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毛澤東對解放戰爭進程的英明預見

(2009-10-14 12:14:01) 下一個

毛澤東對解放戰爭進程的英明預見


紀國偉 

    

     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悍然撕毀停戰協定和政協協議,向解放區展開了大規模的進攻,全麵內戰爆發。此時,國民黨軍隊在人員數量、軍事裝備、後備資源及外來援助等方麵,都明顯地超過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胸懷全局,科學地分析了戰爭的形勢,準確地把握了戰爭進程,客觀地預見了戰爭勝利的時間,創造了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跡。

    一、以自衛戰爭粉碎國民黨軍的全麵進攻,初步提出“打倒蔣介石”的時間表

    全麵內戰爆發之際,中共中央充分認識到軍事力量對比上敵強我弱的形勢,同時清晰地看到國民黨存在的種種弱點和我人民軍隊在8年抗戰中取得發展的優勢,1946年7月20日,中共中央發出毛澤東擬寫的《以自衛戰爭粉碎蔣介石的進攻》的指示,果斷預見“我們是能夠戰勝蔣介石的,全黨對此應當有充分的信心。”

    從當時軍力態勢上看,內戰爆發時,國民黨軍總兵力達430萬人,其中正規軍約200萬人。人民解放軍的總兵力隻有127萬人,其中野戰軍有61萬人。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兵力上處於 l:3.4的劣勢。國民黨的戰略是全麵進攻,速戰速決,企圖迅速奪取解放區的城鎮和交通線,殲滅解放軍主力。毛澤東提出的是以自衛戰爭徹底粉碎蔣介石的進攻,他客觀地分析了戰略環境,從軍事、政治、經濟等方麵確定了一係列正確的、富有遠見的方針和政策。

    在軍事方麵,毛澤東向全黨和全解放區人民指出:我們“若幹地方,若幹城市的暫時放棄,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必要的”。並提出了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作戰原則。在政治方麵,毛澤東指出“必須和人民群眾親密合作,必須爭取一切可能爭取的人”。在經濟方麵,要求“必須作持久打算。必須十分節省地使用我們的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力戒浪費”,要“依靠自力更生,立於不敗之地”。

    為了使人們認清蔣介石和美帝國主義的本質,樹立起必勝的信念,毛澤東還提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這個從戰略上藐視敵人的論斷一經提出,使全黨、全軍極大地增強了打敗國民黨反動派的信心和決心。

    內戰全麵爆發後,國民黨軍侵占了解放區的許多城鎮,特別在占領張家口後曾囂張一時。但是,人民解放軍按照毛澤東、中央軍委確定的戰略方針和作戰原則,在自衛作戰中不斷地贏得勝利。
    1946年10月1日,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了黨內指示,即《三個月總結》,指出:“七月二十日中央對時局的指示上說:‘我們是能夠戰勝蔣介石的。全黨對此應當有充分的信心。’七、八、九三個月的作戰,業已證明此項斷語是正確的。”“除了政治上經濟上的基本矛盾,蔣介石無法克服,為我必勝蔣必敗的基本原因之外,在軍事上,蔣軍戰線太廣與其兵力不足之間,業已發生了尖銳的矛盾。此種矛盾,必然要成為我勝蔣敗的直接原因。”

    11月15日,國民黨一手包辦的“國民大會”召開,蔣介石完全關閉了和談大門。18日,毛澤東再次為中共中央起草了一份黨內指示,指出:“蔣介石日暮途窮,欲以開‘國大’、打延安兩項辦法,打擊我黨,加強自己。其實,將適得其反。”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份指示中,毛澤東第一次用“人民解放戰爭”的名稱來代替前一階段一直使用的“自衛戰爭”。

