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移民話題]中國人在阿根廷的生活【多圖】

(2007-10-29 13:36:13) 下一個

海原
作者:chenminyu 中國人在阿根廷的生活
??無論到過或沒到過阿根廷的人,一提起這個國家,就會連同想起馬黛茶,如同探戈、足球、和烤肉一樣,馬黛茶似乎成為阿根廷的一種標誌文化。
  
   其實馬黛茶並非阿根廷獨有,它原產於巴西,在南美洲的許多國家,如巴拉圭、烏拉圭、智利等都有飲馬黛茶的習慣。阿根廷人飲用馬黛茶是從十七世紀初開始的,由於氣候和土壤更適合馬黛(MATE)的種植生長,阿根廷就逐漸代替了巴西和巴拉圭,成為世界上馬黛茶產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國家。
    
     按照我們東方人對茶的理解,馬黛茶應該算是非茶之茶。
     馬黛是冬青科大葉冬青近似的一種多年生木本植物,學名是Ilexparaguaynensis,通常都稱為巴拉圭草,一般株同3—6米,樹葉翠綠,呈橢圓形,枝葉間開雪白小花。
    
     每年的4—8月,是阿根廷馬黛茶豐收的季節。遠古的南美洲人把綠葉和嫩芽采摘下來,經過晾曬、分揀後就衝泡飲用,後來又多了烘烤、發酵和研磨等工序,就逐漸演變成今天芳香可口的馬黛茶。隨著科技文明的進步發展,現在已經看不到土製的馬黛茶。市麵上銷售的馬黛茶除了散裝,還有不同分量的單位包裝和袋泡包裝。

     成品的馬黛茶呈翠綠或淺翠綠的碎末狀,味有點苦澀。商家在馬黛茶中加入草莓、蘋果、檸檬、橙子等不同的水果味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口味。還有各種以馬黛茶為主要成分的藥茶,如改善睡眠的,鎮痛的,止瀉的等等。
    
     據阿根廷人說,馬黛茶不僅僅是一種飲料,還可以治病,是一種純天然的綠色保健飲品。其中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澱粉、維生素C、B1、B6、鎂、鐵、鉀、鈣、磷等多種微量元素。不僅能降火消熱,消除疲勞,補充體力,它所含的微量咖啡因還能振奮精神,保證現代生活所需的旺盛精力。

     而且馬黛茶價格低廉,一杯同等分量的普通馬黛茶的成本,幾乎不到普通咖啡的五分之一,難怪在飲料市場的激烈競爭中,馬黛茶不僅保住了原有的拉美市場,還得到了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消費者的青睞,成為阿根廷的支柱產業之一。
    
     和我們中國一樣,阿根廷的馬黛茶有自己的茶文化。

     每年十一月份的第二個星期,是阿根廷的馬黛茶節。節日期間在首都布宜若斯艾利斯的街頭,可以看到許多著裝漂亮的少男少女向行人分贈小盒包裝的馬黛茶,商家趁此機會開展各種促銷活動,提高市場份額。在馬黛茶的一些主要產地還會舉行花車遊行和民族舞會。民間還會評選出一位“馬黛茶女王”,摘冠者由商家讚助可以免費到國內任何地方旅遊,還有不少珍貴的禮品相贈。
    
     如果說阿根廷人拿著茶壺走天下,那真的是一點也不為過。剛來阿根廷時覺得非常不習慣。記得有一次我們超市開員工工作會,阿籍員工竟然在會議時連個招呼都沒打,數度徑自添水飲茶,樣子悠哉遊哉,我以眼神示意,誰知那家夥居然誤會我的意思,起身把茶壺給遞了過來,讓我非得吸上一壺,弄得我哭笑不得,險些當場暈死。後來時間長了,也就漸漸釋懷。在阿根廷大到政府高官會議之所,小到街頭混混聚居之地,無論是公園地鐵,還是影院單位,甚至在激情飛揚的綠茵場上,隨處可見人們端著茶壺輪流吸飲。似乎少了馬黛茶那會就開不成了,那球也看得沒味道了,連馬拉多納都說踢球時一定要喝馬黛茶,我有什麽理由不讓他們在開會時泡上一壺呢?所以從那以後我就戲稱馬黛茶是阿根廷的“鴉片文化”。
    
     阿根廷人喝馬黛茶的方式與東方的飲茶方式完全不同,我們中國的茶文化淵源流長,博大精深,講究茶道茶藝,衝泡還有擇水之學。但阿根廷人喝馬黛茶則簡單得多。尋常百姓飲茶的器皿也很普通,通常用竹筒或葫蘆挖空製成的,在壺麵上沒有什麽裝飾,頂多包一層鋁鉑顯得亮麗一些。器皿約拳頭大小,容量一般在0.2—0.3L左右,飲時先把馬黛茶倒入器皿,通常倒滿至杯口,再加入熱水就可以了。但不是直接飲用,而是用一支長約15—18CM,直徑約0.7CM的金屬吸管插入茶中吸飲,吸管兩端沒有相通,在器皿中的一端稍大,呈扁橢圓形或扁梨形,上麵有一個個小洞眼,在吸飲時不會將茶碎末吸入口中。

