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檔案揭秘1946年美國曾邀請蘇聯和中國觀摩核試驗

(2009-02-16 09:51:07) 下一個

趙忠堯,中國核物理學的奠基人,為中國培養了第一代核武器研究人員。

1946年7月1日上午8時59分50秒,南太平洋馬紹爾群島中的比基尼島出現一道強烈閃光,隨後海麵上升起一朵蘑菇雲,美國為測試核彈效能而進行的“十字路”行動正式展開。此刻,遠在核爆中心18公裏外的美國兩棲指揮艦“班納特”號上,來自中國的觀摩賓客———國民政府駐美陸軍武官侯騰少將和中央大學物理係教授趙忠堯也在注視著這一核爆奇觀。最近,美國國會圖書館披露了相關檔案,使我們能更細致地回味中國人首次接觸原子彈的傳奇經曆。

選人觀摩核試驗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相繼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加速了日本的投降進程。1946年1月,美國決定在比基尼島水域進行針對海軍艦艇的核試驗。由於當時美國是唯一掌握核武器的國家,為顯示自己的“霸權肌肉”,美國政府主動邀請各同盟國有關人士參觀。

由於申請參觀的國家太多,美國軍方甚至還采取抽簽的方式,從報名國家中選出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亞、埃及、法國、英國、墨西哥、波蘭、蘇聯和中國代表參加。各國參觀代表大多是各軍種軍官,其中除巴西和加拿大未派學者參加外,其他國家都把握機會派出相關領域的學者參與。

當得知中國的參觀申請中選後,蔣介石立即在重慶安排代表團行程。本來,蔣介石希望派遣包括職業軍官和科學家在內的15人團隊,結果美方隻答應接待兩名代表。蔣介石不得不“優中選優”,甚至調來候選者當初入學考試的成績單,“希望將真正的俊才派出去”。

最終,蔣介石心腹陳誠推薦的國民政府駐美陸軍武官侯騰少將第一個入選,此人是黃埔軍校六期畢業,並在美國深造過,擅長英語,曾長年主管諜報業務,是個搜集情報的高手。至於另一位代表則必須出自資深科學家領域,在時任國民黨中央研究院總幹事的物理學家薩本棟極力推薦下,蔣介石決定讓中央大學物理學教授趙忠堯前往比基尼島。趙忠堯臨行前,蔣介石曾特意叮囑他要“滯留”美國,盡可能多地了解美國在核物理方麵的新進展,並設法購買核物理研究設備,中央研究院則在國內籌款給他匯去

1946年6月12日,搭載各國參觀代表的專車抵達舊金山的奧克蘭港,分乘“班納特”號和“藍嶺”號兩棲指揮艦離開奧克蘭,29日抵達馬紹爾群島。由於核試驗屬於高度軍事機密,美國政府為防相關情報外泄,禁止參觀代表攝影拍照,所有參觀人員都必須簽署保密協議書,科學家還必須加簽“誠信合約書”,承諾如有從參觀活動中獲得知識產權,還必須無償提供給美國政府。

在登上“班納特”號時,侯騰和趙忠堯奇怪地發現,美國水兵們吃力地將一包包麵粉背上軍艦,還有許多人趕著百餘頭豬羊上艦,“天哪!美國人難道要把我們當高級動物運往比基尼嗎?”英國皇家海軍中將大叫起來,一名忙著指揮的美國海軍上校當頭嗬斥:“不想當高級動物,你就到底艙去當低級動物!”

其實,美軍隨船帶牲畜是有原因的。美軍為執行“十字路”行動,組成一支4.2萬人的特遣隊。為測試爆炸威力,光美軍在預定爆炸目標區準備的靶艦就有100艘之多,這些靶艦上除了放置飛機、坦克、防毒麵具、電器等,還放置了牲畜和軍糧,其中牲畜包括小白鼠3030隻、山羊176頭、豬147頭等,軍糧包括麵粉2200磅、肉類3.3萬磅、蔬菜7.4萬磅、水果3.2萬磅、咖啡2500磅、糖1.1萬磅。

從“班納特”號遠眺靶艦艦隊,見過大世麵的中國駐美武官侯騰也不禁用老家黃陂話感慨道:“列個雜子(哎呀的意思),美國人太闊氣了,光一個原子彈試驗都‘矛起來搞’(很用心的意思),把一個艦隊都敢賠進去了。”



