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閑扯葡萄芽

(2010-03-25 08:10:18) 下一個
閑扯葡萄芽 (之一)

打開這帖子的人,不知有多少是專為來糾錯的?本來嘛,世界上隻有個國家
叫“葡萄牙”,哪有什麽“葡萄芽”?

其實,世界上既沒有“葡萄芽國”,也沒有“葡萄牙國”。那個國家的名字
叫“PORTUGAL”,照聲音翻過來,應該是“爆肚旮”。真要抬扛,這“爆
肚旮”又是“爆肚”和“旮旯”兩個詞湊一塊組成的,那是“爆肚旮”北部
一條叫“抖落河”的河流兩岸的兩個地名。“抖落”翻成中文,那意思就是
“鬥牛”,“爆肚”的意思就是“港口”,“旮旯”的意思就是。。。瞧這
亂的。這麽說吧:反正那國家的名字和“葡萄”和“牙”都不沾邊,不知怎
麽就被翻成“葡萄牙”樂。

筆者當年去那個國家,逢人就舉報:“你們這‘爆肚旮’在俺們那不知被什
麽人翻成‘葡萄牙’樂。”那兒的人聽完哈哈大笑,都說:“好哇!我們國
家就出產葡萄,葡萄釀成酒,往牙裏灌,你們把我們國家的名字翻得太好了!”

葡萄酒是那個國家人民最引為驕傲的“國寶”,他們說,隻有他們那裏,至
今仍沿用最“正宗”的傳統工藝釀酒:男人把成熟的葡萄摘下來,倒進大大
的木桶裏,村裏的姑娘大嫂嬸子們(也有傳說隻允許姑娘們)脫去鞋襪,把裙子
挽到腰上,光著腿腳站在桶裏不停地踩。據說這樣踩出的葡萄汁(傳說加上姑
娘們身上流出的“汁”),釀成的酒才醇才香。那麽小小的國家,靠著姑娘們
的雙腳,居然出產上千種品牌的葡萄酒!

那真是一個小小的國家。筆者在那麽幾年,記不清聽多少當地的朋友講過一
個同樣的笑話:毛主席他老人家還健在那時候,葡萄牙(在新的譯法有待大眾
認可前筆者不得不暫隨大流)曾派一個代表團來北京參加國慶,上天安門城樓
上受到毛主席接見。

毛主席問:“你們是從哪個國家來的呀?”

“葡萄牙。”

“你們國家有多少人呀?”

“一千萬。”

“住在哪個飯店呀?”

您如果一時沒反應過來,俺畫蛇添足給您解釋一下。葡萄牙人的意思是:在十
幾億中國人的概念裏,一千萬人也就夠住個飯店旅館的。

誰能想象,幾百年前最早對中國發動“文化侵略”的國家,竟然是這個小小的
葡萄牙!

閑扯葡萄芽 (之二)

葡萄牙人口是中國的百分之一,國土也差不多是中國的百分之一,是歐洲最小
最窮的國家之一。從前在另一個帖子裏說過,筆者當年去葡萄牙中途經過世界
名城巴黎,所以心理上對反差是做好準備的。

來到葡萄牙首都裏斯本,“反差”立刻出來樂。巴黎隨處可見的宮殿教堂雕
塑噴泉紀念碑博物館時裝店模特秀上空秀,這裏應有盡有,當然規模都小一
些。而裏斯本的大河、海灘、古堡和陽光明媚四季如春的氣候,筆者在巴黎
可沒有見過。

裏斯本坐落在特茹河(Rio Tejo)靠近出海口處岸邊的幾座小山坡上。往下看,特
茹河水麵寬闊。往上看,城市建築層層迭迭。實在是美麗的地方,所以和巴黎
一樣,一年四季吸引大量遊客。

城北的山坡上長長的石頭城牆環繞著的一座古代城堡。葡萄牙國旗中間,繪
著七座城堡的圖案,象征12世紀葡萄牙的“太祖高皇帝”亨利從北到南打下
七座“摩爾人”的城堡,建立國家。裏斯本這座城堡是其中最大的一座。

建國初期,王室就住在城堡裏。15至16世紀,葡萄牙航海事業逐漸發達,向
南繞好望角穿印度洋到達印度、馬六甲和我國的澳門,向西過大西洋占領南
美洲的巴西。掠奪回來一船一船的財寶,王室於是搬下山來,在河邊修建宮
殿,就近盯著從印度或者巴西回來的船隻,把運回來的錢財寶物直接搬進王
宮。

17世紀,一場大地震幾乎把裏斯本夷為平地。王室乾脆大興土木,建起一處
處宮殿教堂行宮別墅。究竟多少處?這麽說吧,如今葡萄牙首都的政府各部
和軍隊的各總部各軍兵種司令部,絕大部份都在當年王室貴族們修建的宮殿
府邸辦公。別忘樂,葡萄牙國土人口都是中國的百分之一,如果拿這些宮殿
和中國古代帝王的宮殿相比,就該把它們放大一百倍,不但現存的北京故宮
北海頤和園沒法比,就是當年的YUAN明園保存至今,也不能望其項背。

裏斯本和巴黎一樣,名勝古跡數不勝數。其中最著名的有:

大古堡(Castelo de Sao Jorge),前麵已簡要介紹,這裏不再重複。

“惹了你沒事”大教堂(Mosteiro dos Jeroimos)。幾百年前,那是特茹河邊一座
小教堂。當年的探險家起航前都要到這教堂作彌撒許願,祈求聖母保佑他們航
海安全作生意發財搶東西成功。這些探險家為王室也為他們自己搶回來大量財
富,王室就把小教堂改建成如今這座歐洲聞名的大教堂。

“給祿食”宮(Palacio Nacional de Queruz),是當年王室在郊外最大的行宮。如
今一部份供遊人參觀,一部份用作“國賓館”。筆者某次陪國內來的某大代
表團來這裏參加晚宴,坐在高大的宴會廳中央長長的餐桌旁,看著古色古香
的裝璜和穿著燕尾服上菜的侍者,剛想發思古之幽情,腳下不留情把少說有
幾百年曆史的古董椅子腿下一根橫撐踩斷,趕緊用眼睛的餘光四下一掃,大家
好像沒注意,或者都佯裝沒注意。事後回憶,有點“孫大聖到此一遊”的感覺。


