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史海揭秘:甲午戰爭中的日本間諜

(2008-07-29 13:48:41) 下一個

史海揭秘:甲午戰爭中的日本間諜
2008年07月29日 09:51:22  來源:新華博客

很多人都知道甲午戰爭中北洋海軍戰敗的曆史。然而,較少有人知道在這場戰爭爆發前和爆發時,日本政府在中國秘密開展間諜活動,搜集了大量重要情報,而清政府的反間諜行動卻收效甚微,這也成為北洋海軍全軍覆滅的一個重要因素。

    日本兩大間諜機構觸角遍布中國城鄉

    1868年明治維新以後,日本開始逐步走上對外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為了適應這種擴張的需要,日本開始針對中國進行間諜活動。

    1886年,甲午戰爭前日本在華最龐大的間諜機關樂善堂成立。

    它是由日本對華諜報重要頭目荒尾精在漢口創辦的。樂善堂以經營眼藥水、書籍、雜貨作為掩護,逐步將觸角伸向中國各地,相繼在北京、長沙、重慶、天津、福州等地建立了眾多分支機構,組成了一個遍布中國主要城市的間諜網,並以這些城市為基地,把觸角伸展到中國的廣大農村。另一個重要間諜機構是日清貿易研究所,設在上海英租界內,成立於1890年,所長也是荒尾精,代理所長根津一,是以培養“中日貿易人才”為名的間諜訓練機構。

    這些間諜機構培養的日本間諜有的以外交官、商人、醫生、學生等合法身份作掩護,有的剃發改裝冒充中國人。他們收買漢奸,四處搜集情報,為發動戰爭作準備。

    1888年底,一些日本間諜潛伏在施工中的威海衛炮台以及威海衛通向榮成的道路、榮成灣附近,為選擇山東半島登陸點作準備。經過長期觀察,他們向日本海軍遞交了一份報告,提出日本對中國開戰時,當從榮成灣登陸,對威海衛應采取背後進攻的戰術。因為榮成灣麵闊水深,沙底適於受錨,無論遇到何等強烈的西北風天氣,都可安全錨泊,而且這裏位於直隸海峽外側的偏僻海隅,離威海衛較遠,正好拊威海之背。該建議得到采納,為日軍擊敗北洋艦隊起到了重要作用。

    對華諜報頭目親自出馬刺探軍情

1893年是日本對華諜報工作最關鍵的一年,日本間諜活動尤為猖獗。當時,盡管日本政府的侵華方針早已確定,陸海軍也為發動戰爭作了多方麵的準備,但何時發動戰爭、能否取勝,還需要作出最後的判斷。1893年4月,對華諜報頭目、日軍參謀次長川上操六親自到朝鮮和中國進行實地考察,為發動戰爭作最後的準備。

    川上操六在考察了朝鮮的釜山、仁川、漢城等地之後,乘船經煙台轉赴天津。他在天津停留了一個月,參觀了天津機器局,訪問了武備學堂,觀看了炮兵操演炮術和步兵操練步伐,並親自登上了北塘炮台觀看山炮演習。在駐華使館武官神尾光臣的陪同下,川上還對天津周圍的地形偷偷地進行了考察。這次中國之行,川上進一步了解了清政府的極端腐敗,而且對清軍戰力及地形、風俗人情均作了詳細考察,確信清政府戰則必敗。

    回到日本後,川上操六密令公使館武官井上敏夫、瀧川具和分頭偵察渤海灣航道及山東半島、遼東半島、天津、塘沽等地的設防情況。井上敏夫5月份從煙台出發,用了兩個月的時間,遊曆了山東半島、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西海岸。每到一處,他都非常仔細地觀察炮台駐防情況,所走洋麵每距約100公裏,便用千斤砣試水深淺,詳細收集作戰所需地理水文數據。

    與此同時,瀧川具和也乘帆船從塘沽出發,沿渤海岸北行。他沿海岸線遊曆,曆時一個月,對沿岸各海口的水深、有無沙灘、海底是泥沙還是岩石、民船數目、運輸情況等,都作了詳細的偵察和記錄,為日軍日後在北戴河附近登陸選擇了合適的地點。

