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揭秘!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機作戰全攻略(組圖)

(2008-07-29 13:55:11) 下一個
揭秘!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機作戰全攻略[組圖]
2008年07月29日 10:48:54  來源:《世界軍事》雜誌

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艦載飛機,是海軍遠征部隊和聯合部隊在現代局部戰爭中對岸進攻作戰的主要力量,其艦載飛機在奪取戰區製空權和製電磁權行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美軍航母艦載機是如何作戰的?其遂行空襲作戰任務有哪些標準步驟和關鍵環節?這些都是本文要回答的問題。

    作戰從來都是一項科學而嚴謹的工作,何況複雜的航母艦載機之作戰,盡管下麵的文字,讀來會稍顯艱澀,但對您深入了解遍布全球的美航母戰鬥群的現實威脅,會大有裨益。

美國航母戰鬥群是美國海軍實力的象征[資料圖片]

    美航母戰鬥群一般轄一個航空聯隊,通常編有1個戰鬥機中隊,裝備14架F-14戰機(編者注:目前F-14戰機已陸續退出現役,美將以F/A-18E/F多功能戰鬥機來全麵替換);編有3個戰鬥攻擊機中隊,裝備36架F/A-18C多功能戰鬥機;編有1個預警機中隊,裝備4架E-2C預警機;編有1個戰術電子戰中隊,裝備4架EA-6B電子戰飛機;編有1個海上控製中隊,裝備8架S-3反潛機;編有1個反潛直升機中隊,裝備4架SH-60和2架HH-60直升機。

    美國海軍新的作戰思想,要求以近岸海域和沿海地區作為其航母艦載機的重點作戰區域,它們擔負的主要任務為:對敵重要目標實施戰略戰役性襲擊;奪取和保持重要海域的製空和製海權;突擊敵水麵艦艇編隊;攻擊敵基地、港口、岸上的各種重要戰役戰術目標;攻擊敵潛艇,特別是導彈核潛艇;支援和保障登陸和抗登陸的作戰行動;保障己方海上交通線的安全暢通和破壞敵海上交通線;實施空中封鎖和反封鎖;支援和保障瀕海方向的陸上作戰行動。

    美航母艦載機空襲作戰的程序比較複雜,一般分為計劃準備--戰鬥出航--進入目標區--攻擊目標--返航退出幾個標準步驟,下文分別予以說明。

作戰前的準備

    聯合作戰司令部的指示和對岸基目標毀傷程度的要求下達後,航母艦載機聯隊的領隊長機,根據作戰指揮官下達的空襲作戰計劃製訂相應目標打擊的具體戰術計劃,並向空襲作戰指揮官作簡要報告,說明其為完成指定任務所需的武器、平台及戰術應用等。

    如需非建製兵力支援,則向空襲作戰指揮官申請,由空襲作戰指揮官呈報艦隊司令,獲得審批後向空軍或陸戰隊申請支援。

    戰鬥出航前,艦載機機組必須製訂出詳細周密的飛行計劃,包括:在航圖上注記飛行航線、航速、時刻和對方地麵防空陣地的配置;製定領航航線卡片、研究和熟悉目標及周圍的照片資料等。同時為了加強與有關單位的協調,空襲作戰指揮官通常於實施對岸空襲作戰的前一天,向防空指揮官通報艦載機飛行計劃,如原計劃有變更,應於飛機出動前數小時再通報變更後的詳細計劃。

    飛行人員執行空襲任務之前,要接受空中情報官下達的任務簡令,內容包括執行任務的海區、目標的性質和坐標,作戰的具體規定,執行任務的機型和數量,起飛降落的時間,空中加油機的位置等。然後由此次任務的飛行領隊做具體的布置,包括飛機編號、編隊隊形、攻擊參數以及著艦的時間順序等。同時也要交代目標照片和識別暗號等。

    氣象官在此時介紹航母所在地、航線上以及目標區的氣象情況,目標區上空的風向、風速和能見度。

    最後,飛行人員在上機前10分鍾接受一次最新的電傳飛行資料,包括起飛時間、航母位置、緊急進場方位、距離、高度、即時氣象情況等。

    戰鬥出航前的幾天內,要依靠偵察衛星、E-2C 預警機、EA-6B 電子戰飛機或RF-14戰鬥偵察機進行航天航空偵察,選擇確定打擊目標、查清目標的防禦能力以及防空火力部署、雷達通信設施位置、技術參數。集中突擊前15分鍾還要依靠RF-14偵察戰鬥機和無人駕駛飛行器做一次補充偵察,核實戰前偵察情報的時效性。目標數據的變化要及時報告攻擊波指揮員,以便確定最終攻擊方案,更新精確製導武器中的目標數據,隨後艦載機戰鬥群升空。航母戰鬥群司令於轟炸前8-10秒,向附近的己方或盟軍空軍基地發出飛行通告,要求開放機場,以備緊急降落。