“哀傷”宮,坐落在首都附近一處叫“心得拉”的風景區。當年一位女王娶
了個多才多藝的德國帥哥,帥哥親自選址親自設計,在山頂上修建了這座精美
小巧、融葡萄牙和德國建築風格於一體的宮殿。這裏遠看天海一色,近聽鬆風
習習,令人心曠神怡。這座宮殿的名字也值得一提。“哀傷”是意譯,如果按
聲音翻譯, 就是“白拿”。

記得在北京參觀“十三陵”,解說員說:明朝皇帝修建陵墓和小小的“地宮”,
全國的農民幾乎都要長年承擔額外的賦稅和徭役,搞得民不聊生。100多年前
慈禧太後修頤和園,更是花掉了中國建立海軍的費用。而葡萄牙,這一切,
宮殿教堂行宮別墅,都是“白拿”!王室貴族們揮霍從非洲印度和巴西“白
拿”來的財富,不但不用搜刮民脂民膏,而且給人民帶來大量的“就業機會”
,拉動“內需”,促進當時餐飲業服務業娛樂業等各行各業的繁榮,也為後
人、為遊客,留下美麗的城市。

如今裏斯本市中心還保留著一座大地震後修建的巨大的紀念碑,紀念碑底座
周圍一組形像生動的雕刻,記錄了重建時那“熱火朝天”、“大幹快上”的
場麵。筆者看完忍不住感歎:當侵略者,感覺真好!

閑扯葡萄芽 (之三)

筆者在葡萄牙那會兒,國內來的團組,常對葡萄牙旅遊業的發達驚歎不已,說
人家一千萬人的國家,每年的外國遊客超過一千四百萬。咱們十多億人的大國,
外國遊客加港澳台胞,每年也不過百萬人。

後來筆者去瑞士才知道,葡萄牙的旅遊業隻能算“小巫”,瑞士人口約六百萬,
每年的遊客卻超過六千萬。不過去瑞士的遊客大概都在山裏滑雪,城市街道上
見不到人潮“洶湧”。在裏斯本和附近的風景區“心得拉”,外國人卻象潮水
一般,或在街上觀光照相,或坐在咖啡點、餐館設在露天的座位上品咖啡嚐海
鮮。

除葡萄酒外,咖啡、海鮮也是葡萄牙人的驕傲。不過,葡萄牙人引為驕傲的
東西,外人未必都能接受。比如葡萄牙人最愛吃鱈魚,本國海裏的鱈魚撈光
了,花錢從北歐進口也要吃。他們號稱能用鱈魚做出上千道菜。筆者在那裏
的英國老師說:“上千道菜,都一個味。”什麽味?國內一個領導吃完說:
“反正不是鮮味。”

說起葡萄牙人吃鱈魚的習慣,其實與航海有很大關係。當年沒有電冰箱,遠航
船上魚、肉無法保鮮,探險家們隻好把鱈魚醃製成魚幹帶在船上,每天泡一塊
慢慢吃。在海外吃習慣了,回家接著吃。漸漸地,鱈魚就成了葡萄牙家家戶戶
餐桌上不可或缺食物。這件小事,反映出航海對葡萄牙民族和文化的影響。

筆者沒到葡萄牙之前挺納悶:曾是堂堂海上帝國的葡萄牙,怎麽會淪落成歐洲
最弱的小國?到那才知道原因多簡單:葡萄牙壓根就是歐洲最弱的小國?

葡萄牙國土又窄又小,擠在歐洲盡西端,東邊緊靠著強大的西班牙,北邊海
上還有更強大的英吉利,南邊是“摩爾人”統治的北非,隻有西麵,是一望
無際的大西洋。葡萄牙人說:東、南、北方我們都惹不起,我們得隨時提防
被他們吞並,所以隻能向西邊大洋上發展。一個夾在列強縫隙中的弱國,被
“逼”出海,居然變成海上稱雄一時的“霸主”。

葡萄牙在其鼎盛時期,海外領土的麵積幾乎比本土大上百倍。其他的好處不
用說,單是18世紀末,國土被拿破輪的法國占領,葡萄牙王室、貴族、軍隊、
首都連鍋端到巴西,躲過當亡國奴的厄運,待拿破輪倒台再回來複國。

我們中國幅原遼闊,即使強敵入侵,也有地方跑。金兵來了往杭州跑,八國
聯軍來了往西安跑,日本鬼子來了往重慶跑。結果真被蒙古兵、清兵逼得沒
處跑,隻能指望忠臣背著小皇帝跳伶仃洋自殺,連近在咫尺的台灣、菲律賓
都去不了。

閑扯葡萄芽 (之四)

中國的中小學生恐怕都知道,麥哲倫是第一個駕船環繞地球一周的航海家,
麥哲倫的航行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它首次用事實證明:地球是圓的。

中國的曆史書談到麥哲倫時,總是不無遺憾地說:可惜麥哲倫本人未能親自
完成環球航行的壯舉,他在一次上岸搶東西的行動中,被當地土著人所殺。

麥哲倫是葡萄牙人。葡萄牙人談到麥哲倫時並無遺憾。他們航海探險的目的
就是“利”,能作生意就作,有機會搶就搶,搶劫本來就是冒生命危險的事。
葡萄牙人也不把麥哲倫算作最偉大的航海家,因為他那次環球航行沒有給葡萄
牙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

為葡萄牙帶來巨大經濟利益的無疑是他們到達印度和發現巴西的航行。

為什麽要去印度?葡萄牙的曆史教科書上說:當年,印度的花椒在歐洲十分
“暢銷”。那時歐、亞兩洲之間的陸路交通完全控製在“摩爾人”手裏,“倒
賣”花椒的生意由他們“獨家經營”。葡萄牙人不惜物力人力,甘冒巨大風險,
尋找去印度的海上通道,起初的目的就是從海路倒賣花椒。在沒有電冰箱的時
代,花椒的重要性,是今天的人們難以想象的。關於這點,網上的愚人兄曾有
專門論述。

