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晚茶亭

夕陽在山,清茶在手,正是一天最好的時候。。。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路遙《平凡的世界》讀後說幾句

(2015-04-01 07:07:27) 下一個

讀了路遙的小說《平凡的世界》。書共三部,讀第一部時心潮起伏,幾處都幾乎淚下。讀第二部時感情就平靜得多,而第三部讀到後來,就漸漸對不少文字失去了興趣,有些就大段大段地快速瀏覽了。讀後一個明顯的感覺是,這書比不上作者的另一本小說《人生》。《人生》叫人從頭到尾都放不下,而《平凡的世界》沒有這種力量。但是,《平凡的世界》這書,卻奪了中國最高的小說獎,茅盾文學獎。我想,它得獎恐怕主要不是藝術的原因,而是政治的原因。因為它非常合時宜地為鄧小平的農村改革開放的政策作了一個很好的詮釋。從藝術言,這書不免有點虎頭蛇尾,難怪小說最初投到幾家雜誌時,都吃了閉門羹。

我說這小說第一部最好,因為它真實。它不像浩然的《豔陽天》,不像柳青的《創業史》,不像周立波的《山鄉巨變》,它沒有粉飾痛苦,沒有歌頌錯誤。它真實大膽地揭示了毛澤東的農村合作化政策給廣大農民造成的災難。他們衣不蔽體,腳無完鞋,他們終歲饑餓,麵黃肌瘦,他們讀不起書,討不起老婆,他們還動輒被召去開批判會,不容許有任何一點生財之想。我說它真實,因為在那個時代,我曾在貴州農村當過醫生,我記得那赤身裹一件爛棉襖的男男女女,那含著母親幹癟乳房而啼饑的嬰兒……。這是一種貧困到骨頭裏的沒有任何前途的生活。路遙用筆,把它撕開,呈現在讀者麵前。

路遙敢這樣寫,而浩然柳青周立波不敢寫,因為路遙第二部裏有包產到戶,有分田耕作,有養魚辦廠,有外出打工,有脫貧致富,一句話,有鄧小平的農業開放政策帶給農村的新氣象。如果不是這樣,估計路遙也未必敢如此兜底揭露農村的赤貧。路遙通過這部小說,傳遞了一個信息:農村在毛澤東的鐵腕之下,已走頭無路,必須改革。鄧小平的改革是劃時代的。在八十年代中期,當大多數作家都在寫傷痕文學的時候,路遙雖然也寫了傷痕,但他更寫了傷痕的醫治,從而在政治上獨占一籌。這是他得獎的主要原因。

正因為有這樣一個政治意向,路遙在書中寫了很多人物,從國務院副總理到省地市縣公社生產隊的各級領導。但真正生動有血有肉的,還是小人物,主要是孫田兩家,如孫玉厚,孫玉亭,孫少安,孫少平,田福強,田潤葉,田曉霞等等。其中以少安少平的奮鬥最為感人。然而上層人物,從國務院到省地市的領導,仍然是臉譜式的,都寫得相形見絀。一是他不熟悉,二也許是他有顧忌。也正因為此,後麵兩部,特別是第三部,很多章節已經不太像小說,而像報告文學。作者隻是忙於交代過程,闡述觀點,叫人讀了乏味。

現在這小說已改編成連續劇。看了小說,我恐怕不會再花時間去看連續劇。因為絕大多數情況下,電影或連續劇都遜於小說,因為編導常常都把小說進一步稀釋了,稀釋到庸俗無味的地步。一個例外恐怕是電影《活著》,比原著更感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chrisevans 回複 悄悄話 新拍的電視劇《平凡的世界》絕對沒有稀釋小說,長篇小說拍電視劇,何來稀釋一說?何況電視劇的陝北風味很足,結尾也改得合理。
《活著》電影和小說都看了,電影淡化了不少,小說更為慘烈。
主流媒體 回複 悄悄話 “孫少平”是文章的主線,是作者把自己溶於其中的寫作精神,其他故事都是大背景用來襯托的,如果不理解“孫少平”一次次精神上突破的喜悅,感受不到文章最後作者精神上破繭而出的巨大幸福,就會流於一般的小說概念,最多也就是故事真實而已。這就是,同樣的文章,不同的人感受不同。小說的結果是,孫少安當了個企業家,孫少平寫出了平凡的世界,境界大不同!好東西,用心去體會吧!
過海石 回複 悄悄話 同意樓主的觀點。我以為最生動的人物是少安,孫玉厚,孫玉廷和田福強。我下過鄉,遇到過這樣的人。這些人也許是路遙較為熟悉的人。我尤其喜愛少安,聰明勤奮,人還善良。給他好政策,好製度,他一定能改變命運!關鍵是他自己好了,也想讓別人好,那怕再吃些苦。這樣的人難找。他和他爸一樣,腳踏實地,一步一步過上好日子。而對少平的描寫則有些矛盾,少平最終想在礦井裏這個平凡的世界裏追求不平凡生活的意義比少安紮紮實實的,一步一個腳印的過出好生活的意義究竟大多少呢?!
w666888 回複 悄悄話 作者寫這本書累死了最後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