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揭美研製微波武器細節 專對付隱形武器 | |
2008年08月14日 10:15:57 來源:人民網•環球人物 |
安裝在“悍馬”軍車上的美軍“主動拒止係統”(Active Denial System,ADS)[資料圖片] 據美國媒體披露,眼下,美軍正在伊拉克戰場秘密試驗一種新型“微波爐”,它能在遠距離擊中目標,使人和其他動物在瞬間內被“燙垮”。這種神秘的武器,就是微波武器!它們也被稱為“非致命性武器”。 從五角大樓傳出的消息稱,近年來,美軍微波武器的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這要歸“功”於一個曾讓伊拉克百姓血流成河的人——五角大樓聯合非致命性武器處處長柯克·海曼斯上校。 離開炮彈 年屆40的海曼斯,早年在美國弗吉尼亞州的一個海軍陸戰隊基礎學校就讀,走出校門後一直在軍隊服役。但讓他耿耿於懷的是,他幾乎從未接受過真正的戰火洗禮。2003年1月,“機會”來了。“我是2003年1月初率部奔赴科威特的,發誓要帶弟兄們一路打到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把薩達姆從總統寶座上轟下來。” 伊拉克戰爭爆發後,海曼斯指揮他的炮兵部隊,猛烈轟擊巴格達,掩護美國第7、第11海軍陸戰隊直抵巴格達城下……由於在戰場上表現“出色”,海曼斯獲得了軍方頒發的銅星勳章,並由中校軍銜晉升至上校軍銜。在授勳儀式上,他得意洋洋地對上司說:“這枚勳章不僅是我個人的榮譽,也是整支炮兵部隊的光榮!我時刻準備帶著兄弟們去消滅敵人!” 然而,海曼斯沒能激動太久——他正在上高中的兒子,給他看了一組在互聯網上盛傳的“超血腥照片”。“僅僅看了其中兩張,我的心就揪緊了。在一張照片上,巴格達郊外的一幢民房被炸成了碎磚爛瓦,瓦礫中散落著一段小孩的殘肢和一些兒童玩具;另一張照片上,在濃煙和大火的‘映襯’下,一顆伊拉克平民的頭顱滾到馬路中間……天呐,看看照片拍攝的時間和地點——那分明就是我們幹的!” 那段時間,海曼斯整天想著那些可怕的照片,羞愧得一度想解甲歸田。但他終究沒有離開軍隊,僅僅是決定遠離炮彈,在軍隊裏找一個“不需要殺人的職業”。就在這時,他得知五角大樓正在物色聯合非殺傷性武器處處長人選,便馬上毛遂自薦,並順利地得到了那個位子。 聯合非殺傷性武器處負責研發非殺傷性武器,其目的是在不殺死敵人的情況下取得戰爭或戰役的勝利。海曼斯認為,這是避免重演伊拉克慘劇的“最好辦法”。於是,2004年4月,他興衝衝地走馬上任了。 |
擁抱微波
海曼斯剛剛履新,就從下屬那裏得知,聯合非殺傷性武器處正準備耗資6000萬美元,在5年時間內研發出新型微波武器。
對炮兵出身的海曼斯來說,微波武器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參謀們做的第一件事,是給我惡補微波武器知識。我這才知道,這種武器能將輻射頻率為1000-30萬兆赫的電磁波匯聚到指定方向,攻擊、損毀作戰對象……它威力大,速度快,作用距離遠,而且看不見、摸不著,往往能傷人於無形,真的是‘無形殺手’!”