葡萄牙人到達印度的故事,幾乎盡人皆知:探險家們乘著小小的帆船,戰戰兢
兢,沿著非洲海岸向南航行,眼看轉過一處海角,海岸向東拐彎,突然狂風大
作,雷雨交加,閃電中,隻見海神從烏雲裏露出憤怒的臉,發出雷鳴般的吼聲,
喝令船隊回頭,轉告國王永遠不許再來。探險家們魂飛魄散,把那裏叫做“風
暴角”。國王聽說後卻說:什麽“風暴角”?明明是“好望角”!拐過海角向
東,就有希望到印度。

葡萄牙人發現巴西的故事,不知有多少人聽說過?他們去印度的航行次數越來
越多,膽子越來越大,不再貼著海岸航行,而是把船駛進大洋,追逐向南的季
風。有一回,船隊在大洋中被一股巨大的風暴裹攜一直向西,船員們無能為力,
隻能祈求聖母保佑。待到風平浪靜,前方出現陸地,船長拿出儀器測量了一遍
又一遍,簡直不敢相信在這個方位會有一片大陸。在那之前,西班牙人和葡萄
牙人都已到達南美洲,為瓜分這片大陸吵得不可開交,教皇仲裁偏袒西班牙,
在當時的南美地圖上從北向南畫一條線,線東邊寬寬的一塊給西班牙,西邊窄
窄的一條給葡萄牙。眼前的大陸邊緣卻遠遠突出在教皇畫的那條線西南。這塊
大陸就是後來葡萄牙在海外最大的殖民地巴西。直到今天,南美大多數國家都
講西班牙語,唯獨巴西講葡萄牙語。

葡萄牙人西班牙這兩個昔日的海上強國曆來互相瞧不起。當年哥倫布(應該翻成
“古龍”)請求率領葡萄牙船隊向西航行去印度遭到拒絕,隻好去求西班牙,終
於帶領西班牙船隊發現美洲新大陸。西班牙人總愛說:哥倫布想把發現新大陸
的榮譽獻給葡萄牙,但上帝說“不”。葡萄牙人則說:是聖母把發現印度和南
美最富饒的巴西的好運氣留給了葡萄牙。

葡萄牙人在海外的殖民地的確給他們帶來了讓西班牙人望塵莫及的好運氣,幾
百年來,他們從印度運回一船船花椒,從中國運回一船船茶葉、瓷器和絲綢,
從巴西運回一船船咖啡、紅木和金子。小小的葡萄牙宮廷,一度成為歐洲王室
中的首富。

其實,葡萄牙人真正的好運是:無論在印度、巴西還是中國的澳門,遇到的人,
都好欺負。

閑扯葡萄芽 (之五)

中國最高大的紀念碑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美國最高大的紀念碑是華盛頓紀念
碑,蘇聯(SORRY,那國家現在叫啥)最高大的紀念碑是衛國戰爭紀念碑(俺指
的是斯大林割勒大血戰戰場那個),而在葡萄牙,最高大最壯觀的無疑是“海
外大發現紀念碑”。

那碑立在特茹河(RIO TEJO)邊,後麵不遠就是“之二”提到的“惹了你沒事”
(MOSTEIRO DOS JERONIMOS)大教堂。碑的造型“神似”一艘拉滿風帆的航
船,碑上兩組栩栩如生的巨大塑像,紀念當年從這裏起航到世紀各地去冒險
的探險家。碑下用彩色大理石拚成一幅巨型世界地圖,在所有葡萄牙航海家
們到達的地方,都有一個帆船圖案,旁邊標示出年月。在那塊大家非常熟悉
的雞形圖案下角,可以清楚地看到:“澳門,1510”。

那會兒從國內去的人,包括俺們這些在使館的,最煩“發現”這個詞:我們
是泱泱大國,又沒埋到地底下,哪用得著小小的葡萄牙來發現?

紀念碑附近,還有一座“海軍博物館”,裏麵陳列著當年航海的帆船模型和
船上使用的工具、儀器。有一回,大使去參觀。博物館館長是位退役的海軍
上將,那天親自陪同。他和大使談得投機,發感慨說:“發現這個詞用得不
準確,真要說發現,也是雙方互相發現。比如我們第一次遠航印度,船隊起
航繞過好望角,一直是沿著海岸航行。到達馬達加斯加,船隊突然遠離海岸,
橫穿印度洋直達印度。我們的航海家怎麽知道印度的位置?怎麽知道橫穿印
度洋的航線?唯一的解釋是,在那之前中國鄭合下西洋的船隊曾經到達馬達
加斯加,告訴過當地土人那條航線。再比如,我們船隊那次航行,帶回來中
國人使用的這種航海儀器。”館長邊說邊指了指一個象風水先生用的羅盤的
儀器。館長似乎猶豫了一下,又指了指旁邊一個豎著的儀器說:“一年以後,
我們的航海家改進了中國的儀器,造出這種用途更廣更準確的儀器。”

館長的話很給人啟發。什麽叫“發現”?恐怕不光是發現從未走過的航道、從
未到過的國家或者從未得到過的財寶,更重要的,恐怕是發現新的知識、新的
技術,或者套用時下的話:發現機會。

筆者剛到使館時,葡萄牙政府和文化界組織紀念葡萄牙曆史上一位航海家探險
家兼文學家“悶的死的冰豆”(MENDES DE PINTO)多少多少年誕辰。“冰豆”
(翻成中文就是“童子雞”)到過東方,在中國生活過十幾年,而且回國寫了本
遊記,據說那本書使葡萄牙人第一次對中國有了較具體的了解。葡方問:中國
政府和學術界是否有興趣派人參加紀念活動。使館按慣例報外交部,不久得到
外交部答複:經社科院權威學者審查,發現冰豆有嚴重“曆史問題”,在中國
期間,從事多起搶劫、盜竊活動,曾因盜竊明朝皇帝陵墓,被康熙皇帝(也可能
是乾隆皇帝,筆者記不太清)發配新疆。外交部指示使館,照會葡方不要紀念這
樣的人。

