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難盡漢武帝
(2009-06-13 04:35:39)
下一個
一言難盡漢武帝
□ 李亞平 《十月》
公元前141年,做了十六年皇帝,完成文景之治的漢景帝劉啟死,劉徹即位,這就是常常被人們說到的漢武帝。
漢武帝劉徹在位五十四年,他繼承了漢高祖以來七十多年休養生息的財富,對內“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奠定了中央集權專製製度的意識形態基礎。影響所及,垂兩千年不絕,對外開疆拓土,聲威遠被於西域三十六國。最盛時,可能到達過今日之裏海地區,治下臣民凡六千萬,恰足與同時代的羅馬帝國相比擬。
漢武帝劉徹是景帝的第九個兒子。他能夠登上皇位,有一段相當曲折離奇的過程。
劉徹的外祖母,名叫臧兒,是漢初燕王臧荼的孫女,嫁給槐裏王仲為妻,生了兩個女兒。大女兒本來已經嫁給了金王孫,後來,有人給她算了一卦,說是她的兩個女兒都有貴相。於是,這位老太太臧兒又不由分說,把女兒從金王孫那兒奪了回來。金王孫當然氣不過,準備與她打官司。臧兒也挺絕,她立刻把這個女兒送進了太子宮裏,成了太子劉啟的夫人。這一來金王孫沒脾氣了。王夫人得到劉啟的寵愛,很快生下了劉徹。據這位王夫人自己介紹,她懷劉徹時,曾經夢見太陽鑽進了自己的懷裏。因此,劉徹深得景帝的喜愛。
景帝即位後,立長子劉榮為太子。劉榮的生母是栗夫人。當時,景帝的姐姐長公主劉嫖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太子劉榮,卻在栗夫人那兒碰了個釘子。一個重要原因是長公主經常把後宮其他的美人推薦給景帝,令栗夫人耿耿於懷。長公主一氣之下,便轉過來要把女兒嫁給劉徹,王夫人則相當痛快,立刻表示同意。於是,發生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天,長公主將六歲的劉徹抱在懷裏,問他:
“徹兒想不想要媳婦兒?”
劉徹回答:“想要。”
長公主將身邊的宮女挨個指給劉徹,問他要哪一個。劉徹一個也不要。最後長公主指著自己的女兒阿嬌問劉徹:“阿嬌好不好?”
劉徹笑嘻嘻地說:“阿嬌好。如果阿嬌能給我做媳婦兒,我一定蓋一座金屋子給阿嬌住。”
這就是金屋藏嬌的故事。就此,王夫人與長公主結成了統一戰線,共同對付栗夫人。這位長公主八麵來風,很能折騰事兒,又與弟弟漢景帝的關係挺不錯。於是,她經常有意無意地在景帝麵前擠對栗夫人,誇獎王夫人美麗賢惠,誇獎劉徹懂事兒,使景帝一點一點覺得栗夫人和劉榮越來越不稱心。
從曆史記載上判斷,這位栗夫人可能是位忌妒心較強且頗有個性的女子,由於兒子被立為太子,也就大約表現得相當驕橫,以至於有時在景帝麵前也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地鬧意氣。
有一天,景帝患了病,將栗夫人叫來,拜托她在自己死後,善待其他的兒子與嬪妃。誰知,栗夫人不受托,還說了一些很難聽的話。這使景帝又驚又怒。他不由得想起高祖劉邦死去不久,呂後誅殺諸皇子,荼毒後宮與戚夫人的往事。於是,皇帝心中很不愉快。
劉徹的母親王夫人知道皇帝開始討厭栗夫人之後,就悄悄讓人攛掇大行,向皇帝請求冊封栗夫人為皇後。大行是當時負責禮賓接待事宜的官職,後世改稱大鴻臚,職責類似今天的外交部禮賓司司長。這位懵懵懂懂的禮賓官不知厲害,居然真的去做了這件很危險卻也很可能賺來富貴的事情。結果,皇帝聞言大怒,罵道:“這種事情難道也是你該過問的嗎?”立即下令將這位大行砍頭示眾。並很快下令:將太子劉榮廢為臨江王,半年後,立王夫人為皇後,立劉徹為太子。不久,臨江王劉榮自殺,栗夫人也活活氣死了。
這一年,劉徹七歲。時為公元前150年冬。
十年後,景帝死,劉徹即位,為漢武帝。時為公元前141年。這一年,劉徹十六歲。他很快便用自己的行動表明:他實在不愧為那位陰毒狠辣母親的兒子。
說起來,在中國的所有皇帝裏麵,漢武帝劉徹應該算是運氣最好的一位了。不光是他奇特地頂替同父異母哥哥當上了皇帝,還因為他的祖先們為他創下了一份極好的家業。據史書記載,經過從劉邦到文景之治這四代漢家皇帝的節衣縮食,不但老百姓家有餘糧,皇家的糧食倉庫裏,也堆滿了糧食,以至於倉庫裏堆不下,露天堆在院子裏,很多已經黴得不能吃了;皇家的錢庫裏,則堆滿了金銀與錢幣,以至於用來穿銅錢的繩子都朽爛了。
