍”的對策暫且擱置——起爆:在衝天中翻卷,在翻卷中燃燒,在燃燒中變形。不僅足可亂真,而且也夠得上驚心動魄。

    此前,廖承誌副委員長回京見外賓,漏看了一出折子戲,到處喊終身遺憾。第四課題一開場,廖公又喜笑顏開。我們的驚天動地被更大的驚天動地所吞沒。我炮兵群傾瀉那麽多噸爆炸當量,在這狂放的大交響中簡直化為泡沫。局部和單個的人,越加渺小無比。可置於整體,那種豪情與衝動是難以言表的。

    一位副總理和幾個部長驚訝地問現場工作人員:“這麽驚天動地,到底有沒有傷亡,有沒有事故呀?”工作人員說:“沒有哇,一個都沒有。”航線與彈道交織,兵員與炸點交錯,排山倒海中萬萬千千的精確無誤,一如完美絕倫的時空藝術。副總理驚歎:“了不得,真槍真炮幾小時,都打到哪兒去了?”參觀引起大討論。7年後的授銜,也在本次的熱議中。

    秦基偉向中央領導介紹反坦克導彈說:“中東戰爭的時候,那麽多的坦克,就是靠這個家夥打的,是很厲害的,‘紅箭-73’是我們起的,它原來叫什麽搞不清。”

    在現場李先念說:“還是要多搞點裝備。”

    王震高興地說:“軍隊還是要多花點錢的。”

    李先念身體欠佳,參觀興致卻絲毫不減。黨政軍領導同誌在北京不常見麵,這次到一起,都很高興。李先念對各項安排很滿意,想誇秦基偉兩句,出了口卻很嚴厲:“你秦基偉領導我們搞特殊化。”秦基偉馬上說:“千載難逢,原則性和靈活性要結合嘛。”2位湖北老鄉鬥嘴,眾首腦人物哈哈大笑。

    秦基偉事後訴苦:“人家說北京軍區有錢,我們是拚老命了,為了搞好這次演習,我們比較舍得。”秦基偉在軍區內部則用“砸鍋賣鐵”的說法。不過,對李先念的照顧確實超過了別人。別人都沒得大病,頂多個別腸胃不適吃點藥。李先念感冒發燒。黨的副主席在北京好好的,到了演習區域就病,北京軍區沒法交代。不得已搞了特殊化,比別的首長吃藥多,又比別的首長吃飯少。飯以稀軟的為主,菜隻能清淡,說起來倒是虧待了先念副主席。就這樣,參觀一場不落,第四課題李先念仍帶病堅持,次日舉行閱兵時,才退了燒——可也該回北京了。

    4個課題與此後的閱兵相疊加,矗立一座裏程碑。在統帥部和鄧小平的指揮下,參演兵力共計13個師零12個團又5個營,10.5萬人,汽車8600輛,坦克850輛,裝甲運輸車386輛,火炮1763門,飛機178架。演習的成功舉行,對剛剛步出浩劫的人民解放軍,當是一次大轉折,一次大超越。

    轉折與超越,意義仍可歸結到時間——追回十年動亂丟失的時光,縮短與世界軍事強國的年輪差距。

    就這一點而言,鄧小平緊迫感最強。100分鍾之中,對反突擊作戰他不斷鼓掌。戰況激烈之際,他站起身,也不用望遠鏡,身體前傾,就那樣專注遠望。煙塵滾滾中,仿佛置身淮海決戰戰場。

    三、講述者心情

    由親曆者而為講述者,是責任,是幸運。依據北京軍區政治部文件確定的選題和作者,我采寫這一重大事件。先後采訪了4位軍長,一位省委書記,軍師團幹部百餘人,陸軍和空降兵所有演習部隊的基層指戰員數百人,並查閱大量資料。稿子出來,秦基偉審查很簡單,隻看了閱兵部分的千把字,說:“很好,突出了鄧主席,各大單位都寫到了。”就全部通過。

    以講述者身份,我注意到,802演習後一段時間內,演習的陸空部隊高頻度地使用一個新名詞:802精神。此後遇有大任務,各級就有一句現成的話:802標準。精神和標準,各有各的闡釋,關鍵詞大致還是抓大事,爭一流。此後的一係列重大任務,特別是2008年北京軍區支援北京奧運會和準備新中國60周年國慶首都閱兵,都與時俱進地體現著具有創新意義的高標準和精神風貌。或許可以說,在完成國家級重大任務中創造新的精神和標準,已經成為802演習之後北京戰區的新傳統。這些重要成果的取得及常態化轉換,為戰區部隊努力提高核心軍事能力和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提供了新的標高和動力。

    以講述者身份,在曆次重大任務采訪中,我總能接觸到當年802演習的基層參加者。《至高榮譽——北京軍區支援北京奧運會紀實》一書,由我采寫的《秦皇島賽區·第五任務分群》中的臧永凱群長,即其一。關於1981年秋季的802演習,野戰軍擔負堅固陣地防禦課題,軍裏命令他繪製坑道平麵圖,一麵牆大的麵積1張,畫了16張,秦基偉一張一張看過,表示滿意。後來臧永凱得知,那是為時任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參觀視察專門繪製的。在此,自802精神到援奧精神的傳承與發揚,可感可觸。

    華北軍事演習作為改革開放之初軍隊建設在根本方向上撥亂反正的重大體現,作為中央軍委和鄧小平全力推進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大手筆,作為人民解放軍加速實現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大舉措,見證了20世紀80年代中國一個新時代的發端。對全體國人,古長城下舉行的華北大演習,則是曆經百年痛史的中華民族立誌複興、走富國強軍之路的莊嚴誓師和偉大出征。

