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我看中美小學教育

(2009-05-04 11:38:20) 下一個
先說,我對中式小學教育的認識主要是自己小時候的經驗,今天國內的情況都是二手資料。美國的教育也是以我家孩子學校的經驗為主(我們在灣區所謂好學區的公校),不知道有多大的代表性。

在孩子上學之前,總聽我家LG說美國教育多爛(他自己是南方農村普通公校出來的),中國式教育優勢多好,我也有點優越感,隻是覺得自己一路上來實在是辛苦,如果孩子不那麽受罪就好了。第一次聽說美國小學一到五年級都是一個老師教所有的課程很震驚,中國人講究”術業有專攻“,一個老師怎麽能交的好那麽多課程呢?等到孩子上了學(老大今年三年級),自己做義工也泡了不少時間在教師,覺得美國教育好處還是很多的。

原來我想,孩子每天8:30-2:30在學校,中間隻有兩個recess,比我們原來上45分鍾休10分鍾辛苦多了。後來發現,他們每個Period 雖然90-120分鍾,可孩子並不是坐在那裏,除了固定寫作和講課,他們可以自由走來走去,有時候老師還允許他們在教室外麵完成功課,所以孩子的自由度相當大,每個人都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思考方式,坐站跪臥,不影響別人就可以了,不像我們把手背在後麵,10分鍾後就腰酸了。

我們小時候,基本上就是讀課本,其他能力培養不太記得什麽。我兒子的班上,每天早晨10分鍾都是分布各種工作,有的孩子負責午飯order,有的負責收作業,有的負責清理,從K開始,老師都會讓孩子去辦公室跑一些errands(兩人結對),有問題也鼓勵自己解決,這些都是生存技能的培養,讓孩子不隻是book smart。孩子基本上每個單元的social studies都要表演,有時幾人一組,有時單人,一定要上台,帶語氣動作。我想公司裏老美很多都能侃侃而談,和他們從小的訓練是分不開的。

一個老師教20個學生,每天6小時,老師對每個孩子的了解程度比我們小時的老師深多了,當孩子有任何不良傾向的時候,老師都和家長及時聯係, 而教學的時候,不同學科也比較容易融會貫通,因為老師都知道他們不同科目的進度。

我感覺美國小學對德育比對智育更重視。每天早晨雷打不動的Pledge(不是愛國教育,而是學校自己的,就是強調做最好的決定,尊重自己和別人)然後是校長講話(我們這個校長真是老黃牛,以後有時間再說),表揚各種表現好的孩子,有時候很trivial的理由,比如for listening,然後是student body president講話,參與感和群體感就慢慢出來了。

Academics方麵,我覺得我們小時候的drills美國是比較欠缺,就是死記硬背的那些,小孩子有時候還是需要的,這個就靠家長來補了。我覺得是他們花時間在其他能力的培養上麵。不過加州現在也開始有了應試教育的傾向,不知道以後會不會越來越向中式教育靠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ilovesj 回複 悄悄話 別針媽, this is very insighful! 是不是今年秋天要換校長了? 現在的校長為什麽走呢? 有沒有聽說新校長是什麽人?謝謝。 東東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