     他們喜歡同飲一壺茶。三五人一碰麵,無論是工作還是閑聊,總會有人泡上一壺馬黛茶,通常以尊卑長幼的次序你一口我一口輪流著吸飲,就算在公園街頭和陌生人說上幾句話,他們一樣會把手裏的茶壺遞過來讓你吸上幾口,而且你還不能拒絕,哪怕你是個妙齡美女而對方是個缺牙老頭,因為在阿根廷人的觀念裏,馬黛茶這樣的喝法,才會喝出感覺,喝出味道,同時這也是一種禮節。如果你不喝他們遞過來的茶,則表示敵意或蔑視,喝了以後還要上下唇連著舌頭使勁咂咂,以表示接受和感謝他們賜給你的口福,方不致失禮。

     我這人有潔癖,所以在每次有可能被人熱情請茶的場合,總不得不泡一壺家鄉的鐵觀音,在他們的茶壺還沒輪到我麵前時,趕緊請他們喝上一口中國茶,順便講一些我所能翻譯過來的中國茶道,時間一長,茶是沒喝,但家裏的那些從中國辛辛苦苦飄洋過海的茶葉被拿得精光。

     不過興致來時,也會象阿根廷人那樣泡上一壺馬黛茶,或看書,或上網,吸上一壺,倒真覺得爽口提神,頗似家鄉的苦丁茶。剛開始時還不習慣用吸管,把馬黛茶倒在有濾網的玻璃茶壺中,衝泡好後倒在茶杯裏飲用,但不知怎麽回事,還真喝不出馬黛茶壺和吸管的那種味道,我想有時候人的感覺也是一種味道吧。
  
  

點擊在新窗口中查看該圖片
   如果你有幸到阿根廷人家裏做客,他們一定會拿出家裏最好的馬黛茶來招待你。因為阿根廷人沒有在家裏待客的習慣,能夠把你請到家中,就說明他們已經把你當做上上之賓,是對你的尊崇與信任。這時也會看出阿根廷人對茶具所賦予的含義。
    
    
     一般家庭都會備上一兩個高檔的茶具以用來招待賓客。對於他們來說,茶具的意義遠遠超出了喝茶的本身,用越高檔的茶具奉茶,說明你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越高。
    
    
     高檔的茶具主要是質地和形狀上的不同,有用天然樹根雕琢的,有用牛角加工的,有真皮包裹的,有金銀鑲邊的。形狀多種多樣,顏色繽紛各異。壺外壁的圖案雕刻也非常精致,有山水花鳥,藝術抽象等等,或人或物,或情或景,代表著不同的含義。或象征友誼,或象征愛情,或象征好運,或象征祝福。頂級的馬黛茶壺還還鑲有各種顏色的珠寶,有的還具有收藏價值
  

點擊在新窗口中查看該圖片
     對於阿根廷人請茶也有很多說法,不同的茶代表著不同的意思。

     要是對方給你衝泡的馬黛茶裏加一些糖,再放上幾片橘葉,那就意味著求愛了。這個時候,如果在茶裏加上肉桂,則表示“我時時懷念您”;如果添加陳皮,則表示“我原來是您的”;而如果是什麽都沒加,直接用原茶衝泡,又苦又澀,哈哈兄弟,真不好意思,這個就是“什麽也沒有”,而且有點“討厭”的意思。
    
    
     不過這些都是以前的風俗,現在阿根廷的年輕人已經不知道含蓄到底該怎樣表達了,愛我你就說,不說我來說,兩個人都不說,那就拉倒吧。

點擊在新窗口中查看該圖片

  牛肉飄香
    
    
     以畜牧業為本的阿根廷,半個多世紀以前曾經是地球上最富裕的幾個國家之一。阿根廷的牛肉直到今天仍然傲視歐美。即使阿姆斯特丹的北歐美女吸引著無數的世界遊客,遊客街兩邊亮出“阿根廷烤牛肉”招牌的餐館,依然以其本土的傳統烤肉方式,將豔紅的牛肉穿在十字鐵架上,讓藍色火焰飄出誘人的香味,誘人止步,情不自禁。

點擊在新窗口中查看該圖片
    牛肉飄香
    
    
     以畜牧業為本的阿根廷,半個多世紀以前曾經是地球上最富裕的幾個國家之一。阿根廷的牛肉直到今天仍然傲視歐美。即使阿姆斯特丹的北歐美女吸引著無數的世界遊客,遊客街兩邊亮出“阿根廷烤牛肉”招牌的餐館,依然以其本土的傳統烤肉方式,將豔紅的牛肉穿在十字鐵架上,讓藍色火焰飄出誘人的香味,誘人止步,情不自禁。

點擊在新窗口中查看該圖片
    牛肉飄香
    
    
     以畜牧業為本的阿根廷,半個多世紀以前曾經是地球上最富裕的幾個國家之一。阿根廷的牛肉直到今天仍然傲視歐美。即使阿姆斯特丹的北歐美女吸引著無數的世界遊客,遊客街兩邊亮出“阿根廷烤牛肉”招牌的餐館,依然以其本土的傳統烤肉方式,將豔紅的牛肉穿在十字鐵架上,讓藍色火焰飄出誘人的香味,誘人止步,情不自禁。