    大演習實際為801會議、802會議和華北軍事演習三個重大事件的曆史性標識。這一標識若以軍隊高層係統地研究戰略問題、進行軍事戰略方針的調整劃分時間,可以涵蓋1980年9月17日801會議召開至1981年9月24日802會議結束的一年;若以黨和國家偉大的曆史轉折為背景,起點則要前推到1978年12月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這短短兩三年間,關於路線、方針、政策的激辯可稱作空前活躍,並不可避免地導致了中央和中央軍委的重大人事變動。而軍隊建設在根本方向上撥亂反正並取得以華北軍事演習為標識的全局性重大成果。整條戰線高屋建瓴、點麵結合的成功推進,首當其衝地顯示了為中國改革開放鼓與呼的典型示範與強力推動效應——這無疑是舉國數萬黨政軍官員集聚於一次軍事行動的特殊意義。這當然也是說,我們對802演習的本質評價,遠不能停留於“規模最大”。還需要提到,演習部隊在全國首創的軍民共建“文明村”,是有著工作隊傳統的人民子弟兵對駐訓地農村改革的積極宣傳和有效促進。與政治考慮密切相關,黨中央同時間向張家口地委選派了銳意改革的新書記。大演習承載的深刻曆史內容,遠遠超出其自身。就根本和全局而言,大演習是中國改革開放偉大序幕中威武雄壯的真實戰役。

    以今天論昨天,後人不難作出高明的評點。可從昨天到今天,則山重水複,舉步維艱,每一關口都麵臨判斷和抉擇,每一嚐試都要迎接風險和犧牲,每一進展都要克服難以想象的阻力。今天的國人,即便對當年的802演習所知不多,但要為30年改革開放的艱難啟動尋求解答,則不能不追溯到那個重要裏程碑。對於曾經親曆並有幸記錄的昨天,我仍然充滿新世紀的尊重和感動。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以801會議和802會議為標識,鄧小平以統攬全局並具有遠大前瞻性的統帥頭腦和戰略氣度,猶如矗立於曆史高地上的燈塔,向當時,向未來,投射出兩道極為耀眼而深邃的戰略思想光柱。

    ——軍事戰略方針。

    ——新時期我軍全麵建設總目標。

    毋庸回避,當時人們的關注點,包括我的1993年版大演習實錄,大都集中在軍事戰略方針上。隨著時代、實踐的發展和軍事變革的深入,後者越加顯現出對新時期軍隊全麵建設的宏大涵蓋性和極端重要性。而對此的深刻揭示和闡述,著重體現於2004年時任北京軍區司令員朱啟和政治委員符廷貴紀念鄧小平100周年誕辰的文章《我軍新時期全麵建設總目標的偉大實踐發端——鄧小平領導華北軍事演習的曆史回顧與理論思考》。基於此,我的2007年版大演習書作了重要修訂。

    四、經典回放

    關於那一天的那一夜,據第一手采訪我作如下講述:

    晚飯後意興闌珊,秦基偉向鄧小平匯報,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歌舞團和戰友京劇團各準備了一台節目,慰問演習部隊,當晚分別上演。

    鄧小平問京劇劇目。秦基偉說《呂布戲貂蟬》。該劇目是戰友京劇團的保留節目,由葉派傳人葉少蘭領銜主演。

    劇開了場,鄧小平精神專注,也不與大家說話,一下子就進入了欣賞與某種享受的狀態。秦基偉對首長身體的擔心多少有些緩解。

    秦基偉在鄧小平右手邊,一半心思在座椅上,一半心思在明天。禮堂的固定折疊木椅,未經改造,一窄,二硬,三伸不開腿。而且,涼。最讓秦基偉牽掛的是,次日還要閱兵。還好,足足兩小時看下來,77歲高齡的鄧小平端坐不動,始終興致高昂。

    秦基偉的心仍然沒法踏實。預報明天為陰雨天氣,導演部呈送的衛星雲圖上有個“眼”,這個“眼”恰好通過閱兵區域。秦基偉決定,抓住這個把小時,閱兵如期舉行,圓滿緊湊地完成向黨和人民的匯報任務。次日去張家口機場路上天還很陰沉,上下都揪著心,上了參觀台就雲開日出,大家額手稱慶:“可真是老天開眼。”兩場冷雨間的和煦陽光下,鄧小平在閱兵車上發表了重要講話。閱兵台那張傳神的敬禮照片,因為上了中國及多國郵票而更加著名。

    那晚,秦基偉司令員安排晚宴。氣氛之熱烈,令人難忘。將帥暢飲沙場,當視為最高統帥部的世紀宣言,當視為中國武裝力量的英雄史詩,當視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衝天大歌。這些話,不少年輕人聽來,可能純屬文學發揮。而那些過來人聞及此,念及此,鏗鏘擊節之際,不免淚盈於眶。是的,有著太多苦難見證與親曆的他們和她們,一切度盡劫波不願做奴隸的人們,對當今的國家安全和國防成就,總會報以持久的振奮、衝動和感慨。

    從1931年9月18日到1981年9月18日,國恥,國威,縱隔整整50年,重疊在那一天,並深深烙刻於民族靈魂。那一天對跨世紀的中國負有戰略使命。而對那一天,和整個大演習,我有幸承擔了文學責任。(張衛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