打那以後,凡雙邊活動有葡方要人講話,使館一定事先要來人家的發言稿審查,
見到“冰豆”字樣,就嚴肅地要求葡方刪掉。使館也真算有事幹了!因為葡方
跟商量好了似的,無論政界、軍界還是文化界的人物,談起中國必提冰豆和他
那本遊記。筆者那時當翻譯,回回為同一話題磨嘴皮子,終於有一天忍不住找
來那遊記看個究竟。

看完那書,第一個印象是:社科院那“權威”真的在史料裏找到過有關冰豆
“曆史問題”的記錄嗎?怎麽他提供的“史料”與冰豆在遊記裏的敘述一模
一樣?比如那段“盜皇陵”,冰豆是這麽描寫的:某次他們幾個葡萄牙人在
東海(也可能是南海)行船遇上風浪,到個小島上躲避。島上有個廟,廟裏老
道(或者和尚,反正在冰豆眼裏是個中國修士)收留他們食宿,還領他們參觀。
在廟後一間殿堂,他們看見擺著一排13口棺材。老道說,那是他的祖先,13
位明朝皇帝,被清朝趕出來,死在這裏,他將來要把棺材運回家鄉去埋葬。
冰豆一夥說:皇帝的棺材,裏麵一定有不少金銀財寶,放在這裏多可惜,不
如讓我們拿走吧。說完不顧老道製止、勸告、哀求,強行打開棺材,搶走金
銀珠寶,上船揚長而去,留下老道在岸上哭天搶地。

用今天的觀點看,冰豆的遊記實在是本奇怪的書,那裏既描述中國物產的豐富、
讚揚中國人民的善良,又毫不隱瞞他們在中國幹的種種壞事。他們一夥葡萄牙
人目的明確,“一切向錢看”,能偷就偷,能搶就搶。有錢就吃喝玩樂,沒錢
甚至沿街乞討。

上麵那段故事是否可信,有待對曆史有研究的網友考證,反正冰豆在書裏說:
他們在中國期間,有人把那件事報告皇帝,皇帝命人把他們一夥抓起來發配到
新疆服了幾年苦役,刑滿後,又把他們驅逐出境。

這樣,冰豆一夥來到日本的一個島上,那裏的一位將軍收留了他們。將軍豢養
著一幫武士,每天在操場觀看武士們練武。這天,將軍看見冰豆的同伴在樹林
裏打鳥,隻聽他舉著的管子裏發出一聲巨響,遠處樹上的鳥兒應聲落地。將軍
十分驚訝,問冰豆這是什麽武器?怎麽能夠打著那麽遠的獵物。馬上命人牽來
豬、狗,請冰豆他們表演射擊。從此,將軍把他們待若上賓,請他們教手下的
工匠造槍,教武士們射擊。幾年後,當冰豆一夥離開日本回國時,那個島上已
經有了幾千支步槍。

冰豆在中國十幾年,尤其被發配新疆時,槍支和其他武器很可能被沒收,被
驅逐出境時又發還。這麽長時間裏,難道從來沒有人注意到那幾根“吹火筒”
嗎?難道從來沒有人問過那是什麽武器有什麽威力嗎?

前麵說過,筆者記不清冰豆是被康熙皇帝還是乾隆皇帝發配到新疆。有一點
是肯定的:那時我們已離挨西方洋槍隊打的時候不遠了。

閑扯葡萄芽 (之六)

其實,我們中國人並非不善於向其他民族學習。比如早在葡萄牙船隊到達澳門
之前,我們的一位前輩就實實在在地“發現”了一回葡萄牙。

那位前輩當時在“前山”(如今的珠海、中山)那一帶當縣官,從常去南洋的商人
們口中得知,馬六甲那一帶來了一些很大的船,船上的人生得比我們高大,叫
“佛朗基”人(當時對葡人的稱呼),他們的船上還有一種炮,射程遠,威力大。
縣官還聽說,其中一艘船上的兩個水手看上去很中國人。縣官很有心機,立刻
派手下化裝成商人去南洋,找機會與那兩人接近,終於了解到,他們的確是多
年前去南洋的中國人,憑著聰明,學會葡萄牙語,在葡萄牙船上工作多年,掌
握了葡萄牙人鑄造火炮的技術。

縣官給朝廷寫奏折,詳細介紹了葡萄牙火炮的威力,請求朝廷設廠製造。難
得的是:縣官能列出數據論證,在北方的長城上,每隔多遠架設一門火炮,
就能保證邊界安全。縣官最後說:葡萄牙人已經在馬六甲建立據點,下一步
很可能會來中國,我們如果沒有威力強大的武器,將來如何與葡萄牙人抗衡?

朝廷采納了縣官的主張。縣官又派人去南洋,偷偷與兩個中國水手聯絡,曉
之以理,動之以利,說服兩人。一個月黑之夜,縣官的手下悄悄劃小船來到
葡萄牙人的大船下,兩個水手跳船回到“祖國的懷抱”。後來,朝廷任命縣
官作負責製造火炮的官員,在國內修建了兩處製造火炮的工廠,由那兩個水
手分別任“工程師”。

明末寧遠守將袁崇煥,一炮把大清國的老祖宗努爾哈赤轟下馬,書裏說炮是葡
萄牙人送的,其實說不定那炮還真是“MADE IN CHINA”。

那縣官當然沒有到過葡萄牙,這裏說的“發現”和葡萄牙海軍博物館館長所說
是一個意思。

明朝徐光啟當“大學士”的時候,中國的火炮製造業曾有過一段“高潮”。徐
光啟不僅向利瑪竇等西方傳教士學習科學知識,而且重視炮兵的發展,從澳門
招募幾百名外國“顧問”幫助製造火炮和訓練炮兵。據說那些“顧問”真曾經
在一些戰鬥中發揮過作用。這裏插一句:利瑪竇是意大利人,但他是通過葡萄
牙人控製的澳門進入中國的。澳門如今還有利瑪竇生活過的故居和以他的名字
命名的中學。

可惜後來徐光啟被他的反對派“搞下去”之後,外國“顧問”們大對被驅逐出
境,火炮工廠也不知所終。再後來,西方的炮船來了等等那些事,不提也罷。

徐光啟那段曆史,筆者沒有讀過。不知道那些“反對派”是為反對學習西方
科學使用西方技術才趕許光啟下台?還是為趕徐光啟下台才反對學習西方科學
使用西方技術?總之如今中國的改革開放,令人無法不珍惜。


打開這帖子的人,不知有多少是專為來糾錯的?本來嘛,世界上隻有個國家
叫“葡萄牙”,哪有什麽“葡萄芽”?

