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我海軍輔助艦船挺進深海大洋尋找戰場定位

(2009-02-18 07:40:10) 下一個

一艘上世紀80年代列裝服役的拖船,如何在軍事鬥爭準備中找到自己的戰場定位?能不能扭轉輔助艦船“後方部隊、原地待命”的被動局麵?

  探索戰時救援新路徑,東海艦隊某獵護艦支隊“東拖852船”一下子從無人喝彩的“風平浪靜”中走向了“風口浪尖”……

  “低級錯誤”激發奮進勇氣

  “北港東南方向,快速出動拖帶失事補給船!”一陣急促的警報震醒了“東拖852船”全體官兵。

  “緊急備戰備航!”不出10分鍾,船體速離碼頭,全速起航。不料,航程中由於該船選擇了與補給船失事地點較偏遠的信號台,終因目標定位遲緩失去了救援機會。

  “返航,分析原因!”靠泊軍港,支隊訓練督導組成員和船上官兵圍坐一室。海圖上,分布在港區周邊的信號台屈指可數,哪個與失事海區距離最近?哪個最有利協同拖船搜索定位?對此信號職手應該了然於胸,但恰恰犯了舍近求遠的“低級錯誤”,信號職手連連歎息。

  為什麽會這樣?進一步深究,問題浮出水麵:作為上世紀80年代列裝的老裝備,“東拖852船”每次訓練大多在港區周邊徘徊,僅靠目視就能將“失事”艦船拉回軍港碼頭。如此循環往複,使該船變成了一台簡單的“海上拖車”。一旦出遠海救援,“低級錯誤”也就在所難免。

  未來海戰場分布廣,戰況多變,如果我方艦船在陌生海區遭到重創怎麽辦?

  該船官兵知恥後勇:絕不甘心當“海上拖車”,一定要走出岸港,挺進深海大洋!

  走向大洋引發本領危機

  去年5月份以來,“東拖852船”開始全麵落實“跨區強訓”方案。

  以往,港內拖帶時,拖船隻要從船艉輸送鋼纜至失事艦船的前甲板,待對方示意綁定完畢,便開始起航拖帶。如今跨海區緊急搶救,海上風高浪疾,一些海域還是島礁密集區,既要為失事艦船實施“舷對舷綁定”,又要確保兩者的平穩以便展開施救,難度陡升。

  記者在一次演練中看到,海上大霧彌漫,官兵人人瞪圓了眼睛,百倍警惕地關注著水麵障礙,帆纜兵全員就位,消防兵扛抱著高壓水槍,隨時準備噴水滅火……機電長張維玉說,這個過程中,整艘船都在做“全身運動”,每個戰位配合不能有一絲失誤。一個在很多人看來沒多少技術含量的“綁定”部署,全船官兵硬是反複研練了近1個月。

  記者獲悉,該船還組建了一支編製10人的“戰場突擊隊”,專業範圍涉及傷員救護、抗沉堵漏、滅火絕緣等戰場搶救技術,每名成員在專業分工的基礎上,至少掌握兩項以上救援技能。

  檢驗的機會到了。在一次跨海區緊急搶救拖帶演練中,該船信號職手1分鍾內排除周圍其它4個島礁觀通站、信號台的幹擾,選定某島信號台作為“協救通聯點”,迅速準確判定“失事艇”方位。隨即,拖船及時到位,“戰場突擊隊”20分鍾內快速完成搶救任務。

  實戰演練拓展訓練之路

  在隨後幾次任務中,“東拖852船”表現優異,聲名鵲起。然而,一次演練中,該船主機突然發生機械故障,碰巧機電長病休,船員缺了“主心骨”,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救援船反倒成了被救援的對象!這樣的尷尬令全船官兵羞愧不已。圍繞加強船上技術力量,機電長張維玉帶領4名官兵組成“裝備搶修小組”,重點攻研主機、通信、雷達、航海等重點部位的戰時快速搶修難題,一本本《常見突發故障排查檢修手冊》、《艦炮搶修火力反擊》、《主機動力快速檢測法》等實用“口袋書”很快編印下發官兵。

  同時,小組成員陸續分批次隨艦艇出海磨練,實行“交替跟班製”,在對他們的考核中,故障排查、誘因測定、人力搭配、技術銜接、操作規程等每個環節全部掐秒計分……

  現在,該船救援和自救能力今非昔比,以往的“拖帶撤離”已變成“拖帶搶修”,但“東拖852船”前進的腳步沒有停止。記者發現,官兵們又在開始學習《救生心理學》。

  一條普通輔助船傳奇般的“新生”軌跡令人感慨,它尋找戰場定位的樣本意義更讓記者心生敬意。


2009年2月

來源:解放軍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