    11月21日,中共中央舉行了一次重要的決策性會議,毛澤東客觀地分析了形勢,為解放戰爭的發展勾畫了一幅大致的藍圖:用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消滅國民黨七八十個旅,使國共雙方的力量達到平衡。毛澤東還指出:我們應該把事情估計得嚴重些,“不但要準備三年到五年,還要準備十年到十五年。一方麵要藐視他們,非此不足以長自己誌氣,滅他人威風;而另一方麵要重視他們,每一仗都要謹慎”。“現在是否提出打倒蔣介石?做此工作而不提此口號。”這是毛澤東第一次提出打倒國民黨反動政府的時間表。由“自衛戰爭”到“解放戰爭”,由“製止內戰,恢複國內和平”到“打倒蔣介石”,是中國革命發展進程中黨的戰略指導思想的一個根本性的轉變。

    在中共中央確定以“打倒蔣介石”最終解決國內問題之後,人民解放軍遵照毛澤東和中央軍委的指示,繼續依托解放區,實行內線作戰,逐步擴大戰役規模。在華東、晉冀魯豫、晉察冀、晉綏和東北等戰場上舉行了多個戰役,殲滅了大量的國民黨軍隊有生力量,繳獲了大量的武器,並建立起炮兵和工兵等技術兵種,戰鬥力得到較大提高,粉碎了蔣介石的戰略企圖,使國民黨的軍事進攻進一步受挫,終於喪失了全麵進攻的能力。毛澤東關於以自衛戰爭粉碎國民黨全麵進攻的目標實現了。

    1947年2月1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政治局會議,毛澤東指出:“目前各方麵情況顯示,中國時局將要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 “為著徹底粉碎蔣軍的進攻,必須在今後幾個月內再殲蔣軍四十至五十個旅,這是決定一切的關鍵。”為此,在軍事方麵,必須繼續堅持集中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原則,必須用一切努力加強炮兵和工兵建設。在鞏固解放區方麵,必須大力發展農業和工業生產,厲行節約,特別是要在三分之一尚未進行土地改革的地區,繼續放手發動群眾,實現“耕者有其田”,以迎接中國革命高潮的到來。

    二、粉碎國民黨軍的重點進攻,提出五年打倒國民黨

    國民黨軍隊在全麵進攻受挫的情況下,從1947年3月開始對解放區改行重點進攻。一方麵集中了94個旅,向陝北、山東解放區發起進攻;一方麵組成黃河防線,企圖阻止晉冀魯豫我軍支援山東戰場。針對這一情況,毛澤東指揮人民解放軍一方麵在陝北、山東兩個主要戰場上實施積極防禦,拖住並逐次殲滅進攻之敵;一方麵在其他戰場上組織戰略性的反攻,繼續殲滅敵人有生力量,支援重點戰場作戰,並為爾後轉人入戰略進攻創造條件。

    1947年3月,國民黨以25萬兵力向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軍總部所在地延安發動重點進攻。由於雙方兵力相差懸殊,中共中央決定暫時放棄延安,尋機殲敵。西北野戰兵團遵照中央的指示,運用“蘑菇”戰術,先後進行了青化砭、羊馬河、蟠龍戰役,取得三戰三捷的勝利,穩住了陝北的戰局。華東野戰軍抓住戰機,發起了孟良崮戰役,挫敗了國民黨軍隊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在其他戰場,人民解放軍在東北、熱河、冀東、豫北、晉南等地區也開始局部反攻。解放區雖然仍有95座城市被敵占領,但人民軍隊收複和解放了153座城市,並殲敵40餘萬人。

    4月10日,毛澤東在修改新華社社論稿《中國人民偉大鬥爭的二十年(為四一二慘案二十周年紀念作)》時加寫了一段話:“過去的二十年是中國人民偉大鬥爭的二十年。這個鬥爭快要結束了,這就是蔣介石反動統治的滅亡。因為蔣介石要滅亡中國人民,因此中國人民必然團結起來滅亡蔣介石。” 
    5月1日,新華社發表了毛澤東修改的社論《全力準備大反攻——紀念五一節》,指出:戰爭的形勢“由蔣軍的局部進攻與人民解放軍的局部反攻,改變到蔣軍的全麵防禦與人民解放軍的全麵反攻。”“我們的任務,就是動員一切力量,全力準備大反攻。”