其實,世界上既沒有“葡萄芽國”,也沒有“葡萄牙國”。那個國家的名字
叫“PORTUGAL”,照聲音翻過來,應該是“爆肚旮”。真要抬扛,這“爆
肚旮”又是“爆肚”和“旮旯”兩個詞湊一塊組成的,那是“爆肚旮”北部
一條叫“抖落河”的河流兩岸的兩個地名。“抖落”翻成中文,那意思就是
“鬥牛”,“爆肚”的意思就是“港口”,“旮旯”的意思就是。。。瞧這
亂的。這麽說吧:反正那國家的名字和“葡萄”和“牙”都不沾邊,不知怎
麽就被翻成“葡萄牙”樂。

筆者當年去那個國家,逢人就舉報:“你們這‘爆肚旮’在俺們那不知被什
麽人翻成‘葡萄牙’樂。”那兒的人聽完哈哈大笑,都說:“好哇!我們國
家就出產葡萄,葡萄釀成酒,往牙裏灌,你們把我們國家的名字翻得太好了!”

葡萄酒是那個國家人民最引為驕傲的“國寶”,他們說,隻有他們那裏,至
今仍沿用最“正宗”的傳統工藝釀酒:男人把成熟的葡萄摘下來,倒進大大
的木桶裏,村裏的姑娘大嫂嬸子們(也有傳說隻允許姑娘們)脫去鞋襪,把裙子
挽到腰上,光著腿腳站在桶裏不停地踩。據說這樣踩出的葡萄汁(傳說加上姑
娘們身上流出的“汁”),釀成的酒才醇才香。那麽小小的國家,靠著姑娘們
的雙腳,居然出產上千種品牌的葡萄酒!

那真是一個小小的國家。筆者在那麽幾年,記不清聽多少當地的朋友講過一
個同樣的笑話:毛主席他老人家還健在那時候,葡萄牙(在新的譯法有待大眾
認可前筆者不得不暫隨大流)曾派一個代表團來北京參加國慶,上天安門城樓
上受到毛主席接見。

毛主席問:“你們是從哪個國家來的呀?”

“葡萄牙。”

“你們國家有多少人呀?”

“一千萬。”

“住在哪個飯店呀?”

您如果一時沒反應過來,俺畫蛇添足給您解釋一下。葡萄牙人的意思是:在十
幾億中國人的概念裏,一千萬人也就夠住個飯店旅館的。

誰能想象,幾百年前最早對中國發動“文化侵略”的國家,竟然是這個小小的
葡萄牙!

閑扯葡萄芽 (之二)

葡萄牙人口是中國的百分之一,國土也差不多是中國的百分之一,是歐洲最小
最窮的國家之一。從前在另一個帖子裏說過,筆者當年去葡萄牙中途經過世界
名城巴黎,所以心理上對反差是做好準備的。

來到葡萄牙首都裏斯本,“反差”立刻出來樂。巴黎隨處可見的宮殿教堂雕
塑噴泉紀念碑博物館時裝店模特秀上空秀,這裏應有盡有,當然規模都小一
些。而裏斯本的大河、海灘、古堡和陽光明媚四季如春的氣候,筆者在巴黎
可沒有見過。

裏斯本坐落在特茹河(Rio Tejo)靠近出海口處岸邊的幾座小山坡上。往下看,特
茹河水麵寬闊。往上看,城市建築層層迭迭。實在是美麗的地方,所以和巴黎
一樣,一年四季吸引大量遊客。

城北的山坡上長長的石頭城牆環繞著的一座古代城堡。葡萄牙國旗中間,繪
著七座城堡的圖案,象征12世紀葡萄牙的“太祖高皇帝”亨利從北到南打下
七座“摩爾人”的城堡,建立國家。裏斯本這座城堡是其中最大的一座。

建國初期,王室就住在城堡裏。15至16世紀,葡萄牙航海事業逐漸發達,向
南繞好望角穿印度洋到達印度、馬六甲和我國的澳門,向西過大西洋占領南
美洲的巴西。掠奪回來一船一船的財寶,王室於是搬下山來,在河邊修建宮
殿,就近盯著從印度或者巴西回來的船隻,把運回來的錢財寶物直接搬進王
宮。

17世紀,一場大地震幾乎把裏斯本夷為平地。王室乾脆大興土木,建起一處
處宮殿教堂行宮別墅。究竟多少處?這麽說吧,如今葡萄牙首都的政府各部
和軍隊的各總部各軍兵種司令部,絕大部份都在當年王室貴族們修建的宮殿
府邸辦公。別忘樂,葡萄牙國土人口都是中國的百分之一,如果拿這些宮殿
和中國古代帝王的宮殿相比,就該把它們放大一百倍,不但現存的北京故宮
北海頤和園沒法比,就是當年的YUAN明園保存至今,也不能望其項背。

裏斯本和巴黎一樣,名勝古跡數不勝數。其中最著名的有:

大古堡(Castelo de Sao Jorge),前麵已簡要介紹,這裏不再重複。

“惹了你沒事”大教堂(Mosteiro dos Jeroimos)。幾百年前,那是特茹河邊一座
小教堂。當年的探險家起航前都要到這教堂作彌撒許願,祈求聖母保佑他們航
海安全作生意發財搶東西成功。這些探險家為王室也為他們自己搶回來大量財
富,王室就把小教堂改建成如今這座歐洲聞名的大教堂。

“給祿食”宮(Palacio Nacional de Queruz),是當年王室在郊外最大的行宮。如
今一部份供遊人參觀,一部份用作“國賓館”。筆者某次陪國內來的某大代
表團來這裏參加晚宴,坐在高大的宴會廳中央長長的餐桌旁,看著古色古香
的裝璜和穿著燕尾服上菜的侍者,剛想發思古之幽情,腳下不留情把少說有
幾百年曆史的古董椅子腿下一根橫撐踩斷,趕緊用眼睛的餘光四下一掃,大家
好像沒注意,或者都佯裝沒注意。事後回憶,有點“孫大聖到此一遊”的感覺。


