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陳虎點兵:如何解讀俄軍近期動作頻頻?(組圖)

(2008-10-17 07:38:08) 下一個

陳虎點兵:
如何解讀俄軍近期動作頻頻?
2008年10月17日 09:56:43  來源:新華網

編者按:俄格衝突發生後,俄羅斯進入高密度軍事行動期:頻頻舉行高規格軍演、密集試射戰略導彈、高調強調軍隊戰略調整與改革。

    這些動作引發世人矚目:為什麽俄羅斯軍隊最近動作頻頻?俄羅斯想向全世界傳達什麽信息?試圖達到什麽目的?俄羅斯是否能達到預期目的?這預示著俄羅斯將重新崛起嗎?

    本周《陳虎點兵》為您一一作答。

 

    10月11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在巴倫支海海域觀摩俄海軍北方艦隊軍事演習時揮手致意。梅德韋傑夫當日在巴倫支海海域觀摩了正在進行的代號為“德維納”的俄海軍北方艦隊軍事演習,演習中一艘核潛艇成功試射了一枚洲際彈道導彈。 新華社/法新

    
為何動作頻頻?

    俄格衝突是一個時間節點,俄羅斯軍事機器的運轉在這個時間節點後突然加速。

    很多專家分析認為,俄軍近期之所以動作頻頻,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俄格衝突後麵臨著來自美國和西方的壓力。換句話說,這是俄羅斯的一種應急反應。

    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

    來自美國與西方的壓力

    俄格衝突本身從軍事角度來講並不是了不起的大事,但由此引發的政治和外交風波,對世界戰略格局產生了劃時代的影響。

    俄格衝突爆發後,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做出了一係列反應,包括單方麵地譴責俄羅斯的軍事行動、向格魯吉亞提供大規模的軍援、支持格魯吉亞加入北約、加快在歐洲部署反導係統等。

    這些動作直接作用於俄羅斯,對它產生了壓力和刺激。而俄羅斯必然要對此做出反應。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軍隊的密集行動,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頻繁軍演直接與俄格衝突相關

    我們看到,俄羅斯的反應更多地體現在軍事行動上。在此期間,俄羅斯舉行了一係列的演習:俄羅斯海軍將要和委內瑞拉方麵聯合舉行演習,戰略轟炸機進入南美發射導彈等。

    這些動作直接和俄格衝突相關。

    試射導彈並非"最新型"

    同時,俄羅斯近期的導彈試射也相當密集,雖然媒體報道這些導彈是"最新型"的,但事實並非如此。

    比如陸射的"白楊"洲際導彈。很多人感覺"白楊"就是俄羅斯最新的陸基洲際導彈。但是如果細心看一下的話,就會發現此"白楊"非彼"白楊"。因為這次試射的是"白楊"導彈,而最新型的導彈應該是"白楊M"。"白楊"和"白楊M"一字之差,導彈的技術含量就有了相當大的差別。

    同樣,海上試射的潛射導彈,在俄羅斯海軍當中也不是最新型的。

    這些拿出來試射的都是俄羅斯現役的、相對比較成熟的戰略武器。

    為什麽拿這些武器來演習?

    首先,這是一種在重壓之下的應急反應,一些更新的導彈在技術準備上需要時間,對於目前的情況來講已經來不及。

    另外,既然是要通過這些行動向美國和西方傳達一種強硬姿態,這就要求導彈的試射隻許成功,不許失敗。那麽,用一些相對成熟的型號可靠性更好、把握更大。

    從這些方麵來分析,俄羅斯這些軍事動作很大程度上是針對俄格衝突後來自美國和西方壓力的一種反彈,或者說是一種應急反應。

 

僅僅是應急反應嗎?

    9月25日,俄羅斯總統、武裝力量總司令梅德韋傑夫在俄太平洋艦隊堪察加潛艇基地視察“聖喬治號”戰略核潛艇。 新華社/路透

    

    近年來俄羅斯一直承受著來自美國、西方、北約的巨大壓力,包括很直接的軍事壓力。

    北約東擴與反導係統

    北約東擴的腳步一直沒有停止。就北約東擴問題,美國之前曾經給俄羅斯做出過一係列不同形式的保證,承諾北約東擴會有界限。但這些承諾很快被事實證明沒有兌現。

    美國在反導係統問題上首先是聲稱反導係統隻針對所謂的"無賴"國家。接著,又暗指是針對一些快速崛起的亞洲和其他方向的國家。但最後,美國還是把反導係統搬到了俄羅斯家門口。

    這是一個漸變的過程。

    這個過程一方麵讓俄羅斯感到了一種不斷加大的壓力;另一方麵,讓俄羅斯認識到,美國和西方對它做出的種種承諾實際上都無法落實。

    俄羅斯隻能靠自己。

    不僅僅是應急反應

    在這種形勢下,俄羅斯近年一直在加強軍隊建設、探討軍事戰略改革問題。2008年7月31日,美國正式發布新版《國防戰略》。僅僅過了1天,2008年8月1日,俄羅斯媒體報道俄軍《2030年前武裝建設戰略構想》的製訂工作接近尾聲。這就是俄羅斯最新版的戰略構想。

