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1966年:中國首次導彈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

(2009-05-05 11:02:16) 下一個

2008-09        央視《焦點訪談》

1966年10月27號,戈壁灘羅布泊上空傳出的這一聲巨響,世界為之震驚。中國自行研製的東風二型導彈攜帶原子彈彈頭,從酒泉發射基地起飛後,經過894公裏的飛行準確命中預定目標,並成功實現核爆炸。

  羅布

泊上空升起的巨大蘑菇雲標誌著中國繼美、蘇、英、法之後,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用自己的導彈發射核武器的國家。消息傳來,舉國歡騰。

  謝光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戰略導彈與運載火箭技術專家)

  當時導彈核武器發射成功了以後,聶榮臻就把我們叫在他身邊,在國旗底下照這張相。這個是錢學森同誌,這個是我。

  解說:

  今年83歲的謝光選院士,當時是兩彈結合試驗的技術協調組組長,作為我國的戰略導彈與運載火箭技術專家,說起那一次的發射,至今記憶猶新。

  謝光選:

  中國自己的導彈,中國自己的原子彈,兩個結合在一起起飛了。起飛以後,大概經過100多秒的主動段,還有飛行時間,也就是七八分鍾,就擊中目標,在這時間以內是最緊張的。

  解說:

  把原子彈裝在導彈上進行實彈發射試驗,而且在本國國土上進行,這在當時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做過。梁思禮院士,我國火箭控製係統專家,兩彈結合實驗時,他是導彈控製係統的技術負責人。

  梁思禮(中國科學院院士 火箭控製係統專家):

  國外也做過這種試驗,國外做這種試驗的時候全是向大洋裏打。而我們中國當時情況是海軍剛建立起來,沒那麽大力量,所以我們不能向大洋裏打,可能在全世界也隻有這一次是空前絕後的,在本國國土上做兩彈結合實驗。

  解說:

  冒著巨大的風險進行兩彈結合試驗,這是在當時的背景下做出的必然選擇。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全國沉浸在巨大的喜悅中,然而此時,一些西方大國卻發表評論,說中國是有彈無槍。

  梁思禮:

  他們認為我們隻有原子彈,或者最多隻能拿飛機進行作為航彈來使用,而且彈頭也沒有小型化到能裝在導彈上來發射。那麽這次試驗就說明了我們不但有了子彈,而且還有槍,而且就用了槍把子彈給發射出去了。

  主持人(翟樹傑):

  當時西方媒體評價說中國是有彈無槍,但其實早在原子彈爆炸之前,中國就秘密研製成功了自己的導彈。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座辦公樓,就是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的辦公樓。中國第一枚導彈的研製就是從這裏起步的。

  解說:

  早在1956年,新中國製定“12年科學規劃時”,導彈和原子彈技術被列為其中的重中之重。從那個時候起,謝光選、梁思禮這樣一批導彈火箭專家就在錢學森的帶領下開始了導彈研製的艱難曆程。

  謝光選:

  我們建院以後,進行了第一個導彈的仿製,前蘇聯還幫助我們呢,這是我們最初的基礎。我們做到半道裏,前蘇聯專家回去了,8月份回去的。聶榮臻就說了,蘇聯的專家走了,沒有人弄了,我們啟用中國的工程師。

  焦點訪談10月2日播出節目《絲路新印象》,以下為節目內容。

  解說:

  中國的第一枚導彈是仿製前蘇聯的1059彈。仿製途中前蘇聯撤走專家,在缺少資料和技術保障的情況下,科研人員經過自己的努力,在1960年成功發射了仿製的1059導彈。

  梁思禮:

  在1059研製成功以後,那會就沒有可仿製的那就走不通了,另外一條路就是黨中央給我們指示要發憤圖強、自力更生。

  

  解說:

  仿製的道路走不通了,中國人隻能走自己的路,這條路是艱辛的。在茫茫的戈壁灘上,科研人員用計算尺、手搖計算機這樣簡單的工具進行設計計算。兩年以後,中國自行設計的東風二型第一枚導彈生產出來了,等待發射。

  梁思禮:

