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中國海軍艦艇命名原則(外來情報)
(2008-12-10 14:37:57)
下一個
作者:張立德
《尖端科技》文章
中國海軍擁有數量龐大的各式艦艇,其大小作戰、支援艦艇的數量之多,直可排入世界
前3名。麵對如此量多類雜的艦艇,為了能在海上「碰麵」時迅速辨認出對方的「身份」,
因此中國艦艇的分類、分級、編號與命名原則,向來為西方國家海軍所關心。
不過由於中國軍方極為重視保密工作,加上在政治、軍事與新聞方麵對外開放程度不
足,以及中國艦艇種類數量實在不少,因此目前以西方國家為主所公開的中國海軍艦名、舷
號資料,除美國海軍所搜集者較齊全外,難免有所遺漏,甚至諸多謬誤。而且就算資料齊
全,怛因文中所有的艦名資料都是以英文字母的羅馬拚音拚成,每個字念起來不是不知所雲
就是相差不多,因而對中國海軍的艦艇識別造成不小的困擾。
本文即是在經多方搜集資料後,所整理出來的中國海軍艦艇命名原則;文後並附上「中
國海軍艦艇舷號暨艦名一覽表」以供對照參考艦艇級別
在討論艦艇的命名原則前,我們先來討論共軍艦艇的分級。中國海軍艦艇在接收或建造
時,都會給予一個3位(或2位)數字的代號,如051型為旅大級驅逐艦;055型為江衛級
護衛艦;091型代表漢級核子動力潛艦等。如果該級艦持續改良,則在該級艦的代號後方再
加字母以為區別,如江滬Ⅰ級為053型、江滬Ⅱ級為053H型、江滬III級為053HT型、江
滬IV級為053HT(H)型。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的旅大級、江衛級等目前一般所通用的中國各級水麵艦艇的級名,
其實並非由中國海軍所訂定,而是由美國或北約組織以中國字的羅馬拚音來命名。其對中國
海軍中、近期建造艦艇的命名原則(早期艦艇不適用),大致是以首艘該級艦艇的建造廠或
首次發現的軍港來組合命名,如由大連造船廠所建造,初期在大陸北部軍港活動的旅大級驅
逐艦,便是取自[旅」順、「大」連之意;而已退役的江南級護衛艦則是由江南造船廠所建
造;滬川級魚雷快艇由上海滬東造船廠建造;現役的滬新級飛彈巡邏艦是由上海求新造船廠
所建造。
然某類艦艇的首級艦一旦訂定級名後,該級名的首字,就成為該類艦艇後續新建各級艦
級名的首字,再加上造船廠或首見軍港來定級名。以驅逐艦來說,在旅大級之後新服役的驅
逐艦就成為「旅」字級,如新一代驅逐艦的旅滬級(上海滬東造船廠)與旅海級;而護衛艦
就成為[江」字級,如已退役的江東級護衛艦(滬東造船廠)、現役的江滬級護衛艦(滬東
造船廠)、新一代的江衛級(滬東造船廠);魚雷艇、飛彈巡邏艦則為「滬」字級,如新一
代的滬建級飛彈巡邏艦;反潛護衛艦誌「海」字級,如海南級、海珠級、海清級
(Haiqing)等。
話雖如此,還是有部份艦艇並不符合此級名的命名原則,這可能是早期中國保密良好,
北約對艦艇建造廠及出現軍港的情報有誤所致;另外,最新一代的艦艇亦不見得適用上述原
則,因為造船廠可能已經重覆。
至於潛艦級別,除新采購的K1lo級,以及早期的031型、033型仍以原北約俄製Golf
級與Romeo級命名外,其他則是以中國古朝代命名,如夏、漢、宋、明等。唯一例外的是由
R級改裝(可在水麵發射反艦飛彈)、單艦成級的「武漢」級潛艦351號。
早期艦艇命名
中國海軍最早期的艦艇來源,多是自台灣海軍所擄獲或叛逃而得。中國遂以其在與台灣
部隊作戰時,具有特殊意義的城市鄉-地名來命名,如原為台灣海軍第一艦隊旗艦長治號中
國海軍即將之更名為「南昌」號,其中自不無紀念其「南昌事件」之意;其他如「延安」、
「遵義」號護衛艦;「興國」、「瑞金」號炮艦;[張店」、「棗在」號掃雷艦等艦的命名
意義亦同。而自台灣繳獲的美製LSTI/542級戰車登陸艦,則以井崗山、大別山、太行山、
武功山…等山嶺來命名。
之後,中國海軍開始自前蘇聯手中接收艦艇,並加以仿製。其中在大型艦艇部份,則曾
分兩批接收了4艘俄製驅逐艦;中國海軍內部對於首2艘驅逐艦的命名曾引起一些爭議,最
後決定以「鞍山」、「撫順」等兩個工業大城來命名,以代表中國海軍對早日實現自力造艦