    2008年第10期的《世界軍事》雜誌發了一篇題為《美俄同出新戰略》的評論文章,針對俄格衝突之前美俄雙方發布新戰略文件的一些情況進行了分析。而這個分析的情況,恰好體現了俄格衝突之後俄羅斯一係列軍事方麵的強硬舉動。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俄格衝突之前,俄羅斯就已經開始提出了新戰略構想。這就說明俄羅斯這一係列的舉動是延續性的,而不僅僅是針對俄格衝突的一個應急反應。

    美"軟"俄"硬"

    如果我們進一步分析俄美這兩份戰略文件就會發現,美國新版《國防戰略》在字麵上感覺有些偏"軟"。而俄羅斯的《2030年前武裝建設戰略構想》從目前透露情況來看表現得很"硬"。

    所謂"軟"指的是美國新《國防戰略》中大量使用了軟性詞語:"軟實力"、"合作安全"、"綜合安全"、"溝通"、"塑造"、"緩解"等。而俄羅斯的《2030年前武裝建設戰略構想》則更多地強調了現實力量建設,比如軍隊職業化、部隊編成調整、加強武器裝備等。

    這就形成了一個很大的反差。

    近年來,在美俄關係上美國一直處於攻勢,俄方處於守勢。那麽,為什麽美國新版《國防戰略》表現得有些"軟",而俄方《2030前武裝建設戰略構想》則表現得很"硬"呢?

    實際上,這恰恰反映了近年來雙方力量此消彼長的客觀情況。

    美俄力量此消彼長

    近年來,美國勢力的擴張已經達到了頂點,而俄羅斯在戰略上已經退到穀底。因此,美國在擴張到頂點時就要"收一收",俄羅斯退到穀底後就要往上"彈一彈"。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現在看到的俄羅斯的一係列舉動,盡管有些是針對俄格衝突的直接反應,但更多的是俄格衝突出現之前就已經有所規劃、有所準備的。

    比如前不久,俄羅斯提出了裁軍的舉措。裁軍的本意是通過裁減部隊員額和高級軍官數量,使部隊的經費節約下來、人員更加精幹,從而更好地投入到軍隊應對新軍事變革這樣一個環境當中。

    因此,俄羅斯最近一段時間的種種動作,要一分為二來評判:一方麵,這肯定是對俄格衝突後來自美國和西方壓力的一種反彈、反應;另一方麵,這也體現了近年來,俄羅斯在戰略環境不斷惡化的情況下做出的較長期的、持續性的規劃。

    由此我們也可以推斷,類似近期俄羅斯軍方的密集動作,今後我們依然還會看到。

俄羅斯警告美國:要適度收手

 

俄軍圖-160戰略轟炸機9月飛抵美洲

    

    很多媒體對俄羅斯近期舉動的解讀都很簡單:俄羅斯針對美國的壓力在說"不",通過展示實力對美國產生威懾、讓美國有所收斂。

    實際上,俄羅斯這一係列的動作所傳達的信息和所要達成的目的可能並沒有這麽強硬。

    俄羅斯所要傳達的信息

    首先,俄羅斯這一係列動作肯定是在向美國、向世界傳達著一種說"不"的信息。也就是說,俄羅斯不能容忍美國和西方的步步緊逼、不斷施壓,也不容許自己戰略環境不斷惡劣的情況延續下去。

    俄羅斯所要傳達的第二個信息應該是告訴美國和西方,俄羅斯軍隊現在依然具備相當強的戰鬥力,針對美國的種種舉動,俄羅斯依然有應對能力。

    第三層含義就是向美國傳達了某種威懾的信息。既然美國可以在俄羅斯家門口部署戰略防禦係統、在俄羅斯傳統勢力範圍內挑起種種事端甚至武裝衝突,那麽,俄羅斯同樣可以在美國的所謂"後院"進行軍事活動,對美國形成一種壓力。

    實際上,俄羅斯是在告訴美國:要適當收手。

    俄羅斯預期的目的

    俄羅斯所要達成的目的可能也有兩個方麵。

    一方麵,讓美國適當地有所退縮。

    另一方麵,給美國施加壓力,讓美國在製訂未來戰略的時候適當地考慮俄羅斯的感受和反應。

俄羅斯能否達成預期目的?

    10月11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右)與俄國防部長謝爾久科夫(左)參觀普列謝茨克發射場。俄羅斯戰略火箭兵12日從普列謝茨克發射場成功試射一枚“白楊”RS-12M型洲際導彈,導彈準確命中遠東堪察加半島的目標。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觀摩了導彈發射。 新華社/路透

     首先,俄羅斯傳達的信息是相當明確的,它想傳達的這些信息應該能夠準確無誤地到達它希望到達的任何一個角落。

    但是它的目的能否達成呢?這恐怕還要劃上一個問號。

    美俄力量不對等

    國際戰略平衡是一個綜合國力的平衡,不僅僅是軍事力量的對抗。

    我們看到,針對美國和西方的一些舉動,俄羅斯能夠拿出的更多是一些軍事上的對抗手段。在其它方麵,俄羅斯手中的"牌"相對較少。而美國手中捏著一大把"牌":既可以在軍事上進行施壓、在戰略上進行圍堵,同時也可以在經濟上、外交上甚至在輿論宣傳上對俄羅斯形成一個全麵的圍攻態勢。

