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昂首赴刑台,撫曲操琴迎鬼來。
絕響廣陵心未死,斷音聶政口弗開。
正聲主調悲三世,大序雜鳴落九埃。
寂寞孤弦何處去,仙風一縷至蓬萊。
琴台原作【七律】
重山疊水繞琴台,日暮芳塵照影來。
賦得求凰青鳥至,揮成綠綺素心開。
雲間比翼仰清露,酒肆當壚笑俗埃。
曼草羅裙留寶靨,相尋魂夢訪仙萊。
【七律】小金兒答琴台原詩
風吹青鳥落琴台,萬裏如攜海氣來。
凝露春蘭幽穀閉,隨心秋水古雲開。
無窮變化憑堆錦,一陣輕雷悄洗埃。
休止音回雨初歇,霓虹另處隱蓬萊。
《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它至少在漢代已經出現。其內容向來說法不一,但一般的看法是將它與《聶政刺韓王》琴曲聯係起來。《聶政刺韓王》主要是描寫戰國時代鑄劍工匠之子聶政為報殺父之仇,刺死韓王,然後自殺的悲壯故事。
今存《廣陵散》曲譜,最早見於明代朱權編印的《神奇秘譜》(1425年),譜中有關於“刺韓”、“衝冠”、“發怒”、“報劍”等內容的分段小標題,所以古來琴曲家即把《廣陵散》與《聶政刺韓王》看作是異曲同名。
《廣陵散》樂譜全曲共有四十五個樂段,分開指、小序、大序、正聲、亂聲、後序六個部分。正聲以前主要是表現對聶政不幸命運的同情;正聲之後則表現對聶政壯烈事跡的歌頌與讚揚。正聲是樂曲的主體部分,著重表現了聶政從怨恨到憤慨的感情發展過程,深刻地刻劃了他不畏強暴、寧死不屈的複仇意誌。全曲始終貫穿著兩個主題音調的交織、起伏和發展、變化。一個是見於“正聲”第二段的正聲主調, 另一個是先出現在大序尾聲的亂聲主調。正聲主調多在樂段開始處,突出了它的主導體用。亂聲主調則多用於樂段的結束,它使各種變化了的曲調歸結到一個共同的音調之中,具有標誌段落,統一全曲的作用。
《廣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國現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殺伐戰鬥氣氛的樂曲。
《廣陵散》在曆史上曾絕響一時,建國後我國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據《神奇秘譜》所載曲調進行了整理、打譜,使這首奇妙絕倫的古琴曲音樂又回到了人間。
嵇康所彈奏的《廣陵散》是這一古代名曲經嵇康加工而成的一首曲子,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正象一首民歌一樣,凝聚著曆代傳頌者的心血。據《世說新語·雅量》載:
嵇中散臨刑東市,神氣不變。索琴彈之。奏《廣陵》。 曲終曰:“袁孝尼嚐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 正因為嵇康臨刑索彈《廣陵散》,才使這首古典琴曲名聲大振,一定程度上,《廣陵散》是因嵇康而“名”起來的。但所謂“於今絕矣”則非指曲子本身而言,它主要反映了嵇康臨刑時的憤激之語。
聶政刺韓王的故事:戰國時期,韓國的國王韓哀侯昏庸無道。他讓聶政的父親為他鑄劍,供他殺人取樂。聶政的父親不願意為他鑄劍,等到三天期限過去後,就被韓王殺死,當時聶政還沒有出生。十多年後,聶政長大成人,決定替父報仇。第一次他刺殺韓王的行動失敗,他們畫圖影全國通緝。為了不讓韓王認出他來,他吞掉熱碳,改變自己說話的聲音,毀掉自己的容顏,苦練琴藝,伺機而動。七年之後,他回到韓國首都在街上賣唱,被他的母親看見,後者一眼就認出了兒子。聶政不明白為什麽,他的母親說他牙齒長得像。後來聶政就把自己所有的牙齒都砸掉,使人認不出他來。後來他得到為韓王彈琴的機會,他利用這個機會殺死了韓王。自己也在戰鬥中死去。後來這個故事被編成古琴曲,叫做《廣陵散》