“哀傷”宮,坐落在首都附近一處叫“心得拉”的風景區。當年一位女王娶
了個多才多藝的德國帥哥,帥哥親自選址親自設計,在山頂上修建了這座精美
小巧、融葡萄牙和德國建築風格於一體的宮殿。這裏遠看天海一色,近聽鬆風
習習,令人心曠神怡。這座宮殿的名字也值得一提。“哀傷”是意譯,如果按
聲音翻譯, 就是“白拿”。

記得在北京參觀“十三陵”,解說員說:明朝皇帝修建陵墓和小小的“地宮”,
全國的農民幾乎都要長年承擔額外的賦稅和徭役,搞得民不聊生。100多年前
慈禧太後修頤和園,更是花掉了中國建立海軍的費用。而葡萄牙,這一切,
宮殿教堂行宮別墅,都是“白拿”!王室貴族們揮霍從非洲印度和巴西“白
拿”來的財富,不但不用搜刮民脂民膏,而且給人民帶來大量的“就業機會”
,拉動“內需”,促進當時餐飲業服務業娛樂業等各行各業的繁榮,也為後
人、為遊客,留下美麗的城市。

如今裏斯本市中心還保留著一座大地震後修建的巨大的紀念碑,紀念碑底座
周圍一組形像生動的雕刻,記錄了重建時那“熱火朝天”、“大幹快上”的
場麵。筆者看完忍不住感歎:當侵略者,感覺真好!

閑扯葡萄芽 (之三)

筆者在葡萄牙那會兒,國內來的團組,常對葡萄牙旅遊業的發達驚歎不已,說
人家一千萬人的國家,每年的外國遊客超過一千四百萬。咱們十多億人的大國,
外國遊客加港澳台胞,每年也不過百萬人。

後來筆者去瑞士才知道,葡萄牙的旅遊業隻能算“小巫”,瑞士人口約六百萬,
每年的遊客卻超過六千萬。不過去瑞士的遊客大概都在山裏滑雪,城市街道上
見不到人潮“洶湧”。在裏斯本和附近的風景區“心得拉”,外國人卻象潮水
一般,或在街上觀光照相,或坐在咖啡點、餐館設在露天的座位上品咖啡嚐海
鮮。

除葡萄酒外,咖啡、海鮮也是葡萄牙人的驕傲。不過,葡萄牙人引為驕傲的
東西,外人未必都能接受。比如葡萄牙人最愛吃鱈魚,本國海裏的鱈魚撈光
了,花錢從北歐進口也要吃。他們號稱能用鱈魚做出上千道菜。筆者在那裏
的英國老師說:“上千道菜,都一個味。”什麽味?國內一個領導吃完說:
“反正不是鮮味。”

說起葡萄牙人吃鱈魚的習慣,其實與航海有很大關係。當年沒有電冰箱,遠航
船上魚、肉無法保鮮,探險家們隻好把鱈魚醃製成魚幹帶在船上,每天泡一塊
慢慢吃。在海外吃習慣了,回家接著吃。漸漸地,鱈魚就成了葡萄牙家家戶戶
餐桌上不可或缺食物。這件小事,反映出航海對葡萄牙民族和文化的影響。

筆者沒到葡萄牙之前挺納悶:曾是堂堂海上帝國的葡萄牙,怎麽會淪落成歐洲
最弱的小國?到那才知道原因多簡單:葡萄牙壓根就是歐洲最弱的小國?

葡萄牙國土又窄又小,擠在歐洲盡西端,東邊緊靠著強大的西班牙,北邊海
上還有更強大的英吉利,南邊是“摩爾人”統治的北非,隻有西麵,是一望
無際的大西洋。葡萄牙人說:東、南、北方我們都惹不起,我們得隨時提防
被他們吞並,所以隻能向西邊大洋上發展。一個夾在列強縫隙中的弱國,被
“逼”出海,居然變成海上稱雄一時的“霸主”。

葡萄牙在其鼎盛時期,海外領土的麵積幾乎比本土大上百倍。其他的好處不
用說,單是18世紀末,國土被拿破輪的法國占領,葡萄牙王室、貴族、軍隊、
首都連鍋端到巴西,躲過當亡國奴的厄運,待拿破輪倒台再回來複國。

我們中國幅原遼闊,即使強敵入侵,也有地方跑。金兵來了往杭州跑,八國
聯軍來了往西安跑,日本鬼子來了往重慶跑。結果真被蒙古兵、清兵逼得沒
處跑,隻能指望忠臣背著小皇帝跳伶仃洋自殺,連近在咫尺的台灣、菲律賓
都去不了。

閑扯葡萄芽 (之四)

中國的中小學生恐怕都知道,麥哲倫是第一個駕船環繞地球一周的航海家,
麥哲倫的航行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它首次用事實證明:地球是圓的。

中國的曆史書談到麥哲倫時,總是不無遺憾地說:可惜麥哲倫本人未能親自
完成環球航行的壯舉,他在一次上岸搶東西的行動中,被當地土著人所殺。

麥哲倫是葡萄牙人。葡萄牙人談到麥哲倫時並無遺憾。他們航海探險的目的
就是“利”,能作生意就作,有機會搶就搶,搶劫本來就是冒生命危險的事。
葡萄牙人也不把麥哲倫算作最偉大的航海家,因為他那次環球航行沒有給葡萄
牙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

為葡萄牙帶來巨大經濟利益的無疑是他們到達印度和發現巴西的航行。

為什麽要去印度?葡萄牙的曆史教科書上說:當年,印度的花椒在歐洲十分
“暢銷”。那時歐、亞兩洲之間的陸路交通完全控製在“摩爾人”手裏,“倒
賣”花椒的生意由他們“獨家經營”。葡萄牙人不惜物力人力,甘冒巨大風險,
尋找去印度的海上通道,起初的目的就是從海路倒賣花椒。在沒有電冰箱的時
代,花椒的重要性,是今天的人們難以想象的。關於這點,網上的愚人兄曾有
專門論述。