    所以,目前美俄力量處於一個不對等的狀態。在這種不對等的狀態下,俄羅斯能否全麵達成目的,值得懷疑。

    俄羅斯的"王牌"不足以威懾美國

    從軍事角度來看,即使俄羅斯所作的動作會讓美國有所顧忌,但想要讓美國害怕、從而完全達到對美國進行威懾的目的,恐怕還是不太可能的。

    俄羅斯在近期這一係列的軍事行動中充分使用的還是它的最後一張"看家王牌"--強大的戰略核力量。

    但是,戰略核力量在真正的大國對抗中並不是萬能的。

    美國的力量建設是分級的,既有針對低強度軍事衝突的對抗能力,也有應付高強度、高技術戰爭的能力,同樣也有實施核對抗的能力。

    而俄羅斯這一係列軍事行動體現最多的僅僅是一個核對抗的應對能力,它在低烈度、中等強度、不同層麵的軍事力量對抗中體現得並不突出。因此,俄羅斯要完全達成自己預期的目的還有一定的困難。

    當然,回答這個問題還要考慮時間的因素,也就是說我們應該等一等。

    從戰略分析和判斷的角度上來講,任何一個動作作出之後能否達成效果、能產生什麽樣的影響都需要等待一定的時間,因為這種戰略對抗的結果並不能馬上體現出來。 

俄羅斯正在重新崛起?

    9月22日,俄羅斯海軍總司令助理德加洛宣布,俄羅斯北方艦隊艦艇編隊當天離開北方艦隊基地北莫爾斯克,啟程前往委內瑞拉,準備與委內瑞拉海軍在11月10日至14日舉行聯合軍事演習。這是2007年4月19日在北莫爾斯克拍攝的俄北方艦隊“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導彈巡洋艦的資料照片。新華社/法新

    圍繞著俄羅斯近期的一係列舉動,很多人會有一種感覺:俄羅斯正在變得日趨強硬。西方的一些媒體甚至說俄羅斯的強硬可能會帶來一種新的戰略格局。俄羅斯領導人在講話中也曾經說過,我們即使冒著"新冷戰"的危險,也不能放棄俄羅斯的利益這樣的話。

    那麽,俄羅斯近期的舉動是否意味著俄羅斯的重新崛起?是否意味著"新冷戰"有可能到來?

    "新冷戰"的物質基礎不存在

    時至今日,俄羅斯與美國綜合國力的對比與冷戰時期已經不能同日而語。

    美國正處於鼎盛時期,而俄羅斯剛從衰落的穀底爬起。因此,俄羅斯不會與美國和西方進入到一個"新冷戰"的狀態。而美國現在在國際上麵臨的戰略問題也很多,也未必希望同俄羅斯這樣一個大國直接進入到一種比較強烈的對抗和冷戰狀態,否則將會對它的戰略全局產生不利的影響。

    因此,所謂的"'新冷戰'說"更多的是一種媒體炒作。

    能夠與美國全麵對抗的力量並未出現

    那麽,俄羅斯這些強硬動作是否意味著俄羅斯將要或者已經重新崛起了呢?

    我們現在回答這個問題還為時尚早。

    一個國家、一種力量的崛起和世界戰略格局的改變是一個漸進的、漫長的過程,更不可能一夜之間"城頭變換大王旗"。

    人的生命放在曆史的長河中是相當短暫和渺小的,因此從人的視角來看待世界大格局的變化,往往會感覺曆史的變化比我們想像的速度要慢得多。

    現在很多西方的媒體和評論經常會講到國家或力量的崛起。實際上,這有很多都是基於各自的立場而作出帶有很強烈的目的性的評論。

    看一下美國崛起的曆史,我們就會發現所謂的"崛起說"從時間上來看可能太過匆忙了。

    我們知道,在美國之前的世界頭號強國是英國。後來,美國取代英國成為了新的世界頭號強國。那麽,這個過程經過了多長時間呢?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GDP已經超過英國。但是美國真正取代英國的地位是在二戰結束後。也就是說,當美國的GDP超過英國半個世紀後,才真正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頭號強國。

    反過來,我們可以用這段曆史來審視我們的現實。

    如今俄羅斯的綜合國力和美國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不僅是俄羅斯,世界上其它一些正在快速發展的大國和勢力在綜合國力與綜合能力上,與美國也有相當大的差距。這個時候去談某國家和某勢力要崛起、要對美國所謂的霸權產生威脅、要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頭號強國確實是為時過早。

    從冷戰結束到形成一超多強的戰略格局再到發展成為一個多極世界,這肯定要經曆一個漫長的漸變過程。

    今天,我們在可預見的時期內,暫時不會看到能與美國全麵對抗、對美國產生真正威脅的國家和力量。

    這個結論應該可以維持相當長一個時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