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中國空軍選擇殲-8Ⅱ作為主力戰機內幕及殲-8Ⅱ的優缺點

(2008-06-11 14:29:51) 下一個

中華網論壇

近兩年,廣大網友出於對我國空軍的熱愛,在網上就空軍的裝備情況發表了大量自己的見解,特別是對目前我國大量的殲-8Ⅱ型戰鬥機是否應該繼續大量裝備,提出了自己的各種主張。最近,網上又發表了世界空戰強國巴基斯坦的著名飛行員的一篇文章,就巴基斯坦為什麽不購買殲-8Ⅱ型飛機,提出了自己非常帶有背景的見解,引發了我國軍壇網友的又一次大爭論。本人在這裏,引用自己多年來積攢的資料,並結合自己對我國的作戰對象及其背景資料的深入探索,就我軍的殲-8Ⅱ 戰機能夠在未來空戰中的作用,提出一些觀點和廣大網友進行探討,我們的宗旨是為了我國空軍的強盛,所以,如果有不對的地方請廣大網友提出指正並加以諒解!
  一 殲-8Ⅱ的飛行性能在世界戰機排位中究竟如何,它的最大優缺點是什麽?搞清楚這個問題,對廣大網友急需的答案會有很大的幫助,在這裏,我試圖用動態的比較,結合近20年來的空戰戰例和武器的進步,爭取比較準確的詮釋未來殲-8Ⅱ的作戰效能。

  根據資料顯示,殲-8Ⅱ是一種不論外型和飛行性能都極其類似於前蘇聯的蘇-15(綽號"細嘴瓶")戰鬥機截擊機的一種作戰飛機,它的機體尺寸和外型幾乎和蘇-15一模一樣,但由於我國在發動機行業上的落後,我國早期的殲-8Ⅱ隻裝備了兩台最大推力6600公斤的WP-13發動機,對比於蘇-15的兩台 9500公斤的發動機來說,飛機的推重比大大降低,因而最大速度比蘇-15慢了近300公裏(蘇-15最大速度將近2600公裏),爬升率和加速性能等與發動機有直接關係的性能也比蘇-15有部分降低。由於我國研製的這型飛機年代較蘇-15晚了20多年,所以有若幹新技術投入該機的使用,因而殲-8Ⅱ飛機在關係到空戰格鬥性能方麵的轉彎敏捷性和轉彎角速度比蘇-15有明顯的提高,並在最近幾型的殲-8Ⅱ型戰機的雷達性能上也比原蘇-15的雷達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特別是最近兩年,由於我國"昆侖"發動機的裝機使用,以及新一代的雷達火控係統、中遠程空對空導彈的投入使用,以及過去隻有米格-29和蘇-27這檔次第三代作戰飛機才裝備的"頭盔瞄準具"和新型紅外搜索裝置的安裝使用,使新殲-8Ⅱ的性能較過去的蘇-15有了"代差",這是在我們大家的預料之中的。所以,我們如果再以蘇-15作為參照物去評估殲-8Ⅱ的作戰性能,我認為是不公平的,也是對廣大網友的不尊重。所以,我們不能因為蘇-15在20多年前就被蘇-27所取代,所以我們就認為殲-8Ⅱ不能對抗我國台灣省軍隊大批裝備的F-16和幻影2000等著名三代機。我們許多網友就要問了,靠這種老式飛機能夠保護祖國的領空嗎?如果可以,為什麽我們的好鄰居巴基斯坦連一架都不買呢?我們的空軍究竟想幹什麽呢?根據這個問題,我想很有必要在這裏根據已經掌握的資料好好剖析一下,以敘、以貝卡穀地大空戰、波黑空戰和巴印錫亞琴冰川空戰這三個典型戰例,通過對比法則,徹底地揭開我軍為什麽重用殲-8Ⅱ這種戰機的秘密。