點擊在新窗口中查看該圖片
  阿根廷的主食便是肉類,最常食用的菜肴就是各式烤肉。另外,意大利食物也很普遍,意大利麵、千層麵、披薩都很常見。最常見的點心是餡餅(empanada),大都包蔬菜,蛋,橄欖,牛肉,雞肉,火腿或起司,餡餅有用烤的也有用炸的。

點擊在新窗口中查看該圖片
  阿根廷位於南美洲東南部、東瀕大西洋,南與南極洲隔海相望,西同智利接壤。這塊廣袤的土地上有著肥沃的土壤,豐茂的草原,良好的氣候,這使阿根廷成了“世界的糧倉和肉庫”。

點擊在新窗口中查看該圖片
  來到布宜諾期斯艾利斯,除了逛街,購買價廉物美的皮製品外,觀賞西班牙殖民文化留下的建築物,五月大道、國會大廈、綠蔭如席的玫瑰園以及濃鬱巴黎風味的城市建築別有情趣。兩百多座城市雕塑中聳立著民族英雄聖馬丁領兵翻越安第斯山的銅像。穿大街走小巷,一家家烤牛肉餐館、烤牛排餐館,肉香酒香將人生至高的享受撕開一個裂縫;你鑽進去後才發覺,溫馨之中還有迷人的六角形手風琴帶來的感傷,恍然失神中倏然記起自己曾經動心過的眼神,或者傷慟、離愁。

點擊在新窗口中查看該圖片
   探戈音樂
    
    
    這就是阿根廷探戈。正是因為移民, 19世紀末,流連在酒吧和妓院的男人們,思鄉和揮之不去的感傷令他們集聚街頭,用簡單的六角形手風琴和吉他、笛子、小提琴,演奏各自的家鄉小調,創造出別具情趣的探戈音樂和舞蹈。開始,這種下裏巴人式的歌舞,被上流社會視作庸俗和不屑一顧的低級文化;怎知這種情感通過音樂和舞者四肢交纏的縱意流露,很快地在歐洲流行,由沙龍到劇院,加入鋼琴而所向披靡,最後回流到阿根廷,成為這個浪漫國土上最具風情的特產。

    3月已是南美的深秋,每平方公裏平均隻有10個人的阿根廷,在梅內姆總統任內,近年經濟已複蘇,美元兌阿幣由10年前1:2左右漲到今時的1兌1

點擊在新窗口中查看該圖片
  華人勤奮
    
    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 300萬人口中,由中國上海和福建移民至此的人數,已有5萬人左右。
    
    勤奮是華人縱橫四海的致富秘訣。有位 1989年由北京移居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知識分子兩袖清風,唯一的財產是他懂得西班牙文。
    
    正是勤奮,讓他從餐館侍應生做起,短短四五年,他已變成擁有兩家中餐館、 3間超級市場的老板,還有自置物業、汽車以及一間進出口公司的股份。國際連鎖超級市場家樂福進軍阿根廷後,他清楚時勢的變化,將滾雪球式的投資,改為大資本決定性的投資,留下一家自選店,將手上的資本注入全市最大的中餐館之一中,認真計劃,不但從北京和南京請來最好的廚師,連餐具也請上海錦江集團幫忙設計采購,令餐館成為豪華的“國家級”而欣欣向榮。雖是另一個“尋找他鄉的故事”,他卻坦然地說:“我隻希望過這種小康生活。周末帶著老婆孩子去吃吃飯,看看探戈,也就滿足了。” 滿足,誰又能真個滿足現狀呢?如果不想做生意,吃吃喝喝聽音樂看探戈,就是養老也蠻寫意的呢。
  

點擊在新窗口中查看該圖片

    夜場電影
    
    
    看夜場電影是多數人的首選娛樂項目,布宜諾斯艾利斯全市共有135家電影院,分布在城市各區。但是人們最喜歡到市中心的拉瓦列街看電影。這是一段數百米的步行街,兩邊集中了十五六家電影院,另外還有幾家著名的餐館和咖啡館、快餐店。燈火通明的餐館入口處,火紅的炭火上烤肉飄散出陣陣香氣;咖啡館內燈光幽暗,坐滿悠閑聊天的客人;唱片店傳出歡快的音樂聲。人們夜逛拉瓦列街,不僅是看場電影,還可以在這種熱鬧的氣氛中鬆馳神經,解除日間工作的疲勞。影片是循環放映的,從午後開始一直到午夜以後。買一次票可以反複看,不限時不對號。新片每周更換一次,外語片隻打字幕不配音,這樣新片往往上映很快。電影散場後,大多數人並不急於回家,而是沿街閑逛,看看商店櫥窗裏的各種商品或是到咖啡館來杯咖啡。
    
  多姿多彩的夜生活
    
      
     布城的夜生活豐富多彩,夜幕降臨後才是一天的開始:幽暗的咖啡館裏坐滿了客人;電影剛剛散場,人們的活動也才剛開始;酒吧裏到處彌漫著雪茄的氣味,把城市中時尚的麵孔都匯聚起來。在秘魯我們時時刻刻都在與時間賽跑,更談不上放鬆自己,於是下定決心一定要通過布城來仔細品味阿根廷人的生活,成為阿根廷的不夜人。終於身在布城了,更加珍惜這難得的悠閑,於是,和同伴一邊品著紅酒,一邊欣賞著舒緩柔情的探戈舞曲,這是消磨時間的最好方式。
    