可以想見,任何人碰上這樣的好運氣,日子都會過得相當愜意相當舒服相當飄飄然而隨心所欲。我們的一代英主漢武帝劉徹就處在這種狀態之中長達半個世紀。
小皇帝劉徹喜歡儒家學說。當上皇帝沒幾天,就任命同樣好儒的舅舅竇嬰為宰相,任命他的另一個舅舅——王夫人同母異父的哥哥田蚧為太尉,相當於今天的三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這兩位舅舅又推薦了兩個儒生:一個叫趙綰,擔任禦史大夫,當時這個職位的權力很大,除了協助宰相處理中央行政事務外,還有權監督全國各地的行政、軍事、財政等,其地位相當於今天主管司法監察的副首相;另一個叫王臧,擔任郎中令,這也是一個要害職位。
這兩位一上任,就攛掇小皇帝議建明堂以朝諸侯、巡狩、改曆和服色。這還不算,趙綰還希望皇帝今後不要再向竇太後匯報工作,以免受老太太的影響。這可就惹出了大麻煩。
應該說,這幾個人要做的事情並沒有特別不得了的東西。問題是他們碰到的竇太後可不是個一般的老太太。她是文景之治中那位漢文帝劉恒的正宮夫人,漢景帝劉啟的親生母親,漢武帝劉徹的親奶奶。
這位老太太身經四個朝代:
青年時代伴隨自己的丈夫劉恒度過了呂後亂政之際的危難,親眼看到丈夫怎樣當上皇帝並開創了文景之治的盛世;那時,她自己節衣縮食,穿粗布衣服,吃簡單飯菜,甚至在社會已經相當富庶,一般老百姓都開始穿戴綾羅綢緞時,她還在皇帝丈夫的要求下,率領後宮妃嬪隻能穿布衣短裙,上麵連一朵花也不能繡,特別儉樸。由此,贏得了人們相當廣泛的尊敬。
中年之後,這位老太太又跟著自己的兒子漢景帝劉啟經曆了錯殺晁錯、最終平息七國之亂、逼死一代名將周亞夫的大風大浪。
在老太太看來,文景之治時的國泰民安,是文景兩代君臣,曆時四十多年,奉行無為而治、與民休息的黃老之術才達到的。從史跡上判斷,這也的確是事實。因此,老太太篤信並極為喜歡黃老之術,討厭誇誇其談假模假式的儒家之術。
還是景帝在世時,有一個儒生博士官袁固知道皇太後喜歡讀《老子》等道家的書,就對皇太後說:“這是奴仆書,不值一讀。”
老太太很惱火,回敬他說:“你讀的儒家書是罪犯的書。”
於是,兩個人你一句我一句,話不投機,吵起來了。老太太急了,下令博士去與一頭野豬決鬥。漢景帝挺替自己的母親難為情,覺得這是學術之爭,爭不過伶牙俐齒又倔頭倔腦的書生,就讓人家去和野豬決鬥有點過分;可是又不敢違背母親的意願。於是就自己跑去為博士仔細挑選了一把利劍。誰知,這個博士不光會讀書,還會劍術,上去幾個回合下來,就把野豬刺死了。老太太這才饒了這個儒生。
如今,身經四朝的老太太已經是太皇太後,成了皇家的一個象征了。眼看著還是個半大小子的孫子被一幫子儒生鼓動著胡來,又要開工程,又要改革禮儀服飾製度,還明擺著想要自己靠邊休息,心中不禁既痛且怒,就把手下人私下裏收集到的這幫人徇私營利的證據,一股腦攤到了小皇帝的麵前,責備小皇帝用人不當。小皇帝傻了,隻好罷免了兩個舅舅,又把趙綰和王臧抓進監獄,並廢止了他們建議要做的那些事兒。這兩個儒生自認為是有身份的人,不能受辱,就在監獄裏自殺了。
此後,小皇帝大概有些意興闌珊。於是,很喜歡跑到皇宮外麵去玩兒,就是所謂微服冶遊。他常常與身邊善於騎馬射箭的人約好,自稱平陽侯,在夜裏溜出去。天亮後,這幫家夥在南山之下馳馬打獵,而且在農民的麥田裏奔騰馳騁,惹得老百姓追在後麵呼號怒罵,並且報了官。當地的地方官搞不懂怎麽回事,下令追捕這幫人。後來,他手下的一個家夥把皇帝專用的東西展示給地方官看,才算不了了之。
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說,有一次,他們半夜微行,到一家旅舍投宿,向老板要飲料喝。老板懷疑他們是盜匪奸人,沒好氣地說:“沒有飲料,有尿,要不要?”然後,老板悄悄招來一幫小夥子,準備收拾他們。老板娘很有眼力,覺得這位客人的相貌氣度不像凡人,對老板說:“這客人不是普通人,帶著武器又有防備,你不要亂來。”老板不聽。老板娘就給老板灌酒,把他灌得爛醉後綁了起來。那幫被叫來幫忙的小夥子們不知道怎麽回事,紛紛回家睡覺去了。
老板娘趕快殺了隻老母雞,燉湯燒菜給小皇帝們吃。
第二天,小皇帝回到宮裏,把老板娘召來,賞給她金千斤。大約相當於今天的兩百多萬人民幣。還把她老公封為羽林郎,就是皇家近衛軍軍官。
小皇帝最為成功的一次出行,發生在當了皇帝的第三年。那一次,他路過並拜訪他的姐姐平陽公主家。