    在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中央軍委的領導下,人民解放軍又粉碎了國民黨軍的重點進攻,到1947年6月,蔣軍兵力降至373萬人,而且多用於守備。解放軍總兵力已增至195萬人,雙方兵力對比已降為1.9:1。人民解放軍在作戰中繳獲了敵人大批武器,裝備有所改善,戰鬥力大為提高,毛澤東清醒地分析了這些情況,根據戰爭的需要和可能,在雙方力量對比尚未占據優勢的情況下,決定以新的態勢跨入人民解放戰爭的第二個年頭。

    從1947年6月底開始,劉鄧、陳粟、陳謝三路大軍挺進中原、以開創新的中原解放區為主要戰略重心,分別在南線和北線逐步展開,並成功地組織了各戰場我軍在戰略上的密切配合,使國民黨軍陷入顧此失彼、窮於應付的被動地位。在解放區,大部分地區進行了土改,廣大翻身農民的革命和生產積極性普遍高漲,人民解放軍的後方日益鞏固。

    蔣介石為了擺脫困境,於1947年7月4日頒布了《全國總動員方案》,力圖將戰火繼續燒向解放區,並進一步破壞和消耗解放區的人力物力,使人民解放軍難以持久。同時實行“戡亂總動員”,以立法的形式表示同全國人民的最後決裂。

    7月21日-23日,毛澤東在陝北靖邊縣小河村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擴大會議,根據戰爭形勢的發展,首次明確提出從1946年7月起對蔣介石的鬥爭用五年時間來解決的時間表,同時指出,目前不對外宣布,還是準備長期作戰,5年到10年甚至15年,處處從全麵長期著想。

    9月1日,毛澤東經過審慎思考,提出人民解放軍第二年的基本作戰任務是以主力打到外線去,將戰爭引向國民黨區域,殲滅內線敵人,收複失地。還指出:“到國民黨區域作戰爭取勝利的關鍵:第一是在善於捕捉戰機,勇敢堅決,多打勝仗;第二是在堅決執行爭取群眾的政策,使廣大群眾獲得利益,站在我軍方麵。隻要這兩點做到了,我們就勝利了。” 10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發表宣言,響亮地提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並製定了具體的行動綱領。

    12月25日,毛澤東在陝北米脂縣楊家溝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擴大會議,在會上作《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的報告,這個報告是整個打倒蔣介石反動統治集團,建立新民主主義中國的時期內,在政治、軍事、經濟各方麵的綱領性文件。報告明確提出:“中國人民的革命戰爭,現在已經達到了一個轉折點。”報告發出號召:“聯合工農兵學商各被壓迫階級、各人民團體、各民主黨派、各少數民族、各地華僑和其他愛國分子,組成民族統一戰線,打倒蔣介石獨裁政府,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報告還鮮明地宣布“沒收封建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沒收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立夫為首的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的國家所有。保護民族工商業”三大經濟綱領。這次會議表明,人民解放戰爭勝利在望,黨中央已提出打倒國民黨政府,建立全國性的民主聯合政府問題。

    三、明確提出建軍五百萬,用五年左右的時間根本打倒國民黨的目標

    為了迎接更大規模的戰略進攻作戰,1948年3月20日,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通報,指出目前南北兩線敵軍在大別山和淮河以北這兩個地區尚有主動權,其餘一切戰場的敵軍,全是被動挨打。“我們的方針是穩紮穩打,不求速效,隻求平均每個月消滅國民黨正規軍八個旅左右,每年消滅敵軍的一百個旅左右”。“五年左右(一九四六年七月算起)消滅國民黨全軍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首次向黨內公布了五年打倒國民黨的時間表。與此同時,毛澤東以戰略家的遠大目光盱衡全局,敏銳地察覺到曆史將跨入一個新階段,開始精心籌劃新的方略。在政治上,著手籌劃新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事宜。4月30日,中共中央發布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提出“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並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這一號召立刻得到全國各民主黨派、各民主人士和海外華僑的通電擁護,建立全國性人民政權已被提上日程。

