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9-07/29/xinsrc_3320706221755147977327.jpg)
在1940夏季的大不列顛空戰中,“斯圖卡”同樣充當轟炸英國南部的主力之一。但此時缺少己方戰鬥機的護航(作為德軍戰鬥機主力的Bf-109因航程所限,無法提供全程保護),“斯圖卡”失去了往日的威風。因為自身防禦火力的不足,在英軍戰鬥機的攻擊下,“斯圖卡”損失慘重,不久之後就不再出現於倫敦上空。一部分移交給意大利、保加利亞、匈牙利和羅馬尼牙等國空軍使用,並出現了加裝副油箱以增大航程的Ju-87R型。 1940年之後,德國研製出Ju-87D型轟炸機。發動機馬力增加至1400馬力,載彈量也隨之提高到1800公斤。後座機槍增為兩挺,以彌補防禦火力弱的缺陷。該型機廣泛活躍於東線(蘇聯)和北非戰場。實戰經驗表明,隻要德軍掌握了戰場的製空權,“斯圖卡”仍可一顯身手。 為對付蘇軍數量眾多的坦克,1942年德國研製出Ju-87G型轟炸機,兩邊機翼下裝有Flak18型37毫米機炮各一門,專門擔任“坦克殺手”的角色,戰績相當不錯。德軍原本準備以Ju-187轟炸機作為Ju-87的後繼機型,但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未能投入生產。 “斯圖卡”作為近距離俯衝轟炸機的鼻祖,完美的完成了對地支援的任務,在整個二次大戰期間,“斯圖卡”始終是德軍較為有效的戰術支援武器,一度成為德軍“閃電戰”中的王牌之一。但是,“斯圖卡”在突出對地支援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防禦能力和生存能力。和一般的轟炸機不同,“斯圖卡”的自衛防禦非常弱。如果沒有戰鬥機掩護,很難獨自逃出對方戰鬥機的獵殺。這主要是由於其過低的速度和較差的機動性所致。另外,D型之前沒有裝甲保護,遭遇地方防空武器的打擊,很容易被擊毀,生存能力很低。在實戰中,20毫米到40毫米的速射高炮對斯圖卡的威脅相當大。 由此可見,二戰中後期“斯圖卡”被速度更快,機動性更高的FW-190F轟炸機取代也是大勢所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