      在布城的每一個夜晚我們都迷醉在咖啡館和酒吧裏,越發羨慕布城人精彩的夜生活。因為這裏連夜晚都是那麽井然有序,人們逗留在酒吧裏,輕輕地交談著,誰也不忍心去破壞這如詩般的環境。酒後,走在佛羅裏達大街上,夜總會、電影院、商店被璀璨的霓虹燈妝扮得絢麗多彩。夜晚的街道一點都不寂寞,有鱗次櫛比的店鋪,有來來往往的人群.你或者可以去科隆大劇院去欣賞一出古雅的傳統戲劇,或者還可以到卡薩布萊卡去觀看探戈表演。
    
      布城的夜是不會輕易就讓你閑下來,因為到這裏的每個遊客根本無法抗拒她的誘惑。
  

點擊在新窗口中查看該圖片

     濃情的飲食文化
    
      久負盛名的阿根廷烤肉已成為這個國家傳統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凡到布宜諾斯艾利斯,遊客都會到烤肉老店La Brigada去品嚐正宗的阿根廷烤肉。當然,單吃烤肉是不行的,適量的蔬菜也是一種調劑。阿根廷蔬菜沙拉一般不含生菜, 也不像我們平時吃的沙拉那樣全部混在一起,西紅柿,胡蘿卜和蘑菇分成相對的三份,最特別的就是棕櫚芯製成的沙拉, 醇香味美。
    
      這裏,各式各樣的三明治、肉鬆卷餅、比薩以及沙拉裏全都少不了火腿和奶酪. 每天我們都會到酒店樓下的咖啡館吃早餐,這裏通常會提供羊角麵包(有含糖和不含糖供選擇),再配上咖啡或茶,還可以要一份茶點。不到1美元就可以買杯茶,35美分就可以買3個羊角麵包,這樣的價格十分具有吸引力。除此之外,在諾亞方舟和巴格達咖啡館還可以邊吃飯邊欣賞舞蹈表演。我們很快就融入了這濃情的阿根廷咖啡館文化。

點擊在新窗口中查看該圖片

      足球讓你更瘋狂
    
      足球是阿根廷人最受歡迎的體育運動,每逢盛大比賽阿根廷必是舉國狂歡,這大概是阿根廷人熱情奔放的性格決定的。阿根廷足球不但使本國球迷熱血沸騰,更讓世界球迷大飽眼福。我們有幸觀看到博卡青年隊與獨立隊爭奪聯賽亞軍的精彩對決。
    
      到達體育場時,場外早已人山人海,隨處可見前來觀賽的少女和瘋狂的球迷。等到入場時間,隻見在球場四周布滿了警察,麵無表情地反複兩次檢查著入場者的背包。賽前半小時我們就被擠進去,根本就找不到過道,任何一個可以移動的地方都塞滿了球迷。不管是站著還是坐著,都擠得透不過氣來。比賽臨近尾聲,足球場頓時沸騰起來,成千上萬的球迷載歌載舞,人浪此起彼伏。球迷們有節奏地舞動手臂,仿佛整個球場都在震動。
    
      有人告誡我們觀看現場比賽是有危險的,但我們並不後悔這麽做。如果不能親自坐到執著的球迷身邊,就不能感受到他們的狂熱的心,不能感受到足球的真正魅力。
  
  圖為阿根廷足球寶貝展示國家隊的藍白球衣。

圖為阿根廷足球寶貝展示國家隊的藍白球衣。

點擊在新窗口中查看該圖片
    賭馬大賽
    
    
    這是喜歡刺激的人們的重要晚間娛樂項目。雖然時值深夜,但布宜諾斯艾利斯跑馬場上人頭攢動,巨大的賭注牌上燈光顯示的數字不斷翻動,充滿著一種狂熱氣氛。起跑前截止下注的一刹那,場內一場寂靜,但待賽馬衝出跑線,看台上立刻沸騰起來。人們狂叫大喊,目光緊隨著自己投注的那匹馬。比賽結束後,贏了的歡呼雀躍,輸了的
    
    捶胸頓足。然後大家又急匆匆湧進下注大廳為下一場下注。在城外的聖伊西德羅區,還有一個規模更大的跑馬場,占地4500畝,有11條跑馬道。那裏是富人聚居區,賭馬者紳士風度十足,從不大喊大叫,然而賭注卻大得驚人。
    


  一位很好的朋友剛剛從阿根廷回來,詳細地向我介紹了阿根廷的醫療體係,看來大家確實對醫療的問題很關心,不管他是什麽職業的。她的見聞對我很有啟發,筆錄如下與大家分享:
      
    
     阿根廷醫療衛生體製由三個組成部分:一是公立醫療服務係統,即公立醫院,由各省、縣、市政府舉辦;二是工會醫療服務係統,即工會醫院,由各行業工會或企業工會舉辦;三是私立醫療服務係統,即私立醫院,主要是私人開業。
      