  為了有說服力的證明殲-8Ⅱ的能力,我認為有必要將目前殲-8Ⅱ的最新改進型的有關性能先和網友們交代一下。先和網友們介紹一下,由於工作關係,我多次前往沈陽飛機製造公司,並且在該公司的試飛站,多次登上各種新型殲-8Ⅱ戰機聽取軍代表的介紹。目前殲-8Ⅱ型飛機已經生產到 F型,就是廣大網友經常掛在嘴邊的那種最新型的殲-8Ⅱ型戰鬥機。經過改進,安裝了新型發動機和電子火控係統的殲-8Ⅱ型飛機,從性能上說,完全可以和歐洲的"狂風"戰鬥機一樣,經過不斷改進創新,成為從第二代晉升為第三代戰機的一種典型戰機。為什麽這麽說呢?首先:因為從該機的電子設備上看,由於該機和我國的殲-10和"梟龍"戰機一樣,都裝備了先進的雷達及各種比較先進的導航和作戰儀表,具有空對空、空對地和空對海多種強大的作戰能力;第二,由於改進了發動機及其控製係統,使該機不但比原型機有高得多的飛行速度和轉彎敏捷度,尤其是該機加強了機身結構和更換了"昆侖"發動機後,不但使載彈量從原來的三噸提高到五噸,而且最大飛行速度在我國所有飛行器中第一個達到和超過了馬赫2.5這個第三代戰鬥機中隻有蘇-27和F-15能夠達到的最大時速。第三,由於該機的空戰推重比達到和超過了1這個典型的第三代戰鬥機的標準,它的海平麵爬升率也達到了世界第三代戰鬥機的每秒280米這個非常高的指標;第四,由於換裝了"昆侖"發動機,使用了"數字式調節發動機尾噴口"的技術,也使這種殲-8Ⅱ(F)飛機繼殲-10、和"梟龍"之後,第三個具有了超音速巡航的性能;第五,由於加大機翼油箱,增設了尾舵油箱,加大了機內載油量,使該機的機體載油係數達到了0.35這個國際上公認的比較優秀的數字,使該機的最大航程超過了3000公裏,比原型機增加了將近1000公裏的航程,因而使它的作戰效能有了成倍提高。第六,我國最新型的遠程對空導彈和射程達到300公裏的反艦導彈配備該機使用後,使該機能夠遂行類似目前蘇-30遠程攻擊機的部分職能。廣大網友們看到上述數字後,一定會開動腦筋,比較該機原型機的數據,探討這種新型殲-8的作戰用途吧?

  二 國內練兵試鋒芒。我國空軍采用殲-8Ⅱ作為主力戰鬥機,是經過實踐檢驗過的。靠的什麽檢驗?當然是用殲-7這樣的飛機作為對抗目標進行的檢驗。據說,我國空軍采用美國原"飛虎隊"陳納德將軍發明的一種名為"掠襲"的戰法,利用殲-8Ⅱ優異的高空高速性能,來遂行空戰演練的。在演練中,由殲-7E型飛機冒充美國的F-16戰機,入侵某要地上空,而擔任防禦的一方,則出動殲-8Ⅱ型戰機進行防禦。在對比演練中我們看到,殲-8Ⅱ絕不和對方纏鬥,在麵對麵的進攻中,利用雷達探測距離遠和裝備有遠程空對空導彈的特點,分波次地向進攻一方發動反擊,發射完遠程導彈後,立即掉頭就跑,采用這種戰法,擔任進攻一方的殲-7E機群吃盡了被動挨打的苦頭,到頭來,幾乎是一架殲-8Ⅱ也"鎖定"不了,更別說去擊落了,而參戰的殲-7E機群卻損失殆盡。在這種情況下,攻方試圖采用"換位強攻"的戰法,試圖用"多波次"接戰的方法,在第一批殲-7E為躲避遠程導彈的攻擊而退出戰鬥的間隙,用少量的殲-7E采用低空、大速度的戰法試圖滲透進守方的區域伺機反攻,終因受到守方改換"多波次"輪戰的方法破解而敗下陣來。

  通過實踐,使我國空軍認識到,在現代空戰中,除了飛機外,戰法和武器性能也可以左右戰局,不僅是飛機的先進程度決定著戰鬥的勝負。有一些網友對我國生產的遠程空對空導彈的性能和可靠性有懷疑,下麵,我對我國某型遠程空對空導彈作一個描述,就可以消除網友的懷疑了:

  由於工作關係,我參觀了我國新定型的某型遠程空對空導彈的定型鑒定會。出乎我的想象,這種遠程空對空導彈采用"相控陣"雷達作為導引頭的主要元件,我看到,我國民間領域的軍事潛力在這個項目上發揮的淋漓盡致,他們居然在一個飯碗大的雷達天線上集成了上百個發送和接收裝置,從這麽精致做工來看,僅有好的設計是絕對造不出這個器件來的,還要有"巧奪天工"般的手藝和精巧的工具,才能夠完成這麽完美的傑作。看來,我國工人不但會作世界上最精美的手工藝品,當這種精妙手藝涉足軍工後,一樣會做出令世人矚目的東西。還有一個想不到的地方是,這枚導彈,除了擁有製導雷達以外,還有一個小巧玲瓏的光學製導窗口,從窗口可以看到,一個景致的光學攝象鏡頭安裝在一個萬向台上,顯示出這枚導彈在飛向目標的最後階段的末製導是靠光學來完成。更加令人想不到的是,我國的電子行業已經能夠在空對空導彈這麽局促的電子艙內,安裝了我國微電子行業的新寵:一套運算能力超過每秒1億次的微型計算機係統,就是靠著這麽強大的計算能力所提供的圖象末製導技術,使我國的這種空對空導彈的命中精度達到了世界領先的水平。看到了這些東西,連我這個不太相信本國軍工技術的人也認為,如果敵機被這種導彈"鎖定"後,還能躲避開來。我國空軍在裝備了這樣水平的導彈後,在和美國等世界強國空軍進行的空戰中,我們的老式殲-8Ⅱ一定會不落下風。