隨後,海曼斯開始調閱有關微波武器的重要文件。他看到:1987年,五角大樓把微波武器列為要研發的五大關鍵武器項目之一。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軍曾在“戰斧”巡航導彈上安裝微波彈頭,破壞、摧毀伊拉克的電子係統和指揮控製係統。1999年3月24日,在轟炸南聯盟時,美軍使用最簡單的微波炸彈,使南聯盟部分地區的通信設施癱瘓3個多小時,並徹底破壞了貝爾格萊德的供電係統。2001年4月,在馬裏蘭州的阿伯丁試驗場,美軍第一次在野外進行大功率微波炸彈爆炸試驗……看著這些文件,海曼斯意識到,自己接手的是一個“很好的項目”,應該讓它“變得更好”。
接下來,海曼斯像開足了馬力的機器一樣,投入到微波武器研發工作當中。到2005年7月,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海曼斯就使美國的微波武器性能有了突飛猛進的提升。此時,他覺得有必要讓外人“體驗”一下微波武器的威力了。
英國《每日電訊報》的記者舍韋爾,成了唯一的“體驗者”。他後來在報道中寫道:“一個寒冷、陰雨連綿的早晨,在美軍科特蘭基地內,我鼓足勇氣等待接受美軍最新武器的襲擊……我站在距離裝備有微波武器的裝甲車約460米的地方……”突然,一名美軍官員下達了發射命令。舍韋爾馬上感到熱浪撲麵而來,“我開始顫抖、齜牙咧嘴,想馬上找個遮掩之處……我的臉好像貼在爐火上,或者像是對著一個調到超高溫檔的巨型吹風機。無論怎樣,我連幾秒鍾都難以忍受,隻好急忙跑開!”
海曼斯主持的這次微波武器係統試驗,引起了西方各大媒體的注意,一時間,許多國家的記者要求采訪海曼斯。一次,海曼斯在接受采訪時炫耀說:“已經進行的1萬餘次微波武器係統試驗表明,微波功率密度達到3-13毫瓦/平方厘米時,受攻擊人員將因頭痛、惡心、思維混亂、行為失控而在5秒鍾內喪失戰鬥力;如果戰時利用衛星、飛船等集中發射微波,可使目標區域內的大氣發生劇烈變化,產生3000-4000℃的高溫,從而殺死裝甲、掩體內的人員……毀壞敵方武器裝備上的電子元件、癱瘓對方雷達、‘掐滅’敵人導彈和艦艇等的引擎點火係統等都不在話下。”
海曼斯甚至描繪了這樣一幅戰爭場麵:美軍的一架無人駕駛飛機,裝載著一枚微波炸彈,隻出動一個架次,就摧毀了100個敵方目標!“但這些還不是微波武器的最大能耐!”海曼斯得意地說:“它的拿手好戲是對付隱形戰機、隱形艦艇等隱形武器。以隱形飛機為例,它為了達到隱形的目的,安裝了大量的電子設備,而微波武器正是電子設備的克星。此外,隱形飛機的表麵由吸波材料包裹,以便大量吸收雷達波能,使之難以反射回去。這意味著,一旦隱形飛機遭到微波武器的攻擊,它將主動吸收大量的微波,自招‘殺身之禍’,輕則因機體瞬間變熱而失去控製,重則整架飛機被燒毀甚至熔化!”
瘋狂計劃
海曼斯並沒有吹牛。據報道,目前,美國的新型微波武器係統項目已進入實戰試驗階段。從2007年起,駐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美軍,暗中在裝甲車上裝備了代號為“無聲衛士”的微波武器係統。測試表明,它的有效攻擊距離達750米,能使被攻擊者在瞬間遭到攝氏54度高溫的烘烤,從而迅速喪失戰鬥力。
美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試驗,還隻是小試牛刀。按照美國五角大樓決策者們的設想,美國各軍種,最晚將在2010年全麵裝備微波武器,而且,美軍還在《空軍2025戰略規劃》中提出了更具野心的計劃——發展太空高功率微波武器。這種武器對地麵、空中和太空目標都具有令人恐懼的殺傷力。美軍可以指令在距地麵500-916公裏軌道上運行的衛星集群,集中向目標區投射微波,使地麵、空中和太空中的敵方目標被超高的溫度“燙毀”。
據悉,美國微波武器的發展情況,引起了俄羅斯、英國等國的高度重視和奮起直追。如此看來,因在伊拉克釀成慘劇而悔恨不已的海曼斯,正在製造一場更大的悲劇。
微波武器也存在嚴重缺陷,比如,它發射的微波在穿過大氣層時,其中一部分會被大氣中的水蒸汽、氧氣和雨水吸收掉。此外,微波武器的發射功率很大,在使用時,可能會對己方位於附近的電子設備形成幹擾;而用微波炸彈攻擊核、生物、化學武器儲備和生產基地,可能導致有毒物質大量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