     公立醫院顧名思義就是國家醫院,到公立醫院就醫無須付費,但由於效率較低,且就醫人數較多,通常需要事先預約或排隊。如果要等名醫的號,有的則可能需要等一兩年的時間。
      
     工會醫療服務係統是阿根廷衛生體係的一個特點,這有點類似我國原有的勞保製度。在業職工將收入的17%左右,作為失業、養老和醫療保險金交給行業工會,由於曆史的原因,行業工會有相當大的權力,為了維護職工的利益,行業工會通常舉辦醫院,為會員提供醫療服務。在業人員及其家屬的醫療服務基本上有工會係統醫院覆蓋。到工會醫院看病,門診藥費自己出一半,住院時醫藥費全免。
      
     私立醫院是貴族醫院,目標客戶是那些老板和有錢人。私立醫院條件很好,但收費較貴,有一部分私立醫院隻接受其會員就醫。這與我一貫提倡的民營醫院一定要定好自己的位置是一致的。

      有一點值得強調的是,阿根廷的公立醫院的醫生待遇很低。阿根廷人認為行醫就是奉獻,選擇了學醫,就選擇了奉獻!政府規定公立醫科大學的學生必須到公立醫院服役7年以上才能到其他地方工作。所以絕大多數名醫,就算在私立醫院就職,也會每周到公立醫院工作一兩天,作為他們對社會的回報和奉獻。我覺得除了回報社會和國家之外,是否還與他的學術地位的提高有關呢?值得深究!

      在阿根廷,醫生是自由職業者,政府規定公立醫院與醫生工作合同每周不超過40個小時,其他時間醫生可以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私立醫院和其他公立醫院簽訂工作合同,多點執業,並取得合法收入。其優點是既解決了基層醫療機構的高質量醫生來源問題,又增加了醫生的收入,所以雖然說是奉獻,實際上醫生的收入一般是社會平均工資的3-4倍以上。
      
     在阿根廷,遇到重大疾病或需要動手術時,病人也會給主治醫生送禮,但這絕對不是我們概念中的送“紅包”,而真的是送禮,送一些例如絲巾、巧克力等小禮品,以表示對醫生的尊重和謝意。由此可以看出,他們的醫患關係是非常融洽的。確實,人們是把醫生當著是恩人的。也許大家會對我的這種評價有失公允,但是,我始終認為,融洽的關係是雙方的,並不是一方對另一方的施舍。作為醫生,必須是具備一種高尚的、令人敬佩的職業道德和高超的醫術才能得到社會的讚許;作為就診者,也必須知道醫學的複雜性和不可預測性才會對一些“過失”表示理解。
  

點擊在新窗口中查看該圖片
  對於我這樣的“好吃佬”來說,出訪在外,每到一地如果能品嚐到當地的特色美食,實在是人生的一大樂事。此次出訪阿根廷,盡管公務繁忙,但為數不多的幾次美食經曆,還是令我念念不忘,唇齒留香。
    
      
    
     說到阿根廷美食,就不能不提牛肉。有著“世界糧倉和肉庫”之稱的阿根廷素來以高質量的牛肉享譽世界。我們曾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品嚐過一次牛肉大餐,直徑一尺開外的大盤子裏,烤土豆、拌色拉和檸檬片環繞著一大塊烤的外焦裏嫩肉香四溢的牛肉。沒有西餐裏常見的澆汁,所有的調味料除了檸檬片外就是簡單的鹽和黑胡椒粉。切開寸許厚的牛肉,牛肉內部呈現出誘人的淺粉紅色,按照個人喜好灑上鹽和胡椒,再擠上點檸檬汁,一塊入口,稍加咀嚼,隻覺得唇齒間滿滿的鮮香,肉質豐腴多汁,口感軟嫩而不失韌性,對於初次領略原汁原味的阿根廷牛肉的我們來說,實在是吃的驚喜連連,堪稱妙品。
    
      應阿根廷友人的盛情相邀,我們還在一次午宴上品嚐了地道的阿根廷烤肉。午宴設在巴拉納河邊一家由舊火車站改建而成的餐廳裏,木桌木椅,從餐廳的窗子看出去,碧草藍天,河水潺潺,如同鑲嵌在窗框裏的圖畫一般,白衣高帽的廚師在用玻璃隔開的廚房裏忙碌,熊熊的爐火上烤著大塊的牛肉、羊肉和其他肉類。胡蘿卜色拉、生菜色拉、放在小木盤上的各式奶酪和火腿,品嚐過這些開胃菜之後,宴會的主角——阿根廷烤肉登場了。和現在上海大行其道的巴西烤肉不同,阿根廷烤肉是預先在爐火上烤到半熟,然後放在一個下有明火的烤盤裏上桌的。吃的時候,肉一直都保持著在烤的狀態,新鮮滾熱。為了讓我們品嚐到盡可能多的烤肉品種,主人為我們點了烤肉什錦拚盤,有各式香腸串烤和不同部位的牛肉,還有阿根廷特色的烤茄子。於是,在潘帕斯草原明媚的陽光下、在阿根廷宜人的微風中、在巴拉納河潺潺的水聲裏,烤肉、美酒和歡聲笑語伴隨著我們度過了難忘的時光。
    