  那會我本人參加試射的,試射之前我的第3個小孩快要出生,我就跟我的愛人商量,我說假如生個男海就叫梁凱,要生個女孩就叫梁旋,我是打算凱旋而歸。

  解說:

  然而就在科研人員滿懷信心的發射自主設計製造的東風二型導彈時,導彈升空不久,軌道就出現了偏離,一頭栽了下來。

  梁思禮:

  我們確實當時那會兒,大家非常痛心。

  解說:

  自主研製的第一枚導彈發射失敗,滿腔熱血的科研人員深切感受到導彈研製的複雜性和艱巨性。彈性理論發射前的17項試驗等等過去不被重視的因素,被確立為發射前必須要完成的工作。

  謝光選:

  一起要做17項大型試驗,才認為可以赴靶場進行飛行試驗,你不做完這17項試驗不行!

  解說:

  為了改進導彈設計,確保下一次的發射成功,戈壁灘上科研人員頂著風沙,冒著酷暑嚴寒,無數次反複計算、推敲和試驗。兩年以後,1964年,在原子彈爆炸前的4個月,中國自行設計的東風二型導彈發射成功,而這一切都是在極其秘密的情況下進行的。

  謝光選:

  沒有公布,也不知道,我們也不講。到什麽程度了,我妻子不知道我在搞什麽。

  梁思禮:

  所有的人全默默無聞地做著無名英雄,所以那時人家就說你有子彈沒有槍,實際上我們的槍已經有了好一段時間。

  解說:

  盡管原子彈爆炸之前中國的導彈就已經發射成功,但是把原子彈和導彈結合在一起實彈發射,一旦發射失敗或者導彈偏離軌道,後果不堪設想。

  梁思禮:

  當時那會我們的彈道是要經過蘭新鐵路,跨過我們彈道附近下麵的很多居民,為了要保險,全臨時撤離。

  謝光選:

  那裏有五萬居民,周恩來同誌操心啊,落到那個地方的可能性有多大?後來我們經過計算,十萬分之六。

  解說:

  這一次發射試驗,周恩來總理明確指示要嚴肅認真、周到細致、穩妥可靠、萬無一失。為了確保安全,兩彈結合試驗前,導彈經過的區域居民全部被疏散,同時一旦導彈偏離軌道,導彈上的安全係統將自動啟動。

  梁思禮:

  所謂安全係統,就是萬一它要偏離軌道或者不穩定的話,要在空中把它炸掉,變成碎片。

  解說:

  經過充分論證和周密準備,中央批準進行兩彈結合試驗。1966年10月,中國自行研製的東風二型導彈攜帶原子彈頭矗立在發射陣地上。

  梁思禮:

  在場人員全撤離到幾公裏以外,隻剩下最少的發射指戰員跟保駕的技術人員進入地下室準備發射。這些同誌進地下室之前,全都寫好了遺書,有的黨員交了最後的黨費。

  解說:

  1966年10月27日9時,東風二號核導彈點火升空,9分14秒後核彈頭在距發射場894公裏之外的羅布泊彈著區靶心上空569米的高度爆炸。

  歌曲:

  我們戰鬥在戈壁灘上,不怕困難不怕強梁,任憑天空多變幻,哪怕風暴沙石揚,頭頂烈日,冰雪宿營帳,饑餐沙粒飯,笑談渴飲水苦水漿,我們戰鬥在戈壁灘上,自力更生,奮發圖強。

  主持人:

  兩彈結合試驗成功以後,我們國家的導彈研製開始駛向了快車道。而在此基礎上,我們國家的運載火箭技術也在不斷的成熟和發展。現在我們國家不僅有了種類比較齊全的導彈係統,還有了12種不同類型的長征係列運載火箭。

  李本正(國防科工委係統工程司副司長):

  很值得自豪的是,我國的導彈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研製出來的。中國的航天也是從導彈事業發展演變過來的。而經過多年的不斷的發展,已經研製了12種不同類型的火箭,具備了近地軌道發射能力9.2噸的能力,同步軌道發射5.1噸的能力。已經可以為我們的國家的國民經濟所需求的各種衛星都可以發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