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專家:印度R77空空導彈水土不服致故障頻發(圖)

(2009-08-18 10:22:43) 下一個

2009年08月18日 08:26解放軍報

資料圖:圖中左邊導彈為R-77中距空空導彈

新聞背景

《印度快報》日前報道,由於存放時間太長等原因,印度空軍從俄羅斯購買的R-77空空導彈近一半存在難以尋找目標的技術故障,嚴重影響了空中戰備任務。據悉,印度空軍是從1996年開始從俄羅斯購買空空導彈R-77的,該型導彈是一種性能先進的超視距空戰武器。印度空軍總共訂購了2000多枚,耗資大約8.2億美元,其中1000多枚已交付,配備在蘇-30和米格-29等主力戰鬥機上。

一時間,空空導彈成為廣大軍事發燒友關注的熱點。日前,本報記者就空空導彈的曆史、維護使用、發展趨勢等問題,采訪了空軍裝備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長、空空導彈專家張勳。

問:作為空空導彈專家,您對印度空軍R-77空空導彈故障事件怎麽看?

答:對R-77空空導彈,我們並不陌生。它是俄羅斯研製的第四代中距空空導彈,采用主動雷達末製導,具有發射後“不管”功能,最大作戰距離在60公裏以上,主要配備在蘇-27、蘇-30和米格-29戰機上,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空空導彈之一。

空空導彈信息化含量越高,就越“嬌氣”,需要精心嗬護。R-77空空導彈在印度故障率比較高的現象,我推測,部分原因可能是貯存保養不善。印度大部分是高溫、高濕地區,R-77導彈在那裏本身就“水土不服”,如果綜合保障再跟不上,肯定會出現技術故障的。

這事給我們也提了個醒:平時一定要重視加強空空導彈的維護保養,加大檢查和測試力度,這樣才能確保使用時不出現故障。

資料圖:國產殲10外掛PL-11和PL-8空空導彈

問:作為兵器,空空導彈大約是什麽時候登上人類戰爭史舞台的?

答:空空導彈可以說是機載武器中出現最晚、發展最快的一種武器。二戰期間,德國為了抗擊盟軍轟炸機的猛烈轟炸,解決自身戰機上航空火箭彈打擊精度低、航炮射程小的問題,率先開始研製空空導彈,並在1944年完成了X-4空空導彈的飛行試驗。不過,X-4空空導彈還沒來得及投入實戰,德國就戰敗了。

空空導彈從誕生到現在,經過半個多世紀發展,已經由第一代發展到了第四代。據統計,世界各國研製、退役與在役的空空導彈已有上百種型號,累計生產了20萬枚以上。

第一代空空導彈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研製,隻能攻擊速度較慢的亞音速轟炸機目標;第二代空空導彈可以攻擊機動能力較小的超音速目標,射程達到20公裏以上。

第三代空空導彈射程和機動能力都有了較大提高,采用複合製導方式,射程達到60公裏以上;第四代空空導彈從80年代初期研製,是目前各國戰機的主要空戰武器。典型的中距攔射導彈有美國AIM-120、法國“米卡”和俄羅斯R-77等,典型的近距格鬥導彈有英國ASRAAM、美國AIM-9X、以色列“怪蛇”-5等。

問:空空導彈與以前的航炮、航空火箭彈相比,它的優勢在哪裏?基本技術原理是什麽?

答:打個比方,戰機空中格鬥時,航炮相當於彈弓,航空火箭彈相當於能射出的箭,空空導彈則相當於哪吒的“乾坤圈”,可以追著目標打,而且攻擊距離大大提高。

空空導彈之所以發射後能跟蹤目標,是因為它有目標探測係統,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導引頭,以及控製導彈轉向的飛行控製係統。導彈發射後,導引頭鎖定跟蹤目標,並把目標的運動方向、速度等信息實時傳送給導彈的飛行控製係統,從而控製導彈飛向目標。

目前,空空導彈的導引頭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紅外導引頭,它利用紅外敏感器件探測目標戰機尾氣、以及機身與空氣摩擦產生的紅外輻射;另一種是雷達導引頭,它通過探測目標戰機反射回來的雷達波進行跟蹤。

目前,雷達導引頭又分為兩種。一種是半主動雷達導引頭,它隻接受雷達波,不能發射雷達波,工作時需要載機照射目標,這是第三代中距攔射空空導彈普遍采用的末製導方式。還有一種是主動雷達導引頭,它發射並接收雷達波,因此,這種導彈具有發射後不管功能,是第四代中距空空導彈普遍采用的末製導方式。

問:實戰中大規模使用空空導彈是什麽時候?

