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孤獨的南沙牧魚人:投資上千萬在美濟礁養魚(組圖)

(2009-08-06 08:54:51) 下一個

2009年08月05日 15:04南海網-海南日報

美濟礁養殖基地(資料圖片)

相關專題活在南沙:世代守衛海權的中國漁民

相關文章駐守美濟礁的漁政302船冒死營救“牧魚人”紀實

如果不是到南沙去養魚,張東海已然算是位成功者了。單憑到全國各地做生意,1993年,張東海就花了130多萬元在家鄉蓋起了樓房,在調樓一帶,張東海的私宅是除了鎮政府和鎮學校之外最大的建築物。

張東海發跡,源自勤奮。1978年高中畢業後,張東海到臨高縣美夏水運公司跑運輸,練就了一身好的駕船技術。1995年,張東海被招工進了海南省漁業公司,從事捕撈工作,這使他對全省的漁場有了全麵了解。

1998年,因為各方麵素質過硬,張東海被委任為省漁業公司臨高分公司經理,負責開辟南沙新漁場項目。這個項目在2000年停了下來。張東海覺得項目是因為管理不到位導致沒有效益,被停掉很可惜。他以內部價格把項目用的兩條大船買了下來,辦了離職手續,正式下海,直奔南沙。

投資上千萬―――南下美濟礁

到過美濟礁的人,把這裏稱作南沙最美麗的地方。這是個由橢圓環礁圍成的海洋瀉湖,麵積約45平方公裏,礁盤內水深25米,全年水溫為29攝氏度,鹽度不變,無汙染,海水透明度高,是天然的優良“魚池”。平常的日子裏,船在美濟礁瀉湖內寧靜的氣氛如同船泊西湖,而礁外卻因為海深上千米,無風三尺浪。

40多歲的張東海是個眼睛很亮、透著精明的人,敦實的個頭,說話語速快,祖輩都是漁民。身為家中長子的他,秉承了漁民吃苦本色,更在生活打磨中增添了敏銳的商機嗅覺,靠走南闖北販賣物質掘到第一桶金。

2001年,張東海第一次到美濟礁。那是他在南沙從事捕撈作業時,遭遇風暴,漁船燃料不夠,不得已向正在美濟礁守礁的漁政船借油。

憑著多年從事漁業的經驗,張東海第一眼看到美濟礁就覺得這是個養魚的好地方,此後他在捕撈途中,多次經過美濟礁,知道這裏正在進行養魚試驗,卻不知命運終有一天會把他和美濟礁緊密聯係在一起。

2004年底的一天,南沙美濟礁養殖項目運作人、國內水產養殖專家林栽亮教授找到張東海。因為兩人早已熟識,林教授不待寒暄就問張東海,願不願意去美濟礁養魚。聽到“美濟礁”,張東海的眼睛亮了。

美濟礁養殖基地(資料圖片)

經過兩年多時間的多重可行性論證和辦理相關手續,2006年,張東海來到美濟礁進行試驗性養殖。當時拿老虎斑和軍曹魚做試驗,用當地捕撈的鮮雜魚做飼料,在美濟礁養殖場要比海南島近海養殖場生長速度快30%左右,且沒有汙染,是真正的綠色食品。

2007年6月29日下午3點多,張東海投資上千萬元,帶領著由9艘作業船和85名船員組成的船隊,順著西北風從臨高新盈漁港浩蕩南下南沙美濟礁。

這次遠行很隆重。國家農業部南海區漁政漁港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南海局)局長吳壯,帶隊為張東海及他的弟兄們送行。吳壯意味深長地說,這是我國首批在南沙開展生產性養殖的漁民,此舉將使我國在南沙的生產由季節性擴展為全年性,由局限在島礁作業轉變為在整個南沙作業。

遭遇“海貝思”―――最艱難的日子

眼看養殖即將有成果,2007年12月,詭異風暴“海貝思”打亂了張東海的成功計劃。

這是一場風力12級,最大風速16級的風暴,浪高21米!南海局所屬的中國漁政南海總隊從1994年起堅持常年在南沙執法護漁,漁政人員告訴張東海,他們守礁10多年來,從未在南沙見過如此強烈的風暴。