葡萄牙人到達印度的故事,幾乎盡人皆知:探險家們乘著小小的帆船,戰戰兢
兢,沿著非洲海岸向南航行,眼看轉過一處海角,海岸向東拐彎,突然狂風大
作,雷雨交加,閃電中,隻見海神從烏雲裏露出憤怒的臉,發出雷鳴般的吼聲,
喝令船隊回頭,轉告國王永遠不許再來。探險家們魂飛魄散,把那裏叫做“風
暴角”。國王聽說後卻說:什麽“風暴角”?明明是“好望角”!拐過海角向
東,就有希望到印度。

葡萄牙人發現巴西的故事,不知有多少人聽說過?他們去印度的航行次數越來
越多,膽子越來越大,不再貼著海岸航行,而是把船駛進大洋,追逐向南的季
風。有一回,船隊在大洋中被一股巨大的風暴裹攜一直向西,船員們無能為力,
隻能祈求聖母保佑。待到風平浪靜,前方出現陸地,船長拿出儀器測量了一遍
又一遍,簡直不敢相信在這個方位會有一片大陸。在那之前,西班牙人和葡萄
牙人都已到達南美洲,為瓜分這片大陸吵得不可開交,教皇仲裁偏袒西班牙,
在當時的南美地圖上從北向南畫一條線,線東邊寬寬的一塊給西班牙,西邊窄
窄的一條給葡萄牙。眼前的大陸邊緣卻遠遠突出在教皇畫的那條線西南。這塊
大陸就是後來葡萄牙在海外最大的殖民地巴西。直到今天,南美大多數國家都
講西班牙語,唯獨巴西講葡萄牙語。

葡萄牙人西班牙這兩個昔日的海上強國曆來互相瞧不起。當年哥倫布(應該翻成
“古龍”)請求率領葡萄牙船隊向西航行去印度遭到拒絕,隻好去求西班牙,終
於帶領西班牙船隊發現美洲新大陸。西班牙人總愛說:哥倫布想把發現新大陸
的榮譽獻給葡萄牙,但上帝說“不”。葡萄牙人則說:是聖母把發現印度和南
美最富饒的巴西的好運氣留給了葡萄牙。

葡萄牙人在海外的殖民地的確給他們帶來了讓西班牙人望塵莫及的好運氣,幾
百年來,他們從印度運回一船船花椒,從中國運回一船船茶葉、瓷器和絲綢,
從巴西運回一船船咖啡、紅木和金子。小小的葡萄牙宮廷,一度成為歐洲王室
中的首富。

其實,葡萄牙人真正的好運是:無論在印度、巴西還是中國的澳門,遇到的人,
都好欺負。

閑扯葡萄芽 (之五)

中國最高大的紀念碑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美國最高大的紀念碑是華盛頓紀念
碑,蘇聯(SORRY,那國家現在叫啥)最高大的紀念碑是衛國戰爭紀念碑(俺指
的是斯大林割勒大血戰戰場那個),而在葡萄牙,最高大最壯觀的無疑是“海
外大發現紀念碑”。

那碑立在特茹河(RIO TEJO)邊,後麵不遠就是“之二”提到的“惹了你沒事”
(MOSTEIRO DOS JERONIMOS)大教堂。碑的造型“神似”一艘拉滿風帆的航
船,碑上兩組栩栩如生的巨大塑像,紀念當年從這裏起航到世紀各地去冒險
的探險家。碑下用彩色大理石拚成一幅巨型世界地圖,在所有葡萄牙航海家
們到達的地方,都有一個帆船圖案,旁邊標示出年月。在那塊大家非常熟悉
的雞形圖案下角,可以清楚地看到:“澳門,1510”。

那會兒從國內去的人,包括俺們這些在使館的,最煩“發現”這個詞:我們
是泱泱大國,又沒埋到地底下,哪用得著小小的葡萄牙來發現?

紀念碑附近,還有一座“海軍博物館”,裏麵陳列著當年航海的帆船模型和
船上使用的工具、儀器。有一回,大使去參觀。博物館館長是位退役的海軍
上將,那天親自陪同。他和大使談得投機,發感慨說:“發現這個詞用得不
準確,真要說發現,也是雙方互相發現。比如我們第一次遠航印度,船隊起
航繞過好望角,一直是沿著海岸航行。到達馬達加斯加,船隊突然遠離海岸,
橫穿印度洋直達印度。我們的航海家怎麽知道印度的位置?怎麽知道橫穿印
度洋的航線?唯一的解釋是,在那之前中國鄭合下西洋的船隊曾經到達馬達
加斯加,告訴過當地土人那條航線。再比如,我們船隊那次航行,帶回來中
國人使用的這種航海儀器。”館長邊說邊指了指一個象風水先生用的羅盤的
儀器。館長似乎猶豫了一下,又指了指旁邊一個豎著的儀器說:“一年以後,
我們的航海家改進了中國的儀器,造出這種用途更廣更準確的儀器。”

館長的話很給人啟發。什麽叫“發現”?恐怕不光是發現從未走過的航道、從
未到過的國家或者從未得到過的財寶,更重要的,恐怕是發現新的知識、新的
技術,或者套用時下的話:發現機會。

筆者剛到使館時,葡萄牙政府和文化界組織紀念葡萄牙曆史上一位航海家探險
家兼文學家“悶的死的冰豆”(MENDES DE PINTO)多少多少年誕辰。“冰豆”
(翻成中文就是“童子雞”)到過東方,在中國生活過十幾年,而且回國寫了本
遊記,據說那本書使葡萄牙人第一次對中國有了較具體的了解。葡方問:中國
政府和學術界是否有興趣派人參加紀念活動。使館按慣例報外交部,不久得到
外交部答複:經社科院權威學者審查,發現冰豆有嚴重“曆史問題”,在中國
期間,從事多起搶劫、盜竊活動,曾因盜竊明朝皇帝陵墓,被康熙皇帝(也可能
是乾隆皇帝,筆者記不太清)發配新疆。外交部指示使館,照會葡方不要紀念這
樣的人。

打那以後,凡雙邊活動有葡方要人講話,使館一定事先要來人家的發言稿審查,
見到“冰豆”字樣,就嚴肅地要求葡方刪掉。使館也真算有事幹了!因為葡方
跟商量好了似的,無論政界、軍界還是文化界的人物,談起中國必提冰豆和他
那本遊記。筆者那時當翻譯,回回為同一話題磨嘴皮子,終於有一天忍不住找
來那遊記看個究竟。

