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如水的博客

鐵山﹐洞庭,長江, 三水有情;太平洋,地中海,長江河,三水有緣。
正文

生命的滲透–父親餐桌上的愛(紀念父親 七)

(2012-12-09 15:00:00) 下一個

八十多歲的奶奶身體硬朗,喜歡操持家務,很不情願地從廚房被退了休的父親替了下來。 父母分工明確,母親由於身體原因不能用涼水,負責采購;父親就負責把買回的菜變成可口的飯菜端上餐桌。其實在這之前家裏的年飯和重要的客宴也都由父親掌勺。

父母熱愛生活,喜歡高朋滿座,退休後的父母尤其享受宴請,圖得是親情和友情中的那份熱鬧。父親做菜一般不需要幫工,不會廚房裏外吆喝他人,總是安排有序,效率很高。長輩生日時,烹調出三四桌﹑每桌十幾個菜的宴席對父親來說是時有的事。父親擅長蒸菜,拿手的是蒸扣肉。但是隻要是我們從外地回到家,父親就會燒些我們喜愛的家鄉菜如紫蘇燒魚 ﹑骨頭湯燉米粉皮等。

記憶中父親為餐桌上的飯菜忙碌是從帶領我們去大山裏撿砍枯枝當柴火燒飯開始。那時的老家沒有電、煤和煤氣,燒飯燒菜全靠樹枝﹑樹根和稻草。老家離大山有約 5-6 裏路,父母在暑假期有時帶著 7 歲到 10 歲的我們一起去深山裏撿柴。父母給我們每人配上合適的分量,大的扛小樹枝或小竹幹,小的扛竹尖,並一路關切著。母親是我們的在校老師,父親由於離家工作與我們聚少離多,盡管父母很少訓斥我們,但我們平時眼裏的父母是權威多於溫情,嚴肅多於親近。但帶我們去深山裏撿柴時父母很有柔情,把幹活安排得像愉快的郊遊,一路領著我們有說有笑,一會問累不累,一會問要不要停下來休息。後來才知父母鼓勵的不僅是我們的勞動還有我們想為家分擔責任的努力。

我們長大的過程中,家裏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吃飯前和餐桌上不許訓導小孩,因為家裏認準“千事萬事吃飯是大事”,而且也不能讓小孩吃“嘔氣的”飯,嘔著氣吃飯不利於長身體。這樣我們不僅從來沒有因受訓錯過一頓熱飯,還無形中避免了些責備而多了些引導,因為一頓飯的功夫和飯桌上的交流讓大人的氣消了不少,這樣氣頭上的責備變成耐心的引導。

在我們的從業中,父母讓我們自由選擇,放手讓我們飛往各地。父親和大多中國的父親一樣為了支持我們,不大用語言來表達自己對遠在他鄉的我們的想念。父親對我們的愛和想念體現在我們回家後高興地為我們準備的佳肴中。有一次過年,全家大團圓,父親要做十幾個人的飯菜,老大跟父親說又要辛苦了,父親幽默地回答說給你們做飯就是當牛做馬也高興嘛。父親總是心滿意足地看著兒孫們一掃滿桌的菜,而下頓的菜譜父親也早安排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