    小間諜宗方小太郎受到天皇召見

1894年8月1日,中日正式宣戰。兩國軍隊在朝鮮進行著你死我活的激烈較量。

    日本駐天津領事館撤走後,出自於荒尾精門下的日本間諜宗方小太郎將自己偽裝成中國老百姓,來往於威海、旅順之間,窺探中國海軍的情報。8月中旬後,由於平壤戰事緊急,清政府決定向朝鮮再派援兵,由招商局的5艘輪船運送總兵劉盛休的銘軍12營6000人入朝。為防止日本艦隊襲擊,李鴻章電令北洋艦隊主力護航。停泊於威海附近的“鎮遠”號等14艘軍艦投入出征準備。

    宗方小太郎在威海得知北洋艦隊的出發時間,立即將其開赴朝鮮的具體日期電告日清貿易研究所的根津一。根津一馬上發給日軍大本營。日軍大本營即派日本聯合艦隊出發,9月15日到達朝鮮黃海道大東河口附近。這就為9月18日的黃海海戰作好了準備。此後不久,宗方小太郎被召回日本。他穿著中國服,接受天皇的召見。

    陸軍大將本莊繁評價宗方說:“日清戰爭之時,他密行威海衛軍港,詳細偵察敵情,對君國作出極大貢獻。”

    腐敗清政府反間諜不力終嚐苦果

甲午戰爭爆發後不久,清軍搜出日軍俘虜進攻山東半島時攜帶的一張地圖,上麵村、路、炮台、營房、山、河、井、樹都畫得十分清楚、詳細,一目了然。對於日本間諜的活動,張之洞等有識之士十分憂慮,紛紛上書,就反間諜問題提出了一些具體建議。

    一是反對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保護日本間諜。甲午戰爭爆發後,一些日本間諜躲在租界內得到各國尤其是美國的袒護。一些間諜被捕後,也有外國使節為其說情。針對這些情況,應嚴查間諜,美領事不得袒護。

    二是主張實行保甲,嚴懲漢奸。日本間諜往往通過漢奸為其搜集情報。清除漢奸是反間諜的根本所在。

    三是對百姓實行安撫。很多地方由於年年發生饑荒,再加上戰亂、民不聊生,在日本間諜糧、錢的誘惑下有人為了生計當起了漢奸。要想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況,僅僅靠嚴懲是不夠的,必須推行獎賞揭發的政策。

    四是禁止日本人剃發改華裝。由於日本人與中國人眼睛、頭發的顏色一樣,相貌相似,隻是發式、服裝不同,日本間諜在中國往往剃發改裝冒充中國人,很難識別。為此,日本人在中國改華裝者應按間諜治罪。    

    清廷曾采納了一些意見,采取過部分防諜措施,破獲了幾起間諜案。但從最後結果來看,日本的諜報活動還是取得了成功,而這與清政府吏治腐敗、不能嚴守軍事機密、不重視防範間諜有很大關係。

    在兩國關係已十分緊張、戰爭一觸即發的情況下,清政府還為日軍參謀次長川上操六為發動戰爭作最後準備的實地考察提供大量方便,予以殷勤接待。李鴻章更是視他為座上賓,奉若神明,還請他參觀了軍工廠、軍事設施和軍隊的操練。更為嚴重的是,兩國交戰之時,仍有清政府官員為謀求個人私利置民族利益於不顧,為日本間諜提供情報或其他幫助。李鴻章的外甥、天津軍械局總辦張士珩為牟取暴利居然盜賣彈藥給日本軍隊。李鴻章的兒子李經方通過上海候補道張鴻祿向日本軍隊出售大米等糧食。李鴻章本人在處理日本間諜的問題上,也表現出十分明顯的袒護之意。對清軍抓獲的間諜,李鴻章不僅不殺,還以殺了要賠錢為由,送給他們路費,釋放他們回國。

    在這種情形下,洞悉清朝軍隊軍情的日軍最終取得了甲午戰爭的勝利,北洋海軍卻全軍覆滅。甲午戰爭後,日本一躍成為亞洲強國,而中國則更深地陷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