當時,他的皇後是陳皇後,就是那位準備金屋藏嬌的陳阿嬌。長公主劉嫖幫助他擊敗同父異母哥哥當了太子後,阿嬌為太子妃;即位為皇帝後,阿嬌被立為皇後。沒想到,阿嬌當上皇後之後,仗著母親的擁立大功,變得脾氣很大,不許小皇帝接觸其他的女人,她自己又遲遲不能生育。史書記載說,為此,皇後費盡心機,花了相當於今天一千多萬元人民幣求醫問藥,還是沒有效果。於是,小皇帝開始疏遠阿嬌皇後。
劉徹的姐姐平陽公主知道這個情形後,很用心地搜羅了一批年輕貌美、能歌善舞的女孩子加以培訓。這次,小皇帝到她家來,平陽公主就讓這批歌女出來獻藝。結果,小皇帝在滿園春色中,看中了一個叫衛子夫的女孩子。從此,這位衛子夫平步青雲,從一個身份卑賤的歌女一步步走上了大漢天子皇後的寶座,演出了漢家宮闕中極為扣人心弦的一出悲喜劇。並由此衍生出了中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軍事家衛青、霍去病的故事。此為後話。
平陽公主看到弟弟喜歡衛子夫,就很大方地把這個歌女送給了弟弟。小皇帝如獲至寶,把她帶回宮中,寵愛有加。從此,便很少再到陳皇後阿嬌那兒去了。長公主劉嫖知道這件事情後,很不高興,可又沒有辦法,就把衛子夫同母異父弟弟衛青抓起來,預備殺掉。這個衛青是衛子夫母親的一個私生子,當時也在平陽公主府上,做公主駕車牽馬的奴仆。他的朋友公孫敖知道長公主要殺他的消息後,約了幾個人,偷偷溜進去把他救出來,並送到小皇帝劉徹那兒去了。此時,劉徹與衛子夫情意正濃,加上衛青高大魁梧,儀表堂堂,劉徹挺喜歡他,封他為一座宮殿的主管,並兼自己的貼身侍衛。幾天之內的賞賜累計達到金千斤,相當於兩百多萬人民幣。
阿嬌當然不甘心。她幾次找機會想要毒死衛子夫,都因為劉徹已經在提防她而沒有成功。一般說來,人一氣急敗壞,就可能亂了方寸,亂了方寸,就可能做糊塗事。阿嬌就是這樣。情急之下,她請來一位叫楚服的著名女氣功大師,到宮中來行巫蠱之術,就是做一個木頭人,在上麵刻上衛子夫的名字,天天對著它發功念咒,據說,這就可以將衛子夫弄死。於是兩人就這樣開始忙開了。
誰知,沒過多久,衛子夫還好好的沒怎麽樣,她們的事情卻敗露了,被人報告給了皇帝。劉徹下令捉拿楚服,並徹查嚴辦。結果,連楚服帶她的徒弟,加上牽連進來的宮女、內侍三百多人被逮捕,並統統被開刀問斬。
這就是漢武帝劉徹在位期間的第一次巫蠱事件。這次事件,導致宮廷內外三百多人死亡,皇後被廢。
而第二次巫蠱事件,比這一次嚴重了許多,導致長安城裏十幾萬人死亡、太子被殺、皇後自殺的可怕後果。這是後話,我們在下麵再談。
這一次,漢武帝一翻臉,把陳皇後阿嬌嚇壞了。好在劉徹念在金屋藏嬌的情分上,隻是將她皇後的名分廢黜,把她遷往長門宮居住而已,沒有再為難她。漢武帝劉徹答應她的母親長公主,不改變阿嬌的待遇。
阿嬌十分悔恨。她知道漢武帝很欣賞司馬相如的文章,於是,派人去請司馬相如幫忙。這時,為了茂陵的一個女子,司馬相如和卓文君之間也剛剛度過一場愛情危機:卓文君的一篇《白頭吟》,喚回了司馬相如的情義。一時間傳為佳話。
阿嬌贈送給司馬相如一百金,請他幫自己也作一篇能喚回漢武帝感情的文章。司馬相如為她寫了一篇挺動感情的賦,叫《長門賦》。阿嬌讓宮女們背熟傳誦,希望能夠傳到劉徹耳朵裏去。可惜,沒多久,衛子夫為漢武帝劉徹生下了第一個兒子劉據;趕巧,此時衛青又在抗擊匈奴的戰爭中打了一個大勝仗。劉徹就此機會,將衛子夫立為皇後,把劉據立為太子。並再也沒有回到阿嬌那兒去了。
這時,竇太皇太後死去幾年了,已經沒有人能夠幫助阿嬌;也沒有人能夠限製漢武帝劉徹做他想做的任何事情了。
考察漢武帝劉徹一生的事業,大致可以從下列三個方麵著手:
一是他對內政事務的處理;
二是他對外部征伐與外交事務的處理;
三是他作為皇帝對個人與皇室事務的處理。
綜合說來,按照曆史學家黃仁宇的判斷,“漢武帝劉徹不可能一眼看穿自己在曆史上的作為的真意。”這可能是一句很貼切的形容。原因是,即便在今天。用我們現代人的眼光來看,也很難洞察他在兩千年前的那些作為的全部意義。
我們隻能說:這位所謂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劉徹,在個人品性上,極度凶殘暴虐;在處理國家事務時,完全以他的自我為中心。他所做的一切,幾乎都是把好事和壞事摻和到了一起,甚至就是在上述的三個方麵,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我們差不多完全無法作出“好”抑或“壞”的涇渭分明的判斷。
或許,隻有這樣,才構成了他的所謂雄才大略?