看完那書,第一個印象是:社科院那“權威”真的在史料裏找到過有關冰豆
“曆史問題”的記錄嗎?怎麽他提供的“史料”與冰豆在遊記裏的敘述一模
一樣?比如那段“盜皇陵”,冰豆是這麽描寫的:某次他們幾個葡萄牙人在
東海(也可能是南海)行船遇上風浪,到個小島上躲避。島上有個廟,廟裏老
道(或者和尚,反正在冰豆眼裏是個中國修士)收留他們食宿,還領他們參觀。
在廟後一間殿堂,他們看見擺著一排13口棺材。老道說,那是他的祖先,13
位明朝皇帝,被清朝趕出來,死在這裏,他將來要把棺材運回家鄉去埋葬。
冰豆一夥說:皇帝的棺材,裏麵一定有不少金銀財寶,放在這裏多可惜,不
如讓我們拿走吧。說完不顧老道製止、勸告、哀求,強行打開棺材,搶走金
銀珠寶,上船揚長而去,留下老道在岸上哭天搶地。

用今天的觀點看,冰豆的遊記實在是本奇怪的書,那裏既描述中國物產的豐富、
讚揚中國人民的善良,又毫不隱瞞他們在中國幹的種種壞事。他們一夥葡萄牙
人目的明確,“一切向錢看”,能偷就偷,能搶就搶。有錢就吃喝玩樂,沒錢
甚至沿街乞討。

上麵那段故事是否可信,有待對曆史有研究的網友考證,反正冰豆在書裏說:
他們在中國期間,有人把那件事報告皇帝,皇帝命人把他們一夥抓起來發配到
新疆服了幾年苦役,刑滿後,又把他們驅逐出境。

這樣,冰豆一夥來到日本的一個島上,那裏的一位將軍收留了他們。將軍豢養
著一幫武士,每天在操場觀看武士們練武。這天,將軍看見冰豆的同伴在樹林
裏打鳥,隻聽他舉著的管子裏發出一聲巨響,遠處樹上的鳥兒應聲落地。將軍
十分驚訝,問冰豆這是什麽武器?怎麽能夠打著那麽遠的獵物。馬上命人牽來
豬、狗,請冰豆他們表演射擊。從此,將軍把他們待若上賓,請他們教手下的
工匠造槍,教武士們射擊。幾年後,當冰豆一夥離開日本回國時,那個島上已
經有了幾千支步槍。

冰豆在中國十幾年,尤其被發配新疆時,槍支和其他武器很可能被沒收,被
驅逐出境時又發還。這麽長時間裏,難道從來沒有人注意到那幾根“吹火筒”
嗎?難道從來沒有人問過那是什麽武器有什麽威力嗎?

前麵說過,筆者記不清冰豆是被康熙皇帝還是乾隆皇帝發配到新疆。有一點
是肯定的:那時我們已離挨西方洋槍隊打的時候不遠了。

閑扯葡萄芽 (之六)

其實,我們中國人並非不善於向其他民族學習。比如早在葡萄牙船隊到達澳門
之前,我們的一位前輩就實實在在地“發現”了一回葡萄牙。

那位前輩當時在“前山”(如今的珠海、中山)那一帶當縣官,從常去南洋的商人
們口中得知,馬六甲那一帶來了一些很大的船,船上的人生得比我們高大,叫
“佛朗基”人(當時對葡人的稱呼),他們的船上還有一種炮,射程遠,威力大。
縣官還聽說,其中一艘船上的兩個水手看上去很中國人。縣官很有心機,立刻
派手下化裝成商人去南洋,找機會與那兩人接近,終於了解到,他們的確是多
年前去南洋的中國人,憑著聰明,學會葡萄牙語,在葡萄牙船上工作多年,掌
握了葡萄牙人鑄造火炮的技術。

縣官給朝廷寫奏折,詳細介紹了葡萄牙火炮的威力,請求朝廷設廠製造。難
得的是:縣官能列出數據論證,在北方的長城上,每隔多遠架設一門火炮,
就能保證邊界安全。縣官最後說:葡萄牙人已經在馬六甲建立據點,下一步
很可能會來中國,我們如果沒有威力強大的武器,將來如何與葡萄牙人抗衡?

朝廷采納了縣官的主張。縣官又派人去南洋,偷偷與兩個中國水手聯絡,曉
之以理,動之以利,說服兩人。一個月黑之夜,縣官的手下悄悄劃小船來到
葡萄牙人的大船下,兩個水手跳船回到“祖國的懷抱”。後來,朝廷任命縣
官作負責製造火炮的官員,在國內修建了兩處製造火炮的工廠,由那兩個水
手分別任“工程師”。

明末寧遠守將袁崇煥,一炮把大清國的老祖宗努爾哈赤轟下馬,書裏說炮是葡
萄牙人送的,其實說不定那炮還真是“MADE IN CHINA”。

那縣官當然沒有到過葡萄牙,這裏說的“發現”和葡萄牙海軍博物館館長所說
是一個意思。

明朝徐光啟當“大學士”的時候,中國的火炮製造業曾有過一段“高潮”。徐
光啟不僅向利瑪竇等西方傳教士學習科學知識,而且重視炮兵的發展,從澳門
招募幾百名外國“顧問”幫助製造火炮和訓練炮兵。據說那些“顧問”真曾經
在一些戰鬥中發揮過作用。這裏插一句:利瑪竇是意大利人,但他是通過葡萄
牙人控製的澳門進入中國的。澳門如今還有利瑪竇生活過的故居和以他的名字
命名的中學。

可惜後來徐光啟被他的反對派“搞下去”之後,外國“顧問”們大對被驅逐出
境,火炮工廠也不知所終。再後來,西方的炮船來了等等那些事,不提也罷。

徐光啟那段曆史,筆者沒有讀過。不知道那些“反對派”是為反對學習西方
科學使用西方技術才趕許光啟下台?還是為趕徐光啟下台才反對學習西方科學
使用西方技術?總之如今中國的改革開放,令人無法不珍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