“海貝思”卷走了張東海在美濟礁的全部投資,更讓他感到悲痛的是,當時幫他在美濟礁看管漁排的9位漁民兄弟不幸罹難,3位漁民在海上漂流7天8夜後獲救。

張東海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漁民長期靠海吃飯,常年收聽海浪預報,這次誰都沒料到會有這麽大的風暴。當初為了說服大家去南沙養魚,我首先發動自己的家人,我的兒子,弟弟,姐夫、妹夫、小舅子10多個人都去了。遇難漁民中,就有我的親姐夫……”。

9位遇難漁民兄弟背後是9個困苦的家庭。一年多來,張東海四處籌款,最後把家裏的房產變賣了100多萬元,補償給9個遇難漁民家庭。

美濟礁

災難一個又一個襲來。正在他處理這些事情時,家中久病的老父親因受不了刺激離開了人世,妻子也突患重病在海口住院。

靠著朋友的寬慰和支撐,張東海終於熬過了那段最艱難的時日。南海局適時給予了張東海啟動經費和相應物質幫助,這使他鼓起勇氣,重頭再來。

2008年10月,張東海帶領43位漁民,再下美濟礁養魚。

“麻煩”結機緣―――海上思鄉之苦

張東海說自己是不怕麻煩的人。當初就是看中張東海“不怕麻煩”的性格,南海局才選中他作為合作夥伴。

到美濟礁養魚,並非哪一個漁老大都能擔當的。這個養殖項目是南海局在1998年前後提出的一個科研課題,於2001年取得階段性成果。項目一直在尋找一位有實力、有膽識、有排除萬難勇往直前氣魄的漁老大,將之付諸市場化作業。張東海悄悄走入了南海局相關負責人視野。

2004年7月,張東海遇到了大麻煩,他的漁船在我國南海傳統疆域線以內正常作業時,被外國無理扣押。正在張東海隻身一人奔走北京、海口之間解決問題時,農業部負責處理南海漁業涉外事件的南海區漁政局,也及時將漁船被周邊國家無理抓扣事件向國家農業部、外交部匯報。經過外交交涉,一個多月後,被扣的船員順利返回。但漁船被沒收,張東海損失慘重。

“扣船”麻煩的化解,讓張東海對南海局懷著深深的感激之情,也讓南海局的很多人熟悉了張東海,覺得張東海是條漢子。

美濟礁在北緯9度54分,從三亞起航要跨越近10個緯度,需要3天4夜,一艘數百噸位的漁船跑一趟的燃油成本就達數萬元,張東海和弟兄們在美濟礁一呆就是半年多,這樣長時間離家,對於很多漁民來說是難以忍受的。

長期海上生活,日常最稀缺的就是淡水和蔬菜,淡水靠雨水能解決三分之一,其餘就靠自帶用水、海水淨化,駐紮在美濟礁的南海局漁政船成了漁民們的大後方,為他們提供淡水、醫療等支持。漁民捕獲到鮮美的海味,總會第一時間送到漁政船上與大家共享。漁政人員則回送來各種保鮮罐頭、漁民急需的藥品等。天氣好時,大家會在漁政美濟礁觀察點建築平台上打打籃球比賽,逢年過節,大家歡聚一堂,共解思鄉之苦。

美濟礁

弟兄情深―――誓打翻身仗

張東海再下美濟礁養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張東海說,如果不是弟兄們信任我,我沒這個膽量。

在調樓沿海,“張東海”這個名字幾乎無人不曉。

除了他家那遠近聞名的大樓房,張東海與人為善、出手大方也是出名的。他身邊的朋友說,每次吃飯,隻要有張東海在,肯定是張東海搶著付賬。找人到美濟礁養魚,張東海給出的最低月工資是3000元,懂技術的月工資是5000元甚至更多,養魚成功還有分紅。這對於當地漁民來說是很高的收入了。

今年春節,張東海從美濟礁回家過年,一是想繼續幫9位遇難漁民家屬爭取低保,另外想多找人去美濟礁幫工。家裏的房子賣出去後,買房人寬限張東海的家人暫住到今年10月。

惜別老房子,張東海倒也坦然,他說,那是跟老房子的緣分盡了。“今年養魚的勢頭不錯”,接受海南日報記者采訪時張東海很有信心:“希望到9月份能有第一筆收獲,打個翻身仗!”(陳超)

停泊在美濟礁的“漁政31號”漁政船成為中國漁民的靠山

美濟礁上由中國漁政部門駐守的建築

美濟礁衛星鳥瞰圖

美濟礁上的第一代高腳屋和新一代永久性建築。

美濟礁

美濟礁在1990年代經過建設,成為南沙地區重要的漁政管理基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