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特稿:美國次貸危機正在改變美軍攻守態勢

(2008-10-17 07:29:15) 下一個

特稿:
美國次貸危機正在改變美軍攻守態勢
2008年10月17日 08:31:33  來源:中國青年報

 

    10月4日,駐伊拉克美軍說,兩架“黑鷹”直升機當天晚上在巴格達墜毀,造成至少1人死亡,4人受傷。2006年4月9日拍攝的資料照片顯示,一架美軍“黑鷹”直升機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北部上空飛行。 新華社/法新

    自去年以來發生的美國次貸危機正在惡化成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對“9·11”後形成的世界軍事格局產生新的衝擊,一年來一係列國際軍事事件預示著新的戰略轉向,折射出的一個重大信息就是美國轉入軍事擴張間歇期。

    次貸危機與戰爭疲憊相互促動,美軍避戰呼聲強烈

    今年3月,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和哈佛大學教授琳達·比爾米斯重新核算了伊拉克戰爭的開銷,比美國政府公布的7000億美元多出3倍,驚爆出3萬億的巨額數字。他們出版的《三萬億美元的戰爭》一書向世人揭開了伊拉克戰爭與次貸危機間的神秘關聯,這就是大部分戰爭軍費並不是公開的政府撥款,而是靠銀行借貸而來,從而造成了巨大的財政預算赤字。伊拉克戰爭將克林頓政府的扭虧為盈拉下馬,將美國墜入負債9萬億美元、人均負債3萬美元的深淵。

    伊拉克戰事成了美國銀行最大的壞賬,這就難怪伊朗總統內賈德本月初在紐約參加聯合國首腦大會上說伊拉克戰爭是美國次貸危機的罪魁禍首。也許美國人對布什的冤家對頭的話嗤之以鼻,但對諾貝爾獎級的經濟學家還是信服的。民主黨議員奧巴馬競選下屆總統寶座時高舉“要從伊拉克撤軍,重振美國經濟”的旗幟,共和黨議員麥肯恩雖然繼續高喊不能放棄伊拉克,卻也打出“視情撤軍”的新招牌。大家誰也不否認美國患上了伊拉克戰爭疲憊症,伊戰至少拖累了經濟大局,從不同程度上造就了次貸危機的大環境。

    次貸危機更是打擊了軍心,加劇了美國的戰爭疲憊症。自2006年以來伊戰後期的悲觀情緒在美軍上上下下蔓延,2007年這種悲觀情雖然因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去職而一時看到政策調整可能帶來入伍的希望,但下半年卻因次貸危機的惡化重新加劇了厭戰心理。

    次貸危機給基層官兵帶來的更是雪上加霜,本來投身伊拉克戰場和阿富汗戰場的下級兵士,都指望政府和保險公司大額戰爭保險獲得足夠的傷亡賠償,至少2006年陣亡撫恤金升至10萬美元、軍人海外保險死亡賠償金升至30萬美元的優厚待遇曾給亞裔、西班牙裔、非洲裔青年帶來入伍衝動,如今這40萬美元的生命價值在銀行和保險業麵臨垮台的風險下變得沒有保障了,保險公司大打折扣幾乎已成定局,這對一線官兵的打擊可見一斑。

    更不用說,少校以下級別官兵入伍前大多是平頭百姓,全家經濟來源集於一身,隨著國內通貨膨脹持續增長,確保安全回家的思想取代了解放伊拉克人民的豪情壯誌。當3月新加坡《聯合早報》對3400名美軍現役和退役軍官做意願調查時,88%的受訪者稱美軍已經處於“超負荷運轉”狀態,不希望再開戰端。避戰意識不隻在基層官兵中蔓延,在美軍高層將領中也普遍存在。3月美軍中央戰區司令法倫上將正是因為拒絕對伊朗動武而毅然辭職。

伊拉克巴格達街頭一名少年手舉反美標語抗議

    美國軍事擴張,金融鏈條麵臨斷裂,經濟優先政策下收縮戰線意圖明顯

    次貸危機一開始並沒有對美軍防務造成直接影響,所以2007年上半年新任國防部長蓋茨雄心勃勃地奔赴伊拉克,著手改進伊拉克安全局勢,並不時表露出要修理伊朗的意思,第五艦隊在波斯灣頻繁舉行挑戰性演習。

    然而讓大家大跌眼鏡的是,美軍在波斯灣光喊不練,甚至當以色列忍不住要獨自動手時還摁住不讓打。原因就在美國軍事擴張財政吃緊,軍事擴張的鏈條麵臨斷裂的危險。

    實際上,美國軍事擴張靠的是將軍隊、軍工財團、石油財團和金融財團的利益綁在一起。布什政府從銀行貸款讓軍火商生產武器彈藥,當美軍占領伊拉克奪取石油產地後,石油公司再讓銀行分享巨額紅利,為美國政府填上赤字。這個打仗賺錢的基本規律卻因次貸危機使得銀行遭受重創,軍火生產動力不足,到頭來影響了美軍的戰爭實力。所以,本月3日美國布什總統簽署了7000億美元的緊急救市計劃,下決心保住美元主導的國際金融體係,也就是保住了美國戰爭機器的發動機。

