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856)
2009 (2525)
2010 (1684)
2011 (517)
2012 (336)
2014 (4)
二戰爆發後,蘇聯東有日本,西有德國,麵臨兩線作戰的危險。因此,斯大林下達指令,讓蘇聯情報機構立即研究如何借助美國來打擊日本。
1940年10月,蘇聯情報部門製訂了代號為“斯涅克”的行動計劃。該計劃是通過蘇聯潛伏在美國的高級間諜懷特,設法激化美日矛盾,促使兩國開戰,從而緩解蘇聯的壓力。
亨利·迪克斯特·懷特是美國“新政”經濟學家、美國總統羅斯福最信任的經濟顧問之一。懷特善於把複雜的貨幣政策問題深入淺出地解釋給在學術方麵並不精通的決策人,因而得到羅斯福的器重,對羅斯福的決策頗有影響。在計劃中懷特的化名為“斯涅克”,俄文的意思是雪,類似他的英文姓氏懷特,即白色。
當內務部主管貝利亞把“斯涅克”行動計劃報給斯大林後,立刻得到了斯大林的批準。斯大林還口授了一份“美國對日照會”,其中對日本提出一係列不可接受的要求。
1941年初,在經過精心準備後,蘇聯情報人員帕夫洛夫被派往美國與懷特會麵。帕夫洛夫把要點寫在便條上,督促懷特向美國政府推銷。這些要點基本上是斯大林當初口授的對日照會,其中包括敦促日本立即全部從中國撤軍。
從1941年春開始,美日開始長達8個月的談判。然而7月份,日軍進攻法屬印度支那南部,威脅菲律賓,美國對日本進行經濟製裁和石油禁運。美日關係惡化為“斯涅克”行動的開展提供了條件。與此同時,1941年6月,德國對蘇聯不宣而戰。日本也蠢蠢欲動,日本外相鬆岡得知德蘇開戰的消息後,便上奏天皇,建議立即對蘇開戰。7-8月,日本關東軍製定了專門針對紅軍的特別大演習。來自不同渠道的情報顯示,日本可能會進攻蘇聯。
形勢十分危急,蘇聯情報部門再次與懷特取得聯係,督促他盡快行動。10月,當德軍逼近莫斯科時,懷特根據帕夫洛夫提供的便條內容起草了致日本的備忘錄,備忘錄聲明美國隻承認蔣介石政府,不承認偽滿洲國和汪偽政權,要日本立刻從中國、朝鮮半島以及印支撤軍,放棄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等等,將斯大林當初口授的主要內容全部列入。11月,懷特起草了另一份措辭更為強硬的備忘錄。這兩份備忘錄經羅斯福簽署後,先後以美國國務卿赫爾的名義遞交日本,史稱《赫爾備忘錄》。
11月25日,日本駐美大使和美日談判代表收到了這份出自懷特之手的《赫爾備忘錄》。結果不出蘇聯所料,日本方麵是一片反對聲音。根據天皇的旨意,日本召開了擔任過總理大臣者參加的重臣會議,會上沒有一個代表說應該接受美國的備忘錄。日本陸軍省軍務局長武騰章赤裸裸地說:“假如日本接受這項要求,那日本必將成為赤貧而毀滅,所以無論如何也要為之一戰。”
於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紅軍情報總局於1941年12月11日向斯大林報告:日本把2個步兵師和300架飛機從中國戰場以及2個步兵師和250架飛機從滿洲調往南方。斯大林終於放下了心裏的石頭,因為這表明日本威脅的消失。“斯涅克”行動取得圓滿成功。 ( 2007.04.29 第13版) (薛慕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