竇太後是在漢武帝劉徹當上皇帝的第六個年頭死去的。老太太的死,大約使漢武帝劉徹有了一種解放了的感覺。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人能夠對劉徹的行為作出任何約束了。
竇太後死去的第二年,劉徹就將年號改為元光元年。從此,中國改變了以帝王在位年份表達時間的製度,開始用年號記錄時間的推移。隨後,很快與董仲舒們確立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帝國意識形態。
漢高祖劉邦開創大漢帝國之後,實際上基本繼承了秦始皇的遺產:即在帝國廣闊的疆域之內,在占人口絕對壓倒多數的農業經濟結構的基礎之上,建立至高無上的、以皇帝為代表的帝國國家機器。
但是,無論是秦帝國以嚴刑峻法為核心的治國方略,還是劉徹的父祖們以無為而治為特征的黃老之術,都很難與現實的經濟結構和國家形態相吻合。原因是:
——秦帝國掃平六國、統一天下的事實,證明了這個國家具有高度的製度優越。如前所述,秦始皇過度膨脹的欲望和無法承受的資源濫用拖垮了這個偉大的帝國。當嚴密而理性的法律製度無情地服務於這種欲望的濫用時,便自然而然地一同受到了深切的憎惡。這是我們讀到那些對秦帝國嚴刑峻法的猛烈抨擊時,感到特別無奈的原因。這可能是新生的漢帝國采用黃老之術對國家實行無為而治的重要原因。
——然而,黃老之術無為而治,固然有利於與民休息,生聚發展,卻又很難應對北方遊牧民族侵略、頻繁的自然災害與帝國內部來自人本能的要求權力再分配所帶來的挑戰。
因此,董仲舒所提出的天人合一、天人感應和建立在親子人倫基礎之上,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為核心的儒家思想,就成了帝國統治者的最佳選擇。對於皇帝的欲望來說,這套理論顯然比秦帝國的法製精神要賞心悅目得多。因此,盡管孔孟之道已經存在了幾百年,但是,卻是直到漢武帝時,董仲舒改造後的儒家思想才正式登堂入室,成為欽定的帝國意識形態。
董仲舒認為,道,就是宇宙和世間規律,源自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皇帝作為天子,是上天的意誌,與上天具有天然的關係。因此,他是人世間最高最終的權威,他的仲裁帶有神權的力量。這就是天人合一,這裏顯然將皇帝神聖化了。
天人感應則是天人合一的一個意義延伸。指的是當皇帝作為人格化的神,代表上天進行統治時,世間好的事情,體現了上天的意誌,不好或無道的事情,則是對天道的背離,上天將降下災難或變異以示警告。如果還不改弦更張,則傷敗乃至。這裏,在將皇帝神化為天道化身的同時,委婉地對皇帝提出了行仁政的勸告。表明,中國知識分子伴隨著皇權權威的確立,力圖使自己變得更加柔媚可人。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觀念,通俗地解釋就是所謂三綱五常。三綱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是仁、義、禮、智、信,即做人不應該違反的五種行為規範。這裏的核心理念是君臣父子關係。儒家思想要求:在家庭關係上,要事親以孝;在國家事務上,要事君以忠。他們認為,不孝的人不可能忠,能盡忠的人則必是大孝。不忠不孝者則是禽獸;既是禽獸,則人人得以誅之。他們認為,三綱五常就是在人間世俗化了的天道。
這套說辭的一個合乎邏輯的引申極為可怕:君讓臣死,臣不敢不死,不死則為不忠;父讓子亡,子不敢不亡,不亡則為不孝。
於是,形成了一套極為嚴密的、與經濟結構和國家形態嚴絲合縫的意識形態。三者相互作用,構成了一個超穩定結構。特別是這套意識形態理論,與帝王專製結合起來以後,極其野蠻地禁錮了中國人的頭腦,禁錮了中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在一定程度上,似乎可以說:這種對中國大一統帝國統治結構的設計與建設,開始於秦始皇贏政,而最終完成於漢武帝劉徹。
此後,中國的曆代皇朝都是在這樣的框架下展開的,綿延兩千年而不衰。
事實上,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董仲舒的這一套理論其媚入骨,極端無恥。盡管他還說了許多冠冕堂皇的話,不過,人們能夠記住並確實發揮了作用的,隻有這些對帝王滲透到血液裏的奴顏媚骨。其發揚光大,導致中國人的膝蓋和脊椎長達兩千年嚴重缺鈣,使得千千萬萬中國人在兩千多年裏,隻能跪倒在一家一姓的皇帝腳下,任憑其為所欲為。也正因為這個原因,這套半宗教化的理論,才為聰明的漢武帝劉徹所立即接受,並迅速在帝國朝野推廣開來。
漢武帝劉徹所推行的一套財政製度也很有意思。他任命了一批像桑弘羊這樣出身商人的財政官員。這幫人的確斂財有術。他們推行了一整套國家壟斷性質的經營活動。
元狩四年,即公元前119年,漢武帝頒布了極為厲害的“算緡”和“告緡”令,對工商業者實行全麵的管製與搜刮。
“算緡”指的是舉凡從事物品製造、借貸、買賣、租賃、儲存、金屬冶煉、囤積、販賣以及私人使用的車輛、船舶等,一律要主動申報,並按照財產數額與營業額的雙重標準與比例納稅。對於不主動申報或者申報不實者的懲罰是:發配邊疆戍邊一年,財產沒收。