      在阿根廷吃到的另一樣美味就是比薩餅,沒想到我與這一譽滿全球的意大利美食竟然邂逅在午夜阿根廷的老飯館,真是奇妙的經曆。那天我們結束了在羅薩裏奧市一天的公務活動,驅車4個小時返回布宜諾斯艾利斯,到達布市的時候已經是晚上11點多,於是大家決定在所住酒店的附近解決吃飯問題。走進一家舊舊的比薩餅店,沒想到看起來不大的店門裏麵居然是大得驚人的店堂,而且,在這大得驚人的的店堂裏居然滿滿的都是吃飯的客人!看來阿根廷人吃飯之晚果然和西班牙人難分高下。點完菜沒多久,飄著香氣的比薩就上了桌。阿根廷的比薩與我在國內常吃的必勝客比薩不同,沒有那麽多花裏胡哨的配料。我們點的是洋蔥火腿奶酪比薩,在大大的比薩餅上,除了鮮美的火腿片和烤得噴香的洋蔥絲,就是厚厚的散發著誘人乳香的奶酪。咬一口,麵餅的麥香,洋蔥的辛香,火腿的鮮香和奶酪的醇香交融在一起,讓人迫不及待地想要再來一口。據店裏的服務員介紹,由於阿根廷意大利裔的移民人數眾多,阿根廷的麵食也沿襲了意大利麵食的傳統,我們就餐的這家店已經有了80年的曆史,盡管裝潢並不時尚,餐具也不精美,但是美味的比薩餅引得客人紛至遝來,服務員自豪地說,如果在周末,這個時間段店裏可是一座難求呢。
  
  
  
  要說經營方式上最具創意的,還得算是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Avenida Cabana las Lilas餐廳。在這裏,老板奧克塔維奧·卡拉瓦略會帶著你乘上他的私人飛機,前往他的私人牧場,一邊欣賞潘帕斯草原風光,一邊品嚐最地道的純天然、無汙染牛肉。
  
   晚上乘飛機返回市區的餐廳後,你可以繼續享用豐盛的“全牛宴”。這些牛也全都產自潘帕斯草原,肉質肥嫩,口感上乘。在阿普爾口中,用這種原料烹製出的自然是“全世界最棒的牛排”。
  
   此外,在這裏,多佛爾比目魚是美食鑒賞家的經典選擇:用融化的黃油塗抹魚身,撒上鹽和胡椒粉,在燒烤架上迅速來回翻烤,等到魚身上烙下烤架的格子印,再放進烘烤器中加熱12至15分鍾。上等的魚排就此誕生。
  

點擊在新窗口中查看該圖片

   阿根廷是離中國最遠的國家之一,但華人超市卻是當地數一數二有影響力的零售市場。目前,阿根廷約有3940家華人超市,平均不到1萬人就有一家。據阿根廷華人超市公會統計,如今華人超市正以每月新開近20家的速度飛速增加。

      華人超市銷售額占阿根廷全國的30%
    
      目前,阿根廷的食品、飲料等零售業基本呈三足鼎立的格局:法國家樂福集團以其跨國連鎖經營的優勢,占據零售業中上端市場;阿根廷幾家大型傳統零售業集團經過多年發展,已經達到了與家樂福分庭抗爭的實力;而遍布各居民區的中小型超市,原先由阿根廷人以家庭經營為主,如今已基本由華人掌握。據當地媒體報道,在食品和飲料方麵,華人超市的總銷售額已經占到阿根廷全國總銷售額的30%左右。
    
      在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等大城市,華人超市如今已接近飽和。從記者的住所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走,步行10分鍾必然能找到一家華人超市。這些超市以銷售食品、飲料、蔬菜水果和日用品為主,店鋪麵積大多在300平方米左右。大多數店麵幹淨敞亮,衛生也不錯,大冰櫃等設備齊全,賣的蔬菜水果也很新鮮。
    
      據介紹,華人超市一般以家庭為主,同時雇用兩三名本地員工。由於開超市所需的技術含量少、準入門檻低、現金回流快,以福建人為主的新移民成了華人超市的主要力量。他們大多靠親戚、鄰居、同族人之間的互相幫助,憑著借款白手起家。
    
      受到當地民眾歡迎
    
      與阿根廷當地人開的超市相比,華人超市以價格比較低、營業時間長而占優勢。大多數華人店主都以店為家,或者樓下開店,樓上住人。曾有華僑告訴記者,當年新開店時,為了多做生意,他們24小時營業,深更半夜有顧客敲門,店主也會披衣起床,哪怕隻能賣兩瓶啤酒。一般開店兩三年以後,經濟條件就能有較大改善。在華人超市大量出現之前,阿根廷的商店周六周日都要關門休息,超市生意主要集中在周五。華人超市增多後,許多阿根廷店主不得不改變經營習慣,周末也開門迎客。
    
      阿根廷老百姓和政府對華人超市的發展大多持支持態度。阿根廷發生金融危機後,通貨膨脹比較嚴重。為了控製物價上漲,特別是壓低與老百姓生活關係最大的食品價格,政府多次與家樂福等零售業大戶談判,希望它們采取限價政策,但都未能成功。後來,華人超市公會與阿政府率先達成協議,最先執行主要商品降價限價政策。為此,阿根廷總統基什內爾兩次在總統府接見華人超市公會的代表。這一協議的簽訂迫使其他大型零售集團也不得不與政府簽訂了相似的協議。阿根廷物價因此得到了平抑。