  三 用"關公戰秦瓊"的方法對比過去的空戰。為了滿足廣大網友的獵奇心理,我試想用今天的殲-8Ⅱ去參加過去的幾次著名空戰,看一看會顯現出什麽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況:

  ⑴敘、以貝卡穀地空戰。假如敘利亞使用中國現在的殲-8Ⅱ代替他們原有的米格-23和米格-21兩種戰機去參加1981年的貝卡穀地空戰,會發生什麽事情?我們可以想象到,那時以色列的F-15和F-16戰機以及幼獅戰鬥機根本沒有發射著名的"蜻蜓Ⅲ型空對空導彈(即我空軍的霹靂8導彈)"的機會,在視距外就要被大量的擊落,敘利亞無疑會最後贏得貝卡穀地空戰的勝利,如果當時以色列的死敵埃及和敘利亞有這麽精良的武器的話,中東的曆史肯定會重寫;

  ⑵波黑戰爭:如果前南斯拉夫空軍當時有中國殲-8Ⅱ型戰機的話,即使在飛機數量大大少於北約的情況下,空戰也不會出現原來那種"慘不忍睹"的一邊倒的情況,在很多情況下,南斯拉夫空軍的戰機從地下基地一起飛,在飛機飛機剛離開跑道的刹那間就可以發射導彈遠距離攻擊北約的戰機,並可以廣泛地利用地形地貌作為掩護,采取"打了就跑"的戰術,給北約的空軍以強大的震懾。在許多情況下,前南空軍還會用機智靈活的戰法,去遠距離突擊北約的空中預警機等重要目標,就算這時北約也裝備了同樣的武器,但仍然無法阻止前南空軍把武器大量地投入到國外北約基地上去,就這一種武器係統,就可以徹底地改變前南軍隊被動挨打的境地。

  ⑶錫亞琴冰川空戰。如果1989年巴基斯坦有了中國目前這種殲-8Ⅱ戰機,在錫亞琴冰川戰鬥中,麵對印度裝備的蘇-30和幻影 2000戰機,巴基斯坦的空軍在飛機數量遠少於印度的情況下,就可以采用"掠襲"的戰法,將戰機遠遠的隱蔽、盤旋在自己國境內的大山叢中,遠距離地"鎖定 "、攻擊冒險前來轟炸的印度機群,巧妙利用山巒的遮蔽而保護自己?有網友會問:既然這樣,為什麽在上世紀80至90年代巴基斯坦在派人試飛後,反而決定不去購買中國當時的殲-8Ⅱ戰機呢?原來,當時的殲-8Ⅱ並沒有現在這種遠戰的能力,也不象現在的新機型具有空中格鬥的功能,更沒有3000公裏以上的大航程和大的載彈量,當時殲-8Ⅱ機說白了就是一種放大了的殲-7,在空戰格鬥中還不如殲-7靈活機動,而價格更是比當時的殲-7貴了一倍多。所以是誰,隻要他足夠聰明,在那時都不會采購過去那種殲-8Ⅱ來取代殲-7。

  那麽,殲-8Ⅱ在今後的台海戰役中會是什麽角色呢?我要說,殲-8Ⅱ可以和蘇-30組成混合機群,攜帶遠程導彈對美國的航母編隊進行強攻,以彌補蘇-30數量不足的缺陷;另外,殲-8Ⅱ能在上百架飛機的混戰中,利用它的高速突擊的能力,采取多方向多角度的掠襲,招架航母編隊F-18機群的大規模抵抗,利用它的數量和速度優勢,采用"多波次"攻擊的戰法,突破航母的空戰防線,給美國航母以毀滅性的打擊。在防空作戰中,還可以利用它的數量優勢和性能價格比的優勢,采用大機群不間斷地遠海巡航,保護潛艇的安全,並給地麵戰略目標提供不間斷的防空掩護,阻止敵方巡航導彈的大規模進襲。最後,還可以在對地攻擊機不足的時候,利用它載彈量大的特點,作為攻擊機使用,給登台的地麵部隊提供遮斷掩護。總之,現在的殲-8Ⅱ是一種效費比非常優秀的戰機。我建議,軍工部門要不斷提高它的性能,降低造價,使這種飛機在未來數十年中不斷地改進下去,作為一種優秀的戰機而"名垂史冊"!

  看到這裏,廣大網友肯定會說:"此殲-8Ⅱ非彼殲-8Ⅱ也"!肯定會對今天的殲-8Ⅱ型戰機刮目相看的,特別對一架5000多萬元人民幣一架的殲-8Ⅱ如果有了一大半蘇-30MKK機(每架要賣人民幣3億多元啊!)的功能,那麽,我相信廣大的網友一定會讚同我國空軍"少花錢、多辦事"的作法,另外,也會讚同我國空軍采取大量采購提升了性能的新"梟龍",以暫時代替價格昂貴,且目前正在努力升級成"四超" 的新殲-10吧?

  看吧!我們的空軍醒了,中國的空軍真是越來越會辦事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