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晚茶亭

夕陽在山,清茶在手,正是一天最好的時候。。。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讀後觀後】新看電影《龍須溝》

(2012-06-09 05:12:38) 下一個

 

最近讀了於是之先生寫的人生漫筆。於先生在書中多次提到他建國初期,在老舍先生的話劇《龍須溝》中扮演程瘋子的體會。那是使他一舉成名的角色。我以前聽說過這戲,但沒看過。最近回國,就去買了兩張電影《龍須溝》的碟片,回來仔細地看了。

 也許因為期望太高,看後似乎有點失落,感到於先生扮演的程瘋子不及他《茶館》裏的王掌櫃,王掌櫃內涵深厚,有血有肉,動人心魄。而扮演的程瘋子較為遜色,毛病主要在“瘋”字把握還沒到位。是的,程瘋子並不是真瘋。他潔身自好,不肯到惡霸家去演出。但他又懦弱,遭流氓打後從此就閉門不出,日高而臥,無所事事,和孩子逗笑。鄰裏都叫他瘋子。於是之在書中說,他處理這個角色時,原則是“不要去演他的瘋,而是演使他致瘋的社會原因”。然而不管他真瘋假瘋,他總該有一些反常的舉止言談,使人們,包括他老婆,叫他瘋子,這一點在現在的電影裏兼顧得不夠。我們看到的似乎隻是一個膽怯怕事而又懶散的老實人,形也不瘋,語也不瘋。看後人們會問,為什麽叫他瘋子呢?如果瘋體現不夠,對他致瘋的社會的譴責也就力度不夠了。其實於先生自己對此亦有體會。他的排演日記中就有這樣的話:“戲開排了,我拘謹有餘,瀟灑不足,結果瘋得不夠”。

 我感到電影裏小姑娘的一出戲演得好。家窮,孩子從來不曾有過玩的東西。哥哥疼她,一次趁幫朋友看金魚攤的機會,拿了兩條小魚,帶回來給妹妹。妹妹驚喜若狂。但母親立刻猜到這魚是他兒子偷拿的,人窮誌不窮,一定叫兒子把魚給人家送回去。此時哥哥不肯,妹妹大哭,窮鄰居見狀願意湊錢去還攤販。這裏,人性和品質在矛盾中得到了升華,非常感人。後來當這妹妹因大雨失足落入溝中淹死了,連那魚缸也缸破魚亡時,觀眾就真正的幾欲淚下了。

 這戲的另一不足之處是後半部對新政府的頌揚,顯得太白,反複太多,近於說教。其實隻要把戲演足,讓觀眾自己去體會,而不是教條式的將這些所謂的主題思想,都晾出來,效果一定會更好。當然,這是那個時代作品的程式和特色,現在實在不應該苛求,因為不如此,這戲是通不過黨的宣傳部門的關卡的。

 當我看到老舍先生在戲中對人民政府,對領袖毛澤東熱情歌頌的時候,我就想到毛澤東發動的那場文化大革命,竟把老舍也押上了批鬥台。想到老舍先生萬念俱灰,獨身走向太平湖,準備投水自盡的時候,他心中該是怎樣的痛徹心脾的悲傷,憤懣和冤屈啊。哀哉!願惡夢不再來!

(12125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