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成長中父親因為在離家約20裏的地方從事教育工作,隻有周末和節假日回家,和我們幾個小孩相處不多。兒時我們眼中的父親是陌生和嚴肅的,在父親前不敢嬉笑打鬧。和父親打撲克牌﹑相互取笑那都是我們成年後的事。
母親常聊侃剛為人父不久的父親和稚嫩的我們互動時常令父親不知所措。母親說有一次她帶著一歲多的老大去參加區集體學習,正好那次父親也參加。剛剛能走穩的老大跟在父親後麵連聲地喊“爸爸”,父親隻知回應這孩子怎麽喊個不停呢,確不知陪著逗玩。
但孫輩們的出生和天倫之樂讓升為祖父的父親充滿慈愛和柔情,重拾童心;孫輩們在父親前也很會利用這份寵愛自在地淘氣和取鬧。那時我們都還在從職的拚打初期,手忙腳亂,便放心的短期或長期地讓保姆和小孩住在父母家。那段時期爺爺奶奶身體硬朗,父母身體健康,一家四代同堂,老小鬥嘴,其樂融融。
老大因出國把小孩放在父母家照看。母親為了讓小外孫出國前多學點中文,四歲多的外孫便進了學前班,但他總不愛做家庭作業。有一次,父親跟小外孫立下規矩,少抄一個字打一下手板。有一天,小外孫又沒做作業,按他和他外公立下的規矩,該挨九下手板。父親用小尺子在小外孫手心敲了兩下,感覺很心疼,於是對小外孫說 “剩下的寫個欠條”。小外孫抬起頭毫無畏懼地說 “你還是打完吧!”。父親沒有聽他的,寫了個欠條,欠條上寫著“欠外公手板七個”。這個欠條被父親收藏多年,隻要提起此事父親總是開懷大笑。小外孫小時特饞甜食,父親常常會逗他,手裏高舉著糖問誰要糖啊,小外孫立馬停下手上活動,跑上前,嘴裏連聲喊出“好外公”“親愛的外公”“最最親愛的外公”,手就伸出要糖。每次祖孫倆開心鬧騰一番。
大孫子從小口齒伶俐,語言表達能力超強,常常給家裏帶來開懷大笑。不苟言笑的父親慢慢地也變得隨和與幽默,對大孫子脫口而出的呼喊“老爺子”感到異常的親切,有求必應,而且回應總是帶著滿滿的幸福。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不拿我們和別人家的孩子比高底,隻希望我們盡力做好自己,因人施教, 因為從事教育的父母深知那樣隻會讓自家的孩子失去自信,也深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某些特長,不能求全。因此開明教育中長大了的我們自信中抗壓能力較強,即使麵對山大的壓力內心仍平靜﹑求實和樂觀。對於孫輩的成長,父母更是有耐心,鼓勵﹑獎勵﹑期待多於急躁和責備。
2012年6月16日星期六,上小學的小孫子在去周末課外班學習前一大早繞道去醫院看望他住院的爺爺,並自豪地告訴爺爺考試得了滿分。虛弱的父親開心地豎起了大拇指;並用眼神示意站在床邊的母親。母親立刻領會父親的心意,取出100元錢給小孫子作為鼓勵,爺孫倆皆大歡喜。同天近11點時父親在平和中永遠離開了我們。小孫子懂事地對他媽媽說他要和哥哥妹妹們分享爺爺最後留下的獎勵和鼓勵。在天的父親一定為這樣懂事明理的孫子而自豪。
新年即近,"每逢佳節倍思親", 爸, 我們想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