的期望;而後2艘艦則命名為“長春”、「太原」,亦為大陸的工業重鎮。至於其他早期艦
艇則是以大陸地名來命名,然除以軍艦大小來決定命名城鎮大小的原則外,並無其他規定。
近期艦名、舷號授予原則
隨著中國海軍各類艦艇逐漸增多,艦艇在平日管理與新建命名時,遂造成許多不必要的
困擾。於是在中央軍委批準下,中國海軍於1978年ll月18日公布「海軍艦艇命名條
例」,條例中規定各類艦艇的命名機關、命名規則和相關規定。1986年7月10日,中國海
軍對「海軍艦艇命名條例」又加以補充修改,要求與外國船艦及本國船艦的艦名加以區別。
並要兼具條理性、方便記憶、字音清楚、名稱響亮、有尊嚴等諸多要求。
依據「海軍艦艇命名條例」規定,核子潛艦與巡洋艦應由總參謀部命名;驅逐艦、護衛
艦以下艦艇及傳統潛艦是由海軍命名。新建造的艦艇或是要更改艦號、艦名的艦艇(注
2),會依照「艦艇條令」舉行命名典禮,由其領導機關正式授予艦名與舷號,並頒發「艦
艇命名證書」。已命名的艦艇其艦名享有「終身製」優惠,一般來說在服役中途不會予以變
更;而艦艇退役後,其艦名與舷號則由授予機關予以注銷,而不會再授予後續艦艇。
而其具體命名規定如下:核子動力潛艦是以「長征」加序號命名;傳統動力飛彈潛艦以
「遠征」加序號命名;傳統動力魚雷潛艦是以「長城」加序號命名;巡洋艦是以行政省
(區)或詞組命名;驅逐艦、護衛艦是以大型與中型城市命名;反潛護衛艇(獵潛艇)以
「火縣」命名;掃雷艦以「火州」命名;船塢登陸艦、戰車登陸艦以「火山」命名;步兵登
陸艦以「火河」命名;輔助船艦以所在海區和性質的名稱(如南運、東拖、東油、北標、海
撈)再加序號命名。
為了避免艦名出現重覆的現象,中國海軍艦名的命名是以地區來劃分;也就是說,北海
艦隊轄區的艦名是以中國大陸東北、華北、西北等14個省市區(遼寧、吉林、黑龍江、河
南、河北、山東、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內蒙、北京、天津)的地名來命名;東
海艦隊轄區的艦名則是以華東7個省市區及新疆自治區(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
湖北、上海、新疆)的地名來命名;而南海艦隊轄區的艦名是以華南、西南等9個省市區
(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重慶)的地名來命名。
中國海軍艦艇的命名向來不用人名,但卻有2艘軍艦例外,那就是同屬大連艦艇學院的
鄭和號及世昌號訓練艦。其中編號81號的鄭和號遠洋航海訓練艦,是不紀念中國偉大的航
海家鄭和而命名,於1987年4月在上海求新造船廠下水;而1996年12月底下水服役,編
號82號的世昌號遠洋綜合訓練艦,則是為紀念在中日甲午海戰中壯烈犧牲的民族英雄鄧世
昌而命名。
舷號編定
目前舷號以1XX開頭的為飛彈驅逐艦,其中105-113屬北海艦隊;131-134屬東海艦
隊;160-166屬南海艦隊。舷號以2XX、3XX開頭的為傳統動力潛艦,而部份掃雷艦亦以
3XX開頭。舷號以4XX開頭的為核子動力潛艦。舷號以5XX開頭的為導彈護衛艦。舷號以
6XX開頭的為反潛護衛艇。舷號以7XX開頭的包括了反潛護衛艦及飛彈巡邏艦。舷號以8XX
開頭的篇掃、雷艦。舷號以9XX開頭的為戰車登陸艦及中型登陸艦。(以上原則不包含各式
勤務艦艇)。至於其他作戰「艇」則以4位數字編碼,而由其編號亦可看出該艇所屬艦隊及
種類。
最後要說明的是,雖有前述的「海軍艦艇命名條例」,但我們可以發現中國海軍同一級
艦艇的編號並不連貫,而會有數次幅度頗大且不規律的跳號,中間則插入其他不相幹艦艇
(如各式勤務艦、補給艦,或其他不同級的同類作戰艦)的編號,這可能是因為北海、東
海、南海各艦隊有一定的編碼範圍。然而如此一來,除非擁有超人的記憶力或手上有一張對
照表,或者該艦出現在麵前,否則光憑一組艦號,實在很難斷定該艦是屬於那一種(級別)
的軍艦。如此的編號方式雖可能造成中國海軍自身作業上的不便,甚至一般官兵在辨識自家
艦艇都會產生困擾,但或許也可以說是一種有效的欺敵手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