“告緡”則是一種告密獎勵製度,規定:凡是對於不主動申報或者申報不實者實行告密——揭發檢舉的人,將獲得被檢舉者的一半財產作為獎勵。
為了推行這套製度,漢武帝曾經以“廢格沮事”——阻礙法令實施的罪名,下令將相當於首都行政長官的右內使公開處死。結果可想而知。史書記載說,一時間,“告緡遍天下”。也就是說,全國人民都變成了告密自肥的無恥之徒。史書接著記載說:國家沒收了成億的錢財、成萬的奴婢、成千萬計的田地、數以千百計的房屋,“中家以上大抵破產”——中產階層以上的人家大體上都破產了。
遙想當年,當官員與其治下的人民,興高采烈地分享著主觀色彩濃厚的告緡的成果時,可以想見,這個國家已經變成了肮髒齷齪的鬼蜮世界。
元狩五年,漢武帝下令,實行鹽鐵的國家壟斷專賣,並一度實行了江河湖海中捕魚捉蝦蓮藕菱角的國家壟斷專賣。隻是由於物價立刻騰躍——即物價暴漲,而不得不終止。史書對此的記載是:實行鹽鐵專賣後,鹽鐵宮們為了實現自己的業績,紛紛生產“大器”,而百姓們日常需要的器具卻供應不足,並且價格昂貴。壟斷專賣的結果是:農具“割草不痛”,意即連草都割不斷。導致農民不得不“木耕手薅”——用木頭做的工具甚至用手耕作。
而由於食鹽價格過高,百姓們已經吃不起鹽,其應對辦法則是“淡食”之,大約就是飯菜裏不放鹽的意思。
元封元年,即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又下令,在流通領域實行均輸法和平準法。
均輸法指的是命各地將貢稅改為當地特產,以當地平均價格計價,官府則在其他地區高價出售;平準法指的是由國家在各地設立平準官,壟斷天下貨物及價格,使商賈無法牟利。史書的記載是:朝廷大獲其利。
從當時的情況看,這些財政政策對國家斂財不可能不起到立竿見影的明顯效果,其對社會的重大殺傷力也不可能不是持久而深刻的。由此,到漢武帝中後期,社會危機與經濟危機已經十分嚴重,這一套殺雞取卵式的財政政策已經日漸失去效用,並表現出極其明顯的副作用與後遺症。為此,曾經受到過後世曆朝曆代相當廣泛的批評。
從今天的眼光看,大約隻有那些小商販出身的官僚,才能想得出這樣的餿主意。事實上,這種依靠國家權力與民間爭利,打擊商業利益的做法,對窒息民間活力,阻止經濟與社會發展具有顯而易見的作用。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極為深遠。 從漢代畫像磚上看,漢武帝時代的農業用具與兩千年後人民公社初期的農業用具基本一樣,似乎可以成為上述判斷的依據。
此外,漢武帝采取了一些諸如抑製豪強、削弱諸侯王對抗的能力,遷徙人口開發西部等等,做了一些他的祖先沒有做到的事情。為後代對他的稱頌提供了依據。
事實上,對於現代人來說,在國內事務上稱頌漢武帝的雄才大略是一件相當危險而且乏味的事情。或者換句話說也可以成立:漢武帝在國內政治上所推行的許多舉措,或許恰恰是我們今天需要反省的。
他對中華民族的真正貢獻,很有可能表現在對抗匈奴侵略,開疆拓土,建立了中國曆史上有數的龐大版圖這一點上。一位名叫夏曾佑的曆史學家認為:對於中國曆史,有三個人很重要:孔子、秦始皇和漢武帝。因為,“中國之教,得孔子而後立;中國之政,得秦皇而後行;中國之境,得漢武而後定。三者皆中國之所以為中國也。”這可能是一個相對恰當的評論。
中國的北部邊疆,東起遼東,經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陝西北部、寧夏到河西走廊的甘肅,連綿萬裏的邊境線,裸露在亞洲腹地的草原與沙漠麵前,成為曆朝曆代君主的一個噩夢。兩千多年甚至更長時間以來,遊牧民族騎兵,從這裏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地進入中國內地,給我們不可一世的帝王們帶來無盡的屈辱與煩惱。
高祖劉邦曾經被號稱三十萬之眾的匈奴騎兵圍困在山西,幾乎全軍覆滅。
呂太後曾經被匈奴首領用幾近黃色段子的非外交語言給予過戲弄和嘲諷。
帝國政府每年必須支付相當大的一筆開支給匈奴,用於換取和平。
如今,輪到漢武帝了。他必須與前輩們一樣,麵對凶猛的匈奴鐵騎。
匈奴,操阿爾泰語,民族起源不詳,最終的下落也不詳。有一種說法,認為匈奴西遷後,與今天居住在多瑙河畔的匈牙利民族有某種族緣聯係。這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漢武帝麵對著的是一個極為可怕的鄰居:這個鄰居,滿懷敵意,占據著從今天的東北,到青海以西,北到貝加爾湖畔,南到陰山腳下的廣大土地。大漢開國以來,列祖列宗在這個鄰居麵前遭遇了一連串的恥辱,還未曾有過揚眉吐氣的記錄。
從匈奴首領冒頓單於奪取政權的故事裏,可以看出匈奴騎士的剽悍與凶猛:
冒頓單於是頭曼單於的兒子。頭曼單於寵愛的一個王妃生下幼子後,準備廢冒頓而立少子。於是,派遣冒頓到月氏作人質。隨後,頭曼單於出兵攻打月氏,意圖借月氏之刀殺掉冒頓。冒頓偷了一匹好馬逃回匈奴,使父親十分欣賞兒子的勇敢,讓他做了一萬名騎兵的首領。
冒頓用響箭訓練自己的部下,他下令,凡是不朝響箭所射目標放箭的人一律處死。