 

戰鬥出航的過程

美國海軍三支航母戰鬥群參加2007年勇敢之盾軍演

    美軍航母艦載機的出動方式,根據作戰需要可分為兩種基本的組織指揮方式:一種是分波作業方式,另一種是連續作業方式。

    分波作業方式,是按波次飛行周期來活動的,兩個相鄰飛行周期之間沒有交叉重疊,中間隔著一個準備周期。

    分波作業,每波出動的飛機可多達40-45架,攻擊力強,可對敵方進行飽和攻擊,且一個飛行周期可達數小時,能實施遠程作戰。參與作戰行動的飛機大多是載彈量大、作戰航程遠、留空時間長的飛機。這種作業方式適宜於集中攻擊的作戰活動,如為奪取製空權的攻勢防空作戰、對海對岸攻擊、兩棲作戰火力支援等。

    連續作業方式的飛行周期是連續的。一個飛行周期未完,另一個飛行周期又插進來,出動飛機的飛行周期首尾交錯重疊。

    連續作業方式,可連續維持航母戰鬥群的作戰行動,並將空中作戰能力保持較長時間。這種方式飛行任務調整靈活,可以同時放飛不同型號的飛機執行多種作戰任務。參與作戰的飛機往往隻需攜帶少量武器。主要用於需要同時執行防空、對海對岸警戒、反潛、監控、偵察等防禦性作戰行動上,如航渡、待機、護航、顯示實力以及處理危機等。

    其缺點是:相鄰2個飛行周期相互製約,周期都不能太長,一般隻有70-90分鍾,每個飛行周期隻能容納12-16架飛機,攻擊力不大,不適宜實施攻勢行動。

    在空襲作戰中,通常采用分波作業,一般分為大波、小波及大波和小波相結合3種方式。大波每波次35架左右,波與波間隔4-5小時,每艘航母每天可出動3波次,約105架次;小波每波次15-17架,每次飛行時間為10-120分鍾,每艘航母每天可出動6-7波次(最多11波次),計90-119架次;大小波結合時,每艘航母每天可出動5個波次(2個大波、3個小波)或6個波次(1個大波、5個小波),約110-120架次。

    艦載機起飛時,首先起飛一架直升機在航母尾部飛行,擔負支援任務,航母在白天通常使用4個彈射器,平均20-30秒起飛一架飛機,擔負空襲作戰任務的各型飛機,按次序依次起飛。艦載機從航母起飛後,直線飛行一段距離,然後集合、加油、進入航線。通常白天直線飛行距離為2-5海裏,夜間為6-7海裏。直線飛行時,艦載機與航母校正敵友識別儀,若艦載機的敵友識別儀工作不正常,則不得前往集合和執行任務。

    攻擊機和戰鬥機編成小隊或分隊活動時,通常在返航離開陸地後進行空中加油;多機種編隊執行任務時,通常在以航母為中心、半徑10-15海裏空域集合、加油和編隊。

    航母上空高度的分配為:最高一層4500米,為執行該次任務的飛機全體集合和編隊的高度,以下每隔600米一層,為中隊、分隊集合的高度。

    加油機通常提前在航母上空指定的高度上以10°-15°的坡度盤旋,等待執行任務。各分隊飛機在分隊集合高度集合後加油,再上升到全體集合高度指定的位置。

    升空後的飛機根據空襲作戰任務編成若幹編隊,通常編為突擊、佯動、壓製防空兵器、電子對抗、引導指揮、偵察和掩護等7 個戰鬥編隊。其中,裝備有TARPS偵察裝置(機載戰術偵察艙係統)的E-2C、EA-6B、F-14或F/A-18組成偵察編隊,攜帶有空空導彈的F-14和攜帶有反輻射導彈的F/A-18組成突破和壓製敵防空體係編隊,攜帶有巡航導彈和各型炸彈的F/A-18組成突擊編隊。

    合成大機群從首機起飛至完成編隊的時間一般需25-35分鍾。合成機群離開集合編隊區進入航線時,脫離航母塔台的指揮,並由領隊長機向航母申請批準轉入攻擊網。經批準後,機群內其他飛機隨領隊長機一同加入攻擊網,爾後由領隊長機以攻擊網向提前到達戰區的E-2C報到,由E-2C向領隊長機指示入陸檢查點的航向和距離,至此,E-2C 預警機將取代攻擊波指揮員對整個作戰行動進行指揮控製。

