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菲出生於一個波希米亞(今捷克)的貴族之家,父親霍泰克侯爵是帝國外交官,她隨著家族走了很多地方,遊曆廣泛,聰明美麗的她有一種成熟的魅力。由於家道中落,她的婚事被耽擱下來,1895年她遇到費迪南時已經26歲,在當時近乎老處女了,如果再不出嫁,大概隻有去修道院這一條路。他們一見鍾情,除了外表的吸引,她的大氣睿智大概是更吸引費迪南的地方。雖然她出身貴族,祖上也有德國王室血統,篤信天主教,這些對於強調純正血統論的哈布斯堡卻是遠遠不夠的,尤其要當皇儲的妻子。他們的秘密戀情持續了五年,費迪南為她守身如玉。為了多創造接觸機會,她在費迪南遠親易莎貝拉大公夫人家找了個lady-in-waiting的職位。
歐洲王室貴婦大都有這樣一些女隨從(ladies-in-waiting),她們一般都是出身於比主人低的貴族,家世良好還要受過教育,幫助主人處理事務,有點像今天的秘書一樣,雖然不是女傭,她們的從屬地位卻是毋庸置疑的。易莎貝拉有五個婚齡的女兒,對於皇儲頻頻光臨她喜上眉梢,想象著自己就要當未來皇帝的嶽母了。可是皇儲遲遲不求婚,他看中的到底是哪一個呢?一天費迪南去打網球,大公夫人趁機打開他從不離身的懷表,一下子呆住了,懷表裏向她吟吟淺笑得是自己的lady-in-waiting索菲。她大發雷霆,索菲收拾好了自己的東西,默默地離開了。
醜聞傳播的總是很快的。皇帝召見費迪南,並沒有太緊張,畢竟皇家公子哥私生活上混亂不是一個兩個。他說隻要費迪南與索菲斷絕來往就既往不咎。誰知道費迪南的回答是,他非索菲不娶。
對弗朗茨約瑟夫來說,這是與魯道夫自殺一樣的平地驚雷。哈布斯堡統治帝國是上帝的旨意,保持血統純正是他們對神的回報。坐在皇位上的人要以國家,家族利益為首,皇帝自己一生就是克己的典範,他犧牲自己到了自虐的地步。他不明白費迪南怎麽可以為了一個出身不好也不年輕的女人動搖皇家的根基?答案是明確的,費迪南要麽放棄皇位,把位子讓給弟弟奧托(Archduke Otto),要麽離開索菲。
魯道夫一生缺乏的勇氣卻在費迪南身上凸現了。皇位他要,這個繼承權是神賦的,他不能放棄。索菲他也要,哪怕他要等到老皇帝死後,自己當上皇帝,便有權修改有關族法。兩方麵就這樣堅持著。他這個舉動,永遠把自己放到了老皇帝的對立麵。1900年到了,在家族聚會上,皇帝舉杯祝福家族的未來,杯子所對的是奧托的兒子卡爾(Emperor KarlI of Austria)。
瑪麗亞特雷沙
還是Dear Mama出麵了。瑪麗亞特雷沙找到了皇帝,懇請他準許費迪南的婚事,她這樣做犧牲是巨大的,因為目前她是帝國最尊貴的女人(皇後希西兩年前遇刺身亡),但是費迪南娶了索菲她就要讓出這個位子給奧托的夫人,但是她為了繼子求了又求。皇帝權衡再三,自己已經70歲了(沒有人能料到他又頑強的活了16年),與其等費迪南繼位後亂了家法,不如同意他結婚,但是隻能是摩根婚姻。
費迪南的婚禮
所謂摩根(Morganantic)婚姻,指的是夫妻雙方出身不平等,地位低的一方不能享受高的一方的頭銜和待遇,他們的子女也不能享受繼承權。費迪南同意了,這就意味著他的妻子和孩子永遠不是哈布斯堡的成員,他們不能參加家禮,在國事上他們不能與他站在一起,甚至向去劇院這樣簡單的事都不可能,因為費迪南要坐在皇家包廂,而妻子隻能坐大廳。為了能與愛人結婚,費迪南接受了這個屈辱的條件。1900年6月28日,臉色蒼白的費迪南在霍夫堡向上帝全體皇族男性宣誓,他的婚姻是摩根婚姻,永遠排除了妻兒加入這個家族的可能。整整十四年後的這一天,他們夫婦雙雙遇害。
一般皇儲的婚禮是國禮,費迪南是個例外。除了Dear Mama和兩個同父異母的妹妹,沒有任何皇室成員參加,沒有禮炮,沒有賀電,沒有黑黃兩色的哈布斯堡旗幟,沒有歡呼的人群。可是費迪南和索菲都認為那是他們一生中最幸福的一天。這一年費迪南已經38歲,索菲31歲,他們等的太久了。
謝謝你的鼓勵。我是沒事喜歡看這些東東,自己再有點感慨,就寫出來了,讓專家們見笑
你的文筆有一個特點:一般的事情(曆史故事除外)到了你的筆下,變得讀來有滋有味。這份天賦你應該好好地珍惜哦:-)
曆史故事你能寥寥幾筆,給人一個清晰的脈絡,不凡!
希望看到你更多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