第一次率眾出獵時,冒頓用響箭射擊獵物,有些人沒有跟著射,結果,所有這些人全部被冒頓處死;
第二次,冒頓用響箭射自己的一匹好馬,不敢射者又被殺死;
第三次,冒頓用響箭射擊單於的寶馬,他的部下立即向寶馬齊射。
由此,冒頓知道部下已經完全聽命於自己。於是,在一次隨父親頭曼單於出獵時,冒頓用響箭朝父親射去,左右也一齊開弓,將頭曼單於當場殺死。冒頓遂自立為單於,成為著名的匈奴領袖。
誠如黃仁宇先生所說,從軍事理論上講,匈奴人比中國人具有先天的優勢:他們生活在馬背上,他們的謀生工具與戰鬥武器一致,生活條件與戰鬥條件一致,他們省略了中國人為進行一場戰爭所必須進行的一切準備工作:組織動員,裝備,征調,訓練等等。在他們具有高度機動性、來去如風的攻擊麵前,作為農耕民族的中國人命中注定了永遠要手忙腳亂。從不停地修建長城上,我們能夠感受到我們的祖先們力圖改變這一點的艱苦努力。
公元前133年,漢武帝劉徹23歲,登基第七年。
這一年,漢帝國結束了長達近七十年的“和親”防禦政策,正式拉開了與匈奴之間決戰的序幕。到漢武帝晚年,這場決戰整整進行了四十三年。
在這場慘烈而曠日持久的戰爭中,奴隸出身的衛青最先嶄露頭角。
假如沒有與匈奴的對抗,這位靠姐姐得寵而平步青雲的年輕人,在曆史上很有可能隻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角色。如今,他展現出了傑出的軍事才能。
衛青曾經先後七次統帥大軍遠征,長驅數千裏,在漫無邊際的戈壁、沙漠、草原之間追奔逐北,在一連串代價慘重的勝利後,扭轉了整個戰略態勢,並在西北部將中國的疆土拓展到了巴爾喀什湖。從此,匈奴走向衰弱,再也沒有能夠扭轉頹勢。而衛青一再獲得軍事功績,也以過去奴仆的卑賤之身,被漢武帝封為大將軍。並且,此時,他以前當奴仆時的主人平陽公主死了丈夫,居然拜托已經當了皇後的衛子夫做媒,改嫁給了衛青。於是,衛青從漢武帝的小舅子,又一躍變成了漢武帝的姐夫。
另外一位罕見的人物是衛青的外甥霍去病。這是一位似乎專為這場戰爭而降生的軍事天才。從18歲到24歲,這位青年將領六年間六次領兵出征.每次都奇跡般地取得輝煌戰績。漢武帝為了嘉獎他,準備蓋一座大房子獎賞他,他堅決辭謝,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意思是:敵人還沒有消滅,怎麽能為自己的家庭考慮呢?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軍出塞兩千裏,在幾次具有戰略轉折意義的戰役中大獲全勝,將匈奴徹底逐出了祁連山一帶,漢帝國設置了張掖、武威、酒泉、敦煌四郡。此次,水草肥美的河西地區易手,使雙方勢力消長大受影響。
當時,祁連山下是水草豐美的牧場,焉支山則是出產胭脂的地方。匈奴人失去這些地方後,相當傷心,很難受地傳唱著一支歌謠:“失去祁連山,使我的牛羊不能繁息;失去焉支山,使我的姑娘沒有顏色。”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剛剛24歲,突然患病死去。一顆極為耀眼的將星就此隕落了。
在這場戰爭中,還有一位極具傳奇色彩的人物,就是飛將軍李廣。
飛將軍李廣的傳奇故事很多。據說,他出身於軍人家庭,武藝超群,並練就了極高超的騎術與箭法。
史書上記載說:有一天晚上,他帶人回營地,突然發現草叢裏蹲著一隻猛虎,他一箭射去,正中猛虎的額頭。軍士們跑過去一看,原來是一塊酷似猛虎的石頭。那隻箭射進石頭達半尺深。從而使他威名大振。
他的資格很老。在漢武帝的爺爺漢文帝時,李廣就由於戰功卓著,很受漢文帝的賞識,歎息說:可惜李廣生不逢時,要是生在高祖劉邦時,封萬戶侯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在漢武帝的父親漢景帝時,李廣隨周亞夫參加平叛七國之亂的大戰,由此成名。
有一次,匈奴兵入侵上郡。漢景帝派了一個寵臣監李廣軍出擊匈奴。這個家夥帶著數十名隨從在外麵閑逛時,遭遇了匈奴三名騎兵,其中一人用箭射傷了他,並將其他隨從幾乎全部射死。他逃回來向李廣報告,李廣說,這個射手一定是匈奴的射雕英雄。隨即帶百餘名騎士追趕,李廣將兩名匈奴騎兵射死後,活捉了那名射手,一問,果然是匈奴射雕者。
誰知,他們將俘虜捆好,爬上山正準備返回營
地時,迎麵看到匈奴騎兵漫山遍野而來。李廣手下的騎士們嚇壞了。想趕緊往回逃。李廣卻下令迎著敵人前進,到距離隻有一千米左右時,他下令停止,並卸下馬鞍,讓大家躺在草地上曬太陽。匈奴騎兵糊塗了,以為是誘兵之計,不敢上前。這時,一個騎白馬的軍官走出匈奴大隊,試探著過來觀察他們的動靜,李廣跳上光背馬,衝過去一箭把那個匈奴軍官射下馬,然後,又慢悠悠地走回來,躺倒在山坡上。就這樣,雙方一直對峙到半夜,匈奴騎兵害怕李廣他們的伏兵在夜裏出擊,終於悄悄撤兵而去。
李廣長期與匈奴作戰,並先後擔任過北部七個郡的太守,是一位武藝高、會打仗、不怕死的將軍。匈奴兵相當怕他,給他起了個飛將軍的別名。而他的部下則極為愛戴他。據說,李廣不善言辭,但愛兵如子。出征塞外時,士兵喝不上水時,他決不走近水源,士兵吃不上飯時。他決不用餐。這使他的很多部下都願意為他效死力。就這樣,成就了一位千古傳誦的一代名將。可惜,這位名將死得很冤,或者說死得很不值得。