    實際上代表軍工集團和石油集團的保守勢力並不讚成救市,這使人們聯想起上世紀60年代末美國抗拒經濟危機的做法。因為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的經濟發展得益於軍事工業這個領頭羊,當60年代歐洲、日本接連發生經濟危機時,美國靠加大越戰投入拉動軍火生產,進而帶動工業消費品生產,減緩了美國的通脹,而當越戰結束美國軍工產業失去動力時,美國便陷入遲到的經濟危機之中。所以,美國內不乏有人提出把錢砸到伊拉克、阿富汗戰場,或新開戰局,繼續靠戰爭拉動軍工產業,進而帶動美國經濟走出次貸危機的衰退境地。但金融危機的惡化使美軍已無財力打大仗了,布什政府不得不開始收縮戰線。

    在收縮態勢下,美國也開始做出忍讓和緩解姿態。麵對俄羅斯對格魯吉亞大打出手居然忍而不發,甚至做出理解俄羅斯擴大北極圈主權要求的表態,同冷戰結束以來對俄羅斯咄咄逼人之勢相比簡直判若兩人。同樣,美國對伊朗的態度也是忍字當頭,無論是奧巴馬,還是麥肯恩,都不再深入批判內賈德,語氣變得極為緩和。對朝核問題也主動緩和,助理國務卿希爾剛在上個月同朝鮮方麵大吵一場,又準備劍拔弩張時來了個將朝鮮從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上除名,又弄得國際問題專家們雲裏霧裏找不著北。

    布什政府的一係列軍事動作和戰略姿態,與一年前相比可謂大相徑庭,這其中的奧秘是次貸危機下的不得已,力圖在次貸危機的衝擊下能穩住陣腳,也說明美國軍事上的擴張態勢進入間歇期。

    10月11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左一)參觀普列謝茨克發射場。俄羅斯戰略火箭兵12日從普列謝茨克發射場成功試射一枚“白楊”RS-12M型洲際導彈,導彈準確命中遠東堪察加半島的目標。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觀摩了導彈發射。 新華社/路透

    收縮之勢讓對手反守為攻,借助盟友又得割肉讓利

    美國至少短期內向戰略對手做出妥協是一個必然的事,這是因為美軍的戰爭實力已被大量拴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按照美軍的作戰規律,失去30%的機動兵力就意味著失去了進攻能力。而今總員額不過150萬的美軍,真正能用於作戰的部隊不過七八十萬,卻有20多萬機動兵力深陷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他們是美軍核心作戰力量,除非擴軍,否則美軍難以打新的大仗。而擴軍計劃正因為次貸危機而成為泡影,這就給美國的對手以天賜良機。

    麵對美國經濟顯現出衰退之勢和美軍全球戰略收縮的可能,俄羅斯敏銳地發現了機遇,不給美國留喘息之機,不與美國搞戰略相持,而是反守為攻,主動出擊,力求擺脫困境。俄羅斯自去年恢複戰略轟炸機穿越美英大西洋防線飛行後,全力打出能源牌,利用歐洲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關係打壓一下北約國家,借以遏製北約東擴之勢。

    今年以來,俄羅斯海軍從多個方向出動,巡遊太平洋和大西洋,特別是戰略火箭兵司令索洛夫佐夫宣布俄軍計劃在2008年進行11次戰略導彈實彈發射,在本月12日連續兩天潛射3枚柏楊州際彈道導彈,而且從亞洲和歐洲的邊緣區域同時發射,檢驗遠程戰略打擊力,顯示出俄羅斯重振海軍和實施戰略威懾的雄風。更具殺傷力的是俄羅斯果斷出手,就在奧運會開幕的傍晚,俄羅斯總理普京作為最後到達的國家領導人,當他從容走下旋梯時,一個精密的作戰計劃即將付諸實施。果然,奧運會競賽的第一天,俄聯邦軍隊守株待兔地在南奧塞梯展開對格魯吉亞的淩厲攻勢,牛刀殺雞的“維和行動”一下震住了北約,不僅給格魯吉亞來了個啞巴吃黃連有口難辨,更讓美國嚇一跳。與此同時,伊朗、朝鮮也迅速轉被動為主動,對美國口誅筆伐,逼迫美國讓步。

    在這種情勢下,美國為了穩住陣腳,不得不借助自己信得過的鐵哥們。然而盟友們都是因利而聚在一起,誰也不是省油的燈。當本月10日美國防部長蓋茨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北約國家國防部長非正式會議上提出,北約各國明年短期增派軍隊到阿富汗,減輕美軍的負擔,確保阿富汗大選順利時,沒想到這次北約各國答應得很痛快,法國居然在阿富汗剛遭受參戰以來最大陣亡事件後慷慨表示繼續駐軍。

    此外,日本也不斷遭到美國的敦促,決心繼續在印度洋為美軍提供油料補給,此外還向美方表示要擴大參與麵。這些積極的表態並不能讓美國感到痛快,因為北約國家和日本是在抬高價碼,謀求地區行動話語權,對美國而言多少有趁火打劫的味道,所以美國正盤算著是否要放權給盟友來維持自己的全球布局,弄不好是割肉補瘡,得不償失。 (林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