    全國解放戰爭進入第三年,國共軍事力量的對比發生了很大變化。國民黨總兵力由戰爭之初的430萬下降到365萬,能用於第一線的機動兵力僅有170萬人,且被分割在西北、中原、華東、華北、東北5個戰場上,無法進行相互配合。國民黨政府在政治上更加孤立,經濟上瀕臨崩潰。而人民解放軍的兵力由戰爭之初的127萬上升到280萬,士氣高昂,裝備亦有明顯改善;解放區空前擴大,生產迅速恢複和發展;統一戰線更加鞏固。

    1948年7月18日,毛澤東在審改中共中央關於揭破國民黨的和平陰謀指示稿時指出:“依據過去兩年的作戰成績,加上今後的更大努力,執行正確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各項政策,大約再打三年左右,就可以從根本上消滅中國的反動勢力。”

    9月7日,毛澤東在為中央軍委起草的給林彪、羅榮桓、劉亞樓的電報中明確提出:我們準備五年左右(從一九四六年七月算起)根本上打倒國民黨,是具有可能性的。“隻要我們每年殲滅國民黨正規軍一百個旅左右,五年殲敵五百個旅左右,就能達到此項目的。”

    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即“九月會議”。毛澤東在會上指出:我們的戰略方針是打倒國民黨,戰略任務是軍隊向前進、生產長一寸、加強紀律性,由遊擊戰爭過渡到正規戰爭,建軍五百萬,殲敵正規軍五百個旅,五年左右根本打倒國民黨。

    22日,中央軍委在給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等的指示指出:“我軍已由兩年前的一百二十餘萬人發展到了現在的二百八十萬人。如果能從今後三年的作戰中或更多一些時間的作戰中增加二百二十萬人,便可達到建軍五百萬之目的,這樣不但可以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而且能夠全部地、完全地打倒國民黨。”

    10月10日,毛澤東起草了《中共中央關於九月會議的通知》,將九月會議的基本情況和決定向全黨通報,指出:為了“使黨的工作重心逐步地由鄉村轉到城市”和“奪取全國政權的任務”,應該迅速地有計劃地訓練大批的能夠管理軍事、政治、經濟、黨務、文化教育等項工作的幹部;“準備在一九四九年召集中國一切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們開會,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 

    四、展開戰略決戰,五年打倒國民黨的目標有提早一年完成的可能

    1948年秋,人民解放戰爭進入奪取全國勝利的決定性階段。9月,華東野戰軍攻克濟南,拉開了戰略決戰的序幕,從根本上動搖了國民黨軍據守大城市進行頑抗的信心。隨後,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中央軍委又以驚人的膽魄,抓住戰機,因勢利導,將秋季攻勢引入就地殲滅國民黨軍重兵集團的戰略決戰,前一戰役方興未艾,後一戰役的戰略方案又躍然紙上,連續組織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敲響了蔣家王朝滅亡的喪鍾。

    1948年9、10兩個月,人民解放軍在東北戰場及濟南戰場取得的勝利,從根本上改變了雙方形勢。7月至11月殲敵軍近百萬人,國民黨軍隊(連近月補充者在內)已不足300萬人,人民解放軍則已增至300餘萬人,在總兵力上第一次超過了蔣介石的軍隊。正如毛澤東在1946年11月21日所講,達到了兩黨力量的平衡就很容易超過。遼沈戰役根本改變了雙方力量的對比,這一變化加速了解放戰爭的進程。

    11月2日,遼沈戰役結束,東北全境獲得解放,使近百萬東北野戰軍成為一支強大的戰略後備隊。毛澤東於1948年11月2日提出:在人民解放軍業已取得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的時候,中央規定的建軍五百萬,殲敵正規軍五百個旅,五年左右(從一九四六年七月算起)根本打倒國民黨政府這一光榮任務,有提早一年完成的可能。