最後一次遠征時,李廣已經六十多歲了。大將軍衛青派他率軍繞道走東路,結果迷路誤了會師日期。衛青下令追究責任,準備治罪。老將軍流著淚對將士們說:“我一輩子和匈奴打了七十多仗,從來沒有退縮過。這次大將軍讓我走遠道,迷了路,耽誤了軍期,我能說什麽呢?我已經六十多了,難道還要上公堂去麵對那些刀筆吏嗎?”說著他就自殺了。
據當時的曆史學家記載:李廣的死訊傳出後,軍中一片哭聲,而且“天下知與不知皆為流涕”,就是說,許多並不認識他的內地老百姓也都為他痛哭流涕。李廣至死沒有封侯,很多人認為漢武帝劉徹對他不公平。
今天,驅車走在中國西北部的廣闊土地上,讓我們想象一下:兩千多年前,距離戰略後方如此遙遠,補給線如此漫長,自然條件如此惡劣,地理環境如此陌生,而對手又占盡地利之便,可以想見,那些勝利的取得該是何等的來之不易。據司馬遷記載:當時,每送到前線一石軍糧,需要付出的代價是六十四石;而十幾萬出征將士,能夠平安返回家園的,常常隻有兩三萬人,甚至隻有幾千人。其慘烈,亦可以想見。生活在今天的中國人實在應該懷著感恩之心,對這一切給予充分的尊敬。
漢武帝劉徹在位五十四年,開疆拓土,形成中國東起遼東朝鮮中部,西到今日巴爾喀什湖畔,南達越南腹心地帶,北到外蒙古賽因山達一線的遼闊疆域。其治下人口幾達六千萬。
平心而論,中國的幾百個皇帝中,能夠像漢武帝劉徹這樣開疆拓土的實在屈指可數。其他的能夠守住家業,沒做喪權辱國的敗家子就不錯了。僅就這個意義上說,漢武帝劉徹應該稱得上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不過,作為皇帝,劉徹處理他個人與皇家事務時,卻一塌糊塗,甚至稱得上禍國殃民。
竇太後死後的第二年,漢武帝劉徹剛剛二十歲出頭,就開始了求神拜仙,追求長生不死的事業。從此以後,他對此道的癡迷幾乎長達半個世紀,差不多貫穿了這位皇帝的一生,直到年屆七十,到了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齡,才有所悔悟。在這方麵,他幹了許多蠢事,出了不少洋相。也給他的國家與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
公元前115年,漢武帝用柏樹做梁,造了一座柏梁台,高二十多丈,台上用銅做柱子,高三十丈,銅柱頂上有一隻手掌,稱仙人掌,掌上托著一個盤,叫承露盤。他用這個盤接露水,然後和著玉石粉做成“玉露”,據說經常喝玉露可以長生不老。漢武帝於是一有玉露就喝,結果喝出了一場大病。
數十年來,不少方士,就是類似今天氣功大師的人物,從他那裏騙過高官厚祿,發現他們在騙人,漢武帝就把他們殺掉。奇怪的是,殺掉一個,他很快就會再相信一個,顯得相當弱智。
公元前112年,漢武帝被一個叫欒大的小騙子狠狠地涮了一把:
這個欒大高大英俊,口才極佳,自稱從海上來,拜會過各路神仙,用銅煉金、製作仙丹、堵塞黃河決口均不在話下。漢武帝大喜。此時,他正在為黃河決堤與軍費不足而發愁。聽到這廝有這麽大的本事,立刻就將這位欒大封為五利將軍、天士將軍、地士將軍、大通將軍,掛四顆將軍大印。
誰知,這位欒大已經成仙,根本沒把這些官銜看在眼裏,不肯施展法術。漢武帝的確雄才大略。馬上再封其為樂通侯,食邑兩千戶,賜列侯甲第,就是除帝王外最好的官邸,奴仆千人,這還不算,漢武帝還真來真格的:他把自己的女兒長公主也嫁給了這個小騙子。這家夥搖身一變成了當朝駙馬,且身佩六印,貴甲天下。而且,按照這小子的說法,他明明能化銅為金,漢武帝卻還是作為陪嫁,賜給了他十萬兩黃金,大約相當於今天十五六億元人民幣以上。最後的結果,當然是騙術敗露,被漢武帝腰斬了事。
然而,即便這樣,漢武帝仍然執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他聽人說:神仙喜歡住在高處,就下令建造了一座五十丈高的通天台。折算成今天的公製,大約在一百一十米以上。兩千多年前,沒有吊車,沒有電梯,沒有鋼筋水泥鋁合金,天知道他是怎麽建的。
終漢武帝一生,由做鬼做怪帶來的災難,最悲慘的一次,當數第二次巫蠱事件。
衛皇後與漢武帝做了四十年夫妻,為他生了三個女兒和皇太子劉據。現在,年老色衰,漸漸開始被冷落了。這時,已經六十多歲的老皇帝新寵上了一個美人,因為這位美人平時總愛捏著拳頭,漢武帝管她叫鉤弋夫人,也叫拳夫人。漢武帝64歲時,這位鉤弋夫人為他生了個小兒子,取名弗陵,很受老皇帝喜愛。
這時,漢武帝身邊有一個極受信任的寵臣,名叫江充。這家夥屬於那種見到老實人就壓不住火兒的角色,是一個徹頭徹尾如假包換的惡棍。整起人來,下手極狠。他曾經奉漢武帝的旨意整治皇親國戚文武百官,一口氣壓榨出來幾千萬錢的罰款。使漢武帝興高采烈地把他當成了鐵麵無私的忠臣。
江充整日跟在皇帝身邊,很快就看出:太子劉據不討漢武帝的歡心,衛子夫皇後備受冷落,而大將軍衛青又已去世,鉤弋夫人十分得寵,小皇子劉弗陵深受老皇帝喜愛等等。於是,就在心裏開始憋著壞,準備修理皇太子。
也許是一輩子求神拜仙的緣故,漢武帝到了晚年變得神神怪怪。有一天,他愣說看見一個男人拿著寶劍進了龍華門來行刺,吩咐趕快去抓。結果,搜遍了宮室也沒見到人影。他就先把守宮門的人殺掉,又下令滿長安城大搜捕,一連搜查了十一天,到了也沒有抓住刺客。