點擊在新窗口中查看該圖片

   阿根廷是離中國最遠的國家之一,但華人超市卻是當地數一數二有影響力的零售市場。目前,阿根廷約有3940家華人超市,平均不到1萬人就有一家。據阿根廷華人超市公會統計,如今華人超市正以每月新開近20家的速度飛速增加。

      華人超市銷售額占阿根廷全國的30%
    
      目前,阿根廷的食品、飲料等零售業基本呈三足鼎立的格局:法國家樂福集團以其跨國連鎖經營的優勢,占據零售業中上端市場;阿根廷幾家大型傳統零售業集團經過多年發展,已經達到了與家樂福分庭抗爭的實力;而遍布各居民區的中小型超市,原先由阿根廷人以家庭經營為主,如今已基本由華人掌握。據當地媒體報道,在食品和飲料方麵,華人超市的總銷售額已經占到阿根廷全國總銷售額的30%左右。
    
      在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等大城市,華人超市如今已接近飽和。從記者的住所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走,步行10分鍾必然能找到一家華人超市。這些超市以銷售食品、飲料、蔬菜水果和日用品為主,店鋪麵積大多在300平方米左右。大多數店麵幹淨敞亮,衛生也不錯,大冰櫃等設備齊全,賣的蔬菜水果也很新鮮。
    
      據介紹,華人超市一般以家庭為主,同時雇用兩三名本地員工。由於開超市所需的技術含量少、準入門檻低、現金回流快,以福建人為主的新移民成了華人超市的主要力量。他們大多靠親戚、鄰居、同族人之間的互相幫助,憑著借款白手起家。
    
      受到當地民眾歡迎
    
      與阿根廷當地人開的超市相比,華人超市以價格比較低、營業時間長而占優勢。大多數華人店主都以店為家,或者樓下開店,樓上住人。曾有華僑告訴記者,當年新開店時,為了多做生意,他們24小時營業,深更半夜有顧客敲門,店主也會披衣起床,哪怕隻能賣兩瓶啤酒。一般開店兩三年以後,經濟條件就能有較大改善。在華人超市大量出現之前,阿根廷的商店周六周日都要關門休息,超市生意主要集中在周五。華人超市增多後,許多阿根廷店主不得不改變經營習慣,周末也開門迎客。
    
      阿根廷老百姓和政府對華人超市的發展大多持支持態度。阿根廷發生金融危機後,通貨膨脹比較嚴重。為了控製物價上漲,特別是壓低與老百姓生活關係最大的食品價格,政府多次與家樂福等零售業大戶談判,希望它們采取限價政策,但都未能成功。後來,華人超市公會與阿政府率先達成協議,最先執行主要商品降價限價政策。為此,阿根廷總統基什內爾兩次在總統府接見華人超市公會的代表。這一協議的簽訂迫使其他大型零售集團也不得不與政府簽訂了相似的協議。阿根廷物價因此得到了平抑。

點擊在新窗口中查看該圖片

  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市有大小公園近400個,人們最喜歡的就是在公園裏麵曬太陽、遛狗,而且不是帶一隻狗,是牽一群狗。

點擊在新窗口中查看該圖片
  
  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市有大小公園近400個,人們最喜歡的就是在公園裏麵曬太陽、遛狗,而且不是帶一隻狗,是牽一群狗。

點擊在新窗口中查看該圖片

   阿根廷是離中國最遠的國家之一,但華人超市卻是當地數一數二有影響力的零售市場。目前,阿根廷約有3940家華人超市,平均不到1萬人就有一家。據阿根廷華人超市公會統計,如今華人超市正以每月新開近20家的速度飛速增加。

      華人超市銷售額占阿根廷全國的30%
    
      目前,阿根廷的食品、飲料等零售業基本呈三足鼎立的格局:法國家樂福集團以其跨國連鎖經營的優勢,占據零售業中上端市場;阿根廷幾家大型傳統零售業集團經過多年發展,已經達到了與家樂福分庭抗爭的實力;而遍布各居民區的中小型超市,原先由阿根廷人以家庭經營為主,如今已基本由華人掌握。據當地媒體報道,在食品和飲料方麵,華人超市的總銷售額已經占到阿根廷全國總銷售額的30%左右。
    
      在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等大城市,華人超市如今已接近飽和。從記者的住所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走,步行10分鍾必然能找到一家華人超市。這些超市以銷售食品、飲料、蔬菜水果和日用品為主,店鋪麵積大多在300平方米左右。大多數店麵幹淨敞亮,衛生也不錯,大冰櫃等設備齊全,賣的蔬菜水果也很新鮮。
    
      據介紹,華人超市一般以家庭為主,同時雇用兩三名本地員工。由於開超市所需的技術含量少、準入門檻低、現金回流快,以福建人為主的新移民成了華人超市的主要力量。他們大多靠親戚、鄰居、同族人之間的互相幫助,憑著借款白手起家。
    
