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孝中的仁厚和豁達
老二很小時按當地的禮儀過繼給爺爺,父親的養父。 老二小學時隨爺爺姓;而我們都還是隨父親的姓。由於都在土生土長的地方上學,大家情況彼此熟知;加上母親是那小學的校長,學校的調皮學生盡量繞著我們走,姐弟和兄弟之間使用不同的姓並沒有帶來任何異樣。
1979 年母親由民辦老師轉為公立老師, 我們隨母親也轉了戶口,由農村戶口變為城鎮戶口,不再從老家村裏按母親教學得來的公分領糧食和其它的福利,而是由國家定量分配。在填戶口表格時,母親有點為難。
此時, 13 歲的老大已上父親曾執教並任校長的區高中。母親知道老二和老三不久會因她隨父親的調動而轉學,兄弟倆同班卻不同姓會招來同學們的話語,說不定老二他們為此和別人打起來。別人欺負時,老二老三總是相互護著,一般調皮老惹事前先得掂量能否取勝兄弟倆人,因而避免了許許多多的衝突。但老二性情急,好強好勝,容不得欺負;加上從小他就帶著老三老四他們上山挖樹根﹑田野間抓青蛙﹑和下河撈魚建立起的作為兄長的責任和老三他們對他的信任,更看不得自己的弟弟們受人擠兌。那時高考剛恢複才不到兩年,這批初中學生是在少有管束中長大,如今正進入青春叛逆期,打架鬥毆是常有的事。 老二和老三轉去的城鎮中學不用心讀書的小混混有名的多,家長除擔心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那中學離母親去教的城鎮郊區小學有 4-5 裏路,沒有公交車,每天老二和老三都得走路上學;放學的小孩都像脫韁的馬,打鬧嬉戲。老二老三原本會由於說話口音的不同﹑由於作為插班插校的新生就招來很多注意力,再加上兄弟倆卻不同姓,所有好奇的同學都會打聽其中的故事,母親想也想的出那混亂的情形。此時的母親從教十幾年了,太了解這個年齡段的學生 - 懵懵懂懂又喜惹是生非。想來想去,為了減少麻煩,母親向父親建議希望小孩們統一用一個姓。
父母商量後,覺得讓老二像我們其他幾個孩子隨父親姓會讓爺爺失望和傷心。最後的結果是我們都像老二一樣隨爺爺姓。至今我們的小學和部分初中同學喊我們一個姓;而之後的同學喊我們另一個姓。如今老二的小孩隨爺爺姓,老三和老四的小孩隨父親姓,既尊重了爺爺又還原了事實。這是父母為了給那時的我們一個平靜的生長環境又要表達對爺爺尊敬孝順而創造型地想出的辦法;這裏有母親養育我們的智慧,更有父親的盡孝中的仁厚和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