    為了防止敵機混人己方機群,在打擊目標區外海設置雷達有效識別谘詢區,並配置谘詢控製艦(一般由巡洋艦擔任),對進入該區的所有飛機進行識別。執行空襲作戰任務的飛機進入谘詢區時,向控製艦報告本機呼號、任務代號、距控製艦的方位、距離,領隊長機報告所屬所有飛機情況,提供飛機編號與機號,離開谘詢區時作離開報告。

    空襲作戰飛機在敵防空能力較弱的情況下,通常在海上沿直線飛行,直接飛往入陸檢查點,入陸檢查點通常選擇沿海不設防的明顯目標。多機群逐次對同一目標進行突襲時,各機群選擇不同的入陸檢查點,使對方不易摸清規律。其飛行高度主要取決於對方對空雷達性能及氣象條件等因素,通常在3000-4500米之間。

    空中護航任務主要由F-14和F/A-18擔任,護航機與攻擊機的比例由敵防空能力及護航兵力決定,一般為1∶1,最高為2∶1,最低為1∶2。護航方式分為直接護航和間接護航兩種,一般以間接護航為主,當被護航飛機遂行重要任務或敵戰鬥機對被護航部隊全航線上都有較大威脅時,則進行直接護航。

 

進入、攻擊和退出

美軍航母艦載機和遠處的艦隊

    航母艦載機距目標25-30公裏時,由航行隊形改為戰鬥隊形,並下降至500-1000米低空飛行,各路飛機分成若幹梯隊,每個梯隊又分成若幹編隊,每個編隊通常為2-4架飛機。為了取得攻擊的突然性,減少被打擊的機會,攻擊編隊多采取小編隊、多批次進入目標區,並選擇容易獲得突擊效果、敵防禦火力薄弱及便於隱蔽接近目標的方向進入。

    攻擊開始後, E-2C 作為空中指揮所,掌握全局,控製各攻擊兵力投入戰鬥的時機,保證各編隊的戰術行動緊密銜接。

    航空編隊在突擊前15 分鍾先進行補充偵察;突擊前12 分鍾使用電子戰兵力,電子戰飛機偵察敵方各種電子設施的戰術配置要素和技術參數,幹擾敵方防空探測、指揮控製和通信手段;突擊前8分鍾開始壓製敵防空火力,由電子戰飛機或其他帶有電子戰吊艙的飛機在距突擊區70-120公裏的6000-10000米空域,以主、被動幹擾方式對敵方綜合防空係統進行壓製,並突入敵防區以導彈摧毀主要雷達設施;突擊前7-8 分鍾使用攜帶遠程武器的兵力,再由攜帶近程武器的兵力實施攻擊;開始攻擊後2-5 分鍾進行突擊效果偵察。

    航母艦載機完成打擊任務後,選擇最安全、最經濟的退出方向和航線高速退出。退出時一般不在受敵防空兵力威脅的上空爬高,而是力爭盡快飛臨海麵上空,得到海上兵力的支援與掩護。

    各僚機退出目標後,迅速依次向長機靠攏進行編隊,保持分隊(3-4架)或小隊(雙機)隊形,以疏開隊形飛行。

    護航戰鬥機在主要機群上空以交叉飛行的方法進行掩護。當遠離海岸5海裏後,編隊由疏開隊形變為密集隊形,對準雷達有效識別谘詢區控製艦的導航台飛行,並向其報告本機距該艦的距離和方位。

    雷達有效識別谘詢區控製艦以敵我識別器鑒別無誤後,批準其由攻擊頻率轉入航母通信頻率,編隊長機即轉入該網與航母聯絡,並對準航母導航台返航,按航母的指令在其附近集合待命進場降落。

空襲作戰各艦載航空兵戰術編隊的使用時機和任務

美國航母戰鬥群

戰術編隊

編 成

投入空襲的時機

主要任務

指揮與引導

E-2C

戰鬥開始前1-1.5小時

警戒、作為空中指揮所進行指揮、協調

偵 察

E-2C、RF-8G、F-14

最後突擊前15分鍾左右

進一步判明敵情動態

佯 動

A-6E、F/A-18、EA-6B

最後突擊前5-15分鍾

吸引敵防空火力

電子對抗

EA-6B

最後突擊前8-12分鍾

幹擾壓製敵電磁探測、指揮控製設備

壓製防空火力

A-6E、F/A-18

最後突擊前0-6分鍾

投射反輻射導彈等

掩 護

F/A-18、F-14

與突擊編隊同時出動

為突擊編隊提供空中掩護

突 擊

F/A-18

 

攻擊並摧毀預定目標

    

 美國航母戰鬥群

美國航母戰鬥群參加“勇敢之盾”演習



  本文原載於《世界軍事》雜誌2006年10月刊,原標題:《美航母艦載機作戰全攻略》

       作者:朱會;編輯:嶽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