比基尼島核試驗產生的蘑菇雲

目睹兩次核爆炸

7月1日淩晨5時40分,一架美國陸軍航空隊的B-29轟炸機從誇賈林島起飛,開始執行“Able”核試驗任務。上午8時59分許,B-29轟炸機投下原子彈,45秒後,這顆威力相當於2.3萬TNT炸藥的原子彈在靶艦“內華達”號戰列艦上空120米高度爆炸。為保障參觀人員安全,在原子彈爆炸前2分鍾,“班納特”號和“藍嶺”號兩棲指揮艦上的參觀人員均戴上特製護目鏡,以保護眼睛不受核試驗產生的強光傷害,直到艦上廣播下令才能拿下。

原子彈爆炸後,立即產生比太陽光強過數百倍的強光,隨著爆煙上升,參觀艦在18公裏外也能看見紅光黑煙衝天。趙忠堯默默注視著冉冉升起的蘑菇雲。他將目測出的數據牢記在自己的腦海之中。中國什麽時候才能釋放出這樣巨大的能量?

7月25日上午8時35分,美國海軍又在比基尼島水域進行“Baker”核試驗。結果,“Baker”核試驗依然驚人,威力相當於8萬枚魚雷的原子彈在淺水區爆炸,爆炸中心半徑150米內的戰列艦、300米內的航空母艦和450米內的其他艦艇如小孩玩具一樣被炸得千瘡百孔。

試驗結束後,美軍接待人員問各國參觀人員,“誰願意冒險去考察被炸靶艦內部情況?”要知道,核試驗所造成的放射線依然具有強大的殺傷力,最終隻有中國、英國、蘇聯和波蘭代表要求前往

經過實地考察,侯騰和趙忠堯發現,通過對比“Able”和“Baker”核試驗,空投原子彈攻擊水麵目標的威力遠小於攻擊地麵目標,靶艦攜帶的生物死亡率約為15%-20%之間,艦艇內部設備損傷也不大,食品也沒有受到核輻射汙染。不過,“Baker”核試驗卻展現了另一種景象,淺水區爆炸的原子彈激起大量含有放射線的水霧並侵入船艙內,因此對艦艇內部生物造成巨大殺傷。

趙忠堯:中國核事業先驅之一

觀摩完比基尼島核試驗後,侯騰先行趕回重慶述職,向蔣介石提交了一份“太平洋原子彈試驗報告書”,詳細介紹核試驗的過程,並提出當時還頗為新穎的核防護概念和如何應對核時代來臨的相關建議。侯騰的報告書得到蔣介石的首肯,並要求國防部照此推進核研究事業。此時由於國民黨政府忙於打內戰,腐敗成風,政治局麵和經濟形勢混亂不堪,籌建核科研機構的原定目標注定是水月鏡花。不過據台灣方麵的檔案記載,侯騰報告書共存有3個副本,其中兩份在1949年國民黨從大陸潰退時遺留在南京和上海,可能被新中國接收

在參觀完比基尼核試驗後,趙忠堯設法回到自己曾經攻讀博士學位的加州理工學院,學習加速器設計和製造相關知識。趙忠堯利用與老師、同學交流的機會,在加速器操作台和零件上爬來爬去,獲取加速器設計和製造的細節知識。

在此期間,南京中央大學校長吳有訓和中央研究院總幹事薩本棟秘密籌集12.5萬美元,交給趙忠堯,作為他購買實驗設備和個人生活之用。趙忠堯仔細核算,訂購一台普通加速器的價格起碼要40萬美元,而且還拿不到出口許可證,因為當時美國政府嚴禁此類尖端科技產品出口。趙忠堯隻能在美國秘密訂製一些無法在中國製造的精密部件,其他再回國組裝。

1950年8月29日,趙忠堯不顧國民黨當局的阻撓,決定和錢學森夫婦等一起返回新中國。1955年,趙忠堯用帶回的零件和器材,主持建成中國第一台70萬電子伏的質子靜電加速器,1958年又主持研製成功250萬電子伏的質子靜電加速器,這對我國的核事業具有重要作用。他也成為中國核事業的先驅之一。


2009年02月            環球時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