    11日,毛澤東致電林彪、羅榮桓、劉亞樓、譚政並告東北局及各中央局、各分局、各前委負責同誌,指出:“我軍大約再以一年左右的時間,再殲其一百個師左右即可達成這一目的。但要全部解決國民黨並占領全國,則尚須要更多的時間。我黨我軍仍須穩步前進,不驕不躁,以求全勝。”

    14日,毛澤東在為新華社寫的評論《中國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一文中,公開宣示指出:“中國的軍事形勢現已進入一個新的轉折點,即戰爭雙方力量對比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人民解放軍不但在質量上早已占有優勢,而且在數量上現在也已經占有優勢。這是中國革命的成功和中國和平的實現已經迫近的標誌。”“這樣,就使我們原來預計的戰爭進程,大為縮短。” 

    三大戰役從1948年9月 12日開始,到1949年1月 31日結束,曆時142天,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共計154萬餘人,使蔣介石賴以發動反革命內戰的精銳部隊基本上被摧毀。國民黨在長江以北的力量已全線崩潰,在長江以南也難組織起係統的防禦,其總兵力已下降到204萬人,能用於作戰的僅146萬人,又分布在從新疆到台灣的漫長戰線上。人民解放軍總兵力達400萬人。而且裝備得到改善,士氣空前高漲,各解放區已聯成一片,為中國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五、國民黨統治覆滅,解放戰爭提前兩年勝利

    形勢的迅速發展,使國民黨政權處於總崩潰的邊緣。但國民黨反動派仍欲作垂死掙紮,企圖利用長江天險,重整軍力、伺機反撲,或劃江而治,重溫南北朝舊夢。針對這種情況,1948年12月30日,毛澤東發出了“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偉大號召,強調必須“用革命的方法,堅決徹底幹淨全部地消滅一切反動勢力,不動搖地堅持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封建主義。打倒官僚資本主義,在全國範圍內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在全國範圍內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主體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共和國”。

    1949年1月6日-8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開了政治局會議,指出:國民黨政權已經基本上被我們打倒了。“我們必須將革命進行到底,而不容許半途而廢。”“一九四九年必須召集沒有反動派代表參加的以完成中國人民革命任務為目標的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的政治協商會議,宣告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的成立,組成共和國的中央政府,並通過共同綱領。” 

    14日,毛澤東發表了《關於時局的聲明》,指出為了迅速結束戰爭,實現真正的和平,減少人民的痛苦,中國共產黨願意在懲辦戰爭罪犯、廢除偽憲法和偽法統、改編一切反動軍隊、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等八項條件的基礎上,同國民黨政府進行談判。毛澤東的聲明得到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和各階層群眾的熱烈擁護。在談判的同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解放軍進行整編,積極準備向全國進軍的各項工作。迫於各種壓力,21日,蔣介石宣告“引退”。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從此處於分崩離析的境地。

    3月5日-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毛澤東在會上作報告,指出在遼沈、淮海、平津三戰役以後,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已被消滅。在全國勝利的局麵下,黨的工作重心必須由鄉村移到城市,城市工作必須以生產建設為中心。奪取全國勝利,這隻是萬裏長征走完了第一步。

    1949年4月2I日,毛澤東、朱德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同時指揮第二、第三野戰軍發起渡江作戰。在解放軍強大攻勢麵前,敵長江防線被迅速突破,解放軍乘勢向縱深發展。23日,延續22年的國民黨反動統治覆滅。隨後,解放軍各路大軍繼續向中南、西北、西南各省勝利進軍,以戰鬥方式或和平方式,迅速解決殘餘敵人,解放了廣大國土,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全麵勝利已經為期不遠。

     1949年,解放戰爭提前兩年勝利,實現了毛澤東預見的政治、軍事兩個時間表。曆史的進程,證明了毛澤東的深謀遠慮、高瞻遠矚的科學預見。毛澤東以一位偉大的軍事戰略家的遠見卓識和聰明睿智,指揮了全國的解放戰爭,勾勒出一幅中國革命戰爭史上氣勢磅礴、波瀾壯闊的畫卷。

    (《環球視野》摘自《毛澤東與20世紀中國社會的偉大變革(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