答:越南戰爭。當時,空空導彈穩定性差,命中率不高。據統計,越南戰爭期間,美軍戰機共發射“麻雀”空空導彈589枚,僅55枚命中目標,命中率不到10%。同時,僅有一半數量的導彈能夠正常使用。

此後,由於技術的逐漸成熟,空空導彈的性能和可靠性得以大幅提高,並逐漸在戰爭中顯威。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阿拉伯國家在空戰中被擊落的飛機331架,其中81%是被空空導彈擊落的。1982年英阿馬島戰爭中,英國的“鷂”式艦載攻擊機發射AIM-9L空空導彈27枚,擊落阿根廷“幻影”等戰機25架,命中率高得驚人。

問:空空導彈威力這麽大,為何在最近幾場局部戰爭中“露臉”不多呢?

答:現代戰爭中,奪取製空權靠什麽?毋庸置疑,是先進的戰機和先進的空空導彈。

最近幾場局部戰爭之所以使用空空導彈不多,其原因是由於這些戰爭都屬於非對稱性戰爭。處於弱勢的一方根本沒有能力與處於優勢的一方進行空中對抗,隻能拱手把製空權讓給對方。沒有了空中對抗,自然沒有了空空導彈的“身影”。現在,我們在電視、鏡頭裏所看到的更多是戰機發射各型空地導彈的場麵。

問:原來如此,那空空導彈與空地導彈差別大嗎?

答:雖然都是機載武器,空空導彈和空地導彈由於攻擊目標不同,其用途和使用存在著很大差別。

空空導彈用於攻擊空中目標,包括固定翼飛機、直升機、巡航導彈等。空地導彈則用於攻擊陸地和水上目標,包括橋梁、建築物、車輛、雷達和艦船等。空地導彈使用時一般要與空空導彈配合使用,或者有攜帶空空導彈的戰機為其護航,否則載機在遭受敵方攻擊時將毫無還手之力。

空空導彈和空地導彈在原理上差別也很大,空空導彈的導引頭是專門針對高速運動目標設計的,因此它隻能看到運動的目標,而看不到靜止的目標。而空地導彈由於速度和製導方式的限製,則難以攻擊空中目標。

目前,有些國家正在開展多用途機載導彈的研究,試圖研製出一種導彈,既可以攻擊空中目標也可以攻擊地麵目標。但要實現這一功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問:能推測一下空空導彈未來將向什麽方向發展嗎?

答:從作戰需求和技術進步的角度看,空空導彈下一步的發展趨勢和脈絡比較清晰。

一是射程越來越遠。空中格鬥時,“一寸長一寸強”,新型空空導彈必將采用新的動力技術提高射程。歐洲各國聯合研製的“流星”空空導彈采用了固體火箭衝壓發動機,它的射程是普通空空導彈的2倍以上。

二是攻擊範圍越來越大。現在空空導彈把“全向發射”作為一個重要發展目標,即導彈可以向後發射,攻擊載機後方目標,或者導彈向前發射後,從載機上部飛過,攻擊載機後方目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越肩發射”。

三是抗幹擾能力越來越強。幹擾與反幹擾一直是空空導彈發展過程中相互對立又相互促進的兩項技術,目前,多模導引這種有效的抗幹擾手段是世界各國研究的重點。

四是機動能力越來越強。隨著推力矢量技術的應用、控製技術的發展和導彈外形的改進,新型空空導彈的機動能力將達到60g以上,飛機一旦被其鎖定很難逃脫。

問:最後,能簡單談一下空空導彈在我空軍裝備建設中的地位作用嗎?

答:今年是人民空軍成立60周年,我空軍裝備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這種跨越式發展,不僅表現在殲-10等國產新型戰機的投入使用,也表現在空空導彈快速更新等不被大夥關注的方麵。空空導彈作為當前和未來空戰的主要武器,對奪取製空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以說,沒有先進的空空導彈,再先進的戰機也是“和平鴿”。因此,我們在研製、裝備先進戰機的同時,必須加強發展與之相配套的空空導彈,這樣,我空軍未來的空戰能力才能有更大的提高。

另外,空空導彈的維護、保養和戰時保障對保持戰機的作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完善的綜合保障體係。

(由黃長金、王廣振、本報記者柳剛采訪整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