刺客沒抓住,卻查出不少巫婆巫漢在用小木頭人行巫蠱之術騙錢。漢武帝便把刺客和小木頭人聯係起來。
正在這個時候,又有人出來添亂,告發宰相的兒子跟漢武帝的女兒陽石公主私通,並且埋著小木頭人詛咒皇上。這下子問題嚴重了。他下令追查。事情越查越嚇人。到後來,漢武帝糊裏糊塗地批準把宰相全家滅門.衛皇後生的諸邑公主、陽石公主,還有衛青的兒子都被殺掉了,而且牽連進來被殺掉的達幾百人。
這時候的漢武帝很有可能已經發生了嚴重的精神障礙。
一天中午,他想睡個午覺,突然夢到上千個小木頭人,個個揮舞棍棒沒頭沒腦地打他。他大叫著醒來,然後就莫名其妙地病了。
接下來,事情就變得充滿了十足的血腥——
江充認為,皇上的病,肯定是小木頭人幹的。他勸漢武帝一定要除惡務盡。這時的漢武帝哪裏用他勸。立即給江充下達了一道詔書,命令他來搜捕用小木頭人犯上作亂的亂臣賊子。結果,這個惡棍在京城掀起了一場真正的血雨腥風,史書記載,為此死在他手下的官民達數萬人之多。最後,江充宣布:在太子宮中發現的小木頭人最多,還發現了寫著大逆不道言辭的帛書。他聲稱要立即向皇上報告。
這下子,他算是把太子逼到了絕地。
素稱仁厚懦弱的太子很害怕,想來想去想不清楚問題到底出在什麽地方。不過,前車之鑒擺在那兒,他實在沒有理由重蹈兩位公主和秦皇子扶蘇的覆轍,於是,狠狠心,派人以漢武帝的名義,把江充一夥抓來殺掉了。
殺掉江充沒有錯,太子也許錯在沒有立即想辦法讓漢武帝了解事情真相。還有一個解釋或許更合理,就是他根本沒有機會向老皇帝說明。因為,老皇帝廢立太子的意思由來已久且幾乎人人皆知。說得明白一點,這一切的真正導演,很有可能根本就是老皇帝本人。用奸臣蒙蔽雄才大略一代英主的說法,讓人無法信服,透著越抹越黑的味道。
就這樣,老皇帝事實上並沒有當麵聽聽親生兒子的解釋,就下令給宰相,讓他立即調兵平息叛亂。而且懸出重賞:能拿到太子者封侯,不論死活。結果,擁護太子和鎮壓叛亂的雙方在長安城裏打了整整五天五夜。最後,太子不支,逃出京城,躲在鄉下。又不久,被告發後自殺。當地縣官和告發者拎著兒子的腦袋就來找父親討賞,這兩位還真就受賞封侯成了大款。成為中國曆史上為數不多的靠殺兒子得到父親獎賞的事例。
太子的母親、皇後衛子夫則在宮中懸梁自盡了。
這件事情,前前後後折騰了兩年多,從公元前92年開始,到公元前90年結束;從老皇帝67歲開始,折騰到69歲結束。最後的結果是:案情多數為不實之詞,太子宮裏並沒有埋小木頭人,宰相被腰斬,江充一家被滅門,江充的一個重要同謀被綁在長安的渭橋上活活燒死,漢武帝在前線領兵打仗的小舅子李廣利投降匈奴,所率領的七萬將士全軍覆沒,李廣利全家滅族。從史書的記載看,這一次,長安城裏死亡人數約近十萬。然後,老皇帝跑到太子自殺的地方,建了一座宮殿,起名叫思子宮,又建了一座高台,叫歸來望思台。老皇帝住在裏麵,開始思念起自己的兒子來了。
第二年,公元前89年,漢武帝在位五十二年。
就是從這一年起,老皇帝開始不斷地做自我批評。他對大臣說:“從登基以來,我的所作所為,沒有一件不是狂妄的,害得老百姓愁苦不堪。我是悔之不及。從此往後,一切傷害老百姓或浪費天下財物的事情全部廢止。”隨後,下令禁止求神拜仙,禁止嚴刑苛法,減低賦稅,鼓勵農耕,不再打仗。並就桑弘羊建議他派兵遠戍開發輪台一事,下罪己詔,全麵恢複與民休息的政策。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輪台悔過”,或叫輪台罪己詔。瞧,這就是漢武帝。一個讓人說不清道不明的皇帝。
公元前88年,漢武帝臨死的前一年,老皇帝又幹了一件讓人目瞪口呆的事:他已經決定立小兒子弗陵為太子,又擔心他的母親鉤弋夫人重演當年呂後的故事,於是下令賜鉤弋夫人死。此舉贏得了後世政客文人們的一致讚歎,成為他雄才大略的一部分。這種情形準確無誤地表明了我國古代政治倫理與政治智慧的低劣與凶殘,表明了發出這種讚歎的人們,在人性層麵上的卑劣與弱智。拋開其他任何因素不談,僅僅就此一點而言,恐怕我們必須承認:一個擁有這種政治意識和傳統的民族,很難想象會擁有更好的政治命運。
漢武帝劉徹繼承的是一個國勢蒸蒸日上,民富國強的基業。然而,在他當政期間,我們時不時就能看到天下百姓流離失所,饑寒交迫,甚至“人相食”,也就是真實的人吃人的記載。假如沒有對抗匈奴,開疆拓土的功業,那麽,誠如司馬光所記載:這位皇帝在禍國殃民上直追秦始皇,大約可以列名於中國最壞的皇帝之屬。而誠如我們所看到的那樣,即便是這位皇帝的那些功業,也是以當時人民的深切痛苦為代價的。和秦始皇一樣,生活在漢武帝時代的人們,沒有可能是感覺愉快的,不管皇家的功業如何輝煌。
公元前87年,漢武帝劉徹死,時年72歲。在位五十四年。立8歲太子劉弗陵為帝。命霍光等四人輔政,行周公事。
根據宋代大學問家司馬光的評價:秦始皇與秦二世所犯過的所有導致亡國的錯誤,漢武帝劉徹差不多都重新犯了一遍。他之所以沒有亡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晚年的幡然改過和臨死時把兒子托對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