      受到當地民眾歡迎
    
      與阿根廷當地人開的超市相比,華人超市以價格比較低、營業時間長而占優勢。大多數華人店主都以店為家,或者樓下開店,樓上住人。曾有華僑告訴記者,當年新開店時,為了多做生意,他們24小時營業,深更半夜有顧客敲門,店主也會披衣起床,哪怕隻能賣兩瓶啤酒。一般開店兩三年以後,經濟條件就能有較大改善。在華人超市大量出現之前,阿根廷的商店周六周日都要關門休息,超市生意主要集中在周五。華人超市增多後,許多阿根廷店主不得不改變經營習慣,周末也開門迎客。
    
      阿根廷老百姓和政府對華人超市的發展大多持支持態度。阿根廷發生金融危機後,通貨膨脹比較嚴重。為了控製物價上漲,特別是壓低與老百姓生活關係最大的食品價格,政府多次與家樂福等零售業大戶談判,希望它們采取限價政策,但都未能成功。後來,華人超市公會與阿政府率先達成協議,最先執行主要商品降價限價政策。為此,阿根廷總統基什內爾兩次在總統府接見華人超市公會的代表。這一協議的簽訂迫使其他大型零售集團也不得不與政府簽訂了相似的協議。阿根廷物價因此得到了平抑。
  

點擊在新窗口中查看該圖片
   三分天下有其一
    
     華人超市公會的統計顯示,目前在首都的華人超市在當地的食品和飲料零售市場上已擁有30%的份額。盡管如此,華人超市的發展勢頭有增無減。今年以來,華人超市以平均每月新增19家的速度逐漸向阿根廷的內陸地區擴張。

     麵對這種現象,華人超市公會秘書長卡爾韋特先生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向內陸進軍一方麵可以緩解華人超市過度集中在首都而帶來的激烈競爭,另一方麵也能使內陸地區的物價走勢更趨合理。”

     他還說,目前在最大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省內最多還有20%的發展空間,而在北部的連特斯省等其他內陸地區現有的華人超市數量很少,因而發展餘地不可估量。

     華人超市公會常務副主席鄭紀琮先生向記者介紹,目前華人超市進軍內陸主要是以收購和過戶轉讓業主為主,完全新開業的超市並不很多。被接管的超市多數是阿根廷或阿籍西班牙裔的業主之前經營的小型店鋪,華人業主則在簽署轉讓租賃合同後繼續經營。
  

點擊在新窗口中查看該圖片
    阿根廷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Pamela David同時也是阿根廷足球隊的狂熱支持者,她的前真集更是以惹火大膽著稱。
  

點擊在新窗口中查看該圖片
    阿根廷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Pamela David同時也是阿根廷足球隊的狂熱支持者,她的前真集更是以惹火大膽著稱。
  

點擊在新窗口中查看該圖片
  引起競爭對手的攻擊
    
      盡管華人超市都是小業主分散經營,但它們深入社區、價格低廉、經營時間長,從總體上對家樂福形成很大的競爭壓力。去年,家樂福甚至專門播出了一個電視廣告,影射華人超市欺騙消費者。華人超市公會迅速向阿根廷反不正當競爭局等政府部門狀告家樂福,要求其立即停播廣告並道歉。在華人超市業的壓力下,家樂福被迫退讓。
    
      目前,華人超市在發展過程中也有不少問題,比如雇用非法勞工、交稅不及時等,華人業主受當地犯罪團夥搶劫或者腐敗警察敲詐的報道也時有所聞。現在,華人業者正逐漸團結起來,不僅合法經營,更以超市公會或僑團為代表,保護自己的權益。
    
     位於南美大陸的阿根廷曆來有著接納世界各地移民的傳統。目前,旅居阿根廷的華僑已超過6萬人,他們從事的行業多種多樣,其中開設中小型超市成為了廣大僑胞在阿創業的主要途徑之一。
     據阿根廷華人超市公會的最新統計,如今分布在全阿根廷的華人超市數量已達3900餘家,其中2500多家集中在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和周邊外省地區。華人超市為當地創造了約8000個就業崗位。
    
    
  
    相對簡單易行的創業方式
    
     目前,在旅阿華僑所從事的豐富多彩的行業中,相對於餐館、禮品店、進出口貿易、旅行社、律師事務所和谘詢中心等,開設超市相對容易上手。首先,開設超市對語言和業務水平要求不高,半年內完全可以掌握簡單的詞匯和數字表達;再有,貨物和貨源穩定,風險較小。
     據了解,在阿根廷開設超市的投資金額一般在10萬-20萬美元,大多數業主都能在2-3年後收回投資成本。如果經營順利,日均營業額保持在3000比索左右(約合960美元)不是大問題。目前,華人超市營業麵積大多數在250-300平方米之間,平均雇傭2-3名員工,商品種類包括日用品、蔬菜、水果和肉類等。
     據鄭紀琮先生介紹,華人超市相比當地其他超市具有以下幾個優勢:
     1,價格便宜,薄利多銷;
     2,營業時間長,周六、周日不休息;
     3,華人業主以現金方式向當地貨物供應商結算,且很少拖欠款,信用較好。

點擊在新窗口中查看該圖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