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滲透 - (紀念父親 三)
(2012-10-14 17:24:59)
下一個
--與時俱進﹑開明教學的父親
父親職業生涯中從教於小學﹑中學到大學; 從職於區教育組秘書﹑高中校長﹑市教育局骨幹到市教育局和大學的核心領導,在哪工作,哪裏的業績就上漲,師生﹑員工都受益。一路走過來除了父親的努力和敬業外,父親還得益於自己的與時俱進﹑積極進取﹑開明教學。
由於工作的需要,父親平時都要大量地閱讀報刊﹑雜誌和書籍,其中《新華文摘》 陪伴了父親幾十年。但這些沒有文憑的學習是不被正規認可的。於是四十多歲的父親在1982年走進了黨校接受高等教育,帶薪脫產住校學習了一年。父親對這份失而複得的教育機會非常珍惜,惡補了許多沒機會清靜下來想看的書。此時的父親上有三位老人﹑下有四個小孩要照顧撫養,經濟是極其的緊張,母親辛苦地挑起了持家的生活重擔,支持著父親。
後來五十多歲﹑做了祖父多年的父親通過自學拿到了碩士文憑。父親自學拿碩士時,我們都離開父母在外地工作,所以這事我們一直都不太知情。有一次聊天中父親提到時我們有點驚訝,開玩笑對父親說這回還真趕上了文憑熱的時髦,是水平上。父親說他提交並通過了碩士論文。這點了解父親治學的人都信。學習﹑閱讀﹑思考和寫作於他人也許是難事,但這些都是父親願意付出並在累中有樂的愛好。
傳統的教育是按步就班的係統性漸進,這適合年輕﹑不需要養家的人群;而像父親這樣錯過了最佳受教育年齡的﹑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群在職教育是最合適的了,學習﹑工作﹑養家都不誤。加上父親學的是文史類專業,多年來的閱曆和社會經驗更是在超齡的學習中助他一臂。父親也常用自己的經曆去鼓勵那些好學又不可能返回校園的成年人積極進取,參加自學自考,一為更多的機會,二為重拾自信,尤其是如今知識更新快﹑競爭和挑戰性加強的時代。
與時俱進的父親還表現在他遊曆了諸多地方,樂於學習同行們的經驗, 開明教學,在教學中他鼓勵努力但不是死讀;提倡記憶的目的是為了更靈活的應用。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經典地說明了行和讀對人的閱曆﹑思維的影響同樣重要,哪怕是走馬觀花,也會和你一目十行的閱讀一樣受益, 父親深知其益。
1983年就讀於縣一中的老大高興地隨同學老師去郊外野餐,猶被放出籠中的小鳥們,同學們一路暢談,嘰嘰喳喳。其中有一位同學自豪地講到他們的校長是如何精彩地給他們描敘珠江三角洲等地之行,還特佩服那校長在全校師生大會上兩個多小時的講話居然沒有講稿。這位同學不知道的是那校長的小孩正在聽他吹他父親呢!八十年代初學校家長刻板式的管理﹑學生除了教科書外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枯燥和狹隘的校園生活,父親的見聞由自由式講話方式講述出來無疑讓那同學耳目一新。 